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3 第二章 第4、5节 固体、液体和物态变化
问题1、固体有哪些分类?
答:固体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类.
①具有天然规则的几何形状、固定的熔点的叫晶体,晶体分为单晶体和多晶体。包括石英、云母、明矾、食盐、味精、蔗糖等.
②没有规则的几何形状,没有固定熔点的称为非晶体。非晶体有玻璃、蜂蜡、松香、沥青、橡胶等.
问题2什么是各向异性?什么是各向同性?
答:各向异性:在沿不同方向的导热或导电性能不同或者光学性质不同,这类现象称为各向异性。单晶体独具这个特性。
各向同性:在各个方向的物理性质都是一样的,这叫做各向 同性.例如非晶体和多晶体具备这样特点。
问题3、怎么区分各类固体,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答:1、几何形状:单晶体具有规则的几何形状,多晶体和非晶体没有规则的几何形状;
2、熔点:晶体有确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确定的熔点.
3、物理性质的方向性:单晶体具备各向异性;非晶体和多晶体具备各向同性。
4:区别晶体和非晶体关键看有无固定的熔点,单晶体与多晶体的区别关键看有是否为各向异性.
固体分类 宏观外形 物理性质
非晶体 没有天然规则的形状 ①没有固定的熔点;②导电、导热、光学性质表现为各向同性
晶 体 单晶体 有天然规则的形状 ①有确定的熔点;②导电、导热、光学性质表现为各向异性
多晶体 没有天然规则的形状 ①有确定的熔点;②导电、导热、光学性质表现为各向同性
问题4、什么是液体?
答 没有固定形状、具有流动性的物体被称为液体。
问题5、什么是液体的表面张力?有什么作用?有什么表现形式?
答: ①概念:由于液体分子之间的引力而引起的液体分子之间的相互吸引的现象。
②作用:液体的表面张力由于分子引力使液面具有收缩的趋势.
③表面张力是液体表面层中大量分子间引力的宏观表现.
④表面张力的大小除了跟分界线长度有关外,还跟液体的性质和温度有关.温度越高,表面张力就越小.
⑤表面张力的方向与液面相切.
⑥表面层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问题6、什么是浸润和不浸润?
答:①浸润:一种液体会润湿某种固体并附着在固体的表面上.这种现象叫做浸润.
②不浸润:一种液体不会润湿某种固体,也就不会附着在固体的表面上.这种现象叫做不浸润.
③浸润和不浸润的形成原因:液体和固体接触时,附着层的液体分子除受液体内部的分子吸引外,还受到固体分子的吸引.分子间作用力表现斥力时为不浸润、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引力时表现为浸润。
④浸润和不浸润与这两种物质的性质都有关系,不能单说哪一种材料浸润或不浸润.例如:水能浸润玻璃,但不能浸润石蜡;水银不能浸润玻璃,但能浸润铅.
问题6、什么是毛细现象?有哪些应用?
答: (1)定义:浸润液体在细管中上升的现象,以及不浸润液体在细管中下降的现象.
(2)实验和理论分析都表明,对于一定的液体和一定材质的管壁,管的内径越细,液体所能达到的高度越高.
(3)产生原因:毛细现象的产生与表面张力及浸润现象都有关系.
④注意:浸润液体在细管中上升,管内液面呈凹形。不浸润液体在细管中下降,管内液面呈凸形。
例如:如图2所示,甲是浸润情况,此时管内液面呈凹形,因为水的表面张力作用,液体会受到一向上的作用力,因而管内液面(b)要比管外(a)高;乙是不浸润情况,管内液面呈凸形,表面张力的作用使液体受到一向下的力,因而管内液面(d)比管外(c)低.
甲是浸润现象 乙是不浸润
问题7.什么是液晶?答:具有液体的流动性.且具有单晶体的光学各向异性的物体.
问题8.液晶的特点有哪些?
答1)液晶具有流动性,具有液体的特点. 2)液晶在不同方向上光学性质不同.
3)在不同方向上液晶分子的排列情况不同. 4)液晶受到外界影响时,物理性质会发生明显的变化.
问题9、液晶的应用有哪些?
答:(1)液晶显示器:用于电子手表、电子计算器、电脑等.
(2)利用温度改变时液晶颜色会发生改变的性质来探测温度.
