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现代文阅读真题汇编(一)-2022-2023学年语文六年级下册统编版
一.现代文阅读(共8小题)
1.(2023 蚌埠)阅读理解。
我爱读书
①我们喜爱读的书,应该是一束光,能把身处暗夜中的眼睛点亮;应该是一团火,能把寂寥寒冬中的心暖化;应该是一片云霞,能使人心充满一片美好的向往;应该是一阵清风,能驱尽你身上的暑热,使你感到一阵凉爽、舒心;应该是一片沃土,能够长出茁壮的禾苗。
②读书有什么用?
③我的回答是“没用”!这个“没用”,只是提醒你:读书不要太功利化了,不要太实用了。太功利太实用了,就和陶冶人的情操的读书目的背道而驰了。这个“没用”,是从物质方面而言的,不是以实用功利为目的的,而是以陶冶情操、提升精神、升华人格、开拓视野、丰富人生、纯洁心灵为最终归宿的。
④读书的“用”,不在眼前,不在当下,而是像甘霖雨露滋润万物之后,万物所呈现的那种清新、生机勃勃,是看不见和摸不着的。它是一种无形之用,是一种潜移默化,它能融进你的血液、精神、行动之中,悄悄地对你的生活、环境发生作用,会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你的人生轨迹。
⑤面对书山书海,我们究竟首先要选取哪一种或哪一本呢?
⑥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兴趣爱好,所喜欢的书也就不同。我们要读最好的书,然而,对“最好”的界定,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个真正爱好读书的人,他的目光并不会仅仅限于某个领域,专注于某一方面的书。他的求知的触角会伸向四面八方,会从各个领域中吸取营养,比如哲学、美学、经济学、音乐、书法、绘画,这些都是一个健全的知识追求者所不可忽略的。
⑦爱书的人,是___的人;爱书的民族,是___的民族。读书,失去的是过眼云烟,得到的却是一双飞翔的翅膀,最终获得的是一份___的人生。
(1)依次填入第⑦自然段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名贵 崇高 独一无二
B.高傲 高大 前所未有
C.伟大 高尚 美轮美奂
D.高尚 伟大 无与伦比
(2)短文围绕读书主要讲了三个方面的内容,请你用简练的语言概括。
①
②
③
(3)仿写句子。
我们喜爱读的书,应该是一束光,能把身处暗夜中的眼睛点亮;我们喜爱读的书,应该是
(4)请写一句你积累的关于读书的名言。
2.(2023 博兴县)课外阅读。
暖手铜炉
①家里珍藏着一个暖手铜炉,那是清朝早年的一个老物件,小时候,一到冬天,农村冷得要命,我们就把母亲做饭烧过炉火后的木炭,一块块用铁筷子夹到暖手铜炉里,暖手铜炉立即热了起来,放在我们的脚边,或者桌子边上,暖暖手暖暖脚,倒是一种奢侈了。
②我们常常先把暖手铜炉送到奶奶的房间,奶奶象征性地烤一下手,说暖和了,让我们赶紧拿走,奶奶知道我们学习到很晚,暖手铜炉对我们来说有更大的用处。
③一个冬天,每天暖手铜炉在家里每一个人的手上转一圈,传递着一份温暖,最后放在了八仙桌上。
④我们兄弟几个写作业时,谁的手冷了,就过来暖一下手,或者我们写完了作业,一家人围着暖手铜炉,父亲给我们讲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或者武松打虎,或者老戏,或者他自己当兵或者当武警时的往事,或者是当年到大寨参观和陈永贵握不到手,父亲挤进人群摸了摸陈永贵的棉袄……我们听得津津有味,也想象着世界的大,有了走遍天下的雄心。
⑤像这样的时光现在想来愈显得珍贵。
⑥物质贫乏的年代,星光下,月光下,我们会到家庙湾里的冰上滑冰,我们找来木板、铁条做成滑板,在两根木棍上楔上钉子,蹲在木板上,将木棍上的钉子插到冰里,一用力,滑板就带着人飞速地在冰面上打滑,玩得尽兴极了,半夜回家时,手脚冻得麻木,这时候暖手铜炉派上了用场,用手捂住它,手热了,再暖暖冻得红红的耳朵,那暖手铜炉怎么不是我们心里的神?
⑦后来离开了老家,到了东北,那些冰雪的日子,衣服洗了,拿到室外就冻成了冰片,但东北的房间里是暖和的。夜里醒来还是经常想起那个暖手铜炉,那个带着亲情的暖手铜炉,不免有了一份牵挂,思念和忧伤。
⑧以后,每次探家,虽然家里都用上了暖气,但我还是取出暖手铜炉,给它照相,把玩它,欣赏它。
⑨暖手铜炉依然保持着黄铜的铮亮,提手被摸得亮亮的,底部已经被岁月磨得很薄了,一个边角还露出了磨损小洞,网格状的铜炉盖儿的一个角也有了一点破损。
⑩它经历过多少个冬日,温暖过祖辈和一代代人的手。祖先的温暖似乎也保留在这暖手铜炉里了。
现在又是冬天,突然想到了那个暖手铜炉,那份亲情和温暖又暖流一样传来,让这个飘雪的冬夜不再寒冷。
(1)选择正确的选项填入括号中。
①这篇文章的情感基调是 的。
A.悲壮
B.忧伤
C.温和
②第⑨自然段采用的表达方式是
A.描写
B.记叙
C.抒情
(2)文章开头和结尾是什么关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作者围绕“暖手铜炉”写了哪些事情?请简要归纳,至少写出三件。
(4)为什么“我”每次探家都要取出暖手铜炉照相、把玩、欣赏?
