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猫(课堂10分钟)同步素养提升卷(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6课猫(课堂10分钟)同步素养提升卷(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68.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8-18 16:15: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6课 猫(课堂10分钟)同步素养提升卷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咕(gū)噜 红绫(léng) 诅(zǔ)咒 捕(bǔ)捉
B.忧郁(yù) 叮嘱(shǔ) 虐(nüè)待 屋脊(jǐ)
C.污涩(sè) 一缕(lǚ) 消耗(hào) 怅(chàng)然
D.蜷(quán)伏 怂(còng)恿 懒惰(duó) 廊(láng)前
2.下列语句中有错别字的是( )
A.后来这只猫不知怎地忽然削瘦了,也不肯吃东西,光泽的毛也污涩了。
B.三妹便怂恿着她去拿一只来。
C.冬天的早晨,门口蜷伏着一只很可怜的小猫。
D.大家都去找这可厌的猫,想给它以一顿惩戒。
3.根据语境,下列填写在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于是这个亡失 ① 了。三妹很不高兴的,咕噜着道:“他们看见了,为什么不出来阻止?他们明晓得它是我家的!”
我也___②____地,愤恨地,在诅骂着那个不知名的夺去我们所爱的东西的人。
A.①证明 ②怅然 B.①证实 ②茫然
C.①证明 ②茫然 D.①证实 ②怅然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现在的80后、90后人群中有很多“低头族”,“低头族”是指在社交场合不关注身边的人,跟人聊天时老忍不住看手机。
B.中国国家博物馆将举办亚洲文明展,追溯亚洲各文明的发展历程,展现各文明之间互鉴、交流、对话的轨迹。
C.杭州把城市大脑视为献给世界的礼物,始终致力于为全球化、数字化时代的城市治理和城市服务提供“杭州方案”。
D.“5G+医疗”模式将实现远程影像阅片、远程会诊、远程病理等各类远程医疗服务,让市民看病变得更便捷、更方便。
5.下列句子使用了比喻修辞的一项是( )
A.花白的毛,很活泼,常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
B.(它)隐身在阳光隐约里的绿叶中,好像在等待着要捕捉什么似的。
C.大家都不高兴,好像亡失了一个亲爱的同伴。
D.我匆匆跑下去看,果然一只鸟是死了,羽毛松散着,好像曾与它的敌人挣扎了许久。
6.下列对本文表达的主题思想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表现了“我”莽撞急躁的性格特征。
B.表现了弱者悲惨的生活和对自己命运的抗争。
C.表达了希望社会都能保护、关爱小动物的美好愿望。
D.表达了知识分子的自省意识和悲天悯人的宽厚情怀。
二、填空题
7.填空。
(1)《猫》一文的作者是________,笔名西谛,福建长乐人,_______、翻译家、文学史家。
(2)全文用第_____人称叙述了“我家”_________次养猫的经历,从中表现出作者快乐、辛酸、愤恨、悔恨等不同的感受。
三、综合性学习
8.学习了《猫》后,班上准备开展“动物杂谈——猫”的语文实践活动,请完成以下任务。
(1)【课文感悟】读了郑振铎的《猫》后,你一定会有许多感触,对于文中的“我"和第三只猫,你想说点什么呢?请写在下面。
①对文中的“我”,我想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对文中的第三只猫,我想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关注新闻】读下面的文字,归纳这两则新闻材料共同揭示了什么。
材料一 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进行的研究发现,大多数猫咪也会像婴儿、狗和其他灵长类动物一样,与主人形成安全的依恋关系。也就是说,在一个陌生的环境里,猫会把主人当作安全感的来源。简单地说,就是你的存在能让猫味感到安心。
材料二 最近,印尼男子法迪勒 拉伊汗讲述了他家猫咪的故事:“我们家的猫兰博是我的父亲收养的流浪猫。平时,我父亲到哪儿,兰博都形影不离。我父亲去世后,兰博变得抑郁而虚弱,甚至不吃不喝。我没有办法,决定带兰博去拜祭父亲的陵墓。当我们去到父亲的墓地时,兰博独自走着,四下察看。然后它蹲了下来,眼睛盯着我父亲的墓碑,我们一起为父亲祈祷。要离开的时候,兰博依然一直盯着墓碑。”法迪勒和他的家人见证了这一时刻。
(3)【口语交际】周末,周涛沉溺于动画片《猫和老鼠》中汤姆与杰瑞的相互捉弄而不能自拔,把作业抛到了九霄云外,作为他的好朋友,你会怎样劝说他?
