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石河子市2023年小升初语文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新疆石河子市2023年小升初语文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5.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8-18 15:01:01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新疆石河子市2023年小升初语文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
1.(2023·石河子)我会书写两句有关传统节日的古诗   ,再填空。
我写的这两句诗与传统节日    节有关。我还知道的传统节日有:   、   (至少写两个)
【答案】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春节;元宵节;清明节
【知识点】重要节日
【解析】【分析】写两句有关传统节日的古诗,再写出对应的节日,比如”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写的是春节。传统节日还有好几个,写出至少两个,比如:元宵节、清明节。
故答案为: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春节;元宵节、清明节。
【点评】本题考查了对传统节日的了解和古诗的积累。要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有哪些,对应的古诗有什么,平时注意多了解,多积累。
2.(2023·石河子)我能认真阅读片段并根据拼音写汉字。
小时候,每次感到惊huáng    不安时,我们总会紧紧依wēi    在妈 妈怀里,妈妈总会轻轻地抚摸我们zhì    嫩的脸jiá    ,我们脆弱的内 心就会渐渐平静下来。长大后,书jí    让我们懂得了许多——明白了“千chuí    万záo    出深山,烈火fén    烧若等闲”的道理;让我们学 会了在面对恐jù    时保持泰然自若的心态;老师润物细无声的教dǎo     让我们知道,无论是遇到挫折还是受到批评,都要分析原因,明确目标,直面困难。
【答案】惶;偎;稚;颊;籍;锤;凿;焚;惧;导
【知识点】看拼音写汉字
【解析】【分析】本题要求认真阅读片段并根据拼音写汉字。要正确拼读,规范书写,不要把”惶“写成”慌“,不要把”书籍“的”籍“写成”藉“,不要把”惧“少写一横。
故答案为:惶、偎、稚、颊、籍、锤、凿、焚、惧、导
【点评】根据拼音写汉字,要正确拼读,规范书写,不要出现错别字,注意正确的坐姿和写姿。
3.(2023·石河子)我能先将词语补充完整,然后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写在横线上。
①   空见     ②见    知     ③   头    气
④焉    非     ⑤心    气     ⑥别出    
⑴遇到困难或打击,我学会了乐观,因为“塞翁失马,   ”,暂时不好的事情在一定时候可能会变成好事情。
⑵回顾过去六年的小学生活,我明白了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急躁,要学会    地面对问题、解决问题。
【答案】司;惯;微;著;垂;丧;知;福;平;和;心裁;④;⑤
【知识点】补充成语;成语运用
【解析】【分析】现将词语补充完整,要根据提示的字来补充,比如,由“空和见”可知要填写的字是”司和惯“,补充完整的词语依次是:①司空见惯;②见微知著;③垂头丧气;④焉知非福;⑤心平气和;⑥别出心裁。
(1)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任何事情都有好与坏两个方面,即便可能一时遭受损失,但也有可能因此而得到一些有益之处,反之亦然,即好事和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根据语境应选④。
(2)心平气和:心里平和,不急躁,不生气。根据语境应选⑤。
故答案为:司、 惯、微、 著、垂、 丧、知 、福、平、 和、心、裁;④;⑤
【点评】考查了补全词语、选字词填空。此题要求在日常学习中多进行词语积累,识记字形。
4.(2023·石河子)我会查字典。
(1)我认识汉字“渺”,所以查字义,我会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音序    ,再查音节    。“渺”在字典中的释义有:①大水辽阔无边;②深远、遥远;③模糊不清或难以预测;④微小。请根据字典中的释义,为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
1)渺小    
2)音信渺茫    
3)浩渺   
(2)如果我不认识“柘”这个字,我可以运用    查字法,查到它的读音和释义。
【答案】(1)M;miao;④;③;①
(2)部首
【知识点】汉字查字典
【解析】【分析】(1)考查音序查字法、多义字。“渺”的读音为“miǎo”,所以查字义,我会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音序“M”,再查音节“miao”。1)渺小:藐小,微小。渺:微小。故选④。2)音信渺茫:往来的消息和信件由于遥远而模糊不清。渺:模糊不清或难以预测。故选③。3)浩渺:形容水面辽阔。渺:大水辽阔无边。故选①。
(2)考查部首查字法。“柘”的部首是“木”,可以运用部首查字法,查到它的读音和释义。
故答案为:(1)M miao ④③①;(2)部首。
【点评】考查了多义字、部首查字法、音序查字法。我国的语言文字丰富多彩,同一个字或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里,它所表达的意思不一样,这就是“多义字”和“多义词”的现象。
5.(2023·石河子)我能按要求写句子。
(1)石河子 143 团的桃花很香。(改为夸张句)
(2)在校门口,我们跟班主任见了面。(调整语序,保持句意不变)
(3)爸爸对小亮说:“放学后,我来接你。”(改成转述句)
(4)观察例句加点部分的特点,再从下面的字词中选择一个,发挥想象,仿写句子。
例句:他大吼一声,大山都抖了三抖。
字词: 着急 盼望 热 安静 饿
【答案】(1)石河子143团的桃花十里飘香。
(2)我们跟班主任在校门口见了面。
(3)爸爸对小亮说,放学后他来接小亮。
(4)他饿得眼冒金星。
【知识点】句式转换;仿写
【解析】【分析】(1)考查了改写夸张句。夸张句是一种极端的语言表达方式,通过夸大事物或情感的程度,使其更加生动、形象化,同时也可达到鼓动情感、激发热情等目的。
(2)考查了调整句子的语序。将“在学校门口”放在“班主任”后面即可。
(3)考查了改写句子。直接引语改为转述句,双引号去掉,冒号改为逗号,“我”改成“他”,“你”改成“小亮”。
(4)例句是夸张句,仿写时注意。
故答案为:(1)石河子143团的桃花十里飘香。(2)我们跟班主任在校门口见了面。(3)爸爸对小亮说,放学后他来接小亮。(4)他饿得眼冒金星。
【点评】考查了句子的改写和仿写句子。改写句子,侧重于改变原句的形式,这要求我们要熟悉各种句型的特点,在日常学习中勤加练习。
6.(2023·石河子)我能根据所学内容填空。
(1)在古诗中,诗人常常运用修辞手法来描绘景物的特点。李贺的《马诗》中,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诗句是“   ,   ”。宋代词人王观把山水比作眉眼,“   ,   ”,令景物也有了几分惜别之意。
(2)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改革,他说“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这和我们学过《周易》中的名言“   ,   ,通则久。”所蕴含的道理一样。
(3)汉乐府《长歌行》中,“   ,老大徒伤悲。”提醒我们人生短暂,要珍惜时间,用功读书。作为新时代的中国少年,我们更要从小奋发图强。
(4)柳与“留”谐音,《小雅 采薇》中,“昔我往矣,   。”开创了借柳书写离别的先河。
【答案】(1)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2)穷则变;变则通
(3)少壮不努力
(4)杨柳依依
【知识点】格言、名言;古诗词填空;古诗词运用