3.(2023 南宁)阅读理解
我的梦想
①也许是因为人缺了什么就更喜欢什么吧,我的两条腿一动不能动(双腿瘫痪),但我最喜欢并且羡慕的人就是世界著名田径运动员刘易斯。他像一头黑色的猎豹,随便一跑就是十秒以内,随便一跳就在八米开外,而且在最重要的比赛中他的动作也是那么舒展、轻捷、富于韵律。我常无数次暗自祈祷上苍:假若人真能有来世,我只要求有刘易斯那样一副身体!写小说的人多是白日梦患者。因为现实的这个史铁生太令人沮(zǔ jǔ)丧,才想出这法子来给他宽慰与向往。我对刘易斯的喜爱和崇拜与日俱增,相信他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②奥运会上,约翰逊战胜刘易斯的那个中午我难过极了:所有的人都在向约翰逊欢呼,所有人旗帜和鲜花都向约翰逊挥舞,浪潮般的记者们簇拥着约翰逊走出比赛场,而刘易斯被冷落在一旁,茫然若失得像个可怜的孩子,让人心疼。一连几天,刘易斯那茫然的目光使我最初的梦粉碎了。上帝从来不对任何人施舍“最幸福”这三个字,他公平地给每一个人设限:我的“不幸福”是因为两条腿一动不能动,刘易斯的“不幸福”是因为他不能跑得更快——他不再是最幸福的人,至少在那个中午不是。
③在百米决赛后的第二天,刘易斯在跳远决赛中跳出了八米七二的好成绩,他是个好样的。看来他知道奥林匹斯山上的神火不是为了一个人把另一个人战败,而是为了有机会向诸神(炫耀 夸耀)人类的不屈——遇到的挫折可以存在,但不屈的挑战从未缺少。
④我因此有了新的梦想:既有一个健美的躯体又有一个能感悟人生意义的灵魂。但是,前者可以祈望上帝的恩赐,后者却必须在千难万苦中靠自己去获取。
⑤后来得知,约翰逊跑出了九秒七九是因为服用了兴奋剂。他的牙买加故乡的人们却十分包容:“约翰逊什么时候愿意回来,我们都会欢迎他,不管他做错了什么事,他都是牙买加的儿子。”这几句话让我感动至深。难道我们不该对灵魂有了残疾的人,比对肢体有了残疾的人,给予更多的同情和爱吗?
【备注:国际奥委会规定:运动员在比赛中服用兴奋剂,一经发现,将取消该运动员在比赛中的所有成绩,严重的还要禁赛】
【节选自《我的梦想》,史铁生,有改动】
(1)用“√”选出正确的读音或词语。
①给文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沮(zǔ jǔ)丧
②结合句子的意思,选出恰当的词语。
句子:看来他知道奥林匹斯山上的神火不是为了一个人把另一个人战败,而是为了有机会向诸神(炫耀 夸耀) 人类的不屈
(2)根据提示,梳理短文内容,在①、②处分别补上恰当的内容。
“我”的梦想
追梦历程 想拥有像刘易斯那样健美的身体 最初的梦碎了 新的梦想:②
原 因 ① 刘易斯百米决赛失利 刘易斯在第二天跳远决赛中跳出了八米七二的好成绩
(3)读第②段中画“——”的句子,回答问题:
所有的人都在向约翰逊欢呼,所有的旗帜和鲜花都向约翰逊挥舞,浪潮般的记者们簇拥着约翰逊走出比赛场,而刘易斯被冷落在一旁,茫然若失得像个可怜的孩子,让人心疼。
这句话主要是(场面 环境 ) 描写,运用了(夸张 对比) 的写法,【用“√”选出正确的答案】让读者真切地感受到当时刘易斯 的心情。
(4)作者在文中结尾说道:“难道我们不该对灵魂有了残疾的人,比对肢体有了残疾的人,给予更多的同情和爱吗?”。请回答:
①这个句子中“灵魂有了残疾的人”在文中指: ;“肢体有了残疾的人”在文中指: 。
②尽管我们应该给予“灵魂有残疾的人”更多的同情和爱,但是在追梦的路上,我们能做这样的人吗?谈谈你的看法,用两三句话写下来。
4.(2023 永昌县)阅读
在冬夜里唱歌的鱼
①天空是一片灰蒙蒙的苍茫,鸟儿去了沉寂的北方。火烧云沉到山那一边,山冈上,风一阵冷过一阵,蒿草在风中萧瑟。目光越过一道道山梁,一个人的影子在昏暗中扶裹着晚风,逐渐清晰。我和妹妹在等待父亲,和父亲手中的鱼。
②胖头鱼,头重尾轻,一种乡村廉价的鱼,很适合我父亲的购买能力。父亲微薄的工资,要养活一家六口,所以很少笑,只在递给我们拴鱼的草索时嘿嘿几声,在夜色中,他的牙齿很白,这是他留给我最深的印象。
③我飞跑着,把鱼交给母亲。妹妹在身后摇摇晃晃地追赶。母亲接过鱼,刮鳞、剔腮、破肚,整条的鱼被分成小块。菜籽油的香味混合着松枝腾起的浓烟弥散开来时,厨房成了温暖的心脏召集一家人围拢到一起。我们催促着母亲往炉膛添柴。火舌从灶口舔出来,母亲的影子贴上后墙,忽大忽小,斑驳摇曳。罡风缠绕窗棂发出呜咽的叫声,屋里的温度升起来,热量向着寒冷四散突围。
④锅中的水,沸腾起来了。咕噜咕噜,鱼开始在水中歌唱,由一个声部转入另一个声部。这是世间最美的音乐,传递口福的信息。大姐在这时也不忘记做弟妹们的表率,装模作样地伏在灶台上做作业;二姐的眼睛随着腾起的蒸气升高,用桃木梳梳她又黑又粗的长辫;妹妹和我,绕着灶台打架,虚张声势,有别于平日里泄愤的争斗,而是在幸福的预感中,矫揉造作,故作娇嗔。黝黑、冷峻的脸上露出慈爱和笑容的父亲还在沉默独坐,而他内心必然掠过一阵阵瞬间的喜悦,眼前的景象是他的成就。
⑤不知道时间过了多久,母亲开始吹锅盖上的蒸气。揭开锅盖,如同揭开一个谜底。鱼怎么样了?母亲撒下大把翠绿的葱丝,鲜红的辣椒。锅盖合上时,她用毛巾环绕地盖住锅与盖的缝隙,让蒸气焖在锅里,鱼骨就渗出骨髓和异香。
⑥母亲只用鱼汤泡饭。她拨开贪婪的交叉着的筷子,挑出一块大而少刺的鱼肉,放在一只小碗中。
⑦推开那间草屋的门。温暖的鱼,让瞎老爷爷冰冷的小屋同样获得了温度。老人边吃边有泪水涌出,他说辣椒太辣,不知道是不是太辣的缘故。同样是一个冬夜,这位孤寡老人走了。临终前,他告诉在场的人,他庆幸最后的时刻是在这个冬夜,因为他吃到了我母亲送给他的鱼。他用手摸着胸口,说,这里很暖!
⑧另一个冬天黄昏,我们不再去那个山冈张望。我父亲在这年的秋天去世。妹妹的黄发已经扎成了小辫,我们渐渐长大成人。温暖只会在寒冷中感知,冬夜是我人生最初的一门课程。严寒来袭时,需要取暖,并且不让一个人孤单。
(1)文章围绕“鱼”写了哪几件事?请作简要概括,补全思维导图。
→做鱼→吃鱼→
(2)细读第④自然段,填写相关人物的具体表现和心理状态。
人物 具体表现 心理状态
大姐 装模作样地做作业
二姐 吃鱼的渴望越来越强
我和妹妹 幸福
(3)结合文章内容或生活实际,谈谈你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
(4)文中的母亲是一个平凡的家庭妇女,读完文章后却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文中母亲的特点。
(5)文章以“在冬夜里唱歌的鱼”为题,你怎样理解?你觉得好在哪里?
