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女娲补天
【教学目标 】
1.认识“败、措”等9个生字。
2.默读课文,能说出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3.发挥想象,试着把女娲从各地拣来五种颜色石头的过程说清楚、说生动。
【教学重点】
默读课文,能说出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教学难点】
发挥想象,试着把女娲从各地拣来五种颜色石头的过程说清楚、说生动。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感受传统,揭示课题
1.教师播放女娲造人视频,师生共同欣赏。
2.教师导入:女娲是中国上古神话中的创世女神。女娲不但是补天救世的英雄和抟土造人的女神,还是一个创造万物的自然之神,每天至少能创造出七十样东西,神通广大。她开世造物,因此被称为大地之母,是被民间广泛而又长久崇拜的创世神和始母神。
女娲是神话传说中人类的母亲,她抟泥造人,才有了今天地球上的勃勃生机。今天我们就来了解关于女娲的另外一个故事——女娲补天。
3.板书课题:女娲补天,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把握大意
1.自由读课文,把字音读准,把课文读通读顺,边读边思考女娲补天的起因、经过、结果。
2.2.学习字词
(1)①教师出示词语:惊慌失措 混乱 一项 熄灭 石浆 塌下来 杀害 传颂 功绩
②教师指名读词语,同学间注意纠正字音。
(2)识字游戏
3.概括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说一说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2)用自己的话把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连起来说一说课文的大意。
三、自读课文,感受神奇
1.教师提出要求:默读课文,找一找故事中哪些地方特别神奇?哪些情节触动了你?圈画出重点词句。
2学生默读课文,并圈画相关内容,教师巡视指导。
3汇报交流
(1)预设1:
课件出示:
不料有一年,天地忽然发生了一场大变动。天上露出一个大窟窿,地上也裂开了一道道黑黝黝的深沟,洪水从地下喷涌而出,各种野兽也从山林里跑出来残害人类。
①引导:天地发生大变动后的景象是怎样的?指名学生朗读。
②这是一种怎样的可怕景象?
③引导想象:天上露出一个大窟窿会是怎样的情景?裂开了一道道深沟的地面是怎样的?洪水从地下喷涌而出、野兽残害人类的情景是怎样的?
③师生合作朗读:教师读第一句,全班齐读第二句。
(2)预设2:
课件出示:
女娲先从各地拣来赤、青、黄、白、黑五种颜色的石头……炼成了黏稠的石浆。女娲用这些石浆把天上的大窟窿修补好。从此,天上便有了五色的云霞。
①提问:你们觉得哪儿很神奇?(预设:女娲有非凡的神力,能把大窟窿补好;把天上五色的云霞想象成五色石浆补好的天空)
②发挥想象,把女娲从各地拣来五种颜色石头的过程说清楚、说生动。
A.提示1:修补天是一项巨大而艰难的工作。想一想:女娲可能去了哪些地方拣五种颜色的石头?她在遥远的路途中可能遇到什么困难?熔炼的过程中又会遇到什么危险?她可能怎么说,怎么做?
B.提示2:展开想象:五种颜色的石头可能在哪些不同的地方?
预设1:女娲来到了森林里,她找哇找哇……
预设2:女娲又来到了雪山上,她找哇找哇……
预设3:女娲又来到了大沙漠,她找哇找哇……
C.提示3:展开想象:女娲可能只捡到了四种颜色的石头,还缺一种怎么办?
预设:在黑黑的山洞里,女娲边走边用手摸着每一块石头,细细地分辨着。她走遍了每一个山洞,终于在最后一个山洞里找到了白颜色的石头。
③全班齐读。
(3)预设3:
课件出示:
女娲担心补好的天再塌下来,于是又杀了一只大乌龟,斩下它的四条腿,竖立在大地的四方,把人类头顶上的天空撑起来,这样天就再没有了坍塌的危险。接着,她奋勇杀死了在中原一带作恶的黑龙,其他野兽见此情景,吓得纷纷逃回山林,再不敢到处流窜残害人类了。最后,女娲把芦苇烧成灰,撒到水中,芦灰越积越厚,把喷涌洪水的地缝也堵住了。
①提问:你觉得哪些情节比较神奇?
②指3名学生接读“龟足撑天、杀死黑龙、芦灰堵缝”3个情节。
③小结:《女娲补天》这个神话故事情节生动,处处充满了神奇的想象。
3.指名交流特别触动自己的地方,并说一说触动自己的原因。
(1)点拨:
第2~3自然段中触动你的地方是哪里?为什么?(从人们遭受了大灾难,女娲很难过,决心把天和地修补起来的情节中,感受到她的善良)
第4自然段中触动你的地方是哪里?为什么?(从女娲拣五种颜色石头修补天的情节中,感受到她不怕困难、不怕危险、意志坚定、甘于奉献的美好品质;从女娲用大乌龟的腿撑天,杀死黑龙的情节中,感受到她的智慧、勇敢和非凡的力量)
4.升华情感。
此时此刻,你想对女娲说些什么?
四、课文小结,拓展阅读
1.小结:读了《女娲补天》这个神话故事,勇敢顽强、智慧能干、甘于奉献的女娲形象深深地留在了我们的心里。女娲是远古时期中华女性先祖形象在创世神话中的生动写照。
2.拓展阅读
课后阅读《中国神话故事》,去感受故事的神奇,感受古人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