【解析】【分析】(1) 由提示的内容“李贺的《马诗》中,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诗句是”可知要填的诗句是“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由“宋代词人王观把山水比作眉眼”可知“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2) 由“通则久”可知上句是“穷则变,变则通”;
(3) 由“老大徒伤悲”可知上句是“少壮不努力”;
(4) 由“昔我往矣”可知下句是“杨柳依依”。
故答案为: (1)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2)穷则变、变则通; (3)少壮不努力 (4)杨柳依依
【点评】这道题考查了古诗句及名言的积累与运用。不但要熟练背诵,还要正确书写,还要理解意思学会恰当运用。
二、综合实践能力
7.(2023·石河子)口语交际。
本学期,学校将劳动课纳入评价体系,并组织举办了一场劳动技能大赛。
(1)劳动技能大赛快开始了,但是主持人刘园未能按时到达现场,你需要临时找王丽担任主持人,你会怎样劝说王丽答应此事?
(2)针对将劳动课纳入评价体系,有的同学支持,有的同学反对,对此你怎么看?请写出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答案】(1)王丽,刘园有事不能按时到达现场,你来担任今天的主持人吧,大赛马上就要开始了,救场如救火,希望你能答应。
(2)我支持将劳动课纳入评价体系。因为劳动课是培养我们生活自理能力、动手能力的重要课程,有助于提升我们的综合素养。有很多同学不重视劳动课,认为这门课可有可无。如果将劳动课纳入评价体系,有助于督促同学们认真学习劳动技能,提升实践能力。
【知识点】畅谈想法;劝告慰勉
【解析】【分析】(1)结合材料内容进行劝告,要有理有据,语气委婉,先说明情况,再说明其重要性。比如可以这样说:王丽,刘园有事不能按时到达现场,你来担任今天的主持人吧,大赛马上就要开始了,救场如救火,希望你能答应。
(2)写出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即可。比如:我支持将劳动课纳入评价体系。因为劳动课是培养我们生活自理能力、动手能力的重要课程,有助于提升我们的综合素养。有很多同学不重视劳动课,认为这门课可有可无。如果将劳动课纳入评价体系,有助于督促同学们认真学习劳动技能,提升实践能力。
故答案为:(1)王丽,刘园有事不能按时到达现场,你来担任今天的主持人吧,大赛马上就要开始了,救场如救火,希望你能答应。(2)我支持将劳动课纳入评价体系。因为劳动课是培养我们生活自理能力、动手能力的重要课程,有助于提升我们的综合素养。有很多同学不重视劳动课,认为这门课可有可无。如果将劳动课纳入评价体系,有助于督促同学们认真学习劳动技能,提升实践能力。
【点评】本题考查了劝告慰勉、看法建议。完成本题要注息分析所给材料,明确口语交际的内容,组织语言。结合题目中的要求,语句要通顺,要有条理。
8.(2023·石河子)我是阅读小达人。
《鲁滨逊漂流记》是    (国别)作家    写的一部巨著。全书的精华部分是主人公在荒岛上的经历,他在荒岛上救下了一个野人,给他取名为    。后来,这个野人成为他忠实的仆人和朋友。读完整本书,我觉得主人公是一个    的人,我从他身上学到了    。
【答案】英国;丹尼尔 笛福;“星期五”;乐观坚强;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要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
【知识点】《鲁滨逊漂流记》
【解析】【分析】考查了对名著 《鲁滨逊漂流记》的了解。 《鲁滨逊漂流记》是英国作家丹尼尔 笛福写的,主人公是鲁滨逊,他在荒岛上救下了一个野人,给他取名为 “星期五”,后来,这个野人成为他忠实的仆人和朋友。鲁滨逊在岛上不安于现状,积极面对困难,是一个乐观坚强的人,我从他身上学到了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要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的精神品质。
故答案为: 英国、丹尼尔 笛福、“星期五”、乐观坚强、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要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
【点评】本题考查了对名著的了解。读名著,要了解内容,还要掌握里面的故事情节及主要人物,人物的性格特点或精神品质也要了解。
三、我会阅读非连续性文本,完成下列题目。
阅读理解
【材料一】
戏曲是中国的传统戏剧形式,历史悠久。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各民族地区的戏曲剧种,有三百六十多种,传统剧种数以万计。比较流行的剧种有京剧、昆曲、越剧、豫剧等五十多个,尤以京剧流行最广,遍布全国,不受地区所限。
【材料二】
中国的年画色彩鲜艳,文化内涵丰富,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春节来临之际,家家户户在门上张贴年画,借此寄托人们对风调雨顺、家和人兴的祈盼。
【材料三】
剪纸是中国古老的民间艺术,它题材广泛,造型生动活泼,是中国民间艺术的一项瑰宝。剪纸往往选择福禄寿禧、五谷丰登等题材,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9.阅读三则材料,做出判断,对的画“√”,错的画“×”。
①戏曲历史悠久,尤以越剧流行最广,遍布全国,不受地区所限。    
②春节在门上张贴年画,寄托着人们对风调雨顺、家和人兴的祈盼。    
③剪纸选择福禄寿禧、五谷丰登等题材,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10.除了文中提到的中国民间艺术,你还知道哪些中国民间艺术?请写出两个。    
【答案】9.错误;正确;正确
10.风筝、捏唐人
【知识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解析】【点评】本题考查了对民间艺术的了解,平时要多学习传统文化知识,了解民间艺术,并传承民间艺术。
9. ①错误,应该是戏曲历史悠久,尤以京剧流行最广,遍布全国,不受地区所限。②和③正确。
故答案为:错误、正确、正确
10.除了文中提到的中国民间艺术,还知道哪些中国民间艺术,比如:风筝、捏唐人。
故答案为:风筝、捏唐人
我能仔细阅读文本,完成相应题目。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节选)
①在科学史上,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这说明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决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有可能发现真理。
②当然,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的能力,不是凭空产生的。正像数学家华罗庚说过的,科学的灵感,绝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如果说科学领域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会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
11.与“见微知著”的意思最接近的成语是(  )
A.一叶障目 B.古为今用 C.以小见大 D.一知半解
12.学了这篇课文,我们懂得了要用具体事例来说明观点。为了证明“有志者事竟成”的观点,下列事例不适合的一项是(  )
A.司马迁忍辱负重,写成《史记》。
B.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终于灭了吴国。
C.孔子虚心好学,不耻下问。
D.李时珍尝遍百草,终成《本草纲目》。
13.第②段告诉我们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的能力来自哪里?请从本段中找出两个关键词来概括,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14.文中“当你解决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有可能发现真理”这句话是否能改成“当你解决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能够发现真理”?为什么?