5.(2023 漳平市)
吐“火”求生的喷火鱼
①入夜,月朗星稀,一艘客轮行驶在风平浪静的大西洋上。忽然,客轮左侧的洋面上火光闪闪。空无一物的洋面怎么会有火光?莫非遇到了鬼怪?一时,客轮上的旅客有人尖叫,有人惊愕,乱作一团。经验丰富的船员赶紧安抚大家:“大家不要慌,这不是什么鬼怪,是一群喷火鱼在为大家表演喷火。”
②鱼还能喷火?天方夜谭吧!其实,海洋里还真有喷火鱼这种生物。喷火鱼又叫天竺鲷(diāo),喜欢吃介形虫,体长 20 厘米左右。喷火鱼虽然看起来是一条平平常常的小鱼,但它有时会玩“魔术”,先是全身变透亮,接着嘴巴一张,一团蓝色的“火焰”就喷了出来。
③所谓水火不容,生活在水里的喷火鱼的“火”从何处来?渔民说喷火鱼是神的化身,所以无所不能。可网民却有别的说法,网民说喷火鱼平时从所吃的食物中提取一些含有磷的物质贮存在体内,当遇到敌人时,就把这些东西吐出来,形成“火焰”,把敌人吓跑。这两种说法显然都不靠谱。世上无神早就有定论,渔民说喷火鱼是神,不过是他们心中的一种愿望罢了。而网民说喷火鱼体内存磷,更是无稽(jī)之谈。磷燃烧是需要充足的氧气的,水中何来那么多氧气?如果磷自燃不需要氧气,喷火鱼体内存磷无异于自杀。
④那么,喷火鱼喷“火”到底是怎么回事?人们经过长期观察,发现喷火鱼只有吞食介形虫时才会喷“火”。介形虫是海洋里一种很小的有“特异功能”的甲壳类生物,它们体内有神奇腺体,能产生含萤光素和萤光素酶的两种液体,这两种液体一相遇,就会发出耀眼的蓝光。介形虫生命受到威胁或被别的动物吞下去时,就会喷出这两种液体,发出蓝色的光,吓坏敌人,趁机逃生。
⑤于是,喷火鱼为什么会喷“火”就真相大白了。喷火鱼把介形虫吃进去时,介形虫就会喷出能发光的液体,把喷火鱼的身体照得像个透明的蓝色小灯笼。在海洋里,像喷火鱼这样的小家伙,本就容易成为别的动物的美食。而当它们自身被介形虫“点亮”时,便更容易引起天敌的注意,因此,它们不得不吐出到嘴的“肥肉”,以免“引火烧身”,成为被攻击的目标。
⑥原来喷火鱼喷的不是火,而是会发光的介形虫。它们这样做的目的只有一个:求得生存。要求得生存,就不能太贪婪,就要懂得放弃。(本文作者申云贵,选自《思维与智慧》2019 年第 1 期,有改动)
(1)喷火鱼为什么喷“火”?
A.为旅客表演喷火
B.引起天敌的注意
C.避免被介形虫烧伤
D.避免成为被攻击的目标
(2)文章题目中的双引号有什么作用?
A.表示直接引用
B.表示特殊含义
C.表示强调意思
D.表示特定称谓
(3)“喷火鱼又叫天竺绸,喜欢吃介形虫,体长20厘米左右。”这句话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A.作诠释列数字
B.打比方列数字
C.打比方举例子
D.下定义举例子
(4)第⑤自然段中,画线的句子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A.总结上文
B.承上启下
C.埋下伏笔
D.补充说明
(5)下列说法与文章意思相符的是哪一项?
A.喷火鱼是神的化身,无所不能。
B.喷火鱼只有在玩魔术的时候才会喷火。
C.介形虫是海洋里一种很小的有“特异功能”的海藻类生物。
D.介形虫生命受到威胁时,会喷出含萤光素和萤光素酶的两种液体,发出蓝光。
(6)读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的部分,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人们经过长期观察,发现喷火鱼只有吞食介形虫时才会喷“火”。
(7)有人认为:文章要介绍的是喷火鱼,第①自然段无关紧要,可以删掉。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说明理由。
6.(2023 博兴县)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材料一】戏曲是中国的传统戏剧形式,历史悠久。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各民族地区的戏曲剧种,约有三百六十多种,传统剧种数以万计。比较流行的剧种有京剧、昆曲、越剧、豫剧等五十多个,尤以京剧流行最广,遍布全国,不受地区所限。
【材料二】中国的年画色彩鲜艳,文化内涵丰富、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春节来临之际,家家户户在门上张贴年画,借此寄托人们对风调雨顺、家和人顺的祈盼。
【材料三】风筝是中国人发明的。相传墨翟以木头制成木鸟,研制三年而成,这是人类最早的风筝。后来,其学生鲁班用竹子改进墨翟的风筝材质,演进成今日的多线风筝。当今我国的放风筝活动,在发展旅游事业、对外文化交流、加强与世界各国人民友谊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材料四】剪纸是中国古老的民间艺术,它题材广泛,造型生动活泼,是中国民间艺术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剪纸往往选择福禄寿诞、五谷丰登等题材,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1)【材料一】介绍中国的戏曲剧种,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2)材料一、二、三、四分别介绍了中国的戏曲、 、 和 。
