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培优系列——第四章多彩的光 单元测试卷B卷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培优系列——第四章多彩的光 单元测试卷B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22.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4-12-01 22:03: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章多彩的光单元测试卷B卷
一、选择题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1. (13伊春)在下列光路图描述的现象中,能用光的直线传播原理解释的是( )
2. (13大连)?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M是玻璃板,A、B是两支相同的蜡烛,A蜡烛是“物”。实验中(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21教育网
A.用B蜡烛找像时,B蜡烛应点燃? B.玻璃板越厚,A蜡烛的两个像的距离越大?
C.透过玻璃板看到的“B蜡烛”与B蜡烛等大?D.每次实验测出的像距都偏小?
3. (13常州)2013年4月,美国海军用一束高亮度激光持续照射一架无人机,数秒内无人机起火燃烧并坠入海中,如图2所示.下列针对该激光武器的防御措施中,无效的是( )
A.给无人机表面覆盖一层比热容大、熔点低、沸点低的物质
B.给无人机表面覆盖一层表面光滑、颜色较浅的物质
C.给无人机表面覆盖一层耐高温、效率高的太阳能电池板
D.给无人机表面覆盖一层表面粗糙、颜色较深的物质
4. (14?厦门)如图3是丰子恺的一幅漫画,画中配诗“临水种桃知有意,一株当作两株看”.其中呈现的光学现象是(  )www.21-cn-jy.com
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反射??? C.光的折射??? D.光的色散
5. (14咸宁)如图4所示,光在玻璃和空气的界面CD同时发生了反射和折射,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2·1·c·n·j·y
A.入射角为60°,界面右侧是空气 B.折射角为45°,界面右侧是玻璃
C.入射角为30°,界面左侧是空气 D.折射角为45°,界面左侧是玻璃
6. (12绵阳)每年5月份,我省成都及周边的区的农民都有大量焚烧秸秆的现象.焚烧秸秆所产生的烟雾不仅对空气的质量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威胁到人的健康,还影响了正常的航空及交通.为了对秸秆焚烧进行有效的监控和治理,今年成都市气象局利用了高科技帮手,通过卫星遥感技术进行观测以及时发现焚烧源.卫星监测焚烧源的主要依据(  )
A.对焚烧源进行拍照,从照片上直接看到焚烧源
B.监测焚烧源产生的烟雾,从烟雾的多少来确定焚烧源
C.监测焚烧源的颜色,从遥感照片的颜色来确定焚烧源
D.监测焚烧源的温度,通过捕捉高温物体发出的红外线来确定焚烧源
7. (13莆田)有一种新型“隐形坦克”,它先通过摄像机把坦克身后的景象自动拍摄下来,再用投影仪把拍摄到的画面同步投射在反光效果极佳的特制坦克外壳上,让敌人看到的只是一片“风景”,而决不会想到如此“风景”之下竟隐匿着战争利器。关于“隐形坦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www-2-1-cnjy-com
A.为了能在各个方向隐形坦克表面发生的是光的反射B.摄像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凹透镜
C.隐形逼真的原因是坦克外壳涂上了吸光材料D.坦克手看到的始终是倒立、等大的实像8. (14铁岭)如图5,a,b,c,d是距凸透镜不同距离的四个点,F为焦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出处:21教育名师】
 
A.
摄像机是根据物体放在a点时成像情况制成的
 
B.
人眼看物体时的成像情况与物体放在b点时的成像情况相同
 
C.
投影仪是根据物体放在c点时成像情况制成的
 
D.
