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写作:制造有冲击力的语言有什么好用的技术课件(共2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届高考写作:制造有冲击力的语言有什么好用的技术课件(共2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9.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8-18 16:49: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写作:
制造有冲击力的语言有什么好用的技术?
2023年广东高考作文均分45.34
年份 作文均分 得分率 省总分均分 得分率 数据来源
2021 43.89 73.2% 91.46 60.97% 年报
2022 42.32 70.5% 93.25 62.16% 年报
2023 45.34 75.6% 101.8 67.9% 传说
新课标卷作文等级评分标准(满分:60分)
一等 二等 三等 四等
四等 四等 (20~16分) (15~11分) (10~6分) (5~0分)
基础 等级 内容 20分 符合题意 中心突出 内容充实 思想健康 感情真挚 符合题意 主题明确 内容较充实 思想健康 感情真实 基本符合题意 中心基本明确 内容单薄 思想基本健康 感情基本真实 偏离题意
中心不明确
内容不当
思想不健康
感情虚假
偏离题意 中心不明确 内容不当 思想不健康 感情虚假 表达 20分 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严谨 语言流畅 字迹工整 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完整 语言通顺 字迹清楚 基本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基本完整 语言基本通顺 字迹基本清楚 不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混乱
语言不通顺语病多
字迹潦草难辨
发展 等级 特征 20分 深刻 丰富 有文采 有创意 较深刻 较丰富 较有文采 较有创意 略显深刻 略显丰富 略显文采 略显创意 个别语句有深意
个别例子较好
个别语句较精彩
个别地方有深意
什么样的语言是有冲击力的语言?
一个人做点好饭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好好做饭。——疫情中居家煮妇的朋友圈
春风十里,不如你平安归来。——迎接支援湖北的医护人员完成任务回中山
高考作文中有冲击力的语言:
在极短的时间里,能闪亮阅卷老师的眼(视觉冲击力),得到阅卷老师的青睐(心理冲击力)的语言。
制造有冲击力的语言技术之一
8
巧借化用将师撩
让阅卷老师在你的作文里看到他熟悉的风景从而产生心理冲击
所谓语言冲击力的“化用”技术即根据情境的需要将他人作品中的句、段或作品化解开来,重新组合形成一个新的整体。
情境:春分日,支援湖北医护人员完成任务即将回到中山,中山人民期盼英雄归来
联想:冯唐《春》:“春水初生,春林初盛,春风十里,不如你。”。
重构:春风十里,不如你平安归来。
化用技术思维路径分析
联想:
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一贯地有益于广大群众,一贯地有益于青年,一贯地有益于革命,艰苦奋斗几十年如一日,这才是最难最难的啊。
——毛泽东
联想:
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一贯地有益于广大群众,一贯地有益于青年,一贯地有益于革命,艰苦奋斗几十年如一日,这才是最难最难的啊。
——毛泽东
堂上重构练习:
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 ——毛泽东
一个人......并不难,难的是......
重构:
一个人做一时好人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人。
......并不难,难的是......
重构:
做一个决定并不难,难的是付诸行动,并且坚持到底
做好第一次并不难,难的是做好每一次
爱上一个人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都爱一个人
积累名句:
“金钱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
——裴多菲《自由与爱情》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琵琶行》
“将革命进行到底”——毛泽东
“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的《诫子书》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声声慢》
“希望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就像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
也就成了路。”——鲁迅《故乡》
14
“化用技术思维路径总结:
步骤一:(审情境)根据作文题目要求,确定情境
步骤二:(重联想)联想熟悉的名言妙句、诗词名句、格言警句、成语典故、谚语俗言以及流行歌曲...
步骤三:(巧组合)根据需要重新组合,制造出与话题相关表达自己情意的新句子。
24. (2023全国Ⅰ卷高考作文题目)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夙兴夜寐,洒扫庭内”,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绵延至今。可是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同学不理解劳动,不愿意劳动。有的说:“我们学习这么忙,劳动太占时间了!”有的说:“科技进步这么快,劳动的事,以后可以交给人工智能啊!”也有的说:“劳动这么苦,这么累,干吗非得自己干?花点钱让别人去做好了!”此外,我们身边也还有着一些不尊重劳动的现象。
这引起了人们的深思。
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统称“复兴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倡议大家“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根据2023年高考作文题,以“劳动”为话题,运用化用技术,制造一个有冲击力的句子。
实战演练1
佳作展示:
诗人海子说:“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而我要说,从今天起,就做一个幸福的人,多做一些家务,多维护一些校园环境,多参加一些公益活动,多珍惜一些身边的事物,做一个幸福的劳动者,营造最美的风景!谢谢!
