山东聊城外国语学校14-15学年高二上期中考试--地理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聊城外国语学校14-15学年高二上期中考试--地理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89.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4-12-01 14:53: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http: / / www.21cnjy.com )
说明:
1.本试题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为选择题,第Ⅱ卷为综合题。
2.答第Ⅰ卷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 ( http: / / www.21cnjy.com )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并将第Ⅰ卷的答案涂在答题卡上,第Ⅱ卷答案写在答卷上,并将答卷上密封线内的项目填清楚。21·世纪*教育网
3.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考试结束后,只收答题卡和答卷。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选对得1分,多选、错选均不得分,共60分。)2-1-c-n-j-y
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根据右图回答1~2题。【版权所有:21教育】
1.此区域具有的特征有(  )
①一定的面积和形状 ②明确的边界 
③明确的区位特征  ④一定的政治地位
A.①②④     B.③④
C.①②③ D.②④
2.区域内部和区域之间各自具有的特征是(  )
A.相对一致性和差异性
B.绝对一致性和相对一致性
C.差异性和整体性
D.地带性和非地带性
3.东北平原既是东北地区的一部分,又可划分为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这说明 ( )
A.区域不一定具备级别性
B.区域只能被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C.区域只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
D. 区域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被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右图为“我国三大自然区域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4~6题。
4.划分a、b、c三大自然区的主要依据是( )
A.植被和土壤 B.土壤和气候
C.气候和地形 D.地貌和植被
5.下列关于从a区到b区再到c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区域面积依次减少,人口比重依次减小
B.地势逐级增高,降水逐渐减少
C.人类活动依次增强,自然状态变化逐渐加大
D.生物种类越来越多
6.下列关于我国三大自然区内部地域分异规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青藏高寒区→水热组合状况→垂直分异明显
B.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以热量为基础→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
C.东部季风区→以水分为基础→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
D.东部季风区→以热量为基础→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
读“我国西部地区部分省区图”,完成7~8题。
7.湖泊a的水位近年来持续下降,著名的“鸟岛”已与湖
岸相连为半岛。其主要原因是( )
A.利用湖水进行灌溉较多
B.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
C.其流域的农业用水增多
D.气温升高,蒸发量增大
8.该区域畜牧业以耐寒畜种为主,这反映的区域特征是( )
A.整体性 B.差异性 C.开放性 D.联系性
9.关于日本和英国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英国气候温和多雨,农业以种植业为主
B.日本人少地多,农业侧重于精耕细作
C.两国均有丰富的渔业资源
D.英国畜牧业发达,种植业以水稻、小麦为主
美国东北部工业区作为一个成熟区域,其发展同世界其他传统工业区一样都经历了初期、成长、转型、再生四个阶段。据此回答10~11题。www-2-1-cnjy-com
10.美国东北部工业区发展的优势区位条件是( )
①丰富的煤铁资源 ②便利的水陆交通运输 ③丰富的水能资源 ④劳动力廉价而丰富
A.①③ B.①④ C.①② D.②④
11.20世纪中叶,一些新兴企业不愿到匹兹堡落户,其主要原因是( )
①环境污染严重 ②劳动力素质太低 ③地价上涨 ④公共设施不齐全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12.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美国人口大量从“冷冻地带”移向“阳光地带”的原因是( )
①“冷冻地带”的工业衰退,失业率升高 ② ( http: / / www.21cnjy.com )“阳光地带”建设许多新兴工业部门 ③“阳光地带”发展了旅游业 ④“阳光地带”阳光充足,环境污染少 ⑤“阳光地带”离海洋近,水资源丰富【出处:21教育名师】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①②④⑤ D.②③④⑤
13.区域发展的不同阶段,人地关系的变化是 ( )
