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湖南省衡阳市2023年小升初语文试卷
一、积累运用。
1.(2023·衡阳)把下面的内容工整、规范、美观地抄写在横线上。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答案】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知识点】汉字书写
【解析】【分析】抄写诗句,要工整、规范、美观,不要出现错别字。比如,不要把“丹心”的“丹”写成“舟”,不要把“汗”写成“汉”。还要注意标点符号。
故答案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点评】抄写诗句,要工整、规范、美观,不要出现错别字,注意正确的坐姿和写姿,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2.(2023·衡阳)看拼音,写字词。
(1)由于地yù 不同,人们的饮食习guàn 也略有不同。zhēng jiǎo 蘸上一些陈cù 就是北方人特别喜欢的佳肴。
(2)这个偏pì 的园 pǔ 里鲜花盛开,qiū yǐn 在地下悠闲地翻土,má yǐ 在草丛中行走,蟋蟀在洞穴前hēng 着动听的乐曲,真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答案】(1)域;惯;蒸饺;醋
(2)僻;圃;蚯蚓;蚂蚁;哼
【知识点】看拼音写汉字
【解析】【分析】(1)不要把“习惯“的”惯“写成”贯“,不要把”醋“的左半部分写成”西“;
(2)不要把”偏僻“的”僻“中间加一点,不要把”哼“的右面写成”享“;
故答案为:(1)域、惯、蒸饺、醋;(2)僻、圃、蚯蚓、蚂蚁、哼
【点评】这道题考查了看拼音写字词,要正确拼读,规范书写,不要出现错别字。还要注意坐姿和写姿,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3.(2023·衡阳)找出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万像更新 迫不急待 心平气合 万不得己
追根求原 身临其镜 不可思义 无剂于事
【答案】像——象;急——及;合——和;己——已;原——源;镜——境;义——议;剂——济
【知识点】词形辨析
【解析】【分析】万象更新:指一切事物都改变了面貌,显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新气象。因此,“万像更新”应是“万象更新”。
迫不及待:急迫得不能再等待。因此,“迫不急待”应是“迫不及待”。
心平气和:心里平和,不急躁,不生气。因此,“心平气合”应是“心平气和”。
万不得已:实在没有办法;不得不这样。因此,“万不得己”应是“万不得已”。
追根求源:追究事物产生的根源。因此,“追根求原”应是“追根求源”。
身临其境:亲自到了那个地方。因此,“身临其镜”应是“身临其境”。
不可思议:原为佛教用语,指思想言语所不能达到的境界。后来形容无法想象,很难理解。因此,“不可思义”应是“不可思议”。
无济于事:对事情起不到帮助作用。因此,“无剂于事”应是“无济于事”。
故答案为:像—象 急—及 合—和 己—已 原—源 镜—境 义—议 剂—济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辨析错别字的能力。根据平时所学生字及积累,对每个词中的字进行分析完成即可。
4.(2023·衡阳)按音序排列,“覆、辩、腻、蕊”这几个字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A.辩 覆 蕊 腻 B.辩 覆 腻 蕊
C.辩 蕊 覆 腻 D.覆 辩 腻 蕊
【答案】B
【知识点】字母顺序
【解析】【分析】“覆”首字母是“F”,“辩”首字母是“B”,“腻”首字母是“N”,“蕊”首字母是“R”。按照字母的顺序排列是:B、F、N、R。
故答案为:B
【点评】考查了字母。字母是拼音文字或注音符号的最小的书写单位。本题根据所给的字找出按字母表的顺序正确的一项,可根据生字音节的首个字母的顺序排列。
5.(2023·衡阳)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应怜展齿印苍苔(怜惜) B.烈火焚烧若等闲(平常)
C.通国之善弈者也(下棋) D.任尔东西南北风(任何)
【答案】D
【知识点】字义
【解析】【分析】A、B、C正确;
D:错误;“任尔东西南北风”意思就是不管是东风西风,还是南风北风,都不能把它吹倒,不能让它屈服。任:任凭,无论,不管。
故答案为:D
【点评】这道题考查了字义,要结合整句诗的意思来理解,首先理解整句诗的意思,然后提取出加点字的意思。
6.(2023·衡阳)依次把词语填入句中的横线处,恰当的一项是( )
①在特殊时期,医护人员无私忘我的精神着____我们。
②失败,对弱者来说是一次打击,对强者来说却是一次____。
③当我遇到挫折的时候,小明总会____我不要灰心,要克服困难。
④经过班长的____,班里许多人都参加了合唱队。
A.鼓励 鼓舞 鼓动 激励 B.鼓动 激励 鼓舞 鼓励
C.鼓舞 激励 鼓励 鼓动 D.激励 鼓励 鼓舞 鼓动
【答案】C
【知识点】词汇运用
【解析】【分析】“鼓励”指激发;勉励。“鼓舞”指使振奋起来。“鼓动”指激发人们的情绪,使行动起来。“激励”指激发鼓励。结合语境可知,要填写的词语依次是:鼓舞、激励、鼓励、鼓动。
故答案为:C
【点评】考查了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和掌握,根据所给词语,结合句子语境和平时的学习与积累词语。作答此类题的关键是要增加识字量及词汇量,做到厚积薄发。
7.(2023·衡阳)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项的一项是( )
A.过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了,春节眨眼就到了啊。
B.老虎吼一声,如同天穹划下一个霹雳,震得地动山摇。
C.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
D.我坐在草丛里看她们,想象她们的家,想象两们此刻在干什么,想象她们的兄弟姐妹和她们的父母,想象她们的声音。
【答案】D
【知识点】修辞手法辨析
【解析】【分析】A、B、C都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D.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与其他项不同。
故答案为:D
【点评】这道题考查了修辞手法的辨析,要掌握常用修辞手法的特点,逐句分析,然后对比,进行选择。
8.(2023·衡阳)下列诗句中,不能用来赞美老师的一项是( )
A.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B.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C.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D.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答案】A
【知识点】古诗词运用
【解析】【分析】A:不正确,“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是诗人王昌龄托朋友辛渐把此话传给远在洛阳的亲友,述说着自己依然冰清玉洁。