【答案】11.C
12.C
13.那些善于独立思考、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
14.不能改。因为科学并不是绝对的,有些问题可能无法解决,或者解决方式并不能完全达到预期的结果。如果改了就不符合原文意思,不能体现语言的严谨性和科学性。
【知识点】课内现代文阅读
【解析】【点评】语段阅读是小学语文中的常见题型,考查了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完成时要认真阅读短文,了解短文内容及所表达的主题后,再结合后面的问题分析解答。
11.考查成语。见微知著:见到事物的一点苗头,就能料到它未来的发展趋势。A.一叶障目:眼睛被一片树叶挡住,指看不到事物的全貌。
B.一叶知秋:比喻发现一点预兆就料到事物发展的趋向。
C.以小见大:从小的可以看出大的,指通过小事可以看出大节,或通过一小部分看出整体。
结合词语释义可知,与“见微知著”意思相同的成语是“以小见大”。
故答案为: C
12.考查内容理解。“有志者事竟成”指只要有决心,有毅力,事情终究会成功。A、B、D符合。C.不符合。“孔子虚心好学,不耻下问”可作为学习态度的具体事例。故选C。
故答案为:C
13.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从“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的能力,不是凭空产生的。正像数学家华罗庚说过的,科学的灵感,绝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如果说科学领域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会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可知,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的能力来自那些善于独立思考、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
故答案为:那些善于独立思考、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
14.考查了语言特点。解答本题,应结合句子内容和语境,分析其语义和表达效果。文中“有可能发现真理”一词表示存在不能发现真理的情况,“一定能发现真理”的表述过于绝对,因为科学并不是绝对的,有些问题可能无法解决,或者解决方式并不能完全达到预期的结果,不能体现语言的严谨性和科学性。所以不能改。
故答案为:不能改。因为科学并不是绝对的,有些问题可能无法解决,或者解决方式并不能完全达到预期的结果。如果改了就不符合原文意思,不能体现语言的严谨性和科学性。
阅读理解
妈妈,稻子熟了(节选)
文/袁隆平
①稻子熟了,妈妈,我来看您了。
②本来想一个人静静地陪您说会儿话,安江的乡亲们实在是太热情了,天这么热,他们还一直陪着,谢谢他们了。
③妈妈,您在安江,我在长沙,隔得很远很远。我在梦里总是想着您,想着安江这个地方。
④人事难料啊,您这样一位习惯了繁华都市生活的大家闺秀,最后竟会永远留在这么一个偏远的小山村。还记得吗?1953 年,我要从重庆的大学分配到这儿,是您陪着我,脸贴着地图,手指顺着密密麻麻的细线,找了很久,才找到地图上这么一个小点点。当时您叹了口气说:“孩子,你到那儿,是要吃苦的呀……”我说:“我年轻,我会拉小提琴。”没想到的是,为了我,为了帮我带小孩,把您也拖到了安江。最后,受累吃苦的,是妈妈您哪!您哪里走得惯乡间的田埂!我总记得,每次都要小孙孙牵着您的手,您才敢走过屋前屋后的田间小道。
⑤安江是我的一切,我却忘了,对一辈子都生活在大城市里的您来说,70 岁了,一切还要重新来适应。我从来没有问过您有什么难处,我总以为会有时间的,会有时间的,等我闲一点一定好好地陪陪您……
⑥哪想到,直到您走的时候,我还在长沙忙着开会。那天正好是中秋节,全国的同行都来了,搞杂交水稻不容易啊,我又是组织者,怎么着也得陪大家过这个节啊,只是儿子永远亏欠妈妈您了……其实我知道,那个时候已经是您的最后时刻。我总盼望着妈妈您能多撑两天。谁知道,即便是天不亮就往安江赶,我还是没能见上妈妈您最后一面。
⑦太晚了,一切都太晚了,我真的好后悔。妈妈,当时您一定等了我很久,盼了我很长时间,您一定有很多话要对儿子说,有很多事要交代。可我怎么就那么糊涂呢!这么多年,为什么我就不能少下一次田,少做一次试验,少出一天差,坐下来静静地好好陪陪您。哪怕……哪怕就一次。
⑧妈妈,每当我的研究取得成果,每当我在国际讲坛上谈笑风生,每当我接过一座又一座奖杯,我总是对人说,这辈子对我影响最深的人就是妈妈您啊!无法想象,没有您的英语启蒙,在一片闭塞中,我怎么能够用英语阅读世界上最先进的科学文献,用超越那个时代的视野,去寻访遗传学大师孟德尔和摩尔根?无法想象,在那个颠沛流离的岁月中,从北平到汉口,从桃源到重庆,没有您的执着和鼓励,我怎么能够获得系统的现代教育,获得在大江大河中自由遨游的胆识?无法想象,没有您跟我讲尼采,讲这位昂扬着生命力、意志力的伟大哲人,我怎么能够在千百次的失败中坚信,必然有一粒种子可以使万千民众告别饥饿?他们说,我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我知道,这粒种子,是妈妈您在我幼年时种下的!