A.不协调到协调再到不协调 B.不协调到协调 C.协调到不协调再到协调 D.协调到不协调
陕西榆林地区“乌金(煤)遍地”,资源非常丰富,该地“村村点火,处处冒烟”,被人们戏称为“黑三角”。据此回答14~15题。21*cnjy*com
14.在资源开发初期,当地适合发展(  )
A.食品工业 B.高耗能工业
C.农产品加工工业 D.高技术工业
15.近年来,在“黑三角”教训之后,该地区逐渐形成下图所示的发展模式。有关该模式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实现了环境保护和经济增长的双重效益 
②该模式减小了生产规模,延长了产业链 
③加强了对当地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广度和深度 
④该模式扩大污染范围和污染物的来源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读“我国某区域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联系图”,完成16~17题。
16.该区域位于我国的( )
A.华北平原 B.黄土高原 C.西北地区 D.云贵高原
17.该区域的主要环境问题表现为( )
A.土地沙漠化 B.石质荒漠化 C.水土流失 D.次生盐渍化
2007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冰川 ( http: / / www.21cnjy.com )消融,后果堪忧”。据专家预测,因全球气候变暖世界海平面到2100年将升高40—50厘米,图2为我国某地区海陆过渡地带示意图,读图回答18~19题。
18.海平面上升对该地带的影响有 ( )
①加剧农田土壤盐碱化 ②滩涂面积减少
③淹没部分耕地 ④有利于港口基础设施建设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9.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有 ( )
①臭氧层破坏     ②森林被大量砍伐
③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 ④二氧化硫排放量增加
A.①② B.①③ C ②③ D.②④
图3为“我国江南丘陵某地地形结构和农业用地结构的饼状图”。对比分析回答20~21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
20.造成该地农业用地结构不合理的主要原因是( )
A.过度开垦 B.过度放牧 C.过度围垦 D.过度养殖
21.该地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出路在于( )
A.缓坡退耕,发展大牧场放牧业   B.修建梯田,扩大水稻种植面积
C.全面封山育林,改善生态环境   D.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立体农业
黄河口是我国新增湿地最快的地区,近50年来平均每年造地0.27公顷,但近年来湿地增长速度减慢。据此完成22~23题。
22.黄河口湿地增加的原因是 ( )
A.黄土高原植树造林 B.渤海海区不断下沉
C.海水的堆积作用  D.河流的堆积作用
23.近年来,黄河口湿地增长趋缓的原因是 ( )
①河流搬运能力增加      ②渤海海区下沉速度加快
③小浪底枢纽工程蓄水拦沙   ④黄河下游取水量增加
⑤中游生态有所恢复
A.①②⑤ B.③④⑤ C.①②③ D.②③④
( http: / / www.21cnjy.com )
上图左半部分是某地贫困和生态环境恶化循环图,右半部分是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24~25题。
24.图中①-②代表的含义分别是( )
A.开垦土地、单产增加 B.科学种田、提高单产
C.退耕还林、耕地减少 D.毁林开荒、水土流失
25.③是摆脱恶性循环、形成良性发展的关键,它应当是( )
A.大力发展粮食生产 B.农林牧综合治理
C.大力发展重工业 D.进一步扩大耕地面积
分析下图人地关系的三种不同观点,回答26~28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
26.下列有关观点一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观点一也就是自然环境决定论 B.观点一产生于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的时代
C.观点一特别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 D.观点一认为人只是被动地适应环境
27.下列有关观点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观点二诞生于人类社会生产力水平高度发达的现代
B.观点二以通过农业生产破坏自然环境为其主要影响
C.观点二以通过工业活动造成环境污染为其主要影响
D.观点二夸大了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影响
28.下列做法或说法不符合观点三的思想的是( )
A.斩伐养长,不失其时 B.退耕还林,退耕还牧
C.竭泽而渔,焚薮而田 D.植树造林,修建水库
29.我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封山育林、定期开禁的主张和法令,这符合可持续发展的( )
A.持续性原则 B.阶段性原则
C.公平性原则 D.共同性原则
30.促使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古代可持续发展思想对当代人的影响和熏陶深刻而又长久
 B.很多地区缺水严重,工农业生产受到严重影响
 C.人口、资源、环境问题使我国社会发展面临着巨大压力
D.经济落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31.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是( )