B、C、D都是赞美老师的诗句。
故答案为:A
【点评】这道题考查了诗句的理解。首先要理解诗句的意思,还要知道诗人表达的情感,从而做出分析。
9.(2023·衡阳)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在学校的操场上,同学们在开心地拍毕业合影。旁边花坛里的花儿 ,树上的鸟儿 ,树叶沙沙作响, ,同学们的脸上也 。(根据情景把句子补充完整,注意写出对身边事物的感受)
(2)以“时间”开头,仿照例句,在下面的横线上再写一个句子。
例:时间在农民辛勤的耕耘中,结成金黄的麦穗。
(3)学生之所以喜欢看网络小说的原因,在于这些作品思想感情丰富细腻,然而叙述方法自由活泼。(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2处错误)
【答案】(1)绽放了笑脸;唱着欢乐的歌;略;洋溢着开心的笑容
(2)时间在学生笔墨的流淌中,绘出了美丽的画卷。
(3)学生之所以喜欢看网络小说,在于这些作品大多思想感情丰富细腻,叙述方法自由活泼。
【知识点】修改病句;仿写
【解析】【分析】(1)考查补充句子。根据提示写出开心时对身边事物的感受。句中“花坛里的花儿”可以将其拟人化,如:绽放了笑脸。“树上的鸟儿唱着欢乐的歌”是将“鸟儿”拟人化,“树叶沙沙作响”,仿佛在向同学们打招呼,是赋予了“树叶”人的行为,写成了事物的欢快的样子,所以有后面的“同学们的脸上也洋溢着开心的笑容”。
(2)考查句子仿写。以“时间”开头,仿照例句,写句子。例句“时间在农民辛勤的耕耘中,结成金黄的麦穗。”句中“结成金黄的麦穗”是因为“农民辛勤的耕耘”,而这一切的结果是因为有“时间”的存在。我们可据此进行仿写。
(3)考查修改病句。错误①语意重复,句中“之所以”与“的原因”存在语意重复,可删去“的原因”;错误②说法绝对,句中“在于这些作品思想感情丰富细腻”应加词语“大多”在“作品”后;错误③词语搭配不当,“然而叙述方法自由活泼”中“然而”词语使用有误,可改为“而且”。
故答案为:(1)绽放了笑脸 唱着欢乐的歌 仿佛在向同学们打招呼 洋溢着开心的笑容;(2)时间在学生笔墨的流淌中,绘出了美丽的画卷。(3)学生之所以喜欢看网络小说,在于这些作品大多思想感情丰富细腻,而且叙述方法自由活泼。
【点评】考查补充句子、句子仿写、修改病句。补充句子,句子的基本成分就是构成句子所必须具备的词和词组,完整句注意要有一些基本成分。
10.(2023·衡阳)根据所学知识填空。
(1)语文是诗,诗里有“昔我往矣, ”的回首;语文是画,画中有“ ,燕山月似钩”的壮阔;语文是酒,酒里有“劝君更尽—杯酒, ”的不舍;语文是情,情里有“ , ”的乡愁。
(2)跟随名著的脚步,我发现了更广阔的世界。《鲁滨逊漂流记》中,鲁滨逊在荒岛上顽强地生存了二十八年,他 的精神令我钦佩;《汤姆 索亚历险记》中,汤姆 的故事令我印象深刻,我体会到了他 的特点。
【答案】(1)杨柳依依;大漠沙如雪;西出阳关无故人;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2)不屈不挠、积极乐观;被困山洞时,而是返回去劝说贝琪一起逃出山洞;善良、有担当。
【知识点】古诗词填空;文章人物形象理解
【解析】【分析】(1)由提示是内容“昔我往矣”可知下句是“杨柳依依”,由诗句“燕山月似钩”可知上句是“大漠沙如雪”,由诗句“劝君更尽—杯酒”可知下句是“西出阳关无故人”,由“乡愁”二字可想到诗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2)考查了对名著《鲁滨逊漂流记》和《汤姆 索亚历险记》的了解,鲁滨逊在荒岛上顽强地生存了二十八年,他的精神令我钦佩;汤姆被困山洞时,而是返回去劝说贝琪一起逃出山洞的故事令我印象深刻,我体会到了他善良、有担当的特点。根据自己的理解作答,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1)杨柳依依不屈不挠、积极乐观、大漠沙如雪、西出阳关无故人、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2)不屈不挠、积极乐观;被困山洞时,而是返回去劝说贝琪一起逃出山洞;善良、有担当。
【点评】这道题考查了古诗句的积累和运用以及对名著内容的了解。古诗句不但要会背会写 ,还要学会运用,名著要了解故事情节及人物特点。
11.(2023·衡阳)口语交际。
近日,一则为一对母子设立专属公交站牌的新闻受到广泛关注。这块站牌伫立在湖南省娄底市一家眼科医院门口,是当地公交公司为了陈新平和7岁儿子小宇往返看病特意增设的。小宇因患先天性眼疾,需要每周末去眼科医院做治疗。而母亲陈新平双腿残疾,只能靠双手撑着小板凳“行走”,正常人只需两三分钟的路程,她却要花30分钟。专属公交站牌的设置,将他们的行程从增设前的400米缩短至10米。
有人说,“一座城为一对母子专设一站”是在搞特殊化;而有人说,这恰恰是社会温情的体现。亲爱的同学,如果针对此事展开辩论赛,你赞同哪个观点?请谈谈你的理由,说服对方。
【答案】我不赞同。因为如果想为这对母子给予帮助,可以换一种方式,这样浪费资源,可以在他们需要的时候由志愿者帮助。
【知识点】辩论讨论
【解析】【分析】要读懂材料内容,然后根据具体的题目来表明自己的观点,写成合适的理由,语言要得体,才能说服对方。比如,我不赞同。因为如果想为这对母子给予帮助,可以换一种方式,这样浪费资源,可以在他们需要的时候由志愿者帮助。
故答案为:我不赞同。因为如果想为这对母子给予帮助,可以换一种方式,这样浪费资源,可以在他们需要的时候由志愿者帮助。
【点评】这道题考查了口语交际,注意说话的语气语调,语言要得体,平时注意多实践练习。
二、阅读理解。
(2023·衡阳)阅读理解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节选>
更有趣的是一位名叫阿瑟林斯基的俄裔美国睡眠研究专家。一次,他发现儿子在睡觉的时候,眼珠忽然转动起来。他感到很奇怪:为什么睡觉时眼珠会转动?这会不会与做梦有关?会是什么关系呢?阿瑟林斯基带着一连串的疑问,对自己八岁的儿子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脑电波的变化与做梦有关。接着,他又对二十名成年人进行了反复的观察实验,最后得出结论:睡眠中眼珠快速转动的时候,人的脑电波也会发生较大的变化,这是人最容易做梦的阶段。阿瑟林斯基的研究成果,成为心理学家研究做梦的重要依据。
在科学史上,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这说明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决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有可能发现真理。
当然,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的能力,不是凭空产生的。正像数学家华罗庚说过的,科学的灵感,绝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如果说科学领域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会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
12.在每条横线上填写一个四字词语,简要概括第一自然段的表达顺序。
发现问题→ → →
13.从文中可知,经由“偶然的机遇”发现真理,要具备 的条件。
14.下列对选文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为了说明自己的观点详写了反复观察实验的过程。