正常使用放大镜与物体放在d点时成像情况相同
9. (14?自贡)张强同学在光具座上做“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当光屏、透镜及烛焰的相对位置如图6所示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由此判断,他所用凸透镜的焦距(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来源:21·世纪·教育·网】
A.?一定大于20cm??? B.?一定在10cm到16cm之间
C.??一定小于8cm??? D.?一定在8cm到10cm之间
10. (14河南)某同学用自制的水凸透镜做凸透镜成像实验,在光屏上得到到了清晰的像,如图 7所示。他继续向水凸透镜内注水,使水凸透镜的焦距变小,如果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要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版权所有:21教育】
A.光屏应向左移动,成缩小的像 B.光屏应向右移动,成放火的像
C.光屏应向左移动,成放大的像 D.光屏应向右移动,成缩小的像
11. (13武汉) 用水彩笔在磨砂电灯泡的侧面画一个你所喜欢的图案,然后接通电源,拿一个凸透镜在灯泡和白墙之间移动,下列情况不可能发生的是 ( )
A.能在墙上看到倒立、缩小的所画图案的像 B.能在墙上看到倒立、放大的所画图案的像
C.只能在墙上看到放大的所画图案的像 D.不能在墙上看到所画图案的像
12.(2014?娄底)如图8所示,这是一款人脸识别门镜一体机,通过摄像镜头捕捉人脸信息,并将所拍图象与系统数据库中预先录入的人脸照片模板进行对比.下面对该装置说法错误的是(  )21·cn·jy·com
A.该摄像镜头相当于凸透镜 B.这种镜头可用来矫正近视眼
C.这种镜头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D.若镜头的焦距为10cm,为了能成清晰的像,人脸到镜头的距离应大于20cm
13. (13淮安)人的眼睛像一架神奇的照相机,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内的胶片.若来自近处物体的光线,经晶状体折射后成像情况如图9,则正确的说法是( )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A.该眼是近视眼,应配戴凹透镜矫正 B.该眼是近视眼,应配戴凸透镜矫正
C.该眼是远视眼,应配戴凹透镜矫正 D.该眼是远视眼,应配戴凸透镜矫正
14. (14常州)常州河海大学宋迪颖设计的“醒目药瓶”获国际“红点设计概念奖”,该药瓶的瓶盖为凸透镜小明手持瓶盖观察药瓶侧面的说明书,调整瓶盖与说明书的距离,看到的情形如图10甲、乙、丙所示,关于瓶盖与说明书之间的距离,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图丙最小,图甲最大 B.?图甲最小,图丙最大?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C.?图丙最小,图乙最大? D.?图乙最小,图丙最大
15. (13西宁)我国经常提到的像:①小孔成像②平面镜成像 ③放大镜成像 ④电影屏幕上的像 ⑤汽车观后镜中的像,其中(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21*cnjy*com
A.属于实像的是①②③? B.属于虚像的是②③④
C.由于反射而成的像是②⑤? D.由于折射而成的像是①③④
16.(12包头)下列有关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岸边景物在水中的倒影是光折射形成的
B.电影幕布选用粗糙的布料,目的是让光发生漫反射
C.路边电线杆在地面上的影子是光反射形成的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D.红色的牡丹花由于只吸收红光,反射其它色光,所以它看起来是红色的
二、填空题
1. (13荆门)如图1所示,某人站在离湖岸边6m的C处,刚好能看见湖对岸的一棵树HG在水中的完整的像,如果眼距地面的高度为1.5m,湖两岸均高出湖水面1m,湖宽40m,则该树HG的高度为___________m.
