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走一步,再走一步(课堂10分钟)同步素养提升卷(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4课走一步,再走一步(课堂10分钟)同步素养提升卷(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3.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8-18 16:07: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4课 走一步,再走一步(课堂10分钟)同步素养提升卷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酷热(kù) 耸立(s ng) 突兀(wù) 参差不齐(chā)
B.厌倦(juàn) 怦怦(pēng) 晕眩(xuán) 哄然大笑(hōng)
C.抽噎(yē) 呻吟(yīn) 恍惚(hu ng) 惊慌失措(cuò)
D.安慰(wèi) 凌乱(líng) 滑稽(jī) 小心翼翼(yì)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反胃 逼迫 警告 气喘噓噓 B.冒险 雀斑 粉粹 浑身发抖
C.杂乱 臭椿 边缘 天旋地转 D.绕道 嘲笑 牢记 犹豫不绝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1)周围一片____________,我趴在岩石上,神情____________害怕和疲劳已经让我麻木。
(2)内德____________说:“你可以留下来,如果你想的话。”
A.安静 恍惚 嗤笑 B.寂静 恍惚 嘲笑
C.安静 模糊 嗤笑 D.寂静 模糊 嘲笑
4.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突然,我向下迈出了最后一步,然后踩到了底部凌乱的岩石,扑进了爸爸强壮的臂弯里,抽喳了一下,然后令人惊讶的是,我有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和类似骄傲的感觉。
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从感彩看,“骄傲”为贬义词。
B.“底部”和“臂弯”是名词。
C.“向下”的“下”是方位词,而“抽噎了一下”的“下”就不是。
D.“迈”“踩”“扑”是动词。
5.下列句子属于描写人物内心活动的一项是( )
A.那是在费城,一个酷热的七月天——直到56年后的今天,我仍能感受到当年那股灼人的热浪。
B.“我不行!我会掉下去的!我会摔死的!”我大哭着说。
C.暮色中,第一颗星星出现在天空中,悬崖下面的地面开始变得模糊。
D.这太远,也太危险了;在悬崖的中途,我会逐渐感到虚弱、无力,然后松手,掉下去摔死。
6.选出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  )
A.莫顿·亨特是美国作家。
B.“我”在伙伴的怂恿下爬悬崖。
C.伙伴们勇敢地一个接一个地爬了上去。
D.我终于爬了上去并跟他们一块艰难地下来了。
二、填空题
7.作者简介
《走一步,再走一步》原名《悬崖上的一课》,作者_________,_____国作家。早年曾做过空军飞行员。是一位擅长写励志类文章的作家,他的被美国作家芭芭拉 琳达编撰的《假如我们原谅上帝》收录。
8.文体知识
散文,是以紧凑短小的篇幅、自由灵活的抒写、生动活泼的语言为特点,把________、人情美、哲理美融于一体,迅速、广泛的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样式。散文的重要特点是“______________”。“形散”指它取材广泛,结构自由,表现方法多样;“神不散”指立意明确,主题鲜明而集中。根据表达方式侧重点不同,可分为________散文和_______散文。本文是叙事散文。
三、综合性学习
9.小强在学习上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总喜欢看下面图片,请你仔细观察图片,写出你的启示和收获。(不少于80字)
四、现代文阅读
走一步,再走一步
①我往下看,感到阵阵晕眩;一般无名的力量好像正在逼迫我摔下去。我紧贴在一块岩石上,感觉天旋地转。我想掉头回去,但知道我绝对回不去了。这太远,也太危险了;在悬崖的中途,我会逐渐感到虚弱、无力,然后松手,掉下去摔死。但是通向顶部的路看起来更糟——更高,更陡,更变化莫测,我肯定上不去。我听见有人在哭泣、呻吟;我想知道那是谁,最后才意识到那就是我。
②时间在慢慢地过去。影子在慢慢拉长,太阳已经没在西边低矮的树梢下,夜幕开始降临。周围一片寂静。我趴在岩石上,神情恍惚,害怕和疲劳已经让我麻木,我一动也不动,甚至无法思考怎样下去,安全地回家。
③暮色中,第一颗星星出现在天空中,悬崖下面的地面开始变得模糊。不过,树林中闪烁着一道手电筒发出的光,然后我听到杰里和爸爸的喊声。爸爸!但是他能做什么?他是个粗壮的中年人,他爬不上来。即使他爬上来了,又能怎样?