B.第一自然段中带有问号的三句话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
C.第二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点明了题意,同时表达出作者的主要观点。
D.最后一自然段采用华罗庚的话来说明观点,是为了使文章简单易懂。
15.课文中,作者列举了三个事例来证明“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请你再补充一个事例来证明作者的观点。
【答案】12.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发现真理
13.善于独立思考,具有锲而不舍精神
14.C
15.鲁班上山为了节省时间,便抄小路走,小路上山近,可是坡陡路滑,而且横七竖八地长满了小树、杂草,行走非常不便。鲁班只好搀着树木、拽着茅草往上爬。忽然,脚底一滑,身体便顺着山坡往下滚去,鲁班急中生智,急忙抓住一把茅草,由于没有抓牢,反而感到手掌心疼痛无比。滑到山脚,鲁班狼狈地爬了起来,伸开手掌一看,掌心已是鲜血淋漓。鲁班非常惊奇,为何一把茅草能够划破人的手掌。鲁班顾不得疼痛,沿着滑下来的山坡,爬上去一看,这丛茅草与别的草没有两样。鲁班不甘心,便揪下一根茅草仔细地观察起来。这茅草的叶子很怪,叶子两边都长着锋利的小细齿,人手握紧它一拽,手掌就会被划破。鲁班又试着用茅草在他的手指上拉了一下,果然又划开一道血口。鲁班从这件事中得到启发,心想:如果仿照茅草的细齿,来做一件边缘带有细齿的工具,用它来锯树,岂不比斧砍更快、更好吗?鲁班忘记疼痛,转身下山,做起试验来。在金属工匠的帮助下,鲁班做了一把带有许多细齿的铁条。鲁班将这件工具拿去锯树,果然又快又省力。锯子就这样发明了。
【知识点】课内现代文阅读
【解析】【点评】语文阅读理解正确的解题方法和技巧——找原话,所谓“找原话”,就是要找到语文阅读理解上要求的关键字、词或句子所在段落,要求学生在阅读文字材料时有重点地圈下来,然后再来重点理解与分析。
12.本题考查写作顺序。“一次,他发现儿子在睡觉的时候,眼珠忽然转动起来”是发现问题,“他感到很奇怪:为什么睡觉时眼珠会转动?这会不会与做梦有关?会是什么关系呢”是提出问题,“阿瑟林斯基带着一连串的疑问,对自己八岁的儿子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脑电波的变化与做梦有关。接着,他又对二十名成年人进行了反复的观察实验”是解决问题,“最后得出结论:睡眠中眼珠快速转动的时候,人的脑电波也会发生较大的变化,这是人最容易做梦的阶段”是发现真理。
故答案为:提出问题 解决问题 发现真理
13.考查了文章的内容。根据“如果说科学领域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会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可知答案。
故答案为:善于独立思考,具有锲而不舍精神。
14.考查了文章的内容。根据“阿瑟林斯基带着一连串的疑问,对自己八岁的儿子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脑电波的变化与做梦有关。接着,他又对二十名成年人进行了反复的观察实验,最后得出结论”可知文章略写实验过程,选项A表述错误。根据“为什么睡觉时眼珠会转动?这会不会与做梦有关?会是什么关系呢?阿瑟林斯基带着一连串的疑问”可知这几句话是疑问句,选项B说法错误。“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决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有可能发现真理。”这句话点明了论点,选项C正确。文章最后一段引用华罗庚的话是为了增强说服力,是文章更加可信。选项D错误。
故答案为: C
15.考查了拓展训练。根据积累,选取善于发现问题,并能独立思考,最后发现真理的名人事例有很多,补充一例即可。比如:鲁班怎样发明了锯。
故答案为:鲁班上山为了节省时间,便抄小路走,小路上山近,可是坡陡路滑,而且横七竖八地长满了小树、杂草,行走非常不便。鲁班只好搀着树木、拽着茅草往上爬。忽然,脚底一滑,身体便顺着山坡往下滚去,鲁班急中生智,急忙抓住一把茅草,由于没有抓牢,反而感到手掌心疼痛无比。滑到山脚,鲁班狼狈地爬了起来,伸开手掌一看,掌心已是鲜血淋漓。鲁班非常惊奇,为何一把茅草能够划破人的手掌。鲁班顾不得疼痛,沿着滑下来的山坡,爬上去一看,这丛茅草与别的草没有两样。鲁班不甘心,便揪下一根茅草仔细地观察起来。这茅草的叶子很怪,叶子两边都长着锋利的小细齿,人手握紧它一拽,手掌就会被划破。鲁班又试着用茅草在他的手指上拉了一下,果然又划开一道血口。鲁班从这件事中得到启发,心想:如果仿照茅草的细齿,来做一件边缘带有细齿的工具,用它来锯树,岂不比斧砍更快、更好吗?鲁班忘记疼痛,转身下山,做起试验来。在金属工匠的帮助下,鲁班做了一把带有许多细齿的铁条。鲁班将这件工具拿去锯树,果然又快又省力。锯子就这样发明了。
(2023·衡阳)阅读理解
捉蝎
那时故乡很穷,许多来钱的路子都被堵死了,连猪都卖不上好价钱。
但是山口上的供销社收蝎,而且每斤干蝎能卖到八块多,这对山里人是个极大的诱惑。于是,山里老老少少就都朝那山壁上拥去,掀翻了许多陈年石板,用筷子制成的镊子捉那丑陋的蝎子。
为此曾一度荒废了农事。
撤了那一任支书,庄稼地里才有了人声。自然地,学子们变成了捉蝎子的主力。起初是三两个人结伴去捉,捉蝎的多与少没什么,要的是大家相聚在一起的那种情趣。但大人们很不高兴,这般那般地叮嘱之后,学子们就懂得了在情义之外,还有一种叫利害的东西。
于是便都独自去捉了。
再见面时,大家都觉得有些尴尬,但久了,就什么事也没有了。
在捉蝎的学子中,我捉得最多,因为我很聪明:我发现,阳坡的石板底下蝎最多,而阴坡的石板下蝎却寥寥无几。我就不盲目地翻坡上的每一块石头了,而是单拣照到太阳的石头翻,收获自然就多。
那一年的夏秋两季,我竟得到八十多元的蝎钱。这可是一笔巨款,把山里人都惊呆了。母亲曾答应给我买件新衫子,但最后却买了两头瘦驴去犁地,让本来就懒的父亲变得更懒了。
抻一抻衫子的破袖子,我黯然神伤,心想:这准是父亲的主意。但来年却仍捉得极欢,只是怕伙伴儿们超过我。我就又为母亲挣了不少钱,乐得合不上嘴的母亲便对我说:“崽呀,咱的书就别念了,就去捉蝎吧,将来娘给你说一房好媳妇。”
我就愣怔了。
那年我正念五年级①,秋后便要考初中;中学就在山外,那里的世界我向往已久。
晚上我睡不着觉,点灯翻自己的作业本。那本上尽是红红的对钩,尽是一个一个的五分②——那里藏着我的多少骄傲啊!我心里很迷惘,我家的确定很穷啊,心里酸酸的,眼泪忍不住流下来了。
第二天,我却对母亲说:“妈,还是让我上学吧,如果考出去了,咱们就在山里叫响了;要是没考上,我就白天黑夜拼命地捉蝎,把欠了的都给您补上。”
娘兀地就没了主意,在地上挓挲着双手:“崽这是怎么说呢?崽这是怎么说呢?”最后,善良的母亲还是让我继续去读书了。
后来,我便走出了弯曲而狭窄的山路,走到了广阔的大平原。山里的蝎仍自生自灭着,我却学会了如何主宰自己的命运。
那年,母亲被我接出山来,我让媳妇陪她看了一出她盼了大半辈子的古装大戏。走出熙攘的影剧院时,母亲抹去一行热泪:
“这人哪,还是看得远些好啊。”
[注释]①年级:早期,实行小学五年制,读完小学五年级就可考初中。②五分:早期,5分相当于现在的100分。
16.根据文章内容,填写下表。
时段 “我”的举动 母亲的回应
那一年的夏秋两季 捉蝎得了八十多元 ①
来年 ② 乐得合不上嘴,希望“我”不念书了,专门捉蝎
第二天 央求母亲让自己继续读书 ③