2. (14乌鲁木齐)大约两千四百年前,我国的学者墨翟和它的学生做了世界上第一个小孔成像的实验,解释了小孔成像的原理.小光同学将两个长度均为50cm,直径为5cm的直筒套在一起,做成如图2所示的仪器(M筒的直径稍大,可以在N筒上并能前后移动)
(1)小孔成的像是倒立的   像.可以用光的   解释.所成的像与小孔的形状   关.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若直筒M、N位置不动,让物体远离N筒,像距   ,像的大小   (以上两空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3)十五的夜晚,将小孔对准明月,测得月亮最大像的直径是9.1mm,已知月球到地球的距离为380000km.月球的直径约为   km.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3. (13连云港)谷歌公司推出了一款“谷歌眼镜”,它是一个戴在眼睛上的微型电脑,如图3所示:使用时要盯着眼前12mm处的镜片屏幕,上网阅读、观看视频等。它的推出让人惊叹科技的进步,但也带来诸如电磁辐射等负面影响,长期使用会导致近视,近视眼看远处物体时像成在视网膜的________(选填“前方”或“后方”),需要配戴________(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来矫正。
4.(13黄冈)在电影院偷拍是制作盗版电影惯用的方法。为此,科学家发明了一种反盗版电影的装置,将装置安装在银幕后面,其发出的红外线通过银幕上的小孔射向观众席上的偷拍摄像机,在感光底片上成倒立、 的 像,从而形成干扰亮点。此装置的使用 (填“不会”或“会”)影响观众的观看。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5. (14佛山)如图4所示.白纸上画'了两个箭头(图甲).用玻璃杯装半杯水放在白纸前(图乙).人眼观察到位于下方的箭头发生了变化,那是因为玻璃杯下半部相当于一个____________,使下方箭头成缩小的___________像(填“实”或“虚”),这种成像原理在生活中应用的实例有_____________(写一种)。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三、作图题
1. (11·娄底)如图1所示,ABCD是一间不透光的房间,墙AB是平面镜,房中S处有一个正在发光的电灯,CD墙上有一个小孔P,在墙外不远处的另一白墙EF上得到两个亮点。图中已经画出了一个亮点M及其光路,请把另一个亮点N及其光路图画出来。
2. (14?大庆)如图2所示,竖直方向悬挂一平面镜,PQ为平面镜两端点,平面镜前站立一人,假设人眼处于S位置,试在右侧光屏上标出人通过平面镜所能观察的范围O1O2,并画出光路图.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四、实验探究题
1. (14呼和浩特)有一凸透镜成像情况如图所示,其中AC是从物点A发出的一条射到凸透镜上的光线。
(1)请做出这条光线经过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2)如果AB向左移动,则它成的像将向
_________移动(选填“左”或“右”);
(3) 主光轴上有刻度,每一小格代表1cm,请你通过作图读出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m。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 (14本溪)(1)小宇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时将一块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硬纸板竖直放在平面镜上,让一束光线贴着纸板沿EO方向入射,如图甲所示;
①小宇想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应将纸板______(选填“A”或“B”)绕ON向前或向后弯折;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②改变入射角大小做三次实验后将测得的数据记录在右表中,根据数据得出结论________;
③另一同学也把一束光贴着纸板A射到O点(如图乙所示),但纸板并未与平面镜垂直,他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在纸板B上看到反射光线。
(2)陈悦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进行如下操作;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①陈悦同学将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A、B全部点燃,分别放在玻璃板的两侧,如图丙所示,这样的操作会造成的后果是___________;21cnjy.com
②将蜡烛B熄灭后,该同学移动蜡烛B,直到看上去它与蜡烛A的像_______,记下像与物的位置;
③移动蜡烛______(选填“A”或“B”),重做实验。三次实验像与物的位置如图丁所示,通过分析可知像与物到玻璃板的距离_______,它们的连线与玻璃板________。
3. (2014?济南)小明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
(1)小明选用玻璃板而不选用平面镜,是因为这样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实验时,小明在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甲,还要在玻璃板后面放一支未点燃的蜡烛乙.对这两只蜡烛的要求是   .2-1-c-n-j-y
(3)小明在寻找蜡烛甲的像的位置时,眼睛应在玻璃板放有蜡烛   (选填“甲”或“乙”)的一侧观察.
(4)如果小明在寻找蜡烛甲的像的位置时,无论怎样沿桌面移动蜡烛乙,都不能使它与蜡烛甲的像重合,可能的原因是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5)在玻璃板的同一侧,小明同学通过玻璃板看到了蜡烛甲的两个像.形成两个像的原因是   ;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是   .
