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第2节 化学研究些什么(第1课时)导学案(含答案)2023-2024学年度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章第2节 化学研究些什么(第1课时)导学案(含答案)2023-2024学年度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0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08-18 17:04: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章 第2节 化学研究些什么(学生版)
第1课时 化学研究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学习目标】
1、了解化学研究的内容;
2、知道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
3、正确判断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典型的变化所属类型
4.能正确判断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5.学会描写物质性质的方法;
6.能正确判断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学习重点】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并依此判断变化类型;性质与变化的判断方法
【学习难点】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性质和变化的判断(关键词)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新知初探
(一)化学研究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类型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概念        
伴随现象 多表现为   、大小的变化 常伴随着   、   、    、放出   和生成   等现象
本质区别  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2.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类型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概念 物质   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物质   时表现出来的性质
性质内容  颜色、状态、 、 、硬度、密度、气味、导电性 等   、可燃性、 、氧化性、还原性 等
判断依据 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
(二) 化学研究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1.物质的组成:
(1)世间万物都是由   组成的。
(2)一种物质可以通过化学变化变成其他物质,但反应物及生成物所含   相同。
2.物质的结构:
(1)物质都是由肉眼看不见的、极小的   构成的,各种物质都具有一定的组成和结构。
(2)物质   的不同导致了物质性质的差异。
(三) 化学研究物质的用途与制法
1.研究物质的化学反应,可以揭示物质之间转化的规律。
2.充分利用自然界的自然资源,生产出现代社会中人们需要的各种用品,并不断拓展着各种物质的使用范围。
3.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二、提出问题 互动探究
探究点一、蜡烛燃烧实验
现象:
⑴点燃蜡烛, 产生黄白色火焰,摇曳,蜡烛熔化;
⑵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的烧杯: 。
⑶取下烧杯,向烧杯中倒入澄清石灰水: 。  
⑷将玻璃导管伸入火焰中,引出一缕: ,说明了火焰中存在: 。
⑸熄灭时,产生: ,这是: 说明了火焰中存在: 。
2.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
探究点二、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1.物理变化 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例如 、 金刚石加工成钻戒 都属于物理变化。
2.化学变化 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例如 、 都属于化学变化。
3.化学变化常伴随的现象
在化学变化中,常伴随一些现象如 等等,这些现象有助于我们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
但有上述现象的反应不一定是化学变化。请举例说明?
4.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 。
例题: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填序号)
A.汽油挥发; B.木材做成课桌; C.食物腐败;
D.钢铁生锈; E.樟脑丸逐渐消失; F.烧制陶器;
G.汽油去油污; H.植物的光合作用; L.灯泡通电后发光发热
5.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联系是 。
探究点三、物质的性质
1.物理性质:物质 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
如物质的 颜色、状态、熔点、 、气味和导电性 等都属于物理性质。
2.化学性质:
物质 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
如物质的可燃性、助燃性、稳定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毒性都属于 。
金刚石硬度大,加工成钻石很困难,这是金刚石的 性质;灼热的金刚石可以在液态氧中燃烧是金刚石的 性质。
探究点四、化学研究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
1、大量事实表明,化学变化伴随着能量的吸收或释放。持续加热的反应、光合作用、电解水等通常是吸热反应燃烧,缓慢氧化等通常是放热反应
2、化学变化过程中伴随着不同能量形式的相互转化:
如:动植物的呼吸是 能转变成 能;
煤、石油的燃烧是 能转变成 能和 能,
干电池放电时是 能转变成 能,
电池充电时是 能转变成 能;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 能转变成 能。
三、总结收获
四、检测反馈
1.加热某种固体产生了气体,对于这一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  )
A.属于化学变化 B.属于物理变化
C.可能是物理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 D.既不是物理变化,也不是化学变化
2.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
A.食物腐败 B.煤气燃烧
C.湿衣晾干 D.菜刀生锈
3.古诗词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下列诗句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C.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4.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共同特点是 ( )
A.状态和颜色发生变化 B.产生光和热
C.有气体或沉淀生成 D.有其他物质生成
5. 蜡烛燃烧之所以是化学变化,是由于蜡烛在燃烧时 ( )
A.先熔化 B.再发出黄光
C.放出大量的热 D.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
6.下列描述中不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的是 ( )
A.食盐呈白色 B.食盐易溶于水
C.铁易生锈 D.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
7.下列各组变化中,前者属于物理变化,后者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
A.铁片生锈,火药爆炸 B.蜡烛燃烧,酒精挥发
C.玻璃熔化,黄酒变酸 D.豆磨成豆浆,滴水成冰
8.下列属于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 )
A.在天然物质中,金刚石的硬度最大. B.4℃时,水的密度最大,为1 g/cm3 .