17.画波浪线的句中“我”说的“在山里叫响”在文中对应的是 。
18.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9.文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人?联系短文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20.文章的结尾“这人哪,还是看得远些好啊”有什么作用?请联系文章内容理解。
【答案】16.母亲没有给我买件新衫子,却买了两头驴;又为母亲挣了不少钱;母亲犹豫再三,答应了让“我”继续去读书
17.后来,我便走出了弯曲而狭窄的山路,走到了广阔的大平原
18.通过动作和语言描写,表现了母亲没有想到“我”会有如会有如此认真的回答。
19.“我”是一个学习优秀、聪明、孝顺的孩子。
20.母亲的话升华了文章的中心主旨,意味深长。
【知识点】叙事类记叙文阅读
【解析】【点评】阅读是小学语文中的常见题型,考查了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完成时要认真阅读文章,了解文章内容及所表达的主题后,再结合后面的问题分析解答。
16.考查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从“那一年的夏秋两季,我竟得到八十多元的蝎钱。这可是一笔巨款,把山里人都惊呆了。母亲曾答应给我买件新衫子,但最后却买了两头瘦驴去犁地,让本来就懒的父亲变得更懒了”“但来年却仍捉得极欢,只是怕伙伴儿们超过我。我就又为母亲挣了不少钱,乐得合不上嘴的母亲便对我说:‘崽呀,咱的书就别念了,就去捉蝎吧,将来娘给你说一房好媳妇。’”“第二天,我却对母亲说‘妈,还是让我上学吧’”“最后,善良的母亲还是让我继续去读书了”可知答案。
故答案为:①母亲没有给我买件新衫子,却买了两头驴②又为母亲挣了不少钱③母亲犹豫再三,答应了让“我”继续去读书。
17.考查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从“妈,还是让我上学吧,如果考出去了,咱们就在山里叫响了”“后来,我便走出了弯曲而狭窄的山路,走到了广阔的大平原”可知,“我”对母亲说的“在山里叫响”指的是“我”走出山路,走到广锅的大平原,自己主宰自己的命运。
故答案为:后来,我便走出了弯曲而狭窄的山路,走到了广阔的大平原。
18.考查了对句子的理解。从“娘兀地就没了主意,在地上挓挲着双手”可知,这是对妈妈的动作描写,从“崽这是怎么说呢?崽这是怎么说呢”可知,这是语言描写,当母亲让“我”辍学捉蝎子,而“我”要通过上学改变命运,所以当“我”向母亲表达自己的愿望时,没有想到“我”会有如会有如此认真的回答。作者通过动作和语言描写,表现了母亲这一心理。
故答案为:通过动作和语言描写,表现了母亲没有想到“我”会有如会有如此认真的回答。
19.考查了对人物的理解。结合文章内容可知,“我”是一个学习优秀、聪明、孝顺的孩子,从“我”作业表现的对勾和五分、从“我”善于发现“向阳蝎多”的生物现象、从“我”把母亲接出山并让媳妇陪她看古装大戏可看出。
故答案为:“我”是一个学习优秀、聪明、孝顺的孩子。
20.考查了对关键句的理解。本文记叙了“我”从捉蝎到要求继续读书,最终学成走出大山,从此改变命运。文章中的母亲曾经因为捉蝎子卖钱而“我”辍学。所以当日后“我”把母亲接出山来,让媳妇陪她看了一出她盼了大半辈子的古装大戏时,母亲发出了由衷的感慨,“这人哪,还是看得远些好啊。”母亲的话升华了文章的中心主旨,意味深长。
故答案为:母亲的话升华了文章的中心主旨,意味深长。
(2023·衡阳)文言文阅读
白马过关
兒说①,宋人善辩者也,持“白马非马”也,服齐稷下②之辩者。乘白马而过关,则顾③白马之赋。故藉之虚辞,则能胜一国;考实按形,不能谩④于一人。
【注释】①兒说:人名。②稷下:地名。辩论之士聚集的地方。③顾:同“雇”,酬,付给。④谩:欺骗。
21.联系上下文,说说加点字的意思。
①宋人善辩者也
②故藉之虚辞
2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服齐稷下之辩者
23.兒说提出“白马非马”论,但在过关卡时,还是缴了一匹马的赋税金,才被允许出了国境,这是因为(用文中语句回答)
【答案】21.擅长;所以
22.他在参加齐国稷下学宫的学术大辩论中,用滔滔不绝的宏论,战胜了所有的论敌。
23.考实按形,不能谩于一人。
【知识点】课外文言文阅读
【解析】【点评】完成此类题目要在充分理解内容的基础上,结合注释及课内学习,在理解诗歌内容及主题的基础上完成。
21.考查字词解释。①“宋人善辩者也”的意思是:是宋国的雄辩家。善:擅长。②“故藉之虚辞”的意思是:所以,依靠虚浮的言辞和思想。故:所以。
故答案为:擅长;所以
22.考查翻译句子。“服齐稷下之辩者”的意思是:他在参加齐国稷下学宫的学术大辩论中,用滔滔不绝的宏论,战胜了所有的论敌。
故答案为:他在参加齐国稷下学宫的学术大辩论中,用滔滔不绝的宏论,战胜了所有的论敌。
23.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结合“考实按形,不能谩于一人”的意思“ 依靠虚浮的言辞和思想,固然能够使一国人都屈服,但一经考核实体查对原形就不能欺骗任何一个人了。” 可知答案。
故答案为:考实按形,不能谩于一人。
三、写作
24.(2023·衡阳)习作
六年的小学生活即将结束,美丽温馨的校园、书香浓郁的课堂、可敬可爱的老师、嬉笑打闹的同学……无一不给我们留下了刻骨铭心的回忆!回顾这六年的生活,每一段不寻常的经历,都会给我们带来不同的感受。你觉得哪一种感受最能指引你的初中生活,让你的人生更完美呢?请以“载着出发”为题目,写一篇习作。
要求:选择自己印象最深的感受补全题目;把印象最深刻的内容写具体,感情表达要自然;突出中心,条理清晰,语言顺畅,450字左右。
【答案】载着不舍出发
一转眼,六年的小学生活就要结束了。再过几个月我们就要毕业了,就要和您及其他老师说再见了。
这六年的快乐光阴里,我们共同度过了多少个欢欣愉快的四季,共同经历过多少酸甜苦辣,现在回想起来,这些记忆仍然历历在目。
刚刚到学校,班里全是一张张陌生的脸,唯独认识班主任。慢慢地,一张张陌生的脸变得不再陌生了,记得那时候,真的好羡慕六年级啊,可真正到了六年级,又好羡慕一年级啊。
在母校生活的六年里,我学会了很多很多知识,认识了很多很多朋友。时间过得好快,不久,我就要离开母校,告别这个陪伴我学习生活了6年的地方了。在即将离别的时候,回想六年来的点点滴滴,在母校度过的时光是那么充实,那么快乐,让我难以忘怀。现在,到了分离的时候了,我真的好舍不得母校,舍不得母校的老师,舍不得母校的朋友。
在您这儿,我学会了怎样做人,学到了无穷的、珍贵的知识,学会了感恩……还有几个月,我就要离开您了,离开我人生第一步旅途的地方,到另一个教育我的地方。而您,又要迎来一批新的学生,教育他们。此时,我有太多的不舍,我会一直想念着您,希望您也记住我。
【知识点】叙事类作文
【解析】【分析】本题为命题作文,要求以“载着出发”为题目,写一篇习作。回忆一下六年中令你难忘的小学生活,打开记忆之门,选一段最难忘而又最美好的镜头,你觉得哪一种感受更能指引你的初中生活,让你的人生更完美呢?注意把事例写具体、写生动,写作时要合理安排材料,重点部分要详细写,其他部分可略写,还要注意语句要通顺,用词要恰当。在叙述的过程中,要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注意结构要合理,可运用前后照应的写法,同时要注意运用积累的好词佳句及学到的修辞手法。
【点评】本文作者回忆了六年来老师对自己的教导,表达了对老师的感恩之情,语句通顺,结构合理,是一篇不错的习作。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湖南省衡阳市2023年小升初语文试卷