(3)上面四则材料作为板报的内容,最适合作为板报标题的一项是
A.中国戏曲形式多
B.民间艺术在中国
C.家家户户贴年画
D.剪纸艺术题材广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剪纸选择福禄寿诞、五谷丰登等题材,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B.春节在门上张贴年画,寄托着人们对风调雨顺家和人顺的祈盼。
C.人类最早的风筝是由竹子制成的。
D.在我国的戏曲中,京剧流行最广。
(5)在一场以“民间艺术该不该保留”为主题的辩论赛中,你作为“民间艺术该保留”这一观点的正方,请结合以上材料和生活实际写出自己的理由。要求:观点明确,至少两点,分条叙述。
7.(2023 遂溪县)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
选文一
我现在还能感觉到那光线漫长而急遽的变化,孤独而惆怅的黄昏的到来,并且听得见母亲咔嚓咔嚓搓衣服的声音,那声音永无休止就像时光的脚步。那个星期天。就在那天。母亲发现男孩儿蹲在那儿一动不动,发现他在哭,在不出声地流泪。我感到母亲惊惶地甩了甩手上的水,把我拉过去拉进她的怀里。我听见母亲在说,一边亲吻着我一边不停地说:“噢,对不起,噢,对不起……”那个星期天,本该是出去的,去哪儿记不得了。男孩儿蹲在那个又大又重的洗衣盆旁,依偎在母亲怀里,闭上眼睛不再看太阳,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凉。
——节选自史铁生《那个星期天》
选文二
①父亲去信用社换残币了,我被留在店里当“人质”。腊月的风打着旋,裹挟着落叶和灰扑扑的尘土扑打着窗棂门框上斑驳的黑漆。我缩了肩,把头深深埋到胸前,咬牙切齿地回想着那个用半截十元钱换走一大袋核桃的红袖章的模样,悔恨交加。
②有食客说他就碰到过这种人,把娃往馆子一撂再没露面,说完哈哈笑问老板:“小家伙这饭量,你养得了?”老板打量一番我,嘴一咧喊:“那就卖了,咋还不值两毛五!”我又怕又委屈,斜了眼一下一下他们。
③太阳的影子越来越淡,饭馆的人走了又来,我可怜巴巴地望着门口,父亲怎么还没来!找到信用社了吗?……他不会真的把我丢下吧!……回家的路怎么走?我的思绪纷乱。
④一直等到日头翻过了西山,父亲才哧啦着脚底板回到饭馆,用攥在手心的五元钱结清了饭钱。集市早散了,再说也无心采办,我失落地跟在父亲后边,深一脚浅一脚回到家里。
——节选自张宗涛《一碗糊裹馍》
(1)阅读选文一,画线的句子通过对母亲的① 和② 描写,表现出母亲因家务繁忙而没有兑现承诺的③ 。
(2)选文一有两处写到光线,请抄写在①②横线上。思考:这两处文字表现了“我”怎样的心情?请写在③横线上。
①
②
③
(3)阅读选文二,梳理故事情节和“我”的心情变化,完成思维导图(用选文中描写心情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4)两则选文表达的情感,相同的一项是 。(填序号)
A.气愤
B.后悔
C.焦急
D.委屈
(5)关于两则选文表达真实情感的方法,下列说法有误的是 。
A.选文一中对光线变化的描写和选文二中对寒风的描写都是为了体现人物的心情。
B.选文二通过描写人物的内心独白来突出主人公的心情。
C.选文一中“我”“不出声地流泪”是把情感融于事来体现“我”委屈的心情。
D.选文二中父亲将这五元钱“攥在手心”,体现了他奔走换钱的委屈与艰难。
(6)阅读选文二第①段,说说作者是怎样在具体细致的叙述中,真实地表现“我”等待父亲时的心情的。
8.(2023 冷水滩区)课内阅读。
①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②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们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jīn jìn) 头涔涔而泪潸潸(shān juān)
了。
(1)文段选自《 》,作者是 。
(2)请将括号内不正确的拼音用斜线(\)划掉。
(3)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仿写句子)
(4)文中划横线的句子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说明了 。
(5)联系生活实际,请写写你对时间的理解。
小升初现代文阅读真题汇编(一)-2022-2023学年语文六年级下册统编版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共8小题)
1.【解答】 (1)本题考查选词填空。名贵,非常罕见、高贵的意思;崇高,指高尚,至高;独一无二的意思是:没有相同的或没有可以相比的,形容十分稀少;高傲,指自以为了不起,看不起别人;高大,指人或者事物重大,重要;前所未有,从来没有过的;伟大,十分崇高卓越;高尚,使保持高洁,高洁的节操;美轮美奂,形容建筑物的雄伟壮观场景,也可用来形容雕刻、装饰、布置等精美;无与伦比,事物非常完美,没有能够与它相比的同类的东西。结合所给句子,爱书的人,是有高洁的情操的人,因此选择“高尚”;爱书的民族,是十分崇高卓越的民族,因此选择“伟大”;读书,最终获得的是一份完美的人生,因此选择“无与伦比”。故选D。
