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6张PPT。2012年全国初中历史新课程说课 川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学习主题第5课 四川德阳外国语学校 赵明洋洋务运动一、教材与学情分析
二、教学目标
三、教法与学法
四、教学过程
五、教学反思 本主题第一课《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从不同的角度看,这一事件在中国近代史上都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一、教材与学情分析(一)教材地位从文明史的角度:
是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对中国落后封建文明冲击的结果,也是中国主动学习西方近代文明的重要活动。
从近代化的角度:
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推动了近代化不断向纵深发展。
从探索史的角度:
是中国先进人士为争取民族独立,实现国家富强迈出的重要的一步,为以后地主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进一步探索提供了经验和教训。
从整体史的角度:
是中国主动融入世界的重要步骤。
(二)、重难点 1、重点:
洋务派兴办的主要军事和民用工业
突破:引导学生完成课堂学案上的基础知识表格,并展示和讲述,强化知识点。2、难点: 评价洋务运动在近代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突破:引导学生完成课堂学案上的思考探究,比较洋务运动前后变化,直观体会它所带来的进步。
通过学生辩论和老师的引导,让学生初步认识评价历史事物的基本方法。
(三)学情分析 1、学习能力
经过一年多的学习,八年级学生的理解、分析、概括、比较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
2、学生情况:
我所教班级进行了多次分组探究的课堂实践,具备了较强的主动性。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
通过将前后知识进行联系和对比学习,培养历史事件之间相联系的思维。
通过完成表格,落实知识点,培养归纳整理能力。
通过学案材料,培养阅读并分析各种材料(文字、图形、地图、表格)的能力和论从史出的意识。
通过辩论并评价洋务运动,培养辩证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时间轴的形式,展示发展脉络,帮助学生理清事件发生的顺序及内在联系。
通过分组合作及展示,让学生充分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和优越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本课,树立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国际化意识,把握时代潮流与前进的方向。三、教法与学法
1.教法:讲解法、情景体验法、探究式教学法、交互式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等。
2.学法:阅读理解、史料分析、思考探究、讨论合作、自我展示、自由辩论等。为什么短短几十年的时间清军武器装备
会有这么大的变化?
为什么拥有先进武器装备的清军仍难逃
失败的命运?
四、教学过程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一、背景:两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的双重打击。(内忧外患)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情境再现 假如你是参加过鸦片战争或镇压过太平天国运动的清朝官员,面对当时的困境,你会用什么更直接、更有效的方法来维护清朝统治? “购买外洋器物……购成之后……始而演习,继而试造,
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
——曾国藩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于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
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
如觅制器之器。”
——李鸿章
二、概况1、核心:学习和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2、目的: (根本目的)(1)解除内忧外患(2)实现富国强兵 (3)维护清朝的统治 3、代表人物:地主阶级洋务派
(1)中央:
(2)地方:
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 张之洞奕?一场地主阶级
洋务派以
富国强兵
维护封建统治
为目的的
自救运动——
洋务运动兴起了!4、内容(1)军事工业(第一小组)
(2)民用工业(第二小组)
(3)新式教育(第三小组)
(4)新式海军(第四小组)分组合作流程:
1、每个小组按照学案上面
的要求完成两种问题。
2、第一种问题为基础知识,
从课文可以中直接找出。
3、第二种问题是思考探究需
要分析材料并联系前后知识
思考作答。