一、积累运用。
1.(2023·衡阳)把下面的内容工整、规范、美观地抄写在横线上。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2.(2023·衡阳)看拼音,写字词。
(1)由于地yù 不同,人们的饮食习guàn 也略有不同。zhēng jiǎo 蘸上一些陈cù 就是北方人特别喜欢的佳肴。
(2)这个偏pì 的园 pǔ 里鲜花盛开,qiū yǐn 在地下悠闲地翻土,má yǐ 在草丛中行走,蟋蟀在洞穴前hēng 着动听的乐曲,真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3.(2023·衡阳)找出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万像更新 迫不急待 心平气合 万不得己
追根求原 身临其镜 不可思义 无剂于事
4.(2023·衡阳)按音序排列,“覆、辩、腻、蕊”这几个字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A.辩 覆 蕊 腻 B.辩 覆 腻 蕊
C.辩 蕊 覆 腻 D.覆 辩 腻 蕊
5.(2023·衡阳)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应怜展齿印苍苔(怜惜) B.烈火焚烧若等闲(平常)
C.通国之善弈者也(下棋) D.任尔东西南北风(任何)
6.(2023·衡阳)依次把词语填入句中的横线处,恰当的一项是( )
①在特殊时期,医护人员无私忘我的精神着____我们。
②失败,对弱者来说是一次打击,对强者来说却是一次____。
③当我遇到挫折的时候,小明总会____我不要灰心,要克服困难。
④经过班长的____,班里许多人都参加了合唱队。
A.鼓励 鼓舞 鼓动 激励 B.鼓动 激励 鼓舞 鼓励
C.鼓舞 激励 鼓励 鼓动 D.激励 鼓励 鼓舞 鼓动
7.(2023·衡阳)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项的一项是( )
A.过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了,春节眨眼就到了啊。
B.老虎吼一声,如同天穹划下一个霹雳,震得地动山摇。
C.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
D.我坐在草丛里看她们,想象她们的家,想象两们此刻在干什么,想象她们的兄弟姐妹和她们的父母,想象她们的声音。
8.(2023·衡阳)下列诗句中,不能用来赞美老师的一项是( )
A.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B.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C.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D.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9.(2023·衡阳)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在学校的操场上,同学们在开心地拍毕业合影。旁边花坛里的花儿 ,树上的鸟儿 ,树叶沙沙作响, ,同学们的脸上也 。(根据情景把句子补充完整,注意写出对身边事物的感受)
(2)以“时间”开头,仿照例句,在下面的横线上再写一个句子。
例:时间在农民辛勤的耕耘中,结成金黄的麦穗。
(3)学生之所以喜欢看网络小说的原因,在于这些作品思想感情丰富细腻,然而叙述方法自由活泼。(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2处错误)
10.(2023·衡阳)根据所学知识填空。
(1)语文是诗,诗里有“昔我往矣, ”的回首;语文是画,画中有“ ,燕山月似钩”的壮阔;语文是酒,酒里有“劝君更尽—杯酒, ”的不舍;语文是情,情里有“ , ”的乡愁。
(2)跟随名著的脚步,我发现了更广阔的世界。《鲁滨逊漂流记》中,鲁滨逊在荒岛上顽强地生存了二十八年,他 的精神令我钦佩;《汤姆 索亚历险记》中,汤姆 的故事令我印象深刻,我体会到了他 的特点。
11.(2023·衡阳)口语交际。
近日,一则为一对母子设立专属公交站牌的新闻受到广泛关注。这块站牌伫立在湖南省娄底市一家眼科医院门口,是当地公交公司为了陈新平和7岁儿子小宇往返看病特意增设的。小宇因患先天性眼疾,需要每周末去眼科医院做治疗。而母亲陈新平双腿残疾,只能靠双手撑着小板凳“行走”,正常人只需两三分钟的路程,她却要花30分钟。专属公交站牌的设置,将他们的行程从增设前的400米缩短至10米。
有人说,“一座城为一对母子专设一站”是在搞特殊化;而有人说,这恰恰是社会温情的体现。亲爱的同学,如果针对此事展开辩论赛,你赞同哪个观点?请谈谈你的理由,说服对方。
二、阅读理解。
(2023·衡阳)阅读理解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节选>
更有趣的是一位名叫阿瑟林斯基的俄裔美国睡眠研究专家。一次,他发现儿子在睡觉的时候,眼珠忽然转动起来。他感到很奇怪:为什么睡觉时眼珠会转动?这会不会与做梦有关?会是什么关系呢?阿瑟林斯基带着一连串的疑问,对自己八岁的儿子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脑电波的变化与做梦有关。接着,他又对二十名成年人进行了反复的观察实验,最后得出结论:睡眠中眼珠快速转动的时候,人的脑电波也会发生较大的变化,这是人最容易做梦的阶段。阿瑟林斯基的研究成果,成为心理学家研究做梦的重要依据。
在科学史上,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这说明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决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有可能发现真理。
当然,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的能力,不是凭空产生的。正像数学家华罗庚说过的,科学的灵感,绝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如果说科学领域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会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
12.在每条横线上填写一个四字词语,简要概括第一自然段的表达顺序。
发现问题→ → →
13.从文中可知,经由“偶然的机遇”发现真理,要具备 的条件。
14.下列对选文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为了说明自己的观点详写了反复观察实验的过程。
B.第一自然段中带有问号的三句话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
C.第二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点明了题意,同时表达出作者的主要观点。
D.最后一自然段采用华罗庚的话来说明观点,是为了使文章简单易懂。
15.课文中,作者列举了三个事例来证明“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请你再补充一个事例来证明作者的观点。