(《劳动是最美的风景》结尾段 首届粤港澳大湾区“南方传媒杯”高考作文“下水作文”特等奖)
制造有冲击力的语言技术之二
17
善用思维叠加亮师眼
让阅卷老师在你的作文里看到语言的气势从而产生视觉冲击
积累表示思维表征的词:
因果思维:因为...所以,究其
原因.,因而,因此
权衡思维:诚然,的确,不可
否认
假设思维:倘若,如果,假设
条件思维:只有......才能
转折思维:但是,但,却
对比思维:有的......有的
所谓语言冲击力的“思维叠加”技术即为了论证自己的观点,采用多种思维叠加的方法,用能体现思维特征的词来形成对阅卷老师视觉冲击的效果。
(1)因果思维(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另一方面......)
(2)假设思维(如果.......)
(3)强调观点:线上考试重在自觉,不需要父母监考
思维叠加技术思维路径分析
为什么线上考试不需要父母监考呢?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父母很难真正像监考老师那样全程监考,而且父母在旁边,难免会干扰考生的正常考试,给考生增加压力。这样,既不能起到监考的作用又影响考生答题,也无法保证考试结果真实可信。另一方面,一个合格的高中生必须要有一定的自觉性,我们将要面对的不仅仅只是这一次考试。如果考生不自觉,在考试过程中弄虚作假,就算赢得了成绩,却失去了品性,得不偿失。因此,线上考试重在自觉,不需要父母监考。
假设思维叠加
其实,历史已不只一次向人们鸣响了警钟,假如当初蔡桓公能听信扁鹊之言,他又何至于病入膏肓而一命呜呼呢?假如当初马谡能采纳王平的建议,他又怎会遗恨街亭而伏诛于武侯麾下呢?不难看出,不纳人言者,亡!
转折思维叠加
徒有万般“羡鱼”心,而无一丝“结网”意,结果定会一事无成。这道理虽然浅显,但实际上却不是每个人都能清认识到的。有的人希望成为爱迪生式的“发明大王”,可是却畏于钻研科学知识之难;有的人想继莫泊桑之后,再夺“短篇小说之王”的桂冠,但又慑于常年练笔之艰辛;有的人想一鸣惊人成为“音乐巨匠”,却惰于在五线谱的田地上埋首耕耘。如此心怀鸿鹄之志,而身属燕雀之行,又怎能实现那恢宏的大志呢!
思维叠加技术步骤总结
步骤一:选择一两种合适的论证思维(假设、转折、条件、因果、反问、对比、递进......)突出表论证思维的词语
步骤二:进行同一思维叠加或不同思维叠加论证,建构语言段落。
步骤三:论证结束后再次强调观点
24. (2023全国Ⅰ卷高考作文题目)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夙兴夜寐,洒扫庭内”,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绵延至今。可是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同学不理解劳动,不愿意劳动。有的说:“我们学习这么忙,劳动太占时间了!”有的说:“科技进步这么快,劳动的事,以后可以交给人工智能啊!”也有的说:“劳动这么苦,这么累,干吗非得自己干?花点钱让别人去做好了!”此外,我们身边也还有着一些不尊重劳动的现象。
这引起了人们的深思。
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统称“复兴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倡议大家“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根据2023年高考作文题,以“劳动”为话题,运用思维叠加技术,制造一个有冲击力的主体段。
实战演练2
佳作展示:
对于我们中学生而言,学习的进步,品格的养成,更需要劳动去实现。你可借助计算机实现数学的运算,但得到的只是一个数字的结果,不能体验到数学的逻辑之美;你可利用写作软件合成一篇文章,你只是实现文字的拼凑,而不是文章的写作,不能享受“我手写我心”的乐趣。
所以,我倡议同学们“热爱劳动,从我做起”,让热爱劳动成为我们生活和学习的常态。
(《善于发现劳动中的美好》主体段 粤港澳大湾区“南方传媒杯”高考作文“下水作文”特等奖)
课堂总结:
写作:制造有冲击力的语言有什么好用的技术?
.。......
善用思维叠加技术亮师眼
巧借化用技术将师撩
......
课后思考:
除了这两个技术,你还能想到哪些制造有冲击力的语言的技术呢?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