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岳阳楼记
积累与运用
1.给加点的字注音
谪守 ( ) 浩浩汤汤 ( ) 薄雾冥冥 ( ) 岸芷 ( ) 汀兰 皓 ( ) 月千里 宠辱偕 ( ) 忘 樯 ( )倾楫摧 虎啸猿啼 ( )
2. 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百废具兴
(2)属予作文以记之
3.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2)予观夫巴陵胜状
(3)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4)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5)宠辱偕忘 (6)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7)或异二者之为 (8)微斯人
4.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属予作文以记之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南极潇湘 此乐何极
C.予观夫巴陵胜状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D.多会于此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5. 下列对文中相关语句的翻译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翻译:它连接着远方的山脉,吞吐着长江的水流,水势浩大,宽广无边。
理解:描写洞庭湖因为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而形成的广阔、浩渺的壮丽景色。
B.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翻译:沙洲上的鸥鸟飞翔集合,美丽的鱼在水中畅游,岸上与小洲上的花草,茂盛青翠。
理解:作者通过动静结合的手法,以极为简练的笔墨,描摹出一幅湖光春色图,读之如在眼前。
C.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翻译:在朝廷做官,就为百姓担忧;被贬谪到边远地区做地方官,就为君主担忧。
理解:古代仁人志士,无论“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忧国忧民之心,都未尝废替。
6. 默写。
(1) ,在洞庭一湖。(范仲淹《岳阳楼记》)
(2)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范仲淹《岳阳楼记》)
(3)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说:“ , 。”这种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4)水与月这两个意象的组合营造了古诗文优美的意境。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用“ , ”描绘了月下水波和水中月影,澄澈幽静。
(5)《岳阳楼记》中表现作者旷达胸襟的句子是“ , ”。
(6)心怀天下,情系苍生,是先贤为我们树立的精神丰碑。范仲淹仕途受挫,仍坚守
“ , ”(《岳阳楼记》)的政治抱负。
7、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在白洋淀的绿水青草之中,建有一条气势不凡的栈道。栈道向水面蜿蜒延伸,水面中央有台翼然临空。台上悬挂着一块匾额,匾额上题写着“集翔台”三个大字。匾额两侧的柱子上有一副对联:春水初生群类乐,风弦一曲万方听。
假如你参加研学旅行活动,来到风光旖旎的白洋淀。请你结合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相关句子,向同学们介绍匾额中“集翔”的意思。
(2)请对“春水初生群类乐,风弦一曲万方听”这副对联进行简要赏析。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8、梳理课文内容,完善下面的思维导图
9.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寥寥几笔就描绘出洞庭湖壮阔浩渺的景象。
B.“政通人和,百废具兴”是作者对滕子京虽遭贬谪却政绩显著的充分肯定。
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表明古仁人已无悲喜之情,心中唯有天下。
D.文中第3段所描绘的阴冷萧然之景,与第4段所描绘的晴朗明丽之景形成鲜明对比。
10. “古仁人”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滕子京也有这样的胸襟吗 请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理由。
11、“古仁人”与“迁客骚人”有什么不同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政治情怀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甲】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过广陵,入洞庭,浩浩荡荡,四无涯涘。晚见红日落于水内,次早见炬火然灼水面,渐望渐高,乃明星也。吾游行天下,山吾皆以为卑,水吾皆以为狭。非果卑果狭也目能穷其所至则小之矣。物何大何小 苏子瞻曰:“覆杯水于地,芥浮于水,蚁附于芥,茫然不知其所济。少焉水涸,蚁即径去,见其类,出涕曰:几不复与子相见!岂知俯仰①之间,有方轨②八达之路乎 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犹杯水也,舟犹芥也,人犹蚁也。吾乌③知蚁之附芥,不以为是乘桴④浮海耶 其水涸而去,不以为是海变桑田耶 四海虽广,应亦有涯。目力不至,则望洋而叹,因所大而大之耳。”今在洞庭,吾目力穷焉,即以为洞庭为吾之海可也。 (选自《虞初新志》,有删改)
【注】 ①俯仰:比喻时间短暂。②方轨:两车并行。③乌:怎么。④桴:小的竹木筏子。