(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概括。结合文章第①自然段句子“我们喜爱读的书,应该是一束光,能把身处暗夜中的眼睛点亮;应该是一团火,能把寂寥寒冬中的心暖化;应该是一片云霞,能使人心充满一片美好的向往;应该是一阵清风,能驱尽你身上的暑热,使你感到一阵凉爽、舒心;应该是一片沃土,能够长出茁壮的禾苗。”可知介绍了读书的好处;结合文章第②自然段句子“读书有什么用?”,文章第④自然段句子“读书的“用”,不在眼前,不在当下,而是像甘霖雨露滋润万物之后,万物所呈现的那种清新、生机勃勃,是看不见和摸不着的。”可知围绕读书讲了读书的作用不是以实用功利为目的的;结合文章第⑤自然段句子“面对书山书海,我们究竟首先要选取哪一种或哪一本呢?”可知介绍了如何选取书籍。
(3)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观察所给例句,把“书”比作“一束光”,写出了书籍能照亮我们的作用,仿照例句,把书比作什么,写出读书的作用,如:我们喜爱读的书,应该是一片雨露,能滋润干枯之心。我们喜爱读的书,应该是一把钥匙,能开启智慧之门。
(4)本题考查课外阅读与积累。结合自己的阅读与积累,写出自己积累的关于读书的名言。如: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读书要玩味;立志是读书人最要紧的一件事。一日读书一日功,一日不读十日空。
故答案为:
(1)D;
(2)①书能给予人类无穷的好处。②的作用不是以实用功利为目的的。③我们要学会选择书籍。
(3)一把钥匙,能开启智慧之门。
(4)一日读书一日功,一日不读十日空。
2.【解答】(1)考查朗读和写作手法。①这篇文章围绕“暖手铜炉”写了一家人轮流暖手、围着暖手铜炉听父亲讲故事、溜冰后暖手、耳等事情,突出了作者对暖手铜炉的喜爱与怀念之情。因此,朗读这篇文章的情感基调是温和的。故选C。②短文第⑨自然段采用描写的表达方式,对暖手铜炉的外形进行了细致描写,通过这样地描写,进一步表达了作者对暖手铜炉的喜爱与怀念之情。故选A。
(2)考查了写作手法。这篇短文开头写家里珍藏着一个暖手铜炉,那是清朝早年的一个老物件,然后引出对往事的回忆,结尾部分再次写“突然想到了那个暖手铜炉,那份亲情和温暖又暖流一样传来,让这个飘雪的冬夜不再寒冷”,这样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浑然一体,突出了作者对暖手铜炉的喜爱与怀念。
(3)考查了概括能力。这篇短文围绕“暖手铜炉”写了一家人轮流暖手、围着暖手铜炉听父亲讲故事、溜冰后暖手、耳等事情,突出了作者对暖手铜炉的喜爱与怀念之情。
(4)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本文围绕“暖手铜炉”写了一家人轮流暖手、围着暖手铜炉听父亲讲故事、溜冰后暖手、耳等事情,突出了作者对暖手铜炉的喜爱与怀念之情。作者在文中写了自己每次探家,还要取出暖手铜炉照相、把玩、欣赏,是因为那个带着亲情的暖手铜炉,让在外工作生活的我有了一份牵挂、思念和忧伤。
故答案为:
(1)①C ②A;
(2)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浑然一体,突出了作者对暖手铜炉的喜爱与怀念之情。
(3)一家人轮流暖手、围着暖手铜炉听父亲讲故事、溜冰后暖手和耳朵。
(4)因为那个带着亲情的暖手铜炉,让在外工作生活的我有了一份牵挂、思念和忧伤。
3.【解答】(1)考查辨析字音和词语。①给文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沮:读“jǔ”时,指(神色)颓废。读“jù”时,指低湿的地带。故在“沮丧”中应读“jǔ”。②结合句子的意思,选出恰当的词语。炫耀:指夸耀。夸耀:指向人显示(自己有本领、有功劳、有地位势力等)。结合语境,应选择词语“炫耀”。
(2)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通读短文内容,结合给出的表格中的提示,根据短文内容可梳理天空为:表格中的①处应填写:人的力量、意志和优美却能在那奔跑与跳跃中得以充分展现。②处应填写:既有一个健美的躯体又有一个能感悟人生意义的灵魂。
(3)考查对重点句子的理解。通读短文可知,文中的“所有的人都在向约翰逊欢呼,所有人旗帜和鲜花都向约翰逊挥舞,浪潮般的记者们簇拥着约翰逊走出比赛场,而刘易斯被冷落在一旁,茫然若失得像个可怜的孩子,让人心疼”这句话主要是场面描写,运用了对比的写法,让读者真切地感受到当时刘易斯失败的心情。
(4)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并回答问题。根据文中的“难道我们不该对灵魂有了残疾的人,比对肢体有了残疾的人,给予更多的同情和爱吗?”回答问题,①这个句子中“灵魂有了残疾的人”在文中指:约翰逊;“肢体有了残疾的人”在文中指:作者自己。②尽管我们应该给予“灵魂有残疾的人”更多的同情和爱,但是在追梦的路上,我们不能做这样的人。我的看法是:我认为,虽然我们应该给予“灵魂有残疾的人”更多的同情和爱,但是在追梦的路上,我们不能做这样的人。因为“灵魂有残疾的人”比肢体残疾的人更痛苦。
故答案为:
(1)①jǔ;
②炫耀;
(2)①人的力量、意志和优美却能在那奔跑与跳跃中得以充分展现;
②既有一个健美的躯体又有一个能感悟人生意义的灵魂;
(3)场面 对比 失败;
(4)①约翰逊 作者自己;