④爸爸远远地站在悬崖脚下,这样才能看见我。他用手电筒照着我,然后喊道:“现在,下来。”他用非常正常的、安慰的口吻说道:“要吃晚饭了。”
⑤ “我不行!我会掉下去的!我会摔死的!”我大哭着说。“你能爬上去,你就能下来,我会给你照亮。”
⑥ “不,我不行!太远了,太困难了!我做不到!”我怒吼着。
⑦ “听我说,”爸爸继续说,“不要想有多远,有多困难,你需要想的是迈一小步。这个你能做到。看着手电光指的地方,看到那块石头没有?”光柱游走,指着岩脊下面的一块突出的石头。"看到了吗?”他大声问道。
⑧我慢慢地挪动了一下。“看到了。”我回答。
⑨“好的,现在转过身去,然后用左脚踩住那块石头。这就是你要做的。它就在你下面一点儿。你能做到。不要担心接下来的事情,也不要往下看,先走好第一步。相信我。”
⑩这看起来我能做到。我往后移动了一下,用左脚小心翼翼地感觉着岩石,然后找到了。“很好。”爸爸喊道,“现在,往右边下面一点,那儿有另外一个落脚点,就几英寸远。移动你的右脚,慢慢地往下。这就是你要做的。只要想着接下来的这步,不要想别的。”我照做了。“好了,现在松开左手,然后抓住后面的小树干,就在边上,看我手电照的地方,这就是你要做的。”再一次,我做到了。
就这样,一次一步,一次换一个地方落脚,按照他说的往下爬,爸爸强调每次我只需要做一个简单的动作,从来不让我有机会停下来思考下面的路还很长,他一直在告诉我、接下来要做的事情我能做。
突然,我向下迈出了最后一步,然后踩到了底部凌乱的岩石,扑进了爸爸强壮的臂弯里,抽噎了一下,然后令人惊讶的是,我有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和类似骄傲的感觉。
此后,我生命中有很多时刻,面对一个遥不可及的目标,或者令人畏惧的情境,当我感到惊慌失措时,我都能够轻松应付——因为我回想起了很久以前悬崖上的那一课。我提醒自己不要看下面遥远的岩石,而是注意相对轻松、容易的第一小步,迈出一小步,再一小步,就这样体会每一步带来的成就感,直到达到了自己的目标,这个时候,再回头看,就会对自己走过的这段漫漫长路感到惊讶和自豪。
10.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记叙的主要内容。
11.联系上下文,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深层含义。
我提醒自己不要看下面遥远的岩石,而是注意相对轻松、容易的第一小步,……
(1)遥远的岩石:___
(2)第一小步:________
12.“时间在慢慢地过去。影子在慢慢拉长,太阳已经没在西边低矮的树梢下,夜幕开始降临。”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13.文章最后一段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何作用?
14.假如“我”的父亲急忙赶到悬崖下面,一面安慰“我”,一面急忙爬上悬崖,把“我”扶下来。这种做法和文中父亲的做法,你更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2页,共2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A.差——cī;
B.眩——xuàn;
C.吟——yín;
故选D。
2.C
【详解】A.气喘嘘嘘→气喘吁吁;
B.粉粹→粉碎;
D.犹豫不绝→犹豫不决;
故选C。
3.B
【详解】首先明确近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然后结合语境确定选项。“安静”与“寂静”相比,“寂静”程度更深,所以一空应为“寂静”;从习惯搭配的角度来说,“恍惚”一般与“神情”搭配,“模糊”一般与“神志”搭配,所以二空应为“恍惚”;“嗤笑”与“嘲笑”相比,“嗤笑”的词义比“嘲笑”重,而这里讽刺意味比较轻,所以三空应为“嘲笑”。故选B。
4.A
【详解】A. 从感彩看,“骄傲”为褒义词。故选A。
5.D
【详解】此题考查描写方法。
A.由“个酷热的七月天……那股灼人的热浪”可知,此句是对费城七月天的环境描写。
B.由“我不行!我会掉下去的!我会摔死的!”可知,此句是“我”不敢下悬崖时对爸爸说的话,是语言描写。
C.由“暮色中,第一颗星星出现在天空中,悬崖下面的地面开始变得模糊”可知,此句是对暮色中天空和地面的环境描写。
D.“我会逐渐感到虚弱、无力,然后松手,掉下去摔死”,这是“我”担心自己会掉下去时的心理活动,是对人物的内心活动的描写。
故选D。
6.D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解读能力。根据文章的内容,“我并没有和伙伴一起下来,而是在爸爸的鼓励下走下来的”。
7. 莫顿 亨特 美
【详解】考查对文学常识的识记。
《走一步,再走一步》原名《悬崖上的一课》,作者是美国作家,心理学家莫顿·亨特,他早年曾在美国空军服役,做过空军飞行员。在二战时期,他曾驾机执行过对德国的侦察任务。是一位擅长写励志类文章的作家,同时也是一位专业的心理学家。
8. 自然美 形散而神不散 叙事 抒情
【详解】本题考查文体知识。
