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望天门山》《望洞庭》助学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17.《望天门山》《望洞庭》助学案(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8-18 23:15: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 课时 《望天门山》《望洞庭》 助学案
学习任务( 二 ): 诗中的江山如画
课时目标: 1.认识“亦、宜”等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抹、磨”,会写“断、楚”等13个字。
2.会读,会背三首古诗,默写《望天门山》
3.理解古诗的含义以及诗中的字词。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理解古诗的含义,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领会诗歌包含的哲理。
活动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导语: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山河壮丽。现在就让我们再次开启我们的学习之旅,借助诗人笔下的精彩描述去进一步感受祖国河山的壮丽。 2.整体感悟,交流质疑 (1)导语:诗人是怎样描绘这些大好河山的?请同学们借助注释自读古诗,并结合自己的理解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 (2)课件提示学习方法: ①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边读边看插图和注释,了解诗句意思。 ②结合自己的理解,通过联想、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感受古诗意境,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活动二:进入情境,赏析课文。
望天门山雄水阔 1.自由朗读古诗,思考: (1)作者望见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描绘出一幅怎样的画面? (2)诗中哪些地方能让你感受到作者描写的妙处? 2.集体交流,结合注释,借助关键词句理解诗意。 交流点 (1)了解山的雄奇 ① “天门”这个名称让你想象到什么?读了此句你感受到天门山怎样? ② “开”字让你感觉到了什么?读了此句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想象,感受“开”很有力度感,足见长江之势不可挡。 ③引导学生试着将“开”替换成其他字读一读,体会诗人用字的准确、传神。 (2)感受水的壮阔 ①你通过“回”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它向我们展示了什么独特的意境呢? ②播放课件,学生感受“至此回”的画面。 (3)品味“出”的灵巧 ①诗人站在什么地方才会有“相对出”的感觉呢? ②这儿为什么李白用了个“出”呢?平时写作中,一般怎么形容高山的?能不能换成“两岸青山相对立”? 3.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意思,说说古诗描绘的景色。 4.想象画面,感悟意境 (1)出示动画配乐朗诵,学生闭目想象画面。 (2)指名反馈: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5. 美读古诗,体会情感 (1)配乐有感情朗读,再次感悟“断、开、流、回”等词句的气势磅礴,并熟读成诵。 (2)小结:同学们,这首古诗,紧扣一个“望”字,通过对天门山两岸景色的描绘展示了祖国山河的壮丽雄伟,诗人借景抒发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6.总结学习方法 (1)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方法: (2)提示关键点:借助注释,抓关键词句体会用词的精妙,理解诗意,通过联想、想象画面感受古诗意境,体会作者对祖国河山的热爱。 二、望洞庭月明湖青 (一)根据《望天门山》的学习方法自学《望洞庭》 1.回忆学法自学古诗,教师参入到学习小组中,适时引导。 2.小组合作交流:交流难理解的字、句,谈谈诗中所描绘景色,并根据注释说说诗句的意思,通过联想、想象画面感受古诗意境,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集体交流《望洞庭》 1.交流点: (1)重点研讨“镜未磨”:为什么把湖面比喻成未经磨拭的铜镜呢?
(2)重点指导理解“白银盘里一青螺”:
教师演示:一个大白盘子里放着一颗青螺。让学生谈看到的感受。
质疑:诗中的“白银盘”是指什么?“一青螺”又指什么?再与课文插图对照,洞察艺术之美。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意思,说说古诗描绘的景色。 3.想象画面,感悟意境。 4.美读古诗,体会情感。
活动三:拓展积累
拓展《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和《暮江吟》。
板书设计: 古诗三首 望天门山 开 回 望洞庭 和 镜未磨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