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科目 历史 教学对象
单位
提供者 课时 1课时
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的标题为“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其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措施分为:在政治上实行推恩令、建立刺史制度;在思想文化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经济上收铸币权于中央、实行盐铁专营专卖、实行均输法、实行平准法;在军事上北击匈奴。正是由于汉武帝从这四个方面巩固了大一统局面,才使得西汉王朝进入鼎盛时期。
学生特征分析 在学习了第9课《秦统一天下》后,学生已经了解统治者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军事等方面巩固政权的思维逻辑。因此,在学习本课时,学生可以轻车熟路地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军事等方面学习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及作用。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推恩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盐铁专卖、北击匈奴等巩固大一统的措施。相关史实,逐一分析很无敌所采取的相关措施。 识读《西汉形势图》,感受汉武帝开拓疆土取得的成就。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阅读课后《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对比》图表,结合相关史实,逐一分析汉武帝所采取的相关措施。 识读《西汉形势图》,感受汉武帝开拓疆土取得的成就。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知汉武帝为维护国家统一所做的努力,认识维护和巩固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长期的任务。
四、教学策略与设计 本课将采取读图法、提问法、讲解法、比较法进行讲授。 读图法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学会在课本所展示的图片中获取有效的历史信息;提问法则能有效检测课前的预习效果;讲解法有利于学生将课本内容连贯地结合起来,形成清晰的逻辑思维;将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与作用和汉武帝巩固大一统局面的措施与作用相比较,有利于学生能更好地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
教学重难点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局面的措施与作用。
教学过程 温故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课前温习对于学生来说有百利而无一害,因此,课前温故这个环节非常必要。让学生课前3分钟进入教室,拿出课堂所用书籍,全班大声读记第11课内容,3分钟后提问。 授新 1. 导入新课 问:同学们,我们先看一下本课的标题是什么? 答: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问:那么,什么叫做大一统呢? 答:…… 讲解:既然大家不知道,那么请同学们拿起笔记一下:大一统,即中央加强对政治、思想文化、经济、军事等各方面的统一领导,形成高度中央集权的政治局面。其目的在于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封建统治。接下来我们来看看汉武帝是如何从政治、思想文化、经济、军事等方面巩固大一统王朝的。 讲授新课 “推恩令”的实施 提问1:什么是“推恩令”? 学生甲: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下诏规定:诸侯王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 提问2:那汉武帝为什么要实行“推恩令”呢? 学生乙:因为汉朝初年,诸侯王实力强大到可以兴兵造反的地步,如七国之乱;地方上的豪强地主也兼并土地,横行乡里。这使得社会秩序非常混乱。所以,汉武帝才采纳了主父偃的建议,实行“推恩令”。 提问3:那汉武帝下诏实行“推恩令”之后,诸侯王的实力有没有削弱?中央政府的权力有没有加强? 学生丙:汉武帝实行“推恩令”后,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中央大大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 提问4:为了更好地监视地方官吏及豪强,汉武帝还采取了哪些措施? 学生丁:建立刺史制度,把全国分为13个州,每个州派1人为刺史,监视地方官吏及豪强。 教师补充内容:汉武帝除了实行“推恩令”、建立刺史制度外,还采用酎金法、附益法、左官律、迁天下富户于长安的做法,来削弱诸侯王及地方豪强地主的实力。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提问:同学们,我们回想一下,西汉建立之初,统治者提倡的是哪一家的思想? 集体回答:道家思想,提倡黄老之说。 教师讲解:大家回答得很正确。可是到了汉武帝时期,黄老“无为而治”的学说已经无法适应当时社会的发展。而就在此时,董仲舒向汉武帝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武帝认为,这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便采纳了他的建议。接下来,我们在课本上找一下,除了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口号外,汉武帝还做了哪些事情来进行思想文化上的大一统? 学生回答:在长安兴办太学,以《诗》、《书》、《礼》、《易》《春秋》为教材。 教师补充:设立五经博士,为太学生讲授五经经义。 盐铁专卖 提问:请大家阅读课本,看看汉武帝时期面临哪些经济上的问题? 回答:私人可以铸币,盐铁经营权掌握在地方豪强手中。 提问:那汉武帝是怎么解决这些问题的? 回答:收铸币权于中央; 各地设盐铁官,把盐铁经营权收归国有,实行专营、专卖; 统一调配物资; 平抑物价。 教师补充:统一调配物资即为均输法,平抑物价即为平准法。通过实施这些措施,使得汉朝的财政状况大大改善,为汉武帝推行其他政策奠定了经济基础。 北击匈奴 多媒体展示茂陵、卫青墓、霍去病墓图片。 教师讲解:秦汉时期,我国北方面临的主要敌人就是匈奴。汉朝建立之初,由于经济凋敝,无法与强悍的匈奴对抗。汉高祖刘邦甚至还一度被围困在山西平城白登山,无法依靠实力脱困。因此,汉初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经过了汉高祖、汉文帝、汉景帝的休养生息,到汉武帝时,西汉已经强盛起来,汉朝有了对抗匈奴的经济基础。大家在书上找一下,汉武帝对抗匈奴的措施。 回答:组建起强大的骑兵队伍,大举反击匈奴。 教师详解:卫青、霍去病三次大战匈奴,匈奴被迫迁移到漠北; 漠北战役(抗击匈奴的高潮):公元前119年。匈奴 人被迫西迁。 经过政治、思想文化、经济、军事上的大一统,汉朝进入鼎盛时期。 板书设计 “推恩令”的实施 背景:诸侯王、地方豪强势力强大。 解决办法:实行“推恩令”、建立刺史制度、酎金法、附益法、 左官律等。 影响:中央大大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背景:统治者奉行“黄老之说”,诸子百家学说也很盛行。 内容:汉武帝接受董仲舒建议,将儒家学说确立为正统思想; 在长安兴办太学; 以《诗》、《书》、《礼》、《易》《春秋》为教材; 设立五经博士。 影响:使儒家学说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 盐铁专卖 背景:私人铸币猖獗;豪强掌握盐铁经营权。 解决办法:收铸币权于中央; 实行盐铁专营、专卖; 实行均输法、平准法。 影响:使国家的财政状况有了很大改善,为汉武帝许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经济基础。 北击匈奴 背景:汉初,国家实力不足,实行“和亲”政策。经过70多年的发展,到汉武帝时 ,国家强盛起来。 措施:组建骑兵队伍,北击匈奴。 著名战役:漠北战役 公元前119年 使匈奴被迫西迁 作业布置 课堂笔记 课堂总结 在我国历史上,汉武帝是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他在位期间,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从政治、思想文化、经济、军事等方面巩固大一统局面,使西汉王朝进入鼎盛时期。
课后自省 本课内容非常有条理,授课的时候我仿照了第9课“秦统一中国”的模式,从政治、思想文化、经济、军事等方面逐一讲解。在课堂进行过程中,尽量以学生为主体,以提问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在课本中搜寻所需要的答案。这既能提高学生获取历史知识的能力,也能增强他们的成就感。本课中也出现了一些生字,如偃、黜,比较难写、难记,需要提醒学生在课后反复练习。 总体来说,这节课进行得比较顺利,学生也基本掌握了课堂内容,但还是要多加练习才能巩固学习效果。在以后的教学中,这节课所用的方法值得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