⑨稻子熟了,妈妈,您能闻到吗?安江可好?那里的田埂是不是还留着熟悉的欢笑?隔着 21 年的时光啊,我依稀看见,小孙孙牵着您的手,走过稻浪的背影;我还要告诉您,一辈子没有耕种过的母亲,稻芒划过手掌,稻草在场上堆积成垛,谷子在阳光中噼啪作响,水田在夕晒下泛出橙黄的颜色。这都是儿子要跟您说的话,说不完的话啊……
⑩妈妈,稻子熟了,我想您了!
15.下列有关文章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母亲为了帮袁隆平带小孩,从大都市来到安江,最终在安江去世。
B.“他们说,我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这句话中的“种子”指的是袁隆平培育的杂交水稻的种子。
C.“我知道,这粒种子,是妈妈您在我幼年时种下的!”“这粒种子”有更深刻的含义,指的是母亲在袁隆平心里种下的理想和信念。
D.这封信是袁隆平在母亲生前写下的。
16.“情以物迁,辞以情发。”同样是抒发情感,文章采用了不同的方法,第④段的表达方式是    ,第⑦段的表达方式是    。(填序号)
A.把心里想说的话直接写出来
B.把感情融入具体事件
17.整篇文章让人深深地感受到作者“树欲静而风不止,   ”的痛楚。
18.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联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案】15.D
16.B;A
17.子欲养而亲不待
18.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严谨,对文章的中心起到了强化作用,更进一步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无限追思之情。
【知识点】散文阅读
【解析】【点评】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要认真阅读短文,了解短文主要内容及所表达的主题,然后结合所给题目分析完成。
15.本题考查选对选文内容的理解。A、B、C正确。D.有误,这封信是袁隆平在母亲去世后写下的。
故答案为: D
16.本题考查对写作方法的理解能力。从“您这样一位习惯了繁华都市生活的大家闺秀,最后竟会永远留在这么一个偏远的小山村。还记得吗……”可知,这段文字把对妈妈的感激和愧疚的感情融入具体事件。从句子“太晚了,一切都太晚了,我真的好后悔,妈妈当时您一定等了我很久,盼了我很长,您一定有很多话要对儿子说,有很多事要交代”让我们能感受到袁隆平爷爷对母亲愧疚的情感。这段话作者把心里想说的话直接写出来。
故答案为:B、A
17.考查对人物情感的揣摩和对传统文化的积累。从句子“太晚了,一切都太晚了,我真的好后悔,妈妈当时您一定等了我很久,盼了我很长,您一定有很多话要对儿子说,有很多事要交代”让我们能感受到袁隆平爷爷对母亲愧疚的情感。让你想起了“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句名言。
故答案为:子欲养而亲不待
18.考查对文章结构的认识。“稻子熟了,妈妈,我来看您了”“稻子熟了,妈妈,您能闻到吗”有首尾呼应关系,这样写的好处是使文章结构严谨,对文章的中心起到了强化作用,更进一步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无限追思之情。
故答案为: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严谨,对文章的中心起到了强化作用,更进一步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无限追思之情。
四、语言表达能力
19.习作
“心怀感恩,所遇皆温柔。”在六年小学生活中,一定有一些事让你感动,有一些人值得你感谢。请从“感恩”“感动”或“感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习作,不少于450字。温馨小贴士:⑴不要忘记写题目哟!⑵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答案】 感谢
感谢妈妈给予我生命,感谢爸爸教我知识,感谢小伙伴们陪我度过金色的童年……我更要感谢我的启蒙老师——徐老师。
那是三年级时的一堂语文课,徐老师正在绘声绘色地上着课。可我想到下节就是体育课了,不由心野了,我看着窗外,眼前仿佛浮现了我和小伙伴玩时的情景。
“周世彤”耳边传来徐老师叫我名字的声音,“你能告诉我我刚才在讲什么吗?”“我——我——我”我吱吱呜呜,抓耳挠腮,什么都答不上来。就在这时,下课铃响了,徐老师叫我跟她去办公室。在去办公室的路上,我垂头丧气,早已准备好了“挨骂”的准备。
“报告!”我走进她的办公室,顿时,我仿佛感觉到空气和时间都凝固了。我等待着老师的批评,没想到她竟和蔼可亲地教育了我一番:“周世彤,我知道下节就是体育课了,可是学习的时候就要好好学呀!你不好好学习,怎么对得起你自己,怎么对得起你的爸爸妈妈,怎么对得起伟大的祖国呢?”听到这里,我羞愧地低下了头。
从此以后,我上课认真听讲,课后认真复习,成绩果然提高了不少。
徐老师,感谢您。您开启了我走向成功的智慧大门,让我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更维护了我的尊严。
我有一颗感恩的心,感谢父母,感谢朋友,感谢您!