散文是一种抒发作者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记叙类文学体裁。散文反映的主题多样,能表现自然美、人情美和哲理美。
散文最大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形散”既指题材广泛、写法多样,又指结构自由、不拘一格;“神不散”既指中心集中,又指有贯穿全文的线索。散文写人写事都只是表面现象,从根本上说写的是情感体验。
散文的题材非常广泛,根据表达方式的侧重点不同,可分为叙事散文与抒情散文。
9.示例:我们应该每天反省自己:今天我走到了哪一步?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不要抱怨,不要退缩,不能说“我不会做”“我不想做”,而应该鼓起勇气,自信地说“我想做”“我会尽量做我会做”,最后自豪地说“我做到了”。
【详解】本题考查漫画寓意的理解分析能力。寓意分析要抓住漫画中夸张的部分体会主题,主题的表达要凝练深刻、准确,揭示某种现象、本质,表明作者的态度,如:讽刺、批判、赞颂。观察图画,可见画面的中心主体是一个人在一步一步攀登,从“我”不会做,直到“我做到了”,配的文字是今天的你在哪一步?来谈启示和收获。如,未来总要靠自己去争取。时间不欺人,你把它花在哪里,收获就在哪里。遇到困难,不能说“我不会做”“我不想做”,而应该自信地说“我想做”“我会尽量做我会做”,最后自豪地说“我做到了”。努力,不为追赶,为梦想,为自己。
10.示例:“我”在悬崖上脱险的经历。 11. 喻指生命中遥不可及的目标 指可以达成或实现的目标 12.环境描写交代时间的变化和漫长:渲染当时的气氛:烘托了“我”当时孤独无助、极度恐惧的心情。 13.议论总结全文:画龙点睛,点明文章主旨。 14.示例:我喜欢文中父亲的做法,孩子的路终究要靠自己去走,总靠别人扶,不是长久之计。父亲指引儿子独立走下来,恰恰是想让儿子通过这种历练,增加独立克服困难的勇气和经验。
【解析】10.本题考查内容概括。解答此题关键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找准文中的事件,然后根据人物及事件内容概括出切题的答案。一般形式为:什么人在什么情况下做了什么事,结果如何。
根据选文第①段“我往下看,感到阵阵晕眩……”可知,“我”因为害怕不敢下悬崖;(起因)③— 段父亲具体指导并且鼓励“我”;(经过) 段“突然,我向下迈出了最后一步,然后踩到了底部凌乱的岩石,扑进了爸爸强壮的臂弯里”,从悬崖上下来了;(结果)
据此可概括为:“我”在悬崖上脱险的经历。
11.本题考查词语含义。
(1)遥远的岩石:结合全文及 段“我生命中有很多时刻,面对一个遥不可及的目标,或者令人畏惧的情境,当我感到惊慌失措时,我都能够轻松应付——因为我回想起了很久以前悬崖上的那一课”理解,“遥远的岩石”喻指生命中遥不可及的目标;
(2)第一小步:根据⑦段不要想有多远,有多困难,你需要想的是迈一小步”,这是告诉我们战胜困难的关键是化整为零,像完成第一步。结合 段“就这样体会每一步带来的成就感,直到达成了自己的目标”理解,这句话告诉我们,只要一步一步坚持不懈地走下去,就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因此“第一小步”指可以达成或实现的目标。
12.本题考查景物描写的作用。
根据②段划线句子“时间在慢慢地过去。影子在慢慢拉长,太阳已经没在西边低矮的树梢下,夜幕开始降临”中,影子拉长、太阳西下、夜幕降临,可知这些是对环境的描写。这一环境表明傍晚将至,也表明“我”长时间处于困境之中,写出了时间的变化和漫长,随着夜晚来临形势将更加严峻;从而烘托出“我”害怕、绝望、焦急的心情,渲染了紧张的气氛;结合③段“不过,树林中闪烁着一道手电筒发出的光,然后我听到杰里和爸爸的喊声”可知,为下文父亲的出现及表现“我”在父亲的帮助下脱困做了铺垫。
13.本题考查表达方式及作用。
根据 段“此后,我生命中有很多时刻,面对一个遥不可及的目标,或者令人畏惧的情境……”写的是“我”的感悟,可知,运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
根据尾段位置和“此后”可知,有总结全文的作用;结合“我提醒自己不要看下面遥远的岩石,而是注意相对轻松、容易的第一小步,迈出一小步,再一小步,就这样体会每一步带来的成就感,直到达到了自己的目标,这个时候,再回头看,就会对自己走过的这段漫漫长路感到惊讶和自豪”可知,点明了文章主旨,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14.本题考查看法。从两种看法中任选一种,结合内容答出理由即可。
示例:我更喜欢一面安慰“我”,一面急忙爬上悬崖,把“我”扶下来。因为“我”“我紧贴在一块岩石上,感觉天旋地转。我想掉头回去,但知道我绝对回不去了。这太远,也太危险了;在悬崖的中途,我会逐渐感到虚弱、无力,然后松手,掉下去摔死。但是通向顶部的路看起来更糟——更高,更陡,更变化莫测,我肯定上不去”。既上不来,也下不去,并且“我”完全处在恐怖中,不能做任何事情。只有爸爸能把“我”救下来。这样体现了父爱的温暖和无微不至。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