(3)液晶在电子工业、航空工业、生物医学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4)液晶态与分子的形状有关,棒状分子、碟状分子和平板状分子的物质容易具有液晶态。
练习1 (多选)关于液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棒状分子、碟状分子和平板状分子的物质容易具有液晶态
B.液晶内部的分子排列很稳定,不受外界因素的影响
C.液晶态是一些特殊化合物在任何环境下表现出的固有状态
D.有一种液晶,随着温度的逐渐升高,其颜色按顺序改变,利用这种性质,可用来探测温度
练习1 答案 AD解析 A正确,液晶态与分子的形状有关,棒状分子、碟状分子和平板状分子的物质容易具有液晶态;B错误,液晶内部分子排列不稳定,当外界条件发生微小变化时,液晶分子的排列将会发生显著的变化;D正确,液晶物理性质的不稳定性,利用液晶随温度变化和改变颜色的性质可探测温度;C错误,液晶态是某些化合物在特定条件下表现出的一种状态.
问题10、什么是汽化?有哪两种方式?达到沸腾的条件是什么?
答①定义:汽化是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
②汽化的两种方式有蒸发和沸腾:蒸发:发生在液体表面,表现不太剧烈,在任意温度、任意条件都能发生。
沸腾:发生在表面和内部表现比较剧烈,需要达到一定温度(沸点)且继续吸热。
③沸腾条件:(1)达到沸点;(2)能继续吸热.
问题11、什么是饱和汽与饱和汽压?
答1.动态平衡:在相同时间内回到液体中的分子数等于从液面飞出去的分子数,液体与气体之间达到了平衡状态,蒸发停止,这种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
2.饱和汽与未饱和汽:(1)饱和汽:与液体处于动态平衡的蒸汽. (2)未饱和汽:没有达到饱和状态的蒸汽.
3.饱和汽压:在一定温度下,饱和汽的分子数密度是一定的,因而饱和汽的压强也是一定的,这个压强就叫做这种液体的饱和汽压.
4.未饱和汽的密度小于饱和汽的密度,未饱和汽压小于饱和汽压.
问题12.影响饱和汽压的因素因素?
答:(1)饱和汽压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饱和汽的压强只和温度有关.
这是因为温度升高时,液体里能量较大的分子增多,单位时间内从液面飞出的分子也增多,致使饱和汽的密度增大,同时蒸汽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也增大,这也导致饱和汽压增大.
(2)饱和汽压跟体积无关.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饱和汽的压强不随体积而变化.
(3)饱和汽压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饱和汽压与蒸汽所占的体积无关,也和此气体中有无其他气体无关.
问题13、未饱和汽转化为饱和汽的方法有哪些?
答:未饱和汽转化为饱和汽的方法有:①降低温度②减小体积③减小压强,从而降低饱和气压三种途径转化为饱和汽.
练习2 (多选)将未饱和汽转化成饱和汽,下列方法可行的是( )
A.保持温度不变,减小体积 B.保持温度不变,减小压强 C.保持体积不变,降低温度 D.保持体积不变,减小压强
练习2 答案 ACD解析 未饱和汽的密度小于饱和汽的密度,未饱和汽压小于饱和汽压,因气体实验定律对未饱和汽是近似适用的,保持温度不变,减小体积,可以增大压强,增大未饱和汽的密度,则A项正确,B项错误;降低温度,饱和汽压减小,若体积不变,当降低温度时,可使压强减小到降低温度后的饱和汽压,则C项正确,D项也正确.
问题14、什么是空气的湿度?
答1.空气的湿度包括绝对湿度和相对湿度。
(1)绝对湿度:空气中所含水蒸汽的压强.(2)相对湿度:空气中水蒸气的压强与同一温度时水的饱和汽压的比值,即
相对湿度B====B=(绝对湿度=实际压强);
(相对湿度等于实际气压比饱和汽压又叫相对气压)(湿度≈压强)
相对湿度与绝对湿度和温度都有关系,,在绝对湿度不变的情况下,温度越高,饱和汽压越大,相对湿度越小,夏天人感觉越干燥;温度越低,相对湿度越大,冬天人感觉越潮湿.
问题15、干湿泡湿度计原理的原理是什么?
答:干湿温度计的干球探头直接露在空气中,湿球温度探头用湿纱布包裹着,其测湿原理就是,在一定风速下,湿球外边的湿纱布的水分蒸发带走湿球温度计探头上的热量,使其温度低于环境空气的温度;而干球温干湿球温度计
度计测量出来的就是环境空气的实际温度,干湿泡湿度计两个温度计差距越大,湿度越小。湿度越小,水分的蒸发约迅速,吸收热量就越快,则泡温度计显示的温度就越低.干湿泡温度计的温度差就越大.
深度思考(1)人体感觉到的“干爽”和“潮湿”取决于什么?
答案 (1)“干爽”和“潮湿”取决于相对湿度.空气中水蒸气的压强与饱和汽压相差越大,越有利于蒸发,人体感觉到“干爽”;空气中水蒸气的压强与饱和汽压相差越小,越难以蒸发,人体感觉到“潮湿”.
