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课堂10分钟)同步素养提升卷(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课堂10分钟)同步素养提升卷(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0.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8-18 16:22: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课堂10分钟)同步素养提升卷
一、选择题
1.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问题。
夜雨寄北
(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下列对本诗内容和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标题“夜雨寄北”表明这是作者在特殊情境下写给北方亲人的书信。
B.第一句“君问归期”表明本诗是作者在读了亲人的来信后写的回信。
C.第三四句是想象回家团聚后与家人一起西窗剪烛、聊天谈话的情境。
D.第四句表明家人团聚后一起欢聚一堂、展望对未来生活的向往之情。
2.对《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由于“僵卧孤村”,而且风雨大作,所以诗人情不自禁地哀叹连连。
B.“风吹雨”既写实,扣题“风雨大作”,又象征了南宋朝廷风雨飘摇。
C.诗中两次写到了北疆战事,但都是诗人的臆想,并非身临疆场。
D.全诗奔放雄沉而又略带苍凉,爱国之情,感有肺腑。
3.下列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秋词(其一)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A.本诗是刘禹锡因支持革新变法而遭贬谪时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B.“自古逢秋悲寂寥”一句奠定了全诗萧瑟空虚、冷落荒凉的感伤情调。
C.“鹤排云上”展现了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飘浮的开阔景象。
D.诗人以“鹤”自喻,表明在厄运面前决不低头、奋发向上的积极精神。
4.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小题。
潼关
谭嗣同
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下列对本诗内容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以远景式的特写,展现潼关一带苍茫雄浑的气象。既描绘了潼关雄踞山腰、下临黄河的险要地势,又把人们的思绪引向无比辽远的时空深处。
B.次句将“秋风”“马蹄声”引入诗中,以听觉形象补充了前句的视觉形象。清脆的马蹄声被烈烈秋风吹散,更显出孤城的寂寥与辽远。
C.三、四句写河和山。“犹嫌束”“不解平”分别表现了黄河的奔腾恣肆和秦岭山脉的奇峰迭起桀骜不驯。这样通过壮阔险峻的背景,把潼关写活了。
D.全诗以豪迈奔放的笔触,将写景与抒情巧妙结合,雄伟壮阔的山河中,寄寓着诗人冲决一切罗网、勇往直前、追求个性解放的少年意气。
二、情景默写
5.理解性默写。
(1)刘禹锡中《秋词》一反前人的悲秋之作而具有独创的视角,表达秋日胜春朝看法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 。
(2)李商隐《夜雨寄北》中虚实相生,以时间的回环对比,突出了作者孤寂心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
(3)《夜雨寄北》一诗中回答亲人归期未卜,并用雨景衬托浓郁相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
(4)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点明处境及心态,直接表达了自己虽然年老体弱,但仍想守卫边疆,报效祖国的心愿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5)陆游在《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触景生情,把现实与梦想自然地联系起来以抒发强烈感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6)谭嗣同《潼关》中表明作者冲决一切罗网、追求个性解放,奋发昂扬的心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
三、综合性学习
6.梳理
(1)请在括号内填上合适的诗句。
意象 诗句 情感
风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①( )。(《天净沙 秋思》马致远) 孤独落寞
②( ),铁马冰河入梦来。(《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 甲
花 杨花落尽子规啼,③(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乙
④( ),落花时节又逢君。(《江南逢李龟年》杜甫) 丙
雪 ⑤( ),受降城外月如霜。(《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 清冷孤寂
月 ⑥( ),⑦( )。(课内外古诗,试卷中已出现的诗句除外) 思乡念友
(2)请选择短语和“甲”、“乙”、“丙”对应得当的一项( )
①漂泊无依②感时伤己③忧国忧民
A.①③② B.③②① C.③①②
四、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7.本诗第二句中“涨”字,既绘景象,又写情感。请你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8.分析诗歌后两句是如何抒发情感的。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潼 关
谭嗣同
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从视觉角度,以一种远景式的遥望,展现潼关一带苍茫雄浑的景象。
B.第二句从听觉角度渲染出寂寥的氛围,为全诗奠定了感伤的基调。
C.第三、四句写黄河浩浩荡荡以及潼关境域内山峦起伏,将写景与言情巧妙地结合。
D.诗人把自己的精神投射给高山、大河,这两个意象是其心态与胸怀的外化。
10.诗中的“犹嫌束”“不解平”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1.这首诗以“僵卧孤村”开篇,写出了诗人当时怎样的处境?