12.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南极潇湘 极:到达
B.薄暮冥冥 薄:迫近
C.春和景明 景:景色
D.沙鸥翔集 集:停息
13.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乃”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例句:渐望渐高,乃明星也
A.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B.乃悟前狼假寐
C.乃不知有汉
D.蒙乃始就学
14. 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选自《岳阳楼记》,其作者是范仲淹。范仲淹,字希文,“唐宋八大家”之一。
B.两文都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读起来朗朗上口,铿锵有力,富有音乐美。
C.乙文引用苏轼讲的故事,意在表明虽然洞庭浩瀚,但不能因为认识有限而感叹自身渺小。
D.两文在写法上都是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甲文重在劝勉言志,乙文重在阐发哲理。
15.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16. 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非 果 卑 果 狭 也 目 能 穷 其 所 至 则 小 之 矣。
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问题
蝴蝶泉
南二里,过第二峡之南,有村当大道之右,曰波罗村。其西山麓有蝴蝶泉之异,余闻之已久,至是得土人西指,乃令仆担先趋三塔寺,投何巢阿所栖僧舍,而余独从村南西向望山麓而驰。
半里,有流泉淙淙,溯之又西,半里,抵山麓。有树大合抱,倚崖而耸立,下有泉,东向漱根窍而出,清洌可鉴。稍东,其下又有一小树,仍有一小泉,亦漱根而出。二泉汇为方丈之沼,即所溯之上流也。泉上大树,当四月初即发花如蝴蝶,须翅栩然,与生蝶无异;又有真蝶千万,连须勾足,自树巅倒悬而下,及于泉面,缤纷络绎,五色焕然。游人俱从此月,群而观之,过五月乃已。
余在粤西三里城,陆参戎即为余言其异,至此又以时早未花。询土人,或言蝴蝶却其花所变,或言以花形相似,故引类而来,未知孰是。
17.本文作者徐弘祖,号___________,是中国以旅行为毕生事业的第一人。代表作《__________________》。
1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余闻之已久( ) ②抵山麓( )
③与生蝶无异( ) ④过五月乃已( )
19.下列句子中括号内补出的省略部分,有误的一项是( )
A、(仆)投何巢阿所栖僧舍 B、(大树)即发花如蝴蝶
C、(大树)与生蝶无异 D、(游人)群而观之
20.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 乃令仆担先趋三塔寺。
② 或言以花形相似,故引类而来。
21.从文中看,蝴蝶泉吸引游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2.当地人对于蝴蝶会有哪两种解释?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答案
1、zhé shāng míng zhǐ hào xié qiáng tí
2.(1)具,同“俱”,全、皆 (2)属,同“嘱”,嘱托
3.(1)因罪贬谪流放,出任外官 (2)胜景,美景(3)泛指文人 (4)代指鱼
(5)一起 (6)品德高尚的人 (7)或许、也许,表示委婉的语气 (8)如果没有
4.D 5.B
6.(1)予观夫巴陵胜状 (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3)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4)浮光跃金 静影沉璧 (5)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 (6)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7、(1)同学们好!“集翔”是什么意思呢 它使我们联想到《岳阳楼记》中“沙鸥翔集”这句话。这里的“集”是停息的意思,“翔”是飞翔的意思。“集翔”就是鸟儿时而停息,时而飞翔。
(2)这副对联对仗工整,境界阔大。描绘出春水初涨、春风和畅、万物自由愉悦的景象,给人以美的享受。
8.缘由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议论 抒情
9.C
10、 有。“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体现了滕子京虽遭贬谪,却不因处境变化而悲,而是积极理政,政绩显著,做到了“不以己悲”,因此他有“古仁人”那样的胸襟。
11、第一问:“迁客骚人”的观物之情是阴风苦雨则悲,风和日丽则喜;“古仁人”则不然,他们“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无论是在朝做官,还是被贬谪到边远地区做地方官,忧民忧君之心不改,具有“先忧后乐”的伟大襟怀。
第二问:体现了作者以治国安邦为己任,忧在天下人前、乐在天下人后的“先忧后乐”思想,具有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和苦己为人的奉献精神。
C 13.A 14.D 15、.(他们)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恐怕会有所不同吧
非果卑果狭也∕目能穷其所至∕则小之矣
17.霞客《徐霞客游记》 18.我 到达 不同 停止,完毕 19.C 20.①(我)于是叫仆人挑着担,先前往三塔寺 ②有人说因为花的形状(和蝴蝶)相似,所以引来同类。 21.真蝶千万,连须勾足、自树巅倒悬而下及于泉面,缤纷络绎,五色焕然。 22.一说是蝴蝶变的,另一说是花形与蝴蝶相似,所以吸引蝴蝶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