(4)【解读漫画】认真观察下面这幅漫画,请说说这幅漫画的寓意。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小题。
①我很愤怒,叫道:“一定是猫,一定是猫!”于是立刻便去找它。
②要听见了,也匆匆地跑下来,看了死鸟,很难过,便道:“不是这猫咬死的还有谁?它常常对鸟笼望着,我早就叫张婶要小心了。张婶!你为什么不小心?”
③张婶默默无言,不能有什么话来辩护。
④于是猫的罪状证实了。大家都去找这可厌的猫,想给它以一顿惩戒。找了半天,却没找到。我以为它真是“畏罪潜逃”了。
⑤三妹在楼上叫道:“猫在这里了。”
⑥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的腿了,一时怒气冲天,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它很悲楚地叫了一声“咪呜!”便逃到屋瓦上了。
⑦我心里还愤愤的,以为惩戒得还没有快意。
⑧隔了几天,李嫂在楼下叫道:“猫,猫?又来吃鸟了。”同时我看见一只黑猫飞快的逃过露台,嘴里衔着一只黄鸟。我开始觉得我是错了!
⑨我心里十分的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苦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
⑩我很想补救我的过失,但它是不能说话的,我将怎样的对它表白我的误解呢?
两个月后,我们的猫忽然死在邻家的屋脊上。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
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9.概括选段中“我”情感的变化过程。(限填两字词语)
愤怒→___________→___________→无奈
10.“我们”断定猫咬死鸟的依据是什么?
11.第⑨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12.从文段中“我”身上,你获得了哪些启示?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
A.红绫(léng)——líng;
B.叮嘱(shǔ)——zhǔ;
D.怂(còng)恿——sǒng;懒惰(duó)—— duò;
故选C。
2.A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在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这样才能轻松应对该种题型。A.“削瘦”应改为“消瘦”。
3.D
【解析】略
4.C
【详解】A.残缺宾语。应在“看手机”后面加上“人群”。
B.语序不当。改为“对话、交流、互鉴”。
D.语意重复。“更便捷、更方便”去掉其中一个。
故选C。
5.A
【详解】A.这句话把小猫比作是白雪球,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故选A。
6.D
【详解】A.有误,属于人物形象分析,不是文章主题;
B.有误,“对自己命运的抗争”无从谈起;
C.有误,通过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尤其是结尾段“自此,我家永不养猫”来看,本项分析有误;
D.正确;
故选D。
7. 郑振铎 作家 一 三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理解。
(1)《猫》是现代作家郑振铎于1925年创作的一篇散文。郑振铎(1898年12月19日-1958年10月18日),字西谛,笔名有郭源新、落雪、ct、西谛 等,出生于浙江温州,原籍福建长乐。中国现代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和社会活动家、作家、诗人、学者、文学评论家、文学史家、翻译家、艺术史家。
(2)此文通过叙述了“我”一家人与三次养猫的故事,真切表现了作者复杂的内心情感。全文以浅显直白的话语将三只小猫勾勒得形神俱全。第一次养猫是略写,第二次养猫较为详写,第三次养猫最为详细,两次养猫两次亡失,给作者及其一家带来了许多烦恼和不快,所以很久不养猫。第三次养猫,作者的良心受到了刺激,对自己的暴怒、虐待进行了自我谴责,因而“自此,我家永不养猫”。作者透过人的感情变化,又极其自然地托出了人生哲思,情深性挚,哲思醒人。
8.(1)(示例)①凡事不能单凭表象而主 观臆断,要弄清事实;对人对事不存私心偏见,要宽容、仁爱,同情弱小者。
②弱小者总是饱尝不幸,所以只有不断地完善自我,才能避免不幸。
(2)猫同人类一样,也是有灵性、有感情的。
(3)(示例)周涛,我们先一起做完作业,再看动画片放松,好吗?