12.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题目。
秋词(其一)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浪淘沙(其一)
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13.从“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两句中,你读出了诗人刘禹锡 的心境。
14.白居易在《刘白唱和集解》中道:“彭城刘梦得,诗豪者也,其锋森然,少敢当者。”你觉得上面哪首诗体现了刘禹锡的“诗豪”之称?请结合诗做简要分析。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考查诗句赏析。
D.“何当”意为:什么时候。由此可知,后两句是作者的想象,想象与家人团聚时的情景。根据“却话巴山夜雨时”可知,在作者想象中,与家人谈论的是此时的巴山夜雨之景,畅叙的是此时对家人的思念之情。并不是“展望对未来生活的向往之情”。故选D。
2.A
【详解】考查对诗歌内容的分析理解。
A.“诗人情不自禁地哀叹连连”理解有误。虽然诗人“僵卧孤村”,而且风雨大作,但诗人对自己的处境并不感到悲哀,贫病凄凉对他来说没有什么值得悲哀之处,不以衰老自弃的诗人,内心燃烧着卫国戍边的志愿;
故选A。
3.B
【详解】B.“自古逢秋悲寂寥”,意思是:自古以来,骚人墨客都悲叹秋天萧条。这是对比的写法,意在突出“我言秋日胜春朝”:我却说秋天远远胜过春天。诗人开篇,即以议论起笔,断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观念,表现出一种激越向上、积极乐观的感情基调。因此本项说法是错误的;
故选B。
4.A
【详解】A.诗的首句以一种远景式的遥望,展现潼关一带苍茫雄浑的气象。是整体描绘而不是“特写”;故选A。
5.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僵卧孤村不自哀 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人梦来 河流大野犹嫌束 山入潼关不解平
【详解】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注意重点字“寂寥、朝、窗、烛、涨、僵卧、孤、戍、阑、犹、潼”的书写。
6.(1) 古道西风瘦马 夜阑卧听风吹雨 闻道龙标过五溪 正是江南好风景 回乐烽前沙似雪 例: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只要能体现“思乡念友”即可
(2)C
【详解】(1)作答本题时应注意易错字“瘦、阑、卧、闻、道、溪、烽、沙、似”的正确书写。作答第⑥⑦空时,注意所选诗句表达的情感应是思乡念友,且不能和以上诗句重复,例如可以选: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2)本题考查对古诗情感的赏析。
根据甲“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的意思“我躺在床上听到那风雨的声音,迷迷糊糊地梦见,自己骑着披着铁甲的战马跨过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场”可知,这里写出的是诗人由自然界的风雨又想到国家的风雨飘摇,由国家的风雨飘摇自然又会联想到战争的风云,在梦中,他身骑披着铠甲的战马,奔驰在冰封的河岸,奋勇杀敌,这里诗人想要表达的是自己想要杀敌报国,因此此处体现的是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根据乙“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的意思“在柳絮落完,子规啼鸣之时,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要经过五溪”可知,写景时诗人独取漂泊无定的杨花和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这里便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在内,切合当时朋友的处境,也就融情入景。“闻道”表示惊讶惋惜。“过五溪”可见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因此此处体现的是诗人对朋友漂泊无依的担忧;