(2023·衡阳)阅读理解
捉蝎
那时故乡很穷,许多来钱的路子都被堵死了,连猪都卖不上好价钱。
但是山口上的供销社收蝎,而且每斤干蝎能卖到八块多,这对山里人是个极大的诱惑。于是,山里老老少少就都朝那山壁上拥去,掀翻了许多陈年石板,用筷子制成的镊子捉那丑陋的蝎子。
为此曾一度荒废了农事。
撤了那一任支书,庄稼地里才有了人声。自然地,学子们变成了捉蝎子的主力。起初是三两个人结伴去捉,捉蝎的多与少没什么,要的是大家相聚在一起的那种情趣。但大人们很不高兴,这般那般地叮嘱之后,学子们就懂得了在情义之外,还有一种叫利害的东西。
于是便都独自去捉了。
再见面时,大家都觉得有些尴尬,但久了,就什么事也没有了。
在捉蝎的学子中,我捉得最多,因为我很聪明:我发现,阳坡的石板底下蝎最多,而阴坡的石板下蝎却寥寥无几。我就不盲目地翻坡上的每一块石头了,而是单拣照到太阳的石头翻,收获自然就多。
那一年的夏秋两季,我竟得到八十多元的蝎钱。这可是一笔巨款,把山里人都惊呆了。母亲曾答应给我买件新衫子,但最后却买了两头瘦驴去犁地,让本来就懒的父亲变得更懒了。
抻一抻衫子的破袖子,我黯然神伤,心想:这准是父亲的主意。但来年却仍捉得极欢,只是怕伙伴儿们超过我。我就又为母亲挣了不少钱,乐得合不上嘴的母亲便对我说:“崽呀,咱的书就别念了,就去捉蝎吧,将来娘给你说一房好媳妇。”
我就愣怔了。
那年我正念五年级①,秋后便要考初中;中学就在山外,那里的世界我向往已久。
晚上我睡不着觉,点灯翻自己的作业本。那本上尽是红红的对钩,尽是一个一个的五分②——那里藏着我的多少骄傲啊!我心里很迷惘,我家的确定很穷啊,心里酸酸的,眼泪忍不住流下来了。
第二天,我却对母亲说:“妈,还是让我上学吧,如果考出去了,咱们就在山里叫响了;要是没考上,我就白天黑夜拼命地捉蝎,把欠了的都给您补上。”
娘兀地就没了主意,在地上挓挲着双手:“崽这是怎么说呢?崽这是怎么说呢?”最后,善良的母亲还是让我继续去读书了。
后来,我便走出了弯曲而狭窄的山路,走到了广阔的大平原。山里的蝎仍自生自灭着,我却学会了如何主宰自己的命运。
那年,母亲被我接出山来,我让媳妇陪她看了一出她盼了大半辈子的古装大戏。走出熙攘的影剧院时,母亲抹去一行热泪:
“这人哪,还是看得远些好啊。”
[注释]①年级:早期,实行小学五年制,读完小学五年级就可考初中。②五分:早期,5分相当于现在的100分。
16.根据文章内容,填写下表。
时段 “我”的举动 母亲的回应
那一年的夏秋两季 捉蝎得了八十多元 ①
来年 ② 乐得合不上嘴,希望“我”不念书了,专门捉蝎
第二天 央求母亲让自己继续读书 ③
17.画波浪线的句中“我”说的“在山里叫响”在文中对应的是 。
18.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9.文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人?联系短文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20.文章的结尾“这人哪,还是看得远些好啊”有什么作用?请联系文章内容理解。
(2023·衡阳)文言文阅读
白马过关
兒说①,宋人善辩者也,持“白马非马”也,服齐稷下②之辩者。乘白马而过关,则顾③白马之赋。故藉之虚辞,则能胜一国;考实按形,不能谩④于一人。
【注释】①兒说:人名。②稷下:地名。辩论之士聚集的地方。③顾:同“雇”,酬,付给。④谩:欺骗。
21.联系上下文,说说加点字的意思。
①宋人善辩者也
②故藉之虚辞
2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服齐稷下之辩者
23.兒说提出“白马非马”论,但在过关卡时,还是缴了一匹马的赋税金,才被允许出了国境,这是因为(用文中语句回答)
三、写作
24.(2023·衡阳)习作
六年的小学生活即将结束,美丽温馨的校园、书香浓郁的课堂、可敬可爱的老师、嬉笑打闹的同学……无一不给我们留下了刻骨铭心的回忆!回顾这六年的生活,每一段不寻常的经历,都会给我们带来不同的感受。你觉得哪一种感受最能指引你的初中生活,让你的人生更完美呢?请以“载着出发”为题目,写一篇习作。
要求:选择自己印象最深的感受补全题目;把印象最深刻的内容写具体,感情表达要自然;突出中心,条理清晰,语言顺畅,450字左右。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知识点】汉字书写
【解析】【分析】抄写诗句,要工整、规范、美观,不要出现错别字。比如,不要把“丹心”的“丹”写成“舟”,不要把“汗”写成“汉”。还要注意标点符号。
故答案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点评】抄写诗句,要工整、规范、美观,不要出现错别字,注意正确的坐姿和写姿,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2.【答案】(1)域;惯;蒸饺;醋
(2)僻;圃;蚯蚓;蚂蚁;哼
【知识点】看拼音写汉字
【解析】【分析】(1)不要把“习惯“的”惯“写成”贯“,不要把”醋“的左半部分写成”西“;
(2)不要把”偏僻“的”僻“中间加一点,不要把”哼“的右面写成”享“;
故答案为:(1)域、惯、蒸饺、醋;(2)僻、圃、蚯蚓、蚂蚁、哼
【点评】这道题考查了看拼音写字词,要正确拼读,规范书写,不要出现错别字。还要注意坐姿和写姿,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3.【答案】像——象;急——及;合——和;己——已;原——源;镜——境;义——议;剂——济
【知识点】词形辨析
【解析】【分析】万象更新:指一切事物都改变了面貌,显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新气象。因此,“万像更新”应是“万象更新”。
迫不及待:急迫得不能再等待。因此,“迫不急待”应是“迫不及待”。
心平气和:心里平和,不急躁,不生气。因此,“心平气合”应是“心平气和”。
万不得已:实在没有办法;不得不这样。因此,“万不得己”应是“万不得已”。
追根求源:追究事物产生的根源。因此,“追根求原”应是“追根求源”。
身临其境:亲自到了那个地方。因此,“身临其镜”应是“身临其境”。
不可思议:原为佛教用语,指思想言语所不能达到的境界。后来形容无法想象,很难理解。因此,“不可思义”应是“不可思议”。
无济于事:对事情起不到帮助作用。因此,“无剂于事”应是“无济于事”。
故答案为:像—象 急—及 合—和 己—已 原—源 镜—境 义—议 剂—济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辨析错别字的能力。根据平时所学生字及积累,对每个词中的字进行分析完成即可。
4.【答案】B
【知识点】字母顺序
【解析】【分析】“覆”首字母是“F”,“辩”首字母是“B”,“腻”首字母是“N”,“蕊”首字母是“R”。按照字母的顺序排列是:B、F、N、R。
故答案为:B
【点评】考查了字母。字母是拼音文字或注音符号的最小的书写单位。本题根据所给的字找出按字母表的顺序正确的一项,可根据生字音节的首个字母的顺序排列。
5.【答案】D
【知识点】字义
【解析】【分析】A、B、C正确;
D:错误;“任尔东西南北风”意思就是不管是东风西风,还是南风北风,都不能把它吹倒,不能让它屈服。任:任凭,无论,不管。
故答案为:D
【点评】这道题考查了字义,要结合整句诗的意思来理解,首先理解整句诗的意思,然后提取出加点字的意思。
6.【答案】C
【知识点】词汇运用
【解析】【分析】“鼓励”指激发;勉励。“鼓舞”指使振奋起来。“鼓动”指激发人们的情绪,使行动起来。“激励”指激发鼓励。结合语境可知,要填写的词语依次是:鼓舞、激励、鼓励、鼓动。