②我们不能做这样的人 我认为,虽然我们应该给予“灵魂有残疾的人”更多的同情和爱,但是在追梦的路上,我们不能做这样的人。因为“灵魂有残疾的人”比肢体残疾的人更痛苦。
4.【解答】(1)本题考查概括主要事件。通读文章可知,①②段主要写了等鱼,③到⑤段主要写了做鱼,⑥段主要写了吃鱼,⑦段主要写了送鱼。据此填写即可。
(2)本题考查提取信息的能力。大姐的表现及心理可由句子“大姐在这时也不忘记做弟妹们的表率,装模作样地伏在灶台上做作业”得出答案。二姐的表现可由句子“二姐的眼睛随着腾起的蒸气升高,用桃木梳梳她又黑又粗的长辫”得出答案。“我”和妹妹的表现可由句子“妹妹和我,绕着灶台打架”得出答案。
(3)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严寒来袭时,需要取暖,并且不让一个人孤单”,这句话中的“严寒”和“温暖”都有双重含义,既指现实的严寒和温暖,也指人情冷暖。这个句子一语双关,既写出了寒冷的冬天需要取暖,更说明了要在他人困难的时候给予帮助,给他人带去温暖。
(4)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把握。通过母亲吃鱼只用汤泡饭和挑选了一块大而少刺的鱼肉给瞎老爷爷送去等可以看出母亲是一个善良、关爱他人、关爱孩子的人。
(5)本题考查文章题目的好处。文章以“在冬夜里唱歌的鱼”为题,可从三个方面来理解:①鱼是全文的线索,贯穿全文。②运用拟人修辞手法,文学性强,能够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③交代本文的写作对象——鱼,由此表达家人的温馨与快乐,以及关爱他人带来的温暖。
故答案为:
(1)等鱼 送鱼;
(2)不忘记做弟妹们的表率 眼睛随着腾起的蒸气升高,用桃木梳梳她又黑又粗的长辫 绕着灶台打架;
(3)这个句子一语双关,既写出了寒冷的冬天需要取暖,更说明了要在他人困难的时候给予帮助,给他人带去温暖。
(4)母亲吃鱼只用汤泡饭和挑选了一块大而少刺的鱼肉给瞎老爷爷送去等可以看出母亲是一个善良、关爱他人、关爱孩子的人。
(5)①鱼是全文的线索,贯穿全文。②运用拟人修辞手法,文学性强,能够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③交代本文的写作对象——鱼,由此表达家人的温馨与快乐,以及关爱他人带来的温暖。
5.【解答】(1)考察了文章的内容。根据”在海洋里,像喷火鱼这样的小家伙,本就容易成为别的动物的美食。而当它们自身被介形虫‘点亮’时,便更容易引起天敌的注意,因此,它们不得不吐出到嘴的’肥肉‘,以免“引火烧身”,成为被攻击的目标。”可知答案选D。
(2)考查引号的作用。根据文章内容可知,喷火鱼喷的不是火,而是会发光的介形虫。引号的作用是特殊含义,选B。
(3)考察了说明方法。“体长20厘米左右”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介绍了喷火鱼的定义,是作诠释。故选A。
(4)考察了句子的作用。这句话的上文介绍了喷火鱼能“喷火”的现象,下文要说明“喷火”的原因,这句话是一句过渡句,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故选B。
(5)考察了文章的内容。根据“世上无神早就有定论,渔民说喷火鱼是神,不过是他们心中的一种愿望罢了。”可知选项A错误。根据“人们经过长期观察,发现喷火鱼只有吞食介形虫时才会喷‘火’。”可知选项B错误。根据“介形虫是海洋里一种很小的有‘特异功能’的甲壳类生物”可知选项C错误。根据“它们体内有神奇腺体,能产生含萤光素和萤光素酶的两种液体,这两种液体一相遇,就会发出耀眼的蓝光。介形虫生命受到威胁或被别的动物吞下去时,就会喷出这两种液体,发出蓝色的光,吓坏敌人,趁机逃生。”可知选项D正确。
(6)考察了句子的理解。根据关联词的作用是表示条件的意思,目的是为了说明喷火鱼不是随时都能喷火,在吞食介虫时才能喷出“火”。
(7)考察了句段的作用。通过第一段的描写能引起读者的注意,增加文章的趣味性和可读性,起到总领下文的作用。
故答案为:
(1)D;
(2)B;
(3)A;
(4)B;
(5)D;
(6)关联词表示条件的意思,说明喷火鱼不是随时都能喷火,在吞食介虫时才能喷出“火”。
(7)不同意。第①自然段通过客轮在海中行使遇到火光的例子引出“喷火鱼”这一话题,起到引出下文的作用,不能删去。
6.【解答】(1)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通过阅读材料一内容可知,材料介绍中国的戏曲剧种时,从“三百六十”“五十”和“剧种有京剧、昆曲、越剧、豫剧等”这些内容可看出,这则材料使用了“列数字”和“分类别”的说明方法。列数字的作用是:一方面说明更准确,另一方面使说明更具说服力,让人信服。分类别的作用是:将复杂的事物说清楚。
(2)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概括。通过阅读这四则材料内容可知,这四则材料分别介绍了中国的戏曲、年画、风筝和剪纸。
(3)考查了拟写标题。通过阅读这四则材料内容可知,戏曲、年画、风筝和剪纸都是我国的民间艺术瑰宝,是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必须好好保护并发扬光大传承下去。因此,四则材料作为板报的内容,最适合作为板报标题的一项是题目中的“民间艺术在中国”,故选B。