A.地势低平 B.地势坦荡 C.千沟万壑 D.波状起伏
32.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主要人为原因有( )
①植被的破坏 ②不合理的耕作制度 ③开矿 ④发展畜牧业
A.①② B. 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 ①②③
33.形成黄土高原地表千沟万壑景观的主要原因是( )
A.风力的沉积 B.流水的侵蚀 C.断裂作用 D.内力作用
34.下列关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要做好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工作,必须植树种草
B.合理安排农业生产,实行农林牧综合发展
C.黄土高原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强,水土流失会逐渐减轻
D.大力加强煤炭开发地区的土地复垦工作
读黄土高原某小流域示意图,完成35~36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
35.黄土高原小流域综合治理的重点是( )
A.保持水土 B.改良土壤 C.提高中低产田的产量 D.解决农村燃料不足
36.关于图中a、b、c、d利用和治理措施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
A.a处通常用作耕地 B.b处适宜开垦成梯田,种植水稻
C.c处应大力植树造林 D.d处宜打坝建库
读德国鲁尔区和我国辽中南工业基地图,完成37~38题
37.两地发展钢铁工业相同的区位优势是( )
①接近煤炭产地; ②水源充沛; ③水陆交通便利; ④市场广阔;
⑤廉价劳动力多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⑤ D.①②④⑤
38.德国鲁尔区衰落最为明显的工业部门是( )
A.机械工业 B.电力工业 C.化学工业 D.煤炭工业
右图为“我国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示意图”,读图,完成39~40题。
39.关于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消除海河流域的洪涝灾害
B.减轻沙尘暴对北京的威胁
C.全线可利用地形自流引水
D.跨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水系
40.南水北调工程能给调入区带来 ( )
A.经济效益——控制地下水位下降和地面沉降
B.生态效益——促进经济发展
C.社会效益——缓解城乡争水、工农业争水的矛盾
D.环境效益——治理工业“三废”
德国鲁尔区从20世纪60年 ( http: / / www.21cnjy.com )代到80年代,经济结构进行大规模的调整,根据右面的鲁尔区产值结构图(图中①表示1958年,②表示1995年)及所学知识判断41~42题。21教育网
41.图中反映鲁尔区经济结构调整前后的显著变化是( )
A.重工业比重下降,轻工业比重上升
B.第一产业迅速发展
C.园艺业比重增大
D.钢铁工业比重下降,化学工业比重上升
42.调整后,鲁尔区的炼铁厂集中到西部,有的炼铁
高炉还建到了荷兰海边,主要原因是( )
A.盛行风会将烟尘吹向海洋,减轻大气污染
B.靠近鹿特丹港及莱茵河,降低运费
C.可将铁矿石炼铁后的废渣提供给法国填海造陆及作建筑材料
D.炼铁需要大量冷却水,西部水源丰富
近50年来,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湖泊面积锐减,湖泊消失1000多个.据此回答43~44题。
43.湖泊面积大量减少对地理环境的主要影响有( )
A.加剧长江洪涝灾害 B.生物物种增加
C.加剧土壤盐渍化 D.湖泊环境容量增大
44.控制长江中下游地区湖泊面积减少的主要措施有( )
A.扩大水田面积 B.退耕还湖
C.加强下游地区的水土保持 D.禁止在长江采砂
读东北地区与长江三角洲地区人均耕地面积及谷物单产比较(2005年)表,回答45~46题。
黑龙江 吉林 辽宁 上海 江苏 浙江 全国
人均耕地面积(公顷)/人 O.3l O.21 O.10 O.02 O.07 O.05 O.10
单位面积谷物产量(千克)/公顷 4916 5872 5870 7044 6207 8175 4885
45.从表中可以看出,人均谷物产量最高的是( )
A.上海 B.黑龙江 C.吉林 D.浙江
46.随着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和湿地保护 ( http: / / www.21cnjy.com )工程的实施,东北地区靠扩大耕地面积,开垦荒地来增加粮食产量的途径将受到限制。东北地区为增加粮食产量的合理途径可以是( )
A.大量使用化肥、农药 B.大面积采用大棚技术,提高复种指数
C.发展喷灌、滴灌技术 D.增施有机肥,保持土壤肥力
下图为“人类活动破坏前后,东北三江湿地气温年变化及其区域内某河流流量年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47~48题。21·cn·jy·com
47.图2中反映人类活动对湿地破坏后的
曲线是( )
A.甲和丙
B.乙和丁
C.甲和丁
D.乙和丙
48.下列关于三江湿地生态系统遭受破坏的主要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
A.土壤侵蚀,导致入流泥沙量大增 B.环境污染,富营养化速度加剧
C.大量引水灌溉及河流的截流改向 D.开垦湿地,扩大耕地面积
49.“前店后厂”是香港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合作模式,这种合作模式充分利用了珠江三角洲地区的( )www.21-cn-jy.com
A.消费市场 B.廉价劳动力 C.原材料 D.设备、产品设计
50.有关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降低第一产业比重,积极发展第三产业 B.要限制第二产业的发展,以保护生态环境
C.改造并淘汰耗能大、成本高、污染大的企业 D.巩固第一产业的主导地位,发展第三产业.