根据丙“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的意思“眼下正是江南暮春的大好风光,没有想到落花时节能巧遇你这位老相识。” 风景秀丽的江南,在和平时代,原是诗人们所向往的快意之游的所在。如今真正置身其间,面对的却是满眼凋零的落花和流落的艺人。昔日不再,梦一样的回忆,改变不了眼前的无奈。体现出诗人对国事凋零、艺人颠沛流离的感慨,因此这里体现的情感应是感时伤己;
故选C。
7.①“涨”字富有动感,写出了巴山水注人秋池的夜雨景象;②流露出诗人的羁旅之愁和不得归之苦,表达了诗人对妻子深切的思念之情。 8.运用想象和反衬的手法。诗人想象团聚时把自己今夜的情景讲述给妻子,把眼前的凄苦化成未来团聚的欢乐,以未来夫妻团聚的欢乐场面反衬今夜相思的愁苦,表达对妻子的深切思念之情。
【解析】7.本题考查炼字。
“巴山夜雨涨秋池”中“涨”的意思是水面上涨,用字准确,富于动态感,生动地描写出巴山夜雨已经下了很长时间,池塘水渐渐涨满的景象,秋雨绵绵,秋夜漫漫,独处凄凉之地,诗人的身世之悲,漂泊之感,思念之情,如池中秋水,在心头漫溢。“涨”又流露出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从而衬托出诗人深重绵绵的愁思。
8.本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理解与分析。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意为:什么时候我们才能一起秉烛长谈,相互倾诉今宵巴山夜雨中的思念之情。运用了虚实相生和反衬的表现手法。“何当”是个表示愿望的词,是从“君问归期未有期”的现实中生发出来的,“共剪西窗烛”是由当前苦况所激发的对于未来欢乐的憧憬,是虚写。“却话巴山夜雨时”既是想象未来的答话,又是当前的实景。归期未定,作者心境之郁闷、孤寂,是不难想见的。而作者却跨越这一切去写未来,盼望在重聚的欢乐中追话今夜的一切。于是,未来的乐自然反衬出今夜的苦;而今夜的苦又成了未来剪烛夜话的材料,增添了重聚时的乐。两句诗,虚实相生,情景交融,构成完美的意境,余味无穷。
9.B 10.示例一: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河、山以人的情感,写出河的奔腾壮阔和山的巍峨险峻,表达了诗人渴望冲决罗网、勇往直前、追求个性解放的少年意气。
示例二: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增强气势,让诗句富有音韵美,突出了河的奔腾壮阔和山的巍峨险峻,表达了诗人渴望冲决罗网、勇往直前、追求个性解放的少年意气。
【解析】9.本题考查题内容理解。
B.“为全诗奠定了感伤的基调”表述错误。第二句“秋风吹散马蹄声”意思是:秋风阵阵总是吹散哒哒的马蹄声。以轻捷、有力的笔调,将“秋风”“马蹄声”引入诗中,不但以听觉形象补充了前一句所造成的视觉形象,进一步渲染出潼关一带独具的氛围,而且打破了原先画面的静态,给全诗增添了一种动感。秋风中那矫健的马蹄声却更能催动豪情。他在壮阔的天地间策马驰骋,感到欣喜,感到痛快,感到精神上的极大的自由。可见并没有所谓“感伤”的基调。
故选B。
10.本题考查重点诗句赏析。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意思是:奔流的黄河流入辽阔的草原还嫌太束缚,秦岭山脉进去潼关以后就再也不知道何为平坦。本句将黄河人格化,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写景与言情巧妙地结合起来,融进了诗人要求冲破约束的奔放情怀,是自我性格含蓄而又生动的描绘。写河、山雄伟的气势,表现其奔腾壮阔,让我们感受到诗人渴望冲决罗网,追求个性解放的少年意气与豪情,从而看出作者远大的抱负。
11.这首诗以“僵卧孤村”开篇,写出了风雨夜诗人凄凉的处境。 1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感人至深的报国之志和忧国忧民的拳拳之心。