(4)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通过阅读这四则材料内容可知,题目中的A、B、D项说法正确。C.“人类最早的风筝是有竹子制成的”,说法有误,从文中的“相传墨翟以木头制成木鸟,研制三年而成,这是人类最早的风筝”可知,人类最早的风筝是有木头制成的。
(5)考查对知识的拓展延伸。在“民间艺术该不该保留”为主题的辩论赛中,我作为“民间艺术该保留”这一观点的正方,谈一下自己的观点,如:我国的戏曲该保留。因为中国戏曲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文化历史长河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戏曲促进了中外文化艺术的交流,使两国礼尚往来,关系更加融洽。所以,我要说传统戏曲应该保留下来,让它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
故答案为:
(1)材料一使用了“列数字”和“分类别”的说明方法。列数字的作用是:一方面说明更准确,另一方面使说明更具说服力,让人信服。分类别的作用是:将复杂的事物说清楚。
(2)年画 风筝 剪纸;
(3)B;
(4)C;
(5)我国的戏曲该保留。因为中国戏曲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文化历史长河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戏曲促进了中外文化艺术的交流,使两国礼尚往来,关系更加融洽。所以,我要说传统戏曲应该保留下来,让它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
7.【解答】(1)考查对重点句子的理解。通读选文一可知,文中的“我听见母亲在说,一边亲吻着我一边不停地说:‘噢,对不起,噢,对不起……’”这句话通过对母亲的①动作和②语言描写,表现出母亲因家务繁忙而没有兑现承诺的③忏悔。
(2)考查对语段内容的理解。通读选文一可知,文中有两处写到光线,分别是:①我现在还能感觉到那光线漫长而急遽的变化。②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凉。这两处文字表现了“我”③由焦急等待变为失望的心情。
(3)考查对语段内容的理解。通读选文二,结合给出的思维导图可知,根据故事情节和“我”的心情变化,可完成思维导图为:①悔恨交加;②又怕有委屈;③思绪纷乱;④无心采办。
(4)考查体会思想感情。通读语段,结合给出的选项可知,选项中对于两则语段表达的情感,相同的一项是焦急。故选C。
(5)考查对片段内容的理解。通读语段,结合给出的选项可知,选项中关于两则选文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说法有误的是:选文一中“我”“不出声地流泪”是把情感融于事来体现“我”委屈的心情。因为是把情感融于内心和表情体现“我”委屈的心情。故选C。
(6)考查描写手法。通读选文二中的第①段,结合文中的“我缩了肩,把头深深埋到胸前,咬牙切齿地回想着那个用半截十元钱换走一大袋核桃的红袖章的模样,悔恨交加”这句话,从句子中的“缩了肩、把头深深埋到胸前、咬牙切齿、悔恨交加”这些具体细致的叙述中,真实地表现出“我”等待父亲时焦急的心情的。
故答案为:
(1)动作 语言 忏悔;
(2)①我现在还能感觉到那光线漫长而急遽的变化;
②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凉;
③由焦急等待变为失望的心情;
(3)①悔恨交加;②又怕有委屈;③思绪纷乱;④无心采办;
(4)C;
(5)C;
(6)从句子中的“缩了肩、把头深深埋到胸前、咬牙切齿、悔恨交加”这些具体细致的叙述中,真实地表现出“我”等待父亲时焦急的心情的。
8.【解答】(1)考查学生的文学常识。文段选自《匆匆》,作者是朱自清。
(2)考查学生对字音的辨析。禁:[jìn]不许,制止。[jīn]受得住,耐久。根据语义应选“jīn”。“潸”的读音是“shān”,意思是流泪的样子。
(3)考查学生仿写句子。注意加点词和例句的结构,仿写要注意使用相同的修辞手法和结构即可。注意仿写的合理,不要有错别字。例句运用了三个“……去了,有再……”的句式,是排比句。仿写时注意。示例:玫瑰谢了,有再开的时候;枫叶落了,有再红的时候;榕树枯了,有再青的时候。
(4)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的理解。阅读句子“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可知,这句话中作者运用极新奇巧妙的比喻,把自己过去的八千多日子比喻成极小极小的针尖上的水滴,把时间的流比喻成浩瀚的大海。日子显得多么的渺小,消逝得那么快,无声无息,无影无踪。
(5)考查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学生结合文章内容和生活实际回答即可。即:时间稍纵即逝,我们要珍惜时间,努力学习。
故答案为:
(1)匆匆 朱自清;
(2)jìn juān;
(3)太阳落了,有再升的时候;月亮弯了,有再圆的时候;星星睡了,有再醒来的时候。
(4)比喻 时间消逝得很快,无声无息的;
(5)时间稍纵即逝,我们要珍惜时间,努力学习。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