读地球表面某一区域的经纬网示意图。回答51~52题。
51.M点的对趾点(过地心的对称点)坐标是( )
A. 80°W, 60°S B. 80°E,60°N
C. 100°E,60°S D. 100°W,60°N
52.若飞机从M点出发,由最短的航程到达N点,则其飞行的方向是 ( )
A. 一直向东 B. 先向东北再向东南
C. 一直向西 D. 先向东南再向西北
53.某点以西是西半球,以东是东半球,以南有极昼极夜现象,以北为温带地区,这一点地理坐标应是( )2·1·c·n·j·y
A.23°26′N,180° B.66°34′N,180°
C.66°34′S,20°W D.66°34′S,160°E
54.下图中的四幅图均表示A在B的什么方向上,其中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
( http: / / www.21cnjy.com )
A.西北 东北 西南 西北 B.西北 西北 西南 东北
C.西南 东北 西北 西北 D.东北 西北 西北 西南
55.有关甲、乙、丙附近3个阴影区域比例尺大小的叙述,
正确的是( )
A.甲的比例尺最小,丙的比例尺最大
B.甲、乙、丙的比例尺相同
C.甲大于乙,乙大于丙
D.乙的比例尺最小
2010年11月11-12日,代表 ( http: / / www.21cnjy.com )全球最重要国家的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在韩国首尔聚会,举行第五次首脑峰会。读图1和图2,回答56~57题。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56. 朝鲜半岛的实际面积约为20 ( http: / / www.21cnjy.com )万Km2,在比例尺1︰10000000的地图上绘出来时,图上面积为
A.2cm2 B.20cm2 C.200cm2 D.2×1015cm2
57.图2为朝鲜半岛某地的人口密度图,若将其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图A放大成图B,地图所表达的内容不变,则图B中可能出现的变化有:①比例尺变为1:2000000;②每点代表2000人;③图上一厘米代表实际距离10千米;④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50人。以上说法正确的有( )
A.一项 B.二项 C.三项 D.四项
58.读下图,从山峰向下望,将不能看见( )
A.A点 B.B点 C.C点 D.D点
读北半球某陆地局部图,图中X、Y为等高线(等高距为100米),L为河流,对角线为经线。据此回答59~60题。21cnjy.com
( http: / / www.21cnjy.com )
59.图中河流L的流向为( )
A.从东流向西 B.从西南流向东北
C.从西流向东 D.从东北流向西南
60.若X的数值为500米,图中A所在地( )
A.海拔等于500米 B.海拔高于600米,小于700米
C.海拔大于500米,小于600米 D.海拔大于300米,低于400米
( http: / / www.21cnjy.com )
二、综合题(5个小题,61、62、63为必做题,64、65为选做题)
61.(18分)图1是“美 ( http: / / www.21cnjy.com )国东北部地区简图”,图2是“中国东北地区简图”,请你比较这两个地区自然环境、社会经济条件等方面的特征,回答下列问题。
(1)自然环境特征相似性方面的比较:(4分)
①地理位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地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气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矿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社会经济发展差异性方面的比较:(8分)
社会经济发展的差异性 美国东北部地区 中国东北地区
当前所处的区域发展阶段
农业结构
交通
城市化水平
(3)你认为要实现我国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可持续发展,可以采取哪些措施?(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62.(11分)阅读资料和图,回答问题。
长江支流众多,基本上南北对称,一般年份 ( http: / / www.21cnjy.com ),影响我国的夏季风与我国[北方南下的冷空气之间形成锋面,5月份位于南岭一带,长江南岸各支流进入汛期;6月份,锋面雨带移到长江中下游带,北岸支流和干流开始进入汛期。这种支流的南北分布和雨带自南向北的推移规律,使南岸支流与北岸支流涨水的时间错开,加之沿长江地带有洞庭湖、鄱阳湖等众多湖泊对洪水起调节作用,干流不至于在短时间内出现过大洪峰。但在1998年夏季,锋面雨带在长江流域活动时间过长,并且长江流域普遍出现暴雨,南北支流普遍涨水,与上游的洪水共同汇入长江,使干流水量大增,引发了特大洪水。【来源:21·世纪·教育·网】