C.酒精能够燃烧. D.氧气是一种无色、无气味的气体.
9.小亮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活动与探究。请你参与并填写下列空格:
(1)取一支蜡烛,观察它的颜色、状态、硬度,并嗅其气味。结果记录为 ,
这些属于物质的 性质。
(2)用小刀切下一小块石蜡,把它放入水中,可观察到______________,由此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照在烛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___________,片刻后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变__________。由此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_______________等物质,这种变化属于________变化。
(4)探究: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是什么?
提出问题:蜡烛刚熄灭时,总会有一缕白烟冒出,它的成分是什么?
提出假设: A.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二氧化碳
      B.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水蒸气
      C.白烟是石蜡蒸气凝成的石蜡固体
实验探究:
①吹灭蜡烛,立即用一个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白烟,其目的是为了验证假设_________(填序号),但这样做并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吹灭蜡烛,立即用一块干而冷的玻璃片放在白烟上,玻璃片上没有出现水雾,说明白烟不是_________。
③吹灭蜡烛,立即用燃着的木条去点白烟。(注意不要接触烛芯),发现蜡烛重新被点燃,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这为假设_________提供了证据。同时可排除假设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第1章 第2节 化学研究些什么(教师版)
第1课时 化学研究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学习目标】
1、了解化学研究的内容;
2、知道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
3、正确判断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典型的变化所属类型
4.能正确判断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5.学会描写物质性质的方法;
6.能正确判断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学习重点】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并依此判断变化类型;性质与变化的判断方法
【学习难点】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性质和变化的判断(关键词)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新知初探
(一)化学研究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类型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概念  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伴随现象 多表现为 形状、状态 、大小的变化 常伴随着 发热 、 发光 、  变色 、放出 气体 和生成 沉淀 等现象
本质区别  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2.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类型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概念 物质 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 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物质 在发生化学变化 时表现出来的性质
性质内容  颜色、状态、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气味、导电性 等  稳定性、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 等
判断依据 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
(二) 化学研究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1.物质的组成:
(1)世间万物都是由 元素 组成的。
(2)一种物质可以通过化学变化变成其他物质,但反应物及生成物所含 元素 相同。
2.物质的结构:
(1)物质都是由肉眼看不见的、极小的 微粒 构成的,各种物质都具有一定的组成和结构。
(2)物质 组成和结构 的不同导致了物质性质的差异。
(三) 化学研究物质的用途与制法
1.研究物质的化学反应,可以揭示物质之间转化的规律。
2.充分利用自然界的自然资源,生产出现代社会中人们需要的各种用品,并不断拓展着各种物质的使用范围。
3.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二、提出问题 互动探究
探究点一、蜡烛燃烧实验
现象:
⑴点燃蜡烛, 产生黄白色火焰,摇曳,蜡烛熔化;
⑵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的烧杯: 可以看到烧杯内壁出现(液滴或水雾) 。
⑶取下烧杯,向烧杯中倒入澄清石灰水: 石灰水变浑浊 。  
⑷将玻璃导管伸入火焰中,引出一缕: 这是石蜡小颗粒 ,说明了火焰中存在: 液体石蜡 。
⑸熄灭时,产生: 白烟 ,这是: 说明了火焰中存在: 石蜡蒸汽 。
2.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
探究点二、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1.物理变化 没有新物质生成的 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例如 汽油挥发 、 金刚石加工成钻戒 都属于物理变化。
2.化学变化 有心物质生成 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例如 煤油燃烧 、 葡萄酿酒 都属于化学变化。
3.化学变化常伴随的现象
在化学变化中,常伴随一些现象如 发光、发热、变色、放出气体和生成沉淀 等等,这些现象有助于我们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
但有上述现象的反应不一定是化学变化。请举例说明?
