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第3课我爱这土地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第3课我爱这土地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8-18 20:15: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3课我爱这土地
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嘶哑(sī) 汹涌(yǒnɡ) 黎明(lí)
B.咽喉(yān)琴弦(xuán)泄洪(xiè)
C.悲愤(fèn)括号(kuò)篡改(chuàn)
D.踊跃(yuè)浓厚(nónɡ)愁苦(cóu)
2.填空。
(1)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
(2)我深深地爱着我的国家,没有一片土地让我这样深情和激动,没有一条河流让我这样
沉思和起伏……让我想起:“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
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能否切实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成功创建文明校园的关键。
B. 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
C. 通过四年的不懈努力,使我终于考上了理想的高中。
D. 世界上许多国家已开始采取相应的措施,并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
4.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无误的一项是(   )
A.艾青早期的诗作风格浑厚质朴,调子深沉忧郁。抗战时期的诗作,格调昂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其作品思想更趋成熟,感情深沉,富于哲理。
B.艾青的主要诗集有《大堰河》《火把》……等,他曾自称为“悲哀的诗人”。
C.俗话说:“一日之计在于晨”。经过漫长的夜晚,面对喷香的食物,人的食欲会油然而生。
D.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禁止开垦区内从事土地开发活动,禁止在25度以上的陡坡地上开垦种植,禁止毁林开荒、围垦河滩。
5、《我爱这土地》的作者是我国现、当代著名诗人 ,原名 。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 。最能点明主旨的诗句是 。
6.下列对《我爱这土地》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人用“嘶哑”来形容鸟儿歌唱的喉咙,使人体味到歌者经历的坎坷、悲酸和执着的爱。
B.关于“土地”“河流”“风”“黎明”的一组诗句,抒写了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
C.“——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诗句形象而充分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而且隐含献身之意。
D.“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诗句中的“我”指喻体“鸟”,而不是指诗人
7.对诗中“鸟”的形象分析把握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只是把自己假设成一只鸟,但这鸟正是诗人自己,假设是为了更好的抒情。
B.我是一只鸟,我要歌唱,一直到死。
C.这只鸟死得可怜,目的是唤起人们的同情。
D.鸟死了 也要把自己腐烂在土地里,把自己的一切毫无保留地献给土地。表达热爱祖国的执着深情。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我爱这土地》,回答问题。
我爱这土地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1938年11月17日
8.课文中的第2节与第1节之间有什么关系 把第2节去掉,诗歌主题的表达将会受到怎样的影响
9.在课文中,“土地”“河流”“风”“黎明”有着深刻的含义。结合时代特征,说说它们有哪些象征意蕴。
10.课文将“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作为诗的开头,为全诗定下了怎样的基调
11.“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中“嘶哑的”去掉可不可以 为什么
阅读下列诗歌,回答问题

当土地与土地被水分割了的时候,
当道路与道路被水截断了的时候,
智慧的人类伫立在水边:
于是产生了桥。
苦于跋涉的人类,
应该感谢桥啊。
桥是土地与土地的联系;
桥是河流与道路的爱情;
桥是船只与车辆点头致敬的驿站;
桥是乘船者与步行者挥手告别的地方。
(选自《艾青诗选》)
12、林一在朗读这首诗歌时,不知道怎样读,你建议读出的语调是( )
A.舒缓低沉 B.悲壮苍凉 C.深情激昂
13、林一准备将这首诗歌摘抄下来,送给在备考期间感动过她的人。请你说说下面谁是最适合的赠送对象,并简述理由。
A.每天早上五点就起床读书的同学们
B.为让同学们走进理想校园辛勤付出的张老师
C.学校食堂拾金不昧的阿姨
赠送对象   (填序号),理由:
(三)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地 之 子
-----李广田
我是生自土中,
来自田间的,
这大地,我的母亲,
我对她有着作为人子的深情。
我爱着这地面上的沙壤,湿软软的,
我的襁褓;
更爱着绿绒绒的田禾,野草,
保姆的怀抱。
我愿安息在这土地上,
在这人类的田野里生长,
生长又死亡。
我在地上,
昂了首,望着天上。
望着白的云,
彩色的虹,
也望着碧蓝的晴空。
但我的脚却永踏着土地,
我永嗅着人间的土的气息。
我无心于住在天国里,
因为住在天国时,
便失掉了天国,
且失掉了我的母亲,这土地。
——一九三三年春
(注:李广田(1906—1968),山东邹平人,现代作家、诗人。)
14、《地之子》是李广田早期诗中的代表作,作者以“地之子”自称,有何表达效果?