4. (14南通)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时,从水面上方看水中的物体变浅了,为了确定水中物体所成像的位置,某学习小组进行了如下探究:
A.把一个小灯泡a放在水中某处,观察灯泡所成像的位置。
B.将另一个相同的小灯泡b放在水面上方,调整其位置,使它的像与灯泡a的像重合。
C.用刻度尺测量灯泡b到水面的距离。
(1)测量时,把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对准灯泡b,水面处对应的刻度如图甲所示,则灯泡b到水面的距离为________mm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灯泡a的像到水面的距离与灯泡b到水面的距离一定相等,依据是平面镜所成的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是虚像 B.和物体大小相等C.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D.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3)测量时,如果直接将刻度尺竖直插入水中,使看到的零刻度线与灯泡a的像重合,则刻度尺在水面处的示数表示______________。
(4)某小组实验时,每次都从灯泡a的正上方观察,测得灯泡a到水面的距离u和灯泡a的像到水面的距离v的对应关系如下表所示:
u/mm
30.0
60.0
90.0
120.0
150.0
180.0
v/mm
23.0
45.0
67.0
90.0
113.0
134.0
根据表中数据,请在图乙坐标中描点作出v-u的关系图线。由图线可知,v和u的定量关系是____________。21·世纪*教育网
5. (14遂宁)洋洋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的活动中,选用了焦距未知的凸透镜。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来源:21cnj*y.co*m】
(1)将凸透镜安装在光具座上,用平行光作光源,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甲所示,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__ _ cm。
(2)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安装在光具座上,并调整蜡烛火焰、凸透镜及光屏三者的中心,使其大致在 ___ 上,为实验探究做好准备。
(3)如图乙所示,将点燃的蜡烛移到标尺10cm处,再移动光屏,直到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为止。生活中 ___ 就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来工作的。
(4)在图乙所示情况下,保持光屏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向左移动一段距离后,为了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在凸透镜左侧附近安装一个焦距适当的 ___ 。
A.凸透镜 B.凹透镜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5)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动到标尺35cm处,会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 ___ 的实像。
(6)如果用不透明纸板将凸透镜上半部分遮住,结果 ___ 。
A.没有影响 B.不能成像 C.成一半的像 D.仍能成完整的像,但亮度变暗
6.(2014?龙岩)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1)蜡烛、凸透镜(焦距为10cm)、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要使烛焰的像能呈在光屏的中央,需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______上.当它们处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在光屏上能得到清晰的像,则该像是______(填“倒立”或“正立”)、______(填“缩小”、“等大”或“放大”)的实像.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将蜡烛稍远离凸透镜,光屏上的像变模糊.要再次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可采用下列方法: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①若移动光屏,则应将光屏______(填“远离”或“靠近”) 凸透镜;
②若不移动光屏,则可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再放上一个焦距合适的______(填“凸透镜”或“凹透镜”).  21*cnjy*com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A
BC
D
B
D
D
A
ACD
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D
A
C
B
D
B
D
B
二、填空题
1. 8
2.(1)实 直线传播 无 (2)不变 变小 (3)3.458×103
3.前 凹
4. 缩小 实 不会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5. 凸透镜、实、照相机
三、作图题
1.

2.

四、实验探究题
1.(1)
?
(2)左?????
(3)0.109~0.121m均可给分??
2. (1) B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不能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无法确定像的位置 完全重合 A 相等 垂
3.(1) 便于确定像的位置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换较簿的玻璃板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3)甲
(4)玻璃板与桌面不垂直
(5)玻璃的两个表面同时反射,每个表面成一个像 高度、粗细相同
4. (1)81.5(81.3~81.7)(2)C(3)灯泡a的深度(4)如图所示 v=0.75u(m)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5. (1)10;(2)同一高度;(3)照相机;(4)B;(5)放大;(6)D
6. (1)同一高度 倒立、缩小 (2)靠近 凹透镜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