例3 (多选)空气湿度对人们的生活有很大的影响,当湿度与温度搭配得当,通风良好时,人们才会舒适.关于空气湿度,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绝对湿度大而相对湿度不一定大,相对湿度大而绝对湿度也不一定大,必须指明温度这一条件
B.相对湿度是100%,表明在当时的温度下,空气中水蒸气已达到饱和状态
C.在绝对湿度一定的情况下,气温降低时,相对湿度减小
D.在绝对湿度一定的情况下,气温升高时,相对湿度减小
例3答案 ABD解析 相对湿度的定义 B=×100%,式中p为空气中所含水蒸气的实际压强,ps为同一温度下水的饱和汽压,ps在不同温度下的值是不同的,温度越高,ps越大,A正确;相对湿度为100%,说明在当时的温度下,空气中所含水蒸气的实际压强已达到饱和汽压,B正确;绝对湿度p不变时,气温降低,ps减小,相对湿度增加,气温升高,ps增大,相对湿度减小,故C错误,D正确.
第二章 固体、液体和物态变化2 章末检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如果某个固体在一物理性质上表现出各向同性,那么下述结论中正确的是( )
A.它一定不是单晶体 B.它一定是多晶体 C.它一定是非晶体 D.它不一定是非晶体
2.关于熔化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熔化热只与物质的种类有关 B.熔化热只与物质的质量有关 C.熔化热与物质的种类、质量都有关 D.以上说法都正确
3.(多选)对下列物理现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有些非晶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晶体
B.蔗糖受潮后会粘在一起,没有确定的几何形状,它是非晶体
C.由于液体表面层分子间的距离小于液体内部分子间的距离,液体表面存在张力
D.液晶既像液体一样具有流动性,又跟某些晶体一样具有光学性质的各向异性
4.不同温度下水的饱和汽压如表所示,由表中数据能确定天气最干燥的是( )
不同温度下水的饱和汽压(单位:毫米汞柱)
t/℃ -5 0 5 10 20 30
ps 3.16 4.58 6.54 9.21 17.54 31.82
A.天气温度为-5 ℃,绝对湿度为2 mm汞柱 B.天气温度为0 ℃,绝对湿度为3 mm汞柱
C.天气温度为10 ℃,绝对湿度为3 mm汞柱 D.天气温度为20 ℃,绝对湿度为10 mm汞柱
5.(多选)下列现象中,由表面张力引起的是( )
A.酒精和水混合后体积减小 B.水银温度计中的水银柱的升或降
C.荷叶上的小水珠呈球形 D.洗头发时,当头发浸泡在水中时呈散开状,露出水面后头发聚拢到一起
6.节能减排是当今政府的重要工作,现代建筑出现了一种新设计:在墙面的装饰材料中均匀混入颗粒状的小球,球内充入一种非晶体材料,当温度升高时,球内材料熔化吸热,当温度降低时,球内材料凝固放热,使建筑内温度基本保持不变.下列四个图象中,表示球内材料熔化图象的是( )
7.(多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将一块晶体敲碎后,得到的小颗粒是非晶体
B.固体可以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类,有些晶体在不同方向上有不同的光学性质
C.由同种元素构成的固体,可能会由于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而成为不同的晶体
D.在合适的条件下,某些晶体可以转化为非晶体,某些非晶体也可以转化为晶体
E.在熔化过程中,晶体要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内能也保持不变
8.(多选)关于液体的表面张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表面张力是液体各部分间的相互作用 B.液体表面层分子分布比液体内部稀疏,分子间相互作用表现为引力
C.表面张力的方向总是垂直液面,指向液体内部的 D.表面张力的方向总是沿液面分布的
9.(多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浸润和不浸润现象都是分子力作用的表现
B.玻璃与水银不浸润,因为水银与玻璃接触时,附着层里的分子比水银内部分子密集
C.在建筑房屋时,在砌砖的地基上要铺一层油毡或涂过沥青的厚纸,这是为了增加毛细现象使地下水容易上升
D.农田里如果要保存地下的水分,就要把地面的土壤锄松,可以减少毛细现象的发生
10.(多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的热运动是指物体内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B.碎玻璃不能拼在一起,是由于分子间存在着斥力
C.物体做加速运动时速度越来越大,物体内分子的平均动能也越来越大 D.液晶既有液体的流动性,又具有光学各向异性
E.在完全失重的情况下,熔化的金属能够收缩成标准的球形
11.清晨,草叶上的露珠是由空气中的水汽凝结成的水珠,这一物理过程中,水分子间的( )
A.引力消失,斥力增大 B.斥力消失,引力增大 C.引力、斥力都减小 D.引力、斥力都增大
12.在完全失重状态下的宇宙飞船中,液体表面的形状将是( )
A.椭球形表面 B.球形表面 C.和容器形状有关 D.不能确定
二、填空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13.浸润液体在毛细管内液柱面呈________形,液面表面张力的合力方向为________.