(4)这幅漫画批评了只吃鱼、反对捉老鼠的猫,它们不思进取,贪图享受,忘记了自己的本性和职能,不能自食其力;赞扬了不顾别人的指责、义无反顾地捉老鼠的猫,它尽职尽责,勤劳本分,自食其力。
【详解】(1)结合文章内容,联系文章主旨回答即可。作者对第三只猫的死非常难过,因为它的死,责任在“我”。我因为不喜欢它,而主观臆断,断定鸟是它咬死的,暴怒之下,用木棒打它,它是被“我”打伤而死的,而且这个过失是无法补救的。又因为这种负罪感不能消失,见了猫就会触发灵魂的伤痛,所以“永不养猫”。所以,可劝告文中的“我”做事不要凭主观臆断,不要心存偏见等;对弱小的“猫”可以从注意保护自己等方面说。
(2)通读这两则材料,抓住其中的关键信息归纳它们的共同点,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即可。关键信息,如材料一中的“依恋关系”“感到安心”,材料二中猫在主人去世后的表现以及祭奠主人时的行为等。
(3)劝说要有称呼,要用商量的语气,还要有理有据,让人信服。本题可从写作业的作用劝说:写作业是最当天知识的巩固,这样记忆才牢固,也是夯实基础的过程。或者劝他只有早点写完作业,才有时间看动画片,而且玩得开心。若不能按时完成,会受老师批评,同学会笑话。
(4)先仔细观察漫画,明确漫画的构成要素,尤其要关注其中的三只猫对另一只捉老鼠的猫的态度“都什么年代了,有鱼吃还捉老鼠”,联系社会生活,体会漫画赞扬了什么,批评了什么。“捉老鼠”是猫的天性和本能,不捉老鼠的“猫”贪图享受,这是作者想批评的;另一只捉老鼠的猫,没有听同伴们的“苦心劝告”,赞扬了它尽职尽责的行为。
9. 悔恨(悔恨) 悲痛(痛苦,悲伤,难过) 10.根据:它常常对着鸟笼观望;嘴里好像还吃着什么。 11.比喻,把“我的暴怒、我的虐待”比作“刺我的良心的针”,生动形象地突出了“我”知道真相后,对于冤枉猫感到无比的内疚后悔、难过痛苦。 12.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对弱小生命的关爱;看待问题不能主观臆断,要实事求是,明辨时分;要知错即改,惩恶扬善,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
【解析】9.考查赏析作者感情变化。
第一空:根据第⑨段中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苦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可得:悔恨。
第二空:根据第⑨段中的“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可得:悲痛。
10.考查筛选信息。
根据第②段中的“它常常对鸟笼望着”和第⑥段中的“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提炼即可。
11.考查语句赏析。
画线句中的“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运用比喻的修辞,,把“我的暴怒、我的虐待”比作“刺我的良心的针”。联系前句“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苦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可知,此处比喻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我在得知真相以后,知道鸟并不是这只猫吃了,对于自己冤枉了不能说话的它感到无比的愧疚与痛苦。
12.考查阅读启示,开放类试题,言之成理即可。
对于人来说,猫是弱小的生命,它因为不能说话辩解而被作者冤枉致死。这启示我们:要关爱生活中那些弱小的生命。
作者没有经过调查研究,仅凭猫的一些日常表现就武断认为是这只猫吃了鸟,导致猫被冤致死。这启示我们:看待问题不能主观臆断,要实事求是,明辨时分。
猫因为作者的冤枉而死,作者再也没有改正的机会。这启示我们:要知错即改,惩恶扬善,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