【知识点】叙事类作文
【解析】【分析】本题是叙事的命题作文,要求从“感恩”“感动”或“感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作文。在你的心底是否留存着许多令你感动的画面?同学的真心帮助,老师的真诚关爱,左邻右舍的热情关心……选择印象深刻的,对自己产生影响的去写。写作时,首先想想所选的事件发生在怎样的环境里,是怎样发生的,事情发展的过程怎样;接着考虑采用什么样的写作方法,可以是首尾呼应,可以是文末点题;最后要突出中心思想,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点评】这篇文章写了“我”上课走神儿,徐老师耐心教育“我”的事。作者抓住老师的神态和语言进行了细致地描写,突出了她对我的关心。文章结构完整,语言流畅,是一篇优秀的习作。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新疆石河子市2023年小升初语文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
1.(2023·石河子)我会书写两句有关传统节日的古诗   ,再填空。
我写的这两句诗与传统节日    节有关。我还知道的传统节日有:   、   (至少写两个)
2.(2023·石河子)我能认真阅读片段并根据拼音写汉字。
小时候,每次感到惊huáng    不安时,我们总会紧紧依wēi    在妈 妈怀里,妈妈总会轻轻地抚摸我们zhì    嫩的脸jiá    ,我们脆弱的内 心就会渐渐平静下来。长大后,书jí    让我们懂得了许多——明白了“千chuí    万záo    出深山,烈火fén    烧若等闲”的道理;让我们学 会了在面对恐jù    时保持泰然自若的心态;老师润物细无声的教dǎo     让我们知道,无论是遇到挫折还是受到批评,都要分析原因,明确目标,直面困难。
3.(2023·石河子)我能先将词语补充完整,然后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写在横线上。
①   空见     ②见    知     ③   头    气
④焉    非     ⑤心    气     ⑥别出    
⑴遇到困难或打击,我学会了乐观,因为“塞翁失马,   ”,暂时不好的事情在一定时候可能会变成好事情。
⑵回顾过去六年的小学生活,我明白了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急躁,要学会    地面对问题、解决问题。
4.(2023·石河子)我会查字典。
(1)我认识汉字“渺”,所以查字义,我会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音序    ,再查音节    。“渺”在字典中的释义有:①大水辽阔无边;②深远、遥远;③模糊不清或难以预测;④微小。请根据字典中的释义,为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
1)渺小    
2)音信渺茫    
3)浩渺   
(2)如果我不认识“柘”这个字,我可以运用    查字法,查到它的读音和释义。
5.(2023·石河子)我能按要求写句子。
(1)石河子 143 团的桃花很香。(改为夸张句)
(2)在校门口,我们跟班主任见了面。(调整语序,保持句意不变)
(3)爸爸对小亮说:“放学后,我来接你。”(改成转述句)
(4)观察例句加点部分的特点,再从下面的字词中选择一个,发挥想象,仿写句子。
例句:他大吼一声,大山都抖了三抖。
字词: 着急 盼望 热 安静 饿
6.(2023·石河子)我能根据所学内容填空。
(1)在古诗中,诗人常常运用修辞手法来描绘景物的特点。李贺的《马诗》中,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诗句是“   ,   ”。宋代词人王观把山水比作眉眼,“   ,   ”,令景物也有了几分惜别之意。
(2)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改革,他说“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这和我们学过《周易》中的名言“   ,   ,通则久。”所蕴含的道理一样。
(3)汉乐府《长歌行》中,“   ,老大徒伤悲。”提醒我们人生短暂,要珍惜时间,用功读书。作为新时代的中国少年,我们更要从小奋发图强。
(4)柳与“留”谐音,《小雅 采薇》中,“昔我往矣,   。”开创了借柳书写离别的先河。
二、综合实践能力
7.(2023·石河子)口语交际。
本学期,学校将劳动课纳入评价体系,并组织举办了一场劳动技能大赛。
(1)劳动技能大赛快开始了,但是主持人刘园未能按时到达现场,你需要临时找王丽担任主持人,你会怎样劝说王丽答应此事?
(2)针对将劳动课纳入评价体系,有的同学支持,有的同学反对,对此你怎么看?请写出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8.(2023·石河子)我是阅读小达人。
《鲁滨逊漂流记》是    (国别)作家    写的一部巨著。全书的精华部分是主人公在荒岛上的经历,他在荒岛上救下了一个野人,给他取名为    。后来,这个野人成为他忠实的仆人和朋友。读完整本书,我觉得主人公是一个    的人,我从他身上学到了    。
三、我会阅读非连续性文本,完成下列题目。
阅读理解
【材料一】
戏曲是中国的传统戏剧形式,历史悠久。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各民族地区的戏曲剧种,有三百六十多种,传统剧种数以万计。比较流行的剧种有京剧、昆曲、越剧、豫剧等五十多个,尤以京剧流行最广,遍布全国,不受地区所限。
【材料二】
中国的年画色彩鲜艳,文化内涵丰富,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春节来临之际,家家户户在门上张贴年画,借此寄托人们对风调雨顺、家和人兴的祈盼。
【材料三】
剪纸是中国古老的民间艺术,它题材广泛,造型生动活泼,是中国民间艺术的一项瑰宝。剪纸往往选择福禄寿禧、五谷丰登等题材,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9.阅读三则材料,做出判断,对的画“√”,错的画“×”。
①戏曲历史悠久,尤以越剧流行最广,遍布全国,不受地区所限。    
②春节在门上张贴年画,寄托着人们对风调雨顺、家和人兴的祈盼。    
③剪纸选择福禄寿禧、五谷丰登等题材,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10.除了文中提到的中国民间艺术,你还知道哪些中国民间艺术?请写出两个。    
我能仔细阅读文本,完成相应题目。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节选)
①在科学史上,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这说明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决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有可能发现真理。
②当然,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的能力,不是凭空产生的。正像数学家华罗庚说过的,科学的灵感,绝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如果说科学领域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会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
11.与“见微知著”的意思最接近的成语是(  )
A.一叶障目 B.古为今用 C.以小见大 D.一知半解
12.学了这篇课文,我们懂得了要用具体事例来说明观点。为了证明“有志者事竟成”的观点,下列事例不适合的一项是(  )
A.司马迁忍辱负重,写成《史记》。
B.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终于灭了吴国。
C.孔子虚心好学,不耻下问。
D.李时珍尝遍百草,终成《本草纲目》。
13.第②段告诉我们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的能力来自哪里?请从本段中找出两个关键词来概括,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14.文中“当你解决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有可能发现真理”这句话是否能改成“当你解决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能够发现真理”?为什么?