故答案为:C
【点评】考查了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和掌握,根据所给词语,结合句子语境和平时的学习与积累词语。作答此类题的关键是要增加识字量及词汇量,做到厚积薄发。
7.【答案】D
【知识点】修辞手法辨析
【解析】【分析】A、B、C都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D.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与其他项不同。
故答案为:D
【点评】这道题考查了修辞手法的辨析,要掌握常用修辞手法的特点,逐句分析,然后对比,进行选择。
8.【答案】A
【知识点】古诗词运用
【解析】【分析】A:不正确,“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是诗人王昌龄托朋友辛渐把此话传给远在洛阳的亲友,述说着自己依然冰清玉洁。
B、C、D都是赞美老师的诗句。
故答案为:A
【点评】这道题考查了诗句的理解。首先要理解诗句的意思,还要知道诗人表达的情感,从而做出分析。
9.【答案】(1)绽放了笑脸;唱着欢乐的歌;略;洋溢着开心的笑容
(2)时间在学生笔墨的流淌中,绘出了美丽的画卷。
(3)学生之所以喜欢看网络小说,在于这些作品大多思想感情丰富细腻,叙述方法自由活泼。
【知识点】修改病句;仿写
【解析】【分析】(1)考查补充句子。根据提示写出开心时对身边事物的感受。句中“花坛里的花儿”可以将其拟人化,如:绽放了笑脸。“树上的鸟儿唱着欢乐的歌”是将“鸟儿”拟人化,“树叶沙沙作响”,仿佛在向同学们打招呼,是赋予了“树叶”人的行为,写成了事物的欢快的样子,所以有后面的“同学们的脸上也洋溢着开心的笑容”。
(2)考查句子仿写。以“时间”开头,仿照例句,写句子。例句“时间在农民辛勤的耕耘中,结成金黄的麦穗。”句中“结成金黄的麦穗”是因为“农民辛勤的耕耘”,而这一切的结果是因为有“时间”的存在。我们可据此进行仿写。
(3)考查修改病句。错误①语意重复,句中“之所以”与“的原因”存在语意重复,可删去“的原因”;错误②说法绝对,句中“在于这些作品思想感情丰富细腻”应加词语“大多”在“作品”后;错误③词语搭配不当,“然而叙述方法自由活泼”中“然而”词语使用有误,可改为“而且”。
故答案为:(1)绽放了笑脸 唱着欢乐的歌 仿佛在向同学们打招呼 洋溢着开心的笑容;(2)时间在学生笔墨的流淌中,绘出了美丽的画卷。(3)学生之所以喜欢看网络小说,在于这些作品大多思想感情丰富细腻,而且叙述方法自由活泼。
【点评】考查补充句子、句子仿写、修改病句。补充句子,句子的基本成分就是构成句子所必须具备的词和词组,完整句注意要有一些基本成分。
10.【答案】(1)杨柳依依;大漠沙如雪;西出阳关无故人;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2)不屈不挠、积极乐观;被困山洞时,而是返回去劝说贝琪一起逃出山洞;善良、有担当。
【知识点】古诗词填空;文章人物形象理解
【解析】【分析】(1)由提示是内容“昔我往矣”可知下句是“杨柳依依”,由诗句“燕山月似钩”可知上句是“大漠沙如雪”,由诗句“劝君更尽—杯酒”可知下句是“西出阳关无故人”,由“乡愁”二字可想到诗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2)考查了对名著《鲁滨逊漂流记》和《汤姆 索亚历险记》的了解,鲁滨逊在荒岛上顽强地生存了二十八年,他的精神令我钦佩;汤姆被困山洞时,而是返回去劝说贝琪一起逃出山洞的故事令我印象深刻,我体会到了他善良、有担当的特点。根据自己的理解作答,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1)杨柳依依不屈不挠、积极乐观、大漠沙如雪、西出阳关无故人、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2)不屈不挠、积极乐观;被困山洞时,而是返回去劝说贝琪一起逃出山洞;善良、有担当。
【点评】这道题考查了古诗句的积累和运用以及对名著内容的了解。古诗句不但要会背会写 ,还要学会运用,名著要了解故事情节及人物特点。
11.【答案】我不赞同。因为如果想为这对母子给予帮助,可以换一种方式,这样浪费资源,可以在他们需要的时候由志愿者帮助。
【知识点】辩论讨论
【解析】【分析】要读懂材料内容,然后根据具体的题目来表明自己的观点,写成合适的理由,语言要得体,才能说服对方。比如,我不赞同。因为如果想为这对母子给予帮助,可以换一种方式,这样浪费资源,可以在他们需要的时候由志愿者帮助。
故答案为:我不赞同。因为如果想为这对母子给予帮助,可以换一种方式,这样浪费资源,可以在他们需要的时候由志愿者帮助。
【点评】这道题考查了口语交际,注意说话的语气语调,语言要得体,平时注意多实践练习。
【答案】12.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发现真理
13.善于独立思考,具有锲而不舍精神
14.C
15.鲁班上山为了节省时间,便抄小路走,小路上山近,可是坡陡路滑,而且横七竖八地长满了小树、杂草,行走非常不便。鲁班只好搀着树木、拽着茅草往上爬。忽然,脚底一滑,身体便顺着山坡往下滚去,鲁班急中生智,急忙抓住一把茅草,由于没有抓牢,反而感到手掌心疼痛无比。滑到山脚,鲁班狼狈地爬了起来,伸开手掌一看,掌心已是鲜血淋漓。鲁班非常惊奇,为何一把茅草能够划破人的手掌。鲁班顾不得疼痛,沿着滑下来的山坡,爬上去一看,这丛茅草与别的草没有两样。鲁班不甘心,便揪下一根茅草仔细地观察起来。这茅草的叶子很怪,叶子两边都长着锋利的小细齿,人手握紧它一拽,手掌就会被划破。鲁班又试着用茅草在他的手指上拉了一下,果然又划开一道血口。鲁班从这件事中得到启发,心想:如果仿照茅草的细齿,来做一件边缘带有细齿的工具,用它来锯树,岂不比斧砍更快、更好吗?鲁班忘记疼痛,转身下山,做起试验来。在金属工匠的帮助下,鲁班做了一把带有许多细齿的铁条。鲁班将这件工具拿去锯树,果然又快又省力。锯子就这样发明了。
【知识点】课内现代文阅读
【解析】【点评】语文阅读理解正确的解题方法和技巧——找原话,所谓“找原话”,就是要找到语文阅读理解上要求的关键字、词或句子所在段落,要求学生在阅读文字材料时有重点地圈下来,然后再来重点理解与分析。
12.本题考查写作顺序。“一次,他发现儿子在睡觉的时候,眼珠忽然转动起来”是发现问题,“他感到很奇怪:为什么睡觉时眼珠会转动?这会不会与做梦有关?会是什么关系呢”是提出问题,“阿瑟林斯基带着一连串的疑问,对自己八岁的儿子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脑电波的变化与做梦有关。接着,他又对二十名成年人进行了反复的观察实验”是解决问题,“最后得出结论:睡眠中眼珠快速转动的时候,人的脑电波也会发生较大的变化,这是人最容易做梦的阶段”是发现真理。
故答案为:提出问题 解决问题 发现真理
13.考查了文章的内容。根据“如果说科学领域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会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可知答案。
故答案为:善于独立思考,具有锲而不舍精神。