【解析】11.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僵卧孤村不自哀”意思是:穷居孤村,躺卧不起,不为自己的处境而感到哀伤。“僵、卧、孤、村”四字写出了作者此时凄凉的境遇。“僵”字写年迈,写肌骨衰老,“卧”字写多病,写常在床蓐;“孤”字写生活孤苦,不仅居处偏僻,而且思想苦闷,没有知音;“村”写诗人贫困村居,过着荒村野老的凄苦生活。四字写出了作者罢官回乡后处境寂寞、窘迫、冷落的生活现状。笼罩着一种悲哀的气氛。
12.本题考查思想感情。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两句的意思是说:我拖着病弱的身体,躺在这荒僻的小村庄里,但是我并不为自己的艰难处境而哀伤,我还想着为国家去守卫北方边疆。“僵卧孤村不自哀”叙述了作者的现实处境和精神状态,“尚思为国戍轮台”是对“不自哀”这种精神状态的解释,前后照应,形成对比。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意思是:夜深了,我躺在床上听到那风雨声,就梦见自己骑着披着盔甲的战马跨过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场。以“痴情化梦”的手法,深沉地表达了作者收复国土、报效祖国的壮志和那种“年既老而不衰”的矢志不渝精神,向读者展示了诗人的一片赤胆忠心。
13.积极进取 14.示例:《秋词》(其一)诗人抓住秋天“一鹤凌云”,这一别致的景观的描绘,展现的是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漂浮的开阔景象;那凌云的鹤,也载着诗人的诗情,一同遨游到了云霄;本诗展现了作者高扬的精神和开阔的胸襟,这是一曲非同凡响的秋歌,充分体现了“诗豪”的性情与风格。
示例二:《浪淘沙》中“天涯”一词描绘了空间的无限和壮阔,表达了诗人在厄运面前决不低头,奋发向上的积极进取精神和壮志豪情。
【解析】13.考查赏析作者感情。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诗人抓住秋天“一鹤凌云”,这一别致的景观的描绘,展现的是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漂浮的开阔景象。那凌云的鹤,也载着诗人的诗情,一同遨游到了云霄。这两句诗描绘的不仅仅是秋天的生机和素色,更多的是展现了作者高扬的气概和积极进取的心境。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用了张骞为武帝寻找河源和牛郎织女相隔银河的典故,驰骋想象,表示要迎着狂风巨浪,顶着万里黄沙,逆流而上,直到牵牛织女家,表现了诗人的豪迈气概和积极进取的心境。
故这两句诗都表现了诗人积极进取的心境。
14.考查比较阅读。
“诗豪”中的“豪”是豪迈之意。结合具体诗句分析诗人豪迈情怀即可。
《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诗人开篇,即以议论起笔,断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观念,表现出一种激越向上的诗情。“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诗人抓住秋天“一鹤凌云”,这一别致的景观的描绘,展现的是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漂浮的开阔景象。那凌云的鹤,也载着诗人的诗情,一同遨游到了云霄。虽然,这鹤是孤独的,然而它所呈现出来的气势,却是非凡的。一个“排”字,蕴涵了仙鹤一飞冲天的气势。诗人是以“鹤”自喻,“鹤”成了诗人不屈的化身。这里,有哲理的意蕴,也有艺术的魅力,发人深思,耐人吟咏。它给予读者的,不仅仅是秋天的生机和素色,更多的是一种高扬的气概和豪迈的情操。
《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大意是:九曲黄河之中有无数的砂砾,它们随同黄河流经万里,经受了浪涛的冲洗和狂风的簸荡,从天涯一直来到这里。诗人歌咏九曲黄河中的万里黄沙,赞扬它们冲风破浪,一往无前的顽强性格。“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采用了张骞为武帝寻找河源和牛郎织女相隔银河的典故,驰骋想象,表示要迎着狂风巨浪,顶着万里黄沙,逆流而上,直到牵牛织女家,表现了诗人的豪迈气概。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