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人文兼顾,沉入名著深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名著交流课
虽然身处乡间,但凭借持之以恒却又极具创新的钻研精神,让她拥有了名著教学的诗意与远方。我正襟危坐,认真阅读了她的《略读与精读携手,知识与素养得兼——<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名著交流课例,很感动,很踏实。
一、定位清晰,板块清明
好的课堂与好的文章一样,首先要做到定位明确,让人一眼明了你的意图。写文要考虑读者,上课自然要考虑学生,潜在的受众意识会助力我们形成独特的课堂观点,并把这个观点转化为清晰的定位以及清爽的思路。
在讲略读时,设计的主问题是:“读过这本书,书中人物的哪个经历给你留下了难忘的印象?跟大家说说。”这样的开放性主问题没有标准和统一的答案,学生紧贴名著,畅谈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名著片段。在学生七嘴八舌回答之后,吴老师趁势点明:读一本书,首先关注这本书的大致内容、主要人物和故事情节,这种读书方法叫梳理提要式阅读法,也是略读的一种方法。在搭好课堂支架的前提下,引出精读,借用叶圣陶、朱光潜的建议让学生对精读的概念有清晰的认识。接下来的课堂杠杆便向精读倾斜,吴老师的设计非常讲究,清爽雅致。“有一处细节,动人心扉”“有一处风景,耐人品味”“有一句哲言,启人心智”“有一幕场景,感人肺腑”“有一些安排,令人惋惜”,这几个环节要点突出,指令精准,教师的备课思路与学生的听课思路自然相融,课堂高效。
课堂定位清晰,中心明确,整节课的指向聚焦,板块清明。思路框架搭得好,课堂的总体走向不会偏离,吴老师这点做得充分,课堂风景斑斓多彩,却能缓缓展开,不会给人应接不暇之感。
二、方法渗透,以一当十
以关注细节开启课堂精读之旅,学生找到关于保尔动作以及语言的细节描写,还原情境,深入分析,在学生充分作答的基础上,吴老师即时提炼:“精读,关注细节,关注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描写。这就叫批注赏析式阅读法。”在关注人物描写的同时,吴老师继续带领学生关注小说里的景物描写,同样进行提炼:“精读,关注细节,关注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描写。这就叫批注赏析式阅读法。”随后,吴老师让学生朗读并分享《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充满哲理意味的语句,鼓励学生说明理由,将自己的感悟表达出来。她再次归纳:“精读——关注哲言,关注警句,抄写摘录,用心体会,启迪人生。这就是抄写摘录式阅读法。”
虽然是名著教学,但是对文字的朗读涵泳也不可少,设计情境,“当分别三年,以为保尔已经去世的丽达听到保尔熟悉的声音,她真不敢相信保尔还活着,读到这的时候,我感觉自己变成了丽达,心情也跟着激动起来,忍不住读出声来……”让学生在极其感动震撼的情境里,用声音表达思想,学生读得入情入境,提炼:“精读——通过朗读,加强感受。设身处地,调动情感,读出语气,读出感受。这就是朗读感悟式读书法。”
将思辨读书法植入课堂,引领学生客观公正地去评析名著。“如果你是作者,你对书中哪些人物命运或者情节另有安排?我班同学中有几个文学爱好者,平时也写小说,那么你对书中哪些情节感觉遗憾,如果你来写会怎样写呢?”她的主问题设置举重若轻,却不声不响地让学生挑战权威,与批判性思维对接。“精读——思辨型阅读,有自己的不同想法或者批判性意见。这就是评价探究式阅读法。”最后她有带领学生总结出“拓展式读书法”。
你可以根据读书的目的、情境、动机等的不同,选择适合你的读书方法。给学生宽松的选择权,掌握读书的方法手段,定会收到以一当十的效果。
三、人文引领,课堂明亮
好的语文课固然要聚焦,但如果仅仅是单面聚焦,课堂难免清浅,味道寡淡这节名著交流课,在聚焦的大背景下,综合多种语文元素,运用得宜的教学策略将诸多元素融为一体,丰富却不芜杂,多彩而不灼目。这节课最珍贵的价值在于将读名著的方法思维与悟名著的精神气质巧妙结合,给人以知识抓手,又给人以心灵顿悟。
在课堂最后,将这个问题抛出:“你还知道哪些保尔式的人物?如果让你推荐一本励志书籍,你会推荐哪一本?”这个问题的设计,旨在升华课堂,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最大的精神价值莫过于学习保尔的坚韧不拔、不屈不挠,面对任何困境都能坦然以对,读书与成长契合,才能显示出读名著的最大意义。吴老师无疑是这样想的,因此她借此来提升课堂,达到方法与精神的统一与交融。果然,课堂上,学生侃侃而谈,聊到霍金、史铁生、海伦˙凯勒等,进而感悟这些身残志坚的伟大人物身上的优秀品德。
以这样的人文精神引领结束课堂,课堂的气度铿锵有力,方法的提点不再单一,具有厚重感、立体感,整节课的走向更辽远,更明亮。
如若要说不足,学生的每一次展示,没有做出相应点评,倘能将老师点评与学生表达结合起来,课堂共融度会更高。抛开这节课本身的价值,在今后的名著教学中,也要将方法与人文兼顾,进而带领学生沉入名著深处,做一个真阅读的专业读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