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说》说课稿
张美云
一、说教材
《雨说》选自人教版语文教材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本单元是诗歌单元,诗人用美妙的诗行,弹奏出自然的乐音,抒写了心中的情态。要求学生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展开联想想象,感受诗歌中的自然美景,理解诗人的思想情感,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
《雨说》是一首动人心弦的爱之歌。学习本文,应在朗读的基础上,用心体味,揣摩诗句,体验诗人蕴含的真情,达到背诵这首诗的目的。
二、说教学目标
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而诗歌是最好的载体。同时九年级学生通过之前的学习,初步具备了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能力以及分析文学作品的能力。结合这一学情以及本单元的要求,我将教学目标设定为:
1.知识与技能:了解作家作品,积累文学常识;感受诗歌的节奏与韵律,疏通文意;准确、流利、有感情的背诵这首诗。
2.创新意识与创造性能力:品读关键词句,领会诗歌意境;学习用拟人手法表达某种情感。
3.过程与方法:感知课文,把握内容;展开联想和想象,激发创造潜能。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歌情感,受到爱的熏陶。
三、教学的重、难点
九年级的学生对外界的事物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且对未知的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结合这一心理特征,以及本课的目标,我将教学重点确定为:感知诗歌内容,品味诗歌语言,体会诗人情感,学用拟人手法。
由于所面对的是农村初中的学生,他们的生活圈子小,手边资料少,视野不够开阔。虽然通过多年学习,语文素养仍然有待提高。因此教学难点为:展开联想与想象,品味诗歌语言,背诵这首诗。
四、说教学方法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条条道路通罗马。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激活课程资源,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创造性思维。所以我采用以下方法,解决重点,突破难点:
1.诵读感悟法:指导学生反复朗读,采取多种形式,有层次、有梯度的把朗读教学贯彻到教学始终。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
2.联想想象法: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引导学生展开联想、想象,解读意象,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其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3.探究学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发挥其主体作用。
4.情景创设法:教学中运用多种媒体意资源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学法上主要建议学生进行“朗读体会”、“联想想象”、“记忆背诵”。让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
五、资源准备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为了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拓展学生知识面,我准备了以下资源。
1.课件资源:我参考了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中的课件、教案,在百度网中搜索了一些优美图片及背景音乐,在土豆网和优酷网中下载了教学用视频,然后结合学情,根据教学需要制作了幻灯片。
2.文本资源:人教版语文教材九年级上册。
六、设计理念
资源活用、营造氛围、愉快学习、教学相长!
七、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用视频儿歌《春雨蒙蒙的下》导入。听完后,问:在听之前,有一首诗,谁再来试着背一下?诗中的好雨指的什么雨?(春雨)歌中的“刷刷刷刷”是什么声音?(春雨声)可以说是春雨在说话呀。那么你们想知道春雨都会说些什么吗?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诗《雨说》,听听雨到底都说了些什么。(打出课题《雨说》)
(二)了解作家及作品
(让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之上了解诗人,了解作品及写作背景,更有利于学生理解本诗所表达的情感,更好的去探求意象的深层内涵。这也落实了“积累文学常识”目标)
(三)鉴赏诗歌
(在正课鉴赏诗歌环节,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进行教学——1.读 2.想3.品4.练)
1.读
(1)听读(给学生播放朗读视频)
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标明重音、停顿,体会情感基调,并注意一些字词的读音。
通过听范读,为学生展示了一幅声情并茂的“春雨”图,不仅起到了朗读指导作用,同时也给学生以艺术享受,强化了学生的语言感。
(2)朗读(配上背景音乐)
学生自由朗读。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内在心理状态。当学生身处一个能使他们身心愉悦的学习环境时,就可使他们集中注意力,更好地感知、记忆、思维和想像,从而获得更多、更牢固的知识技能。
通过上面的“听读”,学生不管是在内容上还是在情感上对本诗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每个人的了解程度不同,在这里并不要求统一,所以选取了自读而不是齐读。在朗读中思考“雨”向我们诉说了什么?(解决了教学重点“感知诗歌内容”,同时也为下面鉴赏全诗作铺垫。)
2.想
思考:诗歌借助了哪些意象来表现主题?请一边默读,一边想像这些意象所呈现出的画面,并试着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
(部分想象能力较差的学生可能无从想起,这时教师展现一组与课文相关的优美图片,帮助学生一起想象。让学生回到大自然中,感受大自然的生机,春雨的气息)
这样学生就不知不觉地进入诗歌的意境,在欣赏的时,老师和学生一起讨论交流,不时插入一些与图片内容相关的话语:
(结合图片诉说)比如:田圃里的种子,张大嘴巴,等待着春雨的滋润;辽阔的牧场仍是一片枯黄,往日欢叫的牛羊也不见其踪影;小溪寒浅,无力的静卧着,多想再听听它清脆悦耳的歌唱……
在这里一是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二是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三是让学生获得了美的享受,。运用图片,是为了发展学生的联想思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课堂活力。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对自然美景有了直观感受,对自然的热爱之情也会油然而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初步达成;同时也顺利过渡到下一教学环节。。
3.品
问:从雨的诉说中,我们感受到了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呢?你是怎样体会到的?请结合关键词句来说明。
为了突破教学难点“品味诗歌语言”,我鼓励学生深入文本,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
学生在这里会有困难,教师可进行引导述说:
例如:如“我的爱心像丝缕那样把天地织在一起”,“爱心”点明“雨”就是爱的天使,而“丝缕”则形象描绘出爱之细之柔,“天地”,极言爱之广之浓,无私与博大。
然后请小组发言人在班上表达交流,教师不失时机地进行点评、启发、归纳。
(这个环节的设置主要是让学生品读关键词、句,进而领会这首诗的意境,领会春雨无私奉献精神的伟大、崇高,在提升学生品味语言的能力的同时也让学生受到爱的熏陶)
4.练
(1)诗人为什么要借雨来诉说,为什么不直接对孩子们说?(让学生明白拟人的手法的运用,将春雨塑造成一位充满爱心的天使,符合儿童的心理。)
(2)问:春雨对我们说了这么多话,我们对春雨也说几句心里话吧?
(这个问题让学生梳理刚才零散的理解,表达对雨的深深的敬意。我认为这是在前面形象思维的基础上的一次理性的升华。以角色对调的形式,不露痕迹地让学生领会到拟人化修辞的艺术魅力,同时也顺利完成教学目标“学习用拟人手法表达自己的某种情感”。)
(3)力求当堂背诵。(争取做到准确、流利、有感情)
(四)总结
诗人郑愁予给我们送来了一位温柔可亲、勇敢乐观、无私奉献的爱的使者,正是她把我们带进了这样美的意境中,让我们沉浸在雨的滋润里,意犹未尽!
(五)作业布置
1.背诵这首诗。(只有背诵才能更好的理解,只有背诵,才能更好的运用)
2.以“雨的自述”为题,把这首诗歌改写成三百字左右的散文。(首先检验对诗的内容的理解,其次体会两种体裁语言表达上的区别)
八、说板书设计
(见幻灯片)
我的板书在做到“形象、直观、简约”三原则的同时,体现了“重点突出、简洁明了、条理清晰”的板书要求。从而帮助学生记忆。
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让语文课堂变的更加丰富多彩。我们只有熟练的掌握运用技巧,才能最大化的展现其在教学中的优势,从而提升课堂效率。
2011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