14.空气的温度是10 ℃,空气里水蒸气的压强是8 mmHg,这时空气的相对湿度为________.(已知10 ℃时水的饱和汽压ps=9.21 mmHg,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三、计算题(本题共2小题,共30分)
15.(15分)一电炉的功率P=200 W,将质量m=240 g的固体样品放在炉内,通电后电炉内的温度变化如图1所示.设全部电能转化为热能并全部被样品吸收,试问:该固体样品的熔点和熔化热为多大?
第三章 固、液 物态变化 章末检测 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答案 D解析 多晶体和非晶体都表现出各向同性,单晶体也只是在某些物理性质上表现出各向异性,故正确答案为D.
2.答案 A解析 要理解熔化热就要从熔化热的概念入手,熔化热是指晶体熔化过程中所需能量和质量的比值,故A正确.3.答案 AD解析 晶体和非晶体区别在于内部分子排列,有些通过外界干预可以相互转化,如把晶体硫加热熔化(温度超过300 ℃)再倒进冷水中,会变成柔软的非晶硫,再过一段时间又会转化为晶体硫,故A正确;蔗糖是多晶体,没有固定的形状,故B错误;液体表面层分子间距离大于液体内部分子间距离,故而液体表面形成表面张力,故C错误;液晶既像液体一样具有流动性,又跟某些晶体一样具有光学性质的各向异性,故D正确.
4.答案 C解析 相对湿度越小,天气越干燥,所以,选项A中B1=×100%≈63.3%;选项B中B2=×100%≈65.5%;选项C中B3=×100%≈32.6%;选项D中B4=×100%≈57.0%.故选C.
5.答案 CD解析 酒精和水混合后体积减小,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隙,A错误;温度计中水银柱的升降是热胀冷缩的结果,B错误;荷叶上的水珠呈球形,是液体表面张力作用的结果,C正确;浸润的头发露出水面后聚拢到一起,是水的表面张力作用的结果,D正确.
6.答案 C解析 晶体有固定的熔点,在熔化过程中,当温度达到熔点后,不断吸热,但温度却保持在熔点温度,直到晶体全部熔化;而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先变软,然后熔化,在此过程中温度不断上升.
7.答案 BCD解析 晶体敲碎后仍为晶体,故A错误;有些晶体(如有些单晶体)在不同的方向上有不同的光学性质,即具有各向异性,B正确;碳元素由于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而成为不同的晶体,如石墨和金刚石,故C正确;在合适的条件下,某些晶体和非晶体可以相互转化,如二氧化硅晶体加热再凝固后成为玻璃,D正确;在熔化过程中,晶体的内能要增大,E错误.
8.答案 BD解析 表面张力是液体表面分子引起的,所以A错;表面层分子分布比液体内部稀疏,表现为引力,所以B对;张力方向总是沿液面方向分布,所以C错,D对.
9.答案 AD10.答案 ADE解析 分子的热运动是指物体内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选项A正确;碎玻璃不能拼在一起,是由于分子间的距离达不到分子之间的引力范围,选项B错误;微观粒子的运动与宏观物体的机械运动没有必然的联系,选项C错误;液晶既有液体的流动性,又具有光学各向异性,选项D正确;在完全失重的情况下,熔化的金属在表面张力的作用下能够收缩成标准的球形,选项E正确.
11.答案 D解析 因为空气中的水汽凝结成水珠时,分子间的距离变小,而分子引力和分子斥力均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大.故D选项正确.
12.答案 B解析 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效果,是使液体表面具有收缩到最小表面积的趋势.在体积相等的各种形状中,球形的表面积最小.在地球上,液滴因所受重力的影响不能忽略而呈扁平形状,表面近似于椭球形.若在完全失重状态下的宇宙飞船中,无论液体多大,在表面张力的作用下都将呈球形,如图所示.故正确选项为B.
二、填空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13. 凹 向上
14.答案 87%
解析 相对湿度=≈87%
三、计算题(本题共2小题,共30分)
15.(15分)答案 60 ℃ 1.0×105 J/kg
解析 由题图可知样品的熔点为60 ℃,熔化时间t=2 min,电流做功W=Pt.
设样品的熔化热为λ,样品熔化过程中共吸收热量Q=λm.
由W=Q,即Pt=λm,得:
λ== J/kg=1.0×105 J/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