(1)一般年份,对长江干流水量起天然调节作用的两个因素:
① 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 。(2分)
(2)图中资料2反映的问题是 。该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是
。(3分)
(3)1998年夏季,给长江流域带来暴 ( http: / / www.21cnjy.com )雨洪涝的天气系统是 。导致这次洪水发生的自然原因是
。(3分)  21*cnjy*com
(4)图中资料4反映长江含沙量大的主要原因是 (3分)。 【来源:21cnj*y.co*m】
63.(11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德国地处欧洲的十字路口,又在欧洲经济最发达的区域内,邻近法国、荷兰、比利时等九个国家,鲁尔区是其典型的传统工业区。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材料二:辽中南地区是我国著名的传统工业区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我国重工业、基础工业和国有大中型企业最集中的地区。改革开放以来,辽中南重工业基地在全国经济中所占比重逐步下降,水资源也愈感短缺。
材料三:德国鲁尔区工业区和辽中南工业区图
( http: / / www.21cnjy.com )
⑴根据所给材料,分析辽中南工业区和德国鲁尔区的发展传统工业条件的异同点(5分)。
相同点(从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分析):
不同点(从自然条件分析):
⑵针对辽中南工业区水资源短缺的现状,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既可缓解水资源短缺的状况,又使经济得到持续发展(4分):
⑶列举德国鲁尔区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2分)
2014-2015第一学期期中测试高二地理答案卷
61.(18分)(1)①地理位置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地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气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矿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2)社会经济发展差异性方面的比较:(8分)
社会经济发展的差异性 美国东北部地区 中国东北地区
当前所处的区域发展阶段
农业结构
交通
城市化水平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6分)
62.(11分) (1)① ____
② ____ _____(2分)
(2) 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3) 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3分)
63.(11分)(1)(5分)相同点(从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分析):
不同点(从自然条件分析):
(2) (4分) 措施
(3) (2分)问题
聊城市外国语学校2014-2015第一学期期中测试
高二地理答案
1—5 CADCA 6—10 ACACC 11—15 BACBD 16—20 CAACA
21—25 DDBDB 26—30 CDCAC 31—35 CDBCA 36—40 BADDC
41—45 DBABB 46—50 DBDBC 51—55 CBCBD 56—60 BAABC
61.(18分)
(1)(4分)位置:都位于中纬度地带,都临近海洋,都位于国土的东北部(任答一点)
地形:都以平原为主
气候:大陆性气候都较强(或冬夏温差大,降水集中于夏季)
矿产资源:都有丰富的煤和铁矿资源
(2)(8分)
美国东北部地区 中国东北地区
再生阶段 转型阶段
以畜牧业为主 以种植业为主
铁路运输和内河水运都很发达 以铁路运输为主,内河水运不发达
高 低
( http: / / www.21cnjy.com )63.(11分)
( http: / / www.21cnjy.com )




图例
城市
国界
河流
图1
图A
注:
Ⅰ:1厘米代表10千米
Ⅱ:每点代表
1000人
Ⅲ:每平方千
米50人
图B
图2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