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牛郎织女(二)
语文 五年级上册
课文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牛郎和织女的故事,牛郎织女就这么幸福地生活下去了吗?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个故事。
学习目标
学会本课生字词,能正确理解并学会运用相关词语。
能用上一单元学到的阅读方法,尽可能快地默读课文,了解牛郎织女故事的结局。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整个故事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七夕节,又称七巧节、七姐节、女儿节、乞巧节、七娘会、七夕祭等,也称“中国情人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七夕节由星宿崇拜衍化而来,为传统意义上的七姐诞,因拜祭“七姐”活动在七月七晩上举行,故名“七夕”。
节俭 依偎 衰老 泰山
jiǎn wēi shuāi tài
珊 瑚 礁 筐子 玉簪 拗不过
shān hú jiāo kuāng zān niù
拗
niù (执拗)
ào (拗口)
ǎo (拗断)
挑
(挑选)
(挑战)
tiāo
tiǎo
多音字
de (高兴得)
dé (得到)
děi (得亏)
得(děi)亏两位同学的帮忙,我才顺利得(dé)到折扣很低的购书优惠券,高兴得(de)不得(dé)了。
得
紧急—— 损害——
尊严—— 察访——
危急
损伤
威严
调查
近义词
节俭—— 自由——
活泼—— 衰老——
铺张
拘束
呆板
健壮
反义词
【富丽堂皇】 形容场面、建筑等宏伟华丽、气势盛大。
【衰老】 形容年老精力衰弱。
【门风】 指世代相传的道德准则和处世方法。
【珊瑚礁】 主要由珊瑚堆积成的礁石。
【拗不过】指无法改变别人的坚决的意见。
【泰山】东岳,中国五岳之首,位于山东泰安境内。
词语解释
同学们边朗读课文边思考问题:
这篇文章总共分成了几部分?
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再朗读课文,和同学交流自己的阅读体会,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内容?
课文先写牛郎织女婚后自由、幸福的生活,再写王母娘娘无情地把织女抓走,并将两人隔开。由于织女极力抗争,才得到允许每年农历七月七日与牛郎相会。最后写王母娘娘允许牛郎和织女一年见一次,喜鹊就来搭桥,让他们相会。
大树下,一间茅草房,牛郎在远处耕田,织女在家纺织,两个孩子在院子里幸福地玩耍。牛郎织女结婚后,男耕女织,生活美满,不久,他们有了一儿一女,日子过得很幸福。
阅读这一段想象出现的景物,简要概括一下内容。
她喜欢人间的生活:跟牛郎一块儿干活,她喜欢;逗着兄妹俩玩,她喜欢;看门前小溪的水活泼地流过去,她喜欢;听晓风晚风轻轻地吹过树林,她喜欢。
表明她对人间生活的热爱和满足,这与织女在天上没有自由、没有幸福的遭遇形成鲜明对比。想一想织女喜欢现在的生活吗?
我快不行了,不能帮你们下地干活了……我死以后,你把我的皮留着。碰见什么紧急事,你就披上我的皮……
写出了老牛和牛郎之间的深情厚谊,也给下文牛郎披上牛皮,追织女设下了伏笔。
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想一想王母娘娘酒醒后会怎样?
她尤其恨织女,竟敢留在人间不回来,简直是有意败坏她的门风,损害她的尊严。她发誓要把织女捉回来,哪怕织女藏在泰山底下的石缝里,大海中心的珊瑚礁上,也一定要抓回来,给她顶厉害的惩罚。
织女心里恨极了,望着两个可爱的儿女,一时说不出话来,只喊了一句:“快去找爸爸!”
体现了织女不愿离开人间,不愿与亲人分离而又万般无奈的痛苦情感。
快速默读第6~8自然段,体会这几段话的含义。
写织女努力抗争,终于得到王母娘娘的允许,每年农历七月初七与牛郎在鹊桥相会。体现了牛郎织女两人对幸福生活的不断追求。
思考:这篇课文和上一课在内容上有何不同?
上一课:以牛郎的成长经历为主展开故事,以织女在天宫的生活情况作为插叙。本课:以织女的经历为主线展开,王母娘娘酒醒后的情况作为插叙。
牛
郎
织
女
(二)
敢于斗争
追求幸福
辛勤劳动
老牛留言
起因
王母知情
织女被抓
牛郎追赶
经过
隔河相望
喜鹊搭桥
鹊桥相见
结果
课文结构
本文叙述了牛郎织女婚后幸福美满的生活和织女被王母娘娘无情地抓回天宫等事。 歌颂了劳动人民反对压迫、争取自由和幸福的精神。因为人们都希望牛郎和织女这两位善良、勇敢、勤劳的人过上好日子,寄托了人民群众希望过上美满幸福生活的愿望。
课文主题
按照要求写句子
成群的喜鹊在天河上边搭起一座桥。
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他忽然想起老牛临死前说的话,这不正是紧急事吗?
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喜鹊搭起桥。
他忽然想起老牛临死前说的话,这正是紧急事。
课堂练习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