阅读理解
妈妈,稻子熟了(节选)
文/袁隆平
①稻子熟了,妈妈,我来看您了。
②本来想一个人静静地陪您说会儿话,安江的乡亲们实在是太热情了,天这么热,他们还一直陪着,谢谢他们了。
③妈妈,您在安江,我在长沙,隔得很远很远。我在梦里总是想着您,想着安江这个地方。
④人事难料啊,您这样一位习惯了繁华都市生活的大家闺秀,最后竟会永远留在这么一个偏远的小山村。还记得吗?1953 年,我要从重庆的大学分配到这儿,是您陪着我,脸贴着地图,手指顺着密密麻麻的细线,找了很久,才找到地图上这么一个小点点。当时您叹了口气说:“孩子,你到那儿,是要吃苦的呀……”我说:“我年轻,我会拉小提琴。”没想到的是,为了我,为了帮我带小孩,把您也拖到了安江。最后,受累吃苦的,是妈妈您哪!您哪里走得惯乡间的田埂!我总记得,每次都要小孙孙牵着您的手,您才敢走过屋前屋后的田间小道。
⑤安江是我的一切,我却忘了,对一辈子都生活在大城市里的您来说,70 岁了,一切还要重新来适应。我从来没有问过您有什么难处,我总以为会有时间的,会有时间的,等我闲一点一定好好地陪陪您……
⑥哪想到,直到您走的时候,我还在长沙忙着开会。那天正好是中秋节,全国的同行都来了,搞杂交水稻不容易啊,我又是组织者,怎么着也得陪大家过这个节啊,只是儿子永远亏欠妈妈您了……其实我知道,那个时候已经是您的最后时刻。我总盼望着妈妈您能多撑两天。谁知道,即便是天不亮就往安江赶,我还是没能见上妈妈您最后一面。
⑦太晚了,一切都太晚了,我真的好后悔。妈妈,当时您一定等了我很久,盼了我很长时间,您一定有很多话要对儿子说,有很多事要交代。可我怎么就那么糊涂呢!这么多年,为什么我就不能少下一次田,少做一次试验,少出一天差,坐下来静静地好好陪陪您。哪怕……哪怕就一次。
⑧妈妈,每当我的研究取得成果,每当我在国际讲坛上谈笑风生,每当我接过一座又一座奖杯,我总是对人说,这辈子对我影响最深的人就是妈妈您啊!无法想象,没有您的英语启蒙,在一片闭塞中,我怎么能够用英语阅读世界上最先进的科学文献,用超越那个时代的视野,去寻访遗传学大师孟德尔和摩尔根?无法想象,在那个颠沛流离的岁月中,从北平到汉口,从桃源到重庆,没有您的执着和鼓励,我怎么能够获得系统的现代教育,获得在大江大河中自由遨游的胆识?无法想象,没有您跟我讲尼采,讲这位昂扬着生命力、意志力的伟大哲人,我怎么能够在千百次的失败中坚信,必然有一粒种子可以使万千民众告别饥饿?他们说,我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我知道,这粒种子,是妈妈您在我幼年时种下的!
⑨稻子熟了,妈妈,您能闻到吗?安江可好?那里的田埂是不是还留着熟悉的欢笑?隔着 21 年的时光啊,我依稀看见,小孙孙牵着您的手,走过稻浪的背影;我还要告诉您,一辈子没有耕种过的母亲,稻芒划过手掌,稻草在场上堆积成垛,谷子在阳光中噼啪作响,水田在夕晒下泛出橙黄的颜色。这都是儿子要跟您说的话,说不完的话啊……
⑩妈妈,稻子熟了,我想您了!
15.下列有关文章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母亲为了帮袁隆平带小孩,从大都市来到安江,最终在安江去世。
B.“他们说,我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这句话中的“种子”指的是袁隆平培育的杂交水稻的种子。
C.“我知道,这粒种子,是妈妈您在我幼年时种下的!”“这粒种子”有更深刻的含义,指的是母亲在袁隆平心里种下的理想和信念。
D.这封信是袁隆平在母亲生前写下的。
16.“情以物迁,辞以情发。”同样是抒发情感,文章采用了不同的方法,第④段的表达方式是    ,第⑦段的表达方式是    。(填序号)
A.把心里想说的话直接写出来
B.把感情融入具体事件
17.整篇文章让人深深地感受到作者“树欲静而风不止,   ”的痛楚。
18.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联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四、语言表达能力
19.习作
“心怀感恩,所遇皆温柔。”在六年小学生活中,一定有一些事让你感动,有一些人值得你感谢。请从“感恩”“感动”或“感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习作,不少于450字。温馨小贴士:⑴不要忘记写题目哟!⑵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春节;元宵节;清明节
【知识点】重要节日
【解析】【分析】写两句有关传统节日的古诗,再写出对应的节日,比如”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写的是春节。传统节日还有好几个,写出至少两个,比如:元宵节、清明节。
故答案为: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春节;元宵节、清明节。
【点评】本题考查了对传统节日的了解和古诗的积累。要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有哪些,对应的古诗有什么,平时注意多了解,多积累。
2.【答案】惶;偎;稚;颊;籍;锤;凿;焚;惧;导
【知识点】看拼音写汉字
【解析】【分析】本题要求认真阅读片段并根据拼音写汉字。要正确拼读,规范书写,不要把”惶“写成”慌“,不要把”书籍“的”籍“写成”藉“,不要把”惧“少写一横。
故答案为:惶、偎、稚、颊、籍、锤、凿、焚、惧、导
【点评】根据拼音写汉字,要正确拼读,规范书写,不要出现错别字,注意正确的坐姿和写姿。
3.【答案】司;惯;微;著;垂;丧;知;福;平;和;心裁;④;⑤
【知识点】补充成语;成语运用
【解析】【分析】现将词语补充完整,要根据提示的字来补充,比如,由“空和见”可知要填写的字是”司和惯“,补充完整的词语依次是:①司空见惯;②见微知著;③垂头丧气;④焉知非福;⑤心平气和;⑥别出心裁。
(1)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任何事情都有好与坏两个方面,即便可能一时遭受损失,但也有可能因此而得到一些有益之处,反之亦然,即好事和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根据语境应选④。
(2)心平气和:心里平和,不急躁,不生气。根据语境应选⑤。
故答案为:司、 惯、微、 著、垂、 丧、知 、福、平、 和、心、裁;④;⑤
【点评】考查了补全词语、选字词填空。此题要求在日常学习中多进行词语积累,识记字形。
4.【答案】(1)M;miao;④;③;①
(2)部首
【知识点】汉字查字典