4.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 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
例题: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B、E、G、L ,
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C、D、F、H 。(填序号)
A.汽油挥发; B.木材做成课桌; C.食物腐败;
D.钢铁生锈; E.樟脑丸逐渐消失; F.烧制陶器;
G.汽油去油污; H.植物的光合作用; L.灯泡通电后发光发热
5.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联系是 在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发生物理变化,但在物理变化过程中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
探究点三、物质的性质
1.物理性质:物质 不需要经过化学变化 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
如物质的 颜色、状态、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气味和导电性 等都属于物理性质。
2.化学性质:
物质 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 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
如物质的可燃性、助燃性、稳定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毒性都属于 化学性质 。
金刚石硬度大,加工成钻石很困难,这是金刚石的 物理 性质;灼热的金刚石可以在液态氧中燃烧是金刚石的 化学 性质。
探究点四、化学研究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
1、大量事实表明,化学变化伴随着能量的吸收或释放。持续加热的反应、光合作用、电解水等通常是吸热反应燃烧,缓慢氧化等通常是放热反应
2、化学变化过程中伴随着不同能量形式的相互转化:
如:动植物的呼吸是 化学能 能转变成 热能 能;
煤、石油的燃烧是 化学 能转变成 光 能和 热 能,
干电池放电时是 化学能 能转变成 电 能,
电池充电时是 电 能转变成 化学 能;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 光 能转变成 化学 能。
三、总结收获
四、检测反馈
1.加热某种固体产生了气体,对于这一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  )
A.属于化学变化 B.属于物理变化
C.可能是物理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 D.既不是物理变化,也不是化学变化
2.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
A.食物腐败 B.煤气燃烧
C.湿衣晾干 D.菜刀生锈
3.古诗词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下列诗句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C.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4.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共同特点是 ( )
A.状态和颜色发生变化 B.产生光和热
C.有气体或沉淀生成 D.有其他物质生成
5. 蜡烛燃烧之所以是化学变化,是由于蜡烛在燃烧时 ( )
A.先熔化 B.再发出黄光
C.放出大量的热 D.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
6.下列描述中不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的是 ( )
A.食盐呈白色 B.食盐易溶于水
C.铁易生锈 D.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
7.下列各组变化中,前者属于物理变化,后者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
A.铁片生锈,火药爆炸 B.蜡烛燃烧,酒精挥发
C.玻璃熔化,黄酒变酸 D.豆磨成豆浆,滴水成冰
8.下列属于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 )
A.在天然物质中,金刚石的硬度最大. B.4℃时,水的密度最大,为1 g/cm3 .
C.酒精能够燃烧. D.氧气是一种无色、无气味的气体.
9.小亮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活动与探究。请你参与并填写下列空格:
(1)取一支蜡烛,观察它的颜色、状态、硬度,并嗅其气味。结果记录为 ,
这些属于物质的 性质。
(2)用小刀切下一小块石蜡,把它放入水中,可观察到______________,由此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照在烛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___________,片刻后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变__________。由此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_______________等物质,这种变化属于________变化。
(4)探究: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是什么?
提出问题:蜡烛刚熄灭时,总会有一缕白烟冒出,它的成分是什么?
提出假设: A.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二氧化碳
      B.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水蒸气
      C.白烟是石蜡蒸气凝成的石蜡固体
实验探究:
①吹灭蜡烛,立即用一个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白烟,其目的是为了验证假设_________(填序号),但这样做并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吹灭蜡烛,立即用一块干而冷的玻璃片放在白烟上,玻璃片上没有出现水雾,说明白烟不是_________。
③吹灭蜡烛,立即用燃着的木条去点白烟。(注意不要接触烛芯),发现蜡烛重新被点燃,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这为假设_________提供了证据。同时可排除假设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C2.C3.C4.D5.D6.C7.C8.C
9.(1)白(红)色、固体、比较柔软、有轻微的气味;物理
(2)浮在水面上;蜡烛的密度比水小
(3)水雾;浑浊;水和二氧化碳;化学
(4)①A;蜡烛燃烧时确实生成二氧化碳,但白烟却未必是二氧化碳 ②B ③C;AB;二氧化碳和水蒸气不具有可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