14.考查了文章的内容。根据“阿瑟林斯基带着一连串的疑问,对自己八岁的儿子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脑电波的变化与做梦有关。接着,他又对二十名成年人进行了反复的观察实验,最后得出结论”可知文章略写实验过程,选项A表述错误。根据“为什么睡觉时眼珠会转动?这会不会与做梦有关?会是什么关系呢?阿瑟林斯基带着一连串的疑问”可知这几句话是疑问句,选项B说法错误。“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决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有可能发现真理。”这句话点明了论点,选项C正确。文章最后一段引用华罗庚的话是为了增强说服力,是文章更加可信。选项D错误。
故答案为: C
15.考查了拓展训练。根据积累,选取善于发现问题,并能独立思考,最后发现真理的名人事例有很多,补充一例即可。比如:鲁班怎样发明了锯。
故答案为:鲁班上山为了节省时间,便抄小路走,小路上山近,可是坡陡路滑,而且横七竖八地长满了小树、杂草,行走非常不便。鲁班只好搀着树木、拽着茅草往上爬。忽然,脚底一滑,身体便顺着山坡往下滚去,鲁班急中生智,急忙抓住一把茅草,由于没有抓牢,反而感到手掌心疼痛无比。滑到山脚,鲁班狼狈地爬了起来,伸开手掌一看,掌心已是鲜血淋漓。鲁班非常惊奇,为何一把茅草能够划破人的手掌。鲁班顾不得疼痛,沿着滑下来的山坡,爬上去一看,这丛茅草与别的草没有两样。鲁班不甘心,便揪下一根茅草仔细地观察起来。这茅草的叶子很怪,叶子两边都长着锋利的小细齿,人手握紧它一拽,手掌就会被划破。鲁班又试着用茅草在他的手指上拉了一下,果然又划开一道血口。鲁班从这件事中得到启发,心想:如果仿照茅草的细齿,来做一件边缘带有细齿的工具,用它来锯树,岂不比斧砍更快、更好吗?鲁班忘记疼痛,转身下山,做起试验来。在金属工匠的帮助下,鲁班做了一把带有许多细齿的铁条。鲁班将这件工具拿去锯树,果然又快又省力。锯子就这样发明了。
【答案】16.母亲没有给我买件新衫子,却买了两头驴;又为母亲挣了不少钱;母亲犹豫再三,答应了让“我”继续去读书
17.后来,我便走出了弯曲而狭窄的山路,走到了广阔的大平原
18.通过动作和语言描写,表现了母亲没有想到“我”会有如会有如此认真的回答。
19.“我”是一个学习优秀、聪明、孝顺的孩子。
20.母亲的话升华了文章的中心主旨,意味深长。
【知识点】叙事类记叙文阅读
【解析】【点评】阅读是小学语文中的常见题型,考查了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完成时要认真阅读文章,了解文章内容及所表达的主题后,再结合后面的问题分析解答。
16.考查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从“那一年的夏秋两季,我竟得到八十多元的蝎钱。这可是一笔巨款,把山里人都惊呆了。母亲曾答应给我买件新衫子,但最后却买了两头瘦驴去犁地,让本来就懒的父亲变得更懒了”“但来年却仍捉得极欢,只是怕伙伴儿们超过我。我就又为母亲挣了不少钱,乐得合不上嘴的母亲便对我说:‘崽呀,咱的书就别念了,就去捉蝎吧,将来娘给你说一房好媳妇。’”“第二天,我却对母亲说‘妈,还是让我上学吧’”“最后,善良的母亲还是让我继续去读书了”可知答案。
故答案为:①母亲没有给我买件新衫子,却买了两头驴②又为母亲挣了不少钱③母亲犹豫再三,答应了让“我”继续去读书。
17.考查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从“妈,还是让我上学吧,如果考出去了,咱们就在山里叫响了”“后来,我便走出了弯曲而狭窄的山路,走到了广阔的大平原”可知,“我”对母亲说的“在山里叫响”指的是“我”走出山路,走到广锅的大平原,自己主宰自己的命运。
故答案为:后来,我便走出了弯曲而狭窄的山路,走到了广阔的大平原。
18.考查了对句子的理解。从“娘兀地就没了主意,在地上挓挲着双手”可知,这是对妈妈的动作描写,从“崽这是怎么说呢?崽这是怎么说呢”可知,这是语言描写,当母亲让“我”辍学捉蝎子,而“我”要通过上学改变命运,所以当“我”向母亲表达自己的愿望时,没有想到“我”会有如会有如此认真的回答。作者通过动作和语言描写,表现了母亲这一心理。
故答案为:通过动作和语言描写,表现了母亲没有想到“我”会有如会有如此认真的回答。
19.考查了对人物的理解。结合文章内容可知,“我”是一个学习优秀、聪明、孝顺的孩子,从“我”作业表现的对勾和五分、从“我”善于发现“向阳蝎多”的生物现象、从“我”把母亲接出山并让媳妇陪她看古装大戏可看出。
故答案为:“我”是一个学习优秀、聪明、孝顺的孩子。
20.考查了对关键句的理解。本文记叙了“我”从捉蝎到要求继续读书,最终学成走出大山,从此改变命运。文章中的母亲曾经因为捉蝎子卖钱而“我”辍学。所以当日后“我”把母亲接出山来,让媳妇陪她看了一出她盼了大半辈子的古装大戏时,母亲发出了由衷的感慨,“这人哪,还是看得远些好啊。”母亲的话升华了文章的中心主旨,意味深长。
故答案为:母亲的话升华了文章的中心主旨,意味深长。
【答案】21.擅长;所以
22.他在参加齐国稷下学宫的学术大辩论中,用滔滔不绝的宏论,战胜了所有的论敌。
23.考实按形,不能谩于一人。
【知识点】课外文言文阅读
【解析】【点评】完成此类题目要在充分理解内容的基础上,结合注释及课内学习,在理解诗歌内容及主题的基础上完成。
21.考查字词解释。①“宋人善辩者也”的意思是:是宋国的雄辩家。善:擅长。②“故藉之虚辞”的意思是:所以,依靠虚浮的言辞和思想。故:所以。
故答案为:擅长;所以
22.考查翻译句子。“服齐稷下之辩者”的意思是:他在参加齐国稷下学宫的学术大辩论中,用滔滔不绝的宏论,战胜了所有的论敌。
故答案为:他在参加齐国稷下学宫的学术大辩论中,用滔滔不绝的宏论,战胜了所有的论敌。
23.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结合“考实按形,不能谩于一人”的意思“ 依靠虚浮的言辞和思想,固然能够使一国人都屈服,但一经考核实体查对原形就不能欺骗任何一个人了。” 可知答案。
故答案为:考实按形,不能谩于一人。
24.【答案】载着不舍出发
一转眼,六年的小学生活就要结束了。再过几个月我们就要毕业了,就要和您及其他老师说再见了。
这六年的快乐光阴里,我们共同度过了多少个欢欣愉快的四季,共同经历过多少酸甜苦辣,现在回想起来,这些记忆仍然历历在目。
刚刚到学校,班里全是一张张陌生的脸,唯独认识班主任。慢慢地,一张张陌生的脸变得不再陌生了,记得那时候,真的好羡慕六年级啊,可真正到了六年级,又好羡慕一年级啊。
在母校生活的六年里,我学会了很多很多知识,认识了很多很多朋友。时间过得好快,不久,我就要离开母校,告别这个陪伴我学习生活了6年的地方了。在即将离别的时候,回想六年来的点点滴滴,在母校度过的时光是那么充实,那么快乐,让我难以忘怀。现在,到了分离的时候了,我真的好舍不得母校,舍不得母校的老师,舍不得母校的朋友。
在您这儿,我学会了怎样做人,学到了无穷的、珍贵的知识,学会了感恩……还有几个月,我就要离开您了,离开我人生第一步旅途的地方,到另一个教育我的地方。而您,又要迎来一批新的学生,教育他们。此时,我有太多的不舍,我会一直想念着您,希望您也记住我。
【知识点】叙事类作文
【解析】【分析】本题为命题作文,要求以“载着出发”为题目,写一篇习作。回忆一下六年中令你难忘的小学生活,打开记忆之门,选一段最难忘而又最美好的镜头,你觉得哪一种感受更能指引你的初中生活,让你的人生更完美呢?注意把事例写具体、写生动,写作时要合理安排材料,重点部分要详细写,其他部分可略写,还要注意语句要通顺,用词要恰当。在叙述的过程中,要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注意结构要合理,可运用前后照应的写法,同时要注意运用积累的好词佳句及学到的修辞手法。
【点评】本文作者回忆了六年来老师对自己的教导,表达了对老师的感恩之情,语句通顺,结构合理,是一篇不错的习作。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