15、“我爱着这地面上的沙壤,湿软软的,/我的襁褓;/更爱着绿绒绒的田禾,野草,/ 保姆的怀抱。”诗中“襁褓”“保姆”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试加以解说。
16、“但我的脚却永踏着土地,/ 我永嗅着人间的土的气息。”这里蕴含着作者的一种什么精神态度?
17、本诗第2节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有什么作用?如何理解 “因为住在天国时/便失掉了天国,/且失掉了我的母亲,这土地”这几句诗的含意?
(1)
(2)
18、有人说本诗中的“大地”这一意象不只一种理解,你赞成吗?试谈谈你的看法。
19、冯至先生说李广田“文如其人,人如其文”,《地之子》是一首“作为人子的深情”的恋歌,有什么风格特色?这首诗和艾青的《我爱这土地》一样都创作于20世纪30年代,它们在主题上有何不同?
答案
1、A 2、(1)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2)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3、B 4.D
5.艾青 蒋海澄 忧郁、悲愤(或类似的答案)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6.D 7.C
8.如果说第1节是对“爱土地(祖国)”主题的抒情性的铺陈描述,第2节短小精悍的两行则可看作是对主题的高度凝练的概括。去掉第2节,诗意则得不到提炼和升华。
9、“土地”象征遭受日寇欺凌的多灾多难的祖国大地;“河流”象征长期郁结在人民心中的悲愤;“风”象征人民心中对侵略者暴行的愤怒;“黎明”象征人民为之奋斗献身的独立自由的曙光。
10、在诗的开头,诗人把“我”假设为一只“鸟”,而且这只“鸟”是饱受磨难的喉咙嘶哑的鸟,使读者立刻被诗人的忧患意识感染。这忧患意识来自对多灾多难的祖国的深沉的爱。诗歌就在这样的基调下,进一步展开了对鸟儿歌唱对象的描述,从而强化了诗人所要表现的“爱土地”“爱祖国”的主题。
11、不可以。因为用“嘶哑的”更能表现出“我”对“土地”的深爱程度,去掉了会影响表达效果。
12.C
13.B 桥连接起土地与土地、道路与道路,为跋涉的人们带来种种便利,这是一个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形象。所以,把这首诗歌送给为帮助学生实现理想,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张老师最合适。
14、“地之子” 用了拟人化的艺术表现手法,显示出了作者与祖国土壤的血肉联系,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土地的炽热感情。
15、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诗人把“沙壤”比作“襁褓”,把“田禾”“野草”比作“保姆”,形象地表现了大地的呵护、哺育之情,显示了大地与诗人的母子情深,生动可感。
16、不求空华、惟愿扎根土地、脚踏实地,从大地母亲的怀中吸取信念和力量。
17、(1)第2节用了对比的手法,用“天国”与“大地”进行对比,避免了直抒的浅露,进一步升华了对大地母亲深沉的热爱之情,深化主题,增强了诗作的哲理性与感染力。(2)作为“地之子”,不能离开大地,否则,便失去了依靠,没有了力量的源泉,这句话进一步肯定了诗人作为“地之子”对大地的热爱。
18、赞成。这里的“大地” 可理解为养育自己的祖国母亲,也可以理解为诗人赖以成长生活的故乡家园,也可以理解为生生不息的饱含了全部意义的人间。(答出两点即可)
19.《地之子》笔调舒缓,语言清新,风格质朴深沉,口语式的叙述随意、自然,有着浓郁的泥土气息。《地之子》传达了作者对大地母亲的一往情深炽烈的爱,而艾青的《我爱这土地》写于抗战爆发后的1938年,除表达艾青对祖国的挚爱外,还流露了愿为祖国母亲奉献一切的赤子深情,以及对民族危难和人民疾苦的忧郁悲怆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