【解析】【分析】(1)考查音序查字法、多义字。“渺”的读音为“miǎo”,所以查字义,我会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音序“M”,再查音节“miao”。1)渺小:藐小,微小。渺:微小。故选④。2)音信渺茫:往来的消息和信件由于遥远而模糊不清。渺:模糊不清或难以预测。故选③。3)浩渺:形容水面辽阔。渺:大水辽阔无边。故选①。
(2)考查部首查字法。“柘”的部首是“木”,可以运用部首查字法,查到它的读音和释义。
故答案为:(1)M miao ④③①;(2)部首。
【点评】考查了多义字、部首查字法、音序查字法。我国的语言文字丰富多彩,同一个字或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里,它所表达的意思不一样,这就是“多义字”和“多义词”的现象。
5.【答案】(1)石河子143团的桃花十里飘香。
(2)我们跟班主任在校门口见了面。
(3)爸爸对小亮说,放学后他来接小亮。
(4)他饿得眼冒金星。
【知识点】句式转换;仿写
【解析】【分析】(1)考查了改写夸张句。夸张句是一种极端的语言表达方式,通过夸大事物或情感的程度,使其更加生动、形象化,同时也可达到鼓动情感、激发热情等目的。
(2)考查了调整句子的语序。将“在学校门口”放在“班主任”后面即可。
(3)考查了改写句子。直接引语改为转述句,双引号去掉,冒号改为逗号,“我”改成“他”,“你”改成“小亮”。
(4)例句是夸张句,仿写时注意。
故答案为:(1)石河子143团的桃花十里飘香。(2)我们跟班主任在校门口见了面。(3)爸爸对小亮说,放学后他来接小亮。(4)他饿得眼冒金星。
【点评】考查了句子的改写和仿写句子。改写句子,侧重于改变原句的形式,这要求我们要熟悉各种句型的特点,在日常学习中勤加练习。
6.【答案】(1)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2)穷则变;变则通
(3)少壮不努力
(4)杨柳依依
【知识点】格言、名言;古诗词填空;古诗词运用
【解析】【分析】(1) 由提示的内容“李贺的《马诗》中,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诗句是”可知要填的诗句是“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由“宋代词人王观把山水比作眉眼”可知“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2) 由“通则久”可知上句是“穷则变,变则通”;
(3) 由“老大徒伤悲”可知上句是“少壮不努力”;
(4) 由“昔我往矣”可知下句是“杨柳依依”。
故答案为: (1)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2)穷则变、变则通; (3)少壮不努力 (4)杨柳依依
【点评】这道题考查了古诗句及名言的积累与运用。不但要熟练背诵,还要正确书写,还要理解意思学会恰当运用。
7.【答案】(1)王丽,刘园有事不能按时到达现场,你来担任今天的主持人吧,大赛马上就要开始了,救场如救火,希望你能答应。
(2)我支持将劳动课纳入评价体系。因为劳动课是培养我们生活自理能力、动手能力的重要课程,有助于提升我们的综合素养。有很多同学不重视劳动课,认为这门课可有可无。如果将劳动课纳入评价体系,有助于督促同学们认真学习劳动技能,提升实践能力。
【知识点】畅谈想法;劝告慰勉
【解析】【分析】(1)结合材料内容进行劝告,要有理有据,语气委婉,先说明情况,再说明其重要性。比如可以这样说:王丽,刘园有事不能按时到达现场,你来担任今天的主持人吧,大赛马上就要开始了,救场如救火,希望你能答应。
(2)写出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即可。比如:我支持将劳动课纳入评价体系。因为劳动课是培养我们生活自理能力、动手能力的重要课程,有助于提升我们的综合素养。有很多同学不重视劳动课,认为这门课可有可无。如果将劳动课纳入评价体系,有助于督促同学们认真学习劳动技能,提升实践能力。
故答案为:(1)王丽,刘园有事不能按时到达现场,你来担任今天的主持人吧,大赛马上就要开始了,救场如救火,希望你能答应。(2)我支持将劳动课纳入评价体系。因为劳动课是培养我们生活自理能力、动手能力的重要课程,有助于提升我们的综合素养。有很多同学不重视劳动课,认为这门课可有可无。如果将劳动课纳入评价体系,有助于督促同学们认真学习劳动技能,提升实践能力。
【点评】本题考查了劝告慰勉、看法建议。完成本题要注息分析所给材料,明确口语交际的内容,组织语言。结合题目中的要求,语句要通顺,要有条理。
8.【答案】英国;丹尼尔 笛福;“星期五”;乐观坚强;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要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
【知识点】《鲁滨逊漂流记》
【解析】【分析】考查了对名著 《鲁滨逊漂流记》的了解。 《鲁滨逊漂流记》是英国作家丹尼尔 笛福写的,主人公是鲁滨逊,他在荒岛上救下了一个野人,给他取名为 “星期五”,后来,这个野人成为他忠实的仆人和朋友。鲁滨逊在岛上不安于现状,积极面对困难,是一个乐观坚强的人,我从他身上学到了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要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的精神品质。
故答案为: 英国、丹尼尔 笛福、“星期五”、乐观坚强、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要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
【点评】本题考查了对名著的了解。读名著,要了解内容,还要掌握里面的故事情节及主要人物,人物的性格特点或精神品质也要了解。
【答案】9.错误;正确;正确
10.风筝、捏唐人
【知识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解析】【点评】本题考查了对民间艺术的了解,平时要多学习传统文化知识,了解民间艺术,并传承民间艺术。
9. ①错误,应该是戏曲历史悠久,尤以京剧流行最广,遍布全国,不受地区所限。②和③正确。
故答案为:错误、正确、正确
10.除了文中提到的中国民间艺术,还知道哪些中国民间艺术,比如:风筝、捏唐人。
故答案为:风筝、捏唐人
【答案】11.C
12.C
13.那些善于独立思考、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
14.不能改。因为科学并不是绝对的,有些问题可能无法解决,或者解决方式并不能完全达到预期的结果。如果改了就不符合原文意思,不能体现语言的严谨性和科学性。
【知识点】课内现代文阅读