4、完成后在小组内进行讨论。
5、讨论后进行成果展示。(1)军事工业(第一小组)
①基础知识:鸦片战争时期的清军士兵引进西方武器和进行西式操练的清军士兵 通过分析图片材料,比较洋务运动前后,
中国军队使用兵器发生的变化,以及制作方式的不同。思考探究一:
近代的本质含义
是使用机器生产。
(2)民用工业(第二小组)①基础知识:
轮船招商局打破对外轮中国航运业的垄断,1876年3月收购美国旗昌轮船公司。 开平矿务局所产煤矿质量较高,价格低廉,加之有唐胥铁路运输,很快占领了市场并抵制了洋煤的进口。 汉阳铁厂是当时亚洲最大的钢铁厂。从此,中国钢铁工业蹒跚起步,被西方视为中国觉醒的标志。 洋务派引进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创办了中国第一批
近代企业,促进了中国近代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中国
大规模近代化运动的起步。分析轮船招商局、开平矿物局和汉阳铁厂
的图片及文字材料,理解民用企业的作用。思考探究二:C、培养了一批科技、军事 和外交人才。(3)新式教育
詹天佑①基础知识:
A、兴办了京师同文馆等新式学堂。 B、选送了几批学生出国留学。
以詹天佑为代表,近百名留学回国
人员中,在实业界铁路、电报等企
业任工程师、经理等技术和管理者
有44人,外交官和翻译官16人,海
军、海关官员、学校教员、医生等
方面工作者约20余人。
四书五经实用技术人才做官
近代科学结合七年级学习的明朝科举制的考试内容和目的,
谈谈洋务运动中新式教育有哪些新变化?新式学堂和留学教育,
打破了儒学垄断教育
的局面,是中国近代
教育的开端。思考探究三:(4)新式海军(第四小组)①基础知识:洋务派创办了几支海哪军? 答:北洋、南洋、福建海军。体现了“自强”的目的。定远号镇远号
排水量7335吨的“定远”、“镇远”两舰是亚洲最令人生畏
的军舰,属于当时世界较先进的铁甲堡式铁甲舰。
日方叹其为“东洋巨擘”,“畏之如虎豹”
分析鸦片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中清军舰船图片,以及
《读图册》上两次战争的示意图,比较洋务运动前后
清政府舰船及海防的变化。
然而,
武器装备并不处于劣势的北洋水师,
却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全军覆没……思考探究四:三、结果:
甲午中日战争失败,标志洋务运动破产。思考问题:洋务运动有没有实现其目的? 观点1、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应该否定。 观点2、促使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值得肯定。辩论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评价历史事件的标准:
是否推动了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
评价历史事件的方法:
辩证的一分为二的评价历史事件
四、评价:
1、积极:
(1)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创办了近代企业,培养了技术人员,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2)对西方列强的侵略也起了一定抵制作用。
2、局限: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
中
国
近
代
化
的
开
端洋务运动4、内容军事工业——“自强” 民用工业——“求富”新式海军新式教育四、评价1、局限: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
2、积极: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对列强的侵略也起了一定抵制作用一、背景: 内忧外患二、概况:1、核心:学习和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
2、根本目的:维护清朝统治
3、代表人物:地主阶级洋务派三、结果:甲午中日战争失败,标志洋务运动破产板书设计课后思考: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参考:
(2)李鸿章出访欧美七国,惊讶和陶醉于摩天大楼,电话、电报
等工业化的产物,然而被邀请参观英国议会时,李鸿章却婉言相拒,
因为李坚持认为中国的制度很好,需要学习的仅仅是技术,而对于
支撑技术发展的制度体系,李鸿章是不愿去思考的。
——cctv大型记录片《华尔街》
(3)不可思议的是,政府(指清政府)认为这些学生(留美幼童),
就应该只学习工程,数学和其他自然科学,对他们周围的政治和社
会影响要无动于衷。这种想法是非常荒唐可笑的。中国不可能只从
我们这里引进知识、科学和工业资源模式而不引进那些政治上的改
革。否则,她将什么也得不到。
----1881年7月23日《纽约时报》五、教学反思:
学案导学和分组合作是我校历史组努力践行和坚持探索的
模式。取得很不错的效果,但在一些方面还需要不断改善。
比如:
1、学生对其他小组学习内容的熟悉程度,远不如自己小组,
还需要通过习题进行巩固。
2、此模式需准备、展示、巩固三个环节,使用课时较多,
因此一个单元只能精心挑选1至2篇课文进行操作。
3、部分学生纪律性不强、参与度不高,还需要相应的评价
机制进行约束和鼓励。
衷心感谢
各位老师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