【解析】【点评】语段阅读是小学语文中的常见题型,考查了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完成时要认真阅读短文,了解短文内容及所表达的主题后,再结合后面的问题分析解答。
11.考查成语。见微知著:见到事物的一点苗头,就能料到它未来的发展趋势。A.一叶障目:眼睛被一片树叶挡住,指看不到事物的全貌。
B.一叶知秋:比喻发现一点预兆就料到事物发展的趋向。
C.以小见大:从小的可以看出大的,指通过小事可以看出大节,或通过一小部分看出整体。
结合词语释义可知,与“见微知著”意思相同的成语是“以小见大”。
故答案为: C
12.考查内容理解。“有志者事竟成”指只要有决心,有毅力,事情终究会成功。A、B、D符合。C.不符合。“孔子虚心好学,不耻下问”可作为学习态度的具体事例。故选C。
故答案为:C
13.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从“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的能力,不是凭空产生的。正像数学家华罗庚说过的,科学的灵感,绝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如果说科学领域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会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可知,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的能力来自那些善于独立思考、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
故答案为:那些善于独立思考、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
14.考查了语言特点。解答本题,应结合句子内容和语境,分析其语义和表达效果。文中“有可能发现真理”一词表示存在不能发现真理的情况,“一定能发现真理”的表述过于绝对,因为科学并不是绝对的,有些问题可能无法解决,或者解决方式并不能完全达到预期的结果,不能体现语言的严谨性和科学性。所以不能改。
故答案为:不能改。因为科学并不是绝对的,有些问题可能无法解决,或者解决方式并不能完全达到预期的结果。如果改了就不符合原文意思,不能体现语言的严谨性和科学性。
【答案】15.D
16.B;A
17.子欲养而亲不待
18.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严谨,对文章的中心起到了强化作用,更进一步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无限追思之情。
【知识点】散文阅读
【解析】【点评】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要认真阅读短文,了解短文主要内容及所表达的主题,然后结合所给题目分析完成。
15.本题考查选对选文内容的理解。A、B、C正确。D.有误,这封信是袁隆平在母亲去世后写下的。
故答案为: D
16.本题考查对写作方法的理解能力。从“您这样一位习惯了繁华都市生活的大家闺秀,最后竟会永远留在这么一个偏远的小山村。还记得吗……”可知,这段文字把对妈妈的感激和愧疚的感情融入具体事件。从句子“太晚了,一切都太晚了,我真的好后悔,妈妈当时您一定等了我很久,盼了我很长,您一定有很多话要对儿子说,有很多事要交代”让我们能感受到袁隆平爷爷对母亲愧疚的情感。这段话作者把心里想说的话直接写出来。
故答案为:B、A
17.考查对人物情感的揣摩和对传统文化的积累。从句子“太晚了,一切都太晚了,我真的好后悔,妈妈当时您一定等了我很久,盼了我很长,您一定有很多话要对儿子说,有很多事要交代”让我们能感受到袁隆平爷爷对母亲愧疚的情感。让你想起了“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句名言。
故答案为:子欲养而亲不待
18.考查对文章结构的认识。“稻子熟了,妈妈,我来看您了”“稻子熟了,妈妈,您能闻到吗”有首尾呼应关系,这样写的好处是使文章结构严谨,对文章的中心起到了强化作用,更进一步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无限追思之情。
故答案为: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严谨,对文章的中心起到了强化作用,更进一步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无限追思之情。
19.【答案】 感谢
感谢妈妈给予我生命,感谢爸爸教我知识,感谢小伙伴们陪我度过金色的童年……我更要感谢我的启蒙老师——徐老师。
那是三年级时的一堂语文课,徐老师正在绘声绘色地上着课。可我想到下节就是体育课了,不由心野了,我看着窗外,眼前仿佛浮现了我和小伙伴玩时的情景。
“周世彤”耳边传来徐老师叫我名字的声音,“你能告诉我我刚才在讲什么吗?”“我——我——我”我吱吱呜呜,抓耳挠腮,什么都答不上来。就在这时,下课铃响了,徐老师叫我跟她去办公室。在去办公室的路上,我垂头丧气,早已准备好了“挨骂”的准备。
“报告!”我走进她的办公室,顿时,我仿佛感觉到空气和时间都凝固了。我等待着老师的批评,没想到她竟和蔼可亲地教育了我一番:“周世彤,我知道下节就是体育课了,可是学习的时候就要好好学呀!你不好好学习,怎么对得起你自己,怎么对得起你的爸爸妈妈,怎么对得起伟大的祖国呢?”听到这里,我羞愧地低下了头。
从此以后,我上课认真听讲,课后认真复习,成绩果然提高了不少。
徐老师,感谢您。您开启了我走向成功的智慧大门,让我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更维护了我的尊严。
我有一颗感恩的心,感谢父母,感谢朋友,感谢您!
【知识点】叙事类作文
【解析】【分析】本题是叙事的命题作文,要求从“感恩”“感动”或“感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作文。在你的心底是否留存着许多令你感动的画面?同学的真心帮助,老师的真诚关爱,左邻右舍的热情关心……选择印象深刻的,对自己产生影响的去写。写作时,首先想想所选的事件发生在怎样的环境里,是怎样发生的,事情发展的过程怎样;接着考虑采用什么样的写作方法,可以是首尾呼应,可以是文末点题;最后要突出中心思想,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点评】这篇文章写了“我”上课走神儿,徐老师耐心教育“我”的事。作者抓住老师的神态和语言进行了细致地描写,突出了她对我的关心。文章结构完整,语言流畅,是一篇优秀的习作。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