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开国大典 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7开国大典 学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9.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8-19 08:29: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7课 《开国大典》
国学名句 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 ——陆游《金错刀行》
学习目标 1. 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理解课文内容。 2. 重点学习典礼仪式这一部分,并初步学习场面描写,了解场面描写的特点。 3.通过朗读,理解课文中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感受当时的氛围。 4.感受毛主席的伟人风采,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培养民族自豪感。
学习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学习场面描写,了解场面描写的特点来表达思想感情。
学习难点 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理解课文中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体会场面描写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 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理解课文内容。 2. 重点学习典礼仪式这一部分,并初步学习场面描写,了解场面描写的特点。
自主突破 1.给加点字注音。 擎(qíng)着 诞(dàn)生 瞻 (zhān)仰 聂荣臻(zhēn) 2.重要词语
①汇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肃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瞻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迎风招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排山倒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qíng dàn zhān zhēn 2.①会合,聚集。 ②恭敬,庄严地站着。 ③恭敬地看。 ④本课指的是红旗迎着风翻动。 ⑤把高山推开,把大海翻过来。形容力量强、声势大。
合作探究 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记叙开国大典的,分别介绍了开国大典的哪几个过程? 2. 课文中描写了群众从四面八方汇集到天安门广场来参加开国大典,哪些词语给你留下的印象较深?为什么? 3.默读课文,说说开国大典分为几个过程?哪些过程最能体现出开国大典的盛况? 4.请你选择印象最深的场面读一读,想一想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是 从哪些词句体会到的?  答案: 1.本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的。 课文先讲大会开始前会场上的情况;然后讲典礼的主体部分——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升国旗、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接着讲阅兵式的盛况;最后讲群众游行。 2.“早已汇集”、“老远的”、“清早”、“五更天摸黑”等都说明了人们想早点看到盛大的典礼,说明了人们心情很兴奋,很激动。  3.宣布典礼开始 ─→ 奏国歌 ─→ 宣布新中国成立 ─→ 升国旗 ─→ 宣读政府公告 ─→ 阅兵式 ─→ 群众游行 阅兵式最能体现出开国大典的盛况。 4.“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写出了人们对领袖的无限热爱,对新中国的无限热爱。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指的是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用“庄严”和“雄伟”形容这声音不是一般的声音,它是非常庄严、严肃、雄壮、伟大的。这一宣布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拓展延伸 按照课文场面描写的方法,描写一下升旗仪式(100字左右)。 答案示例: “出旗!”主持人有下了口令。旗手肩扛国旗,拌着鼓号曲的节奏大步走向旗杆,护旗人紧随后面。他们迅速持好国旗。 当“升国旗,奏国歌”的口令发出后,同学们齐刷刷的,像一片幼林一样郁郁葱葱。与此同时,老师向国旗行注目礼。只见旗手牵动旗绳,护旗人抖开旗面。在雄壮、感激的确《义勇军进行曲》中,鲜艳、壮美的国旗抚着蓝天,拍着白云,徐徐升起,“呼啦啦”飘扬在共和国的天空。
当堂测试 用“\”画去括号中不正确的读音。
首都(dōu dū)   飘拂(fú fó)   差不多(chā chà)
直奔(bēn bèn)   电钮(liǔ niǔ)  乘车(chén chénɡ) 选词填空。
宣读   宣布   宣告
(1)这庄严的(  ),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
(2)毛泽东主席(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
(3)毛主席在群众一阵又一阵的掌声中(  )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
陆续   连续   继续
(4)步兵、炮兵、骑兵(  )不断地经过主席台。
(5)一万支礼花(  )射入天空。
(6)阅兵式结束了,群众游行(  )进行。 缩句。
(1)受检阅的部队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的乐曲声中,由东往西,缓缓进场。

(2)他用强有力的语调向全世界发出新中国的声音。
(3)毛主席在群众一阵又一阵的掌声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①丁字形的广场汇集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早上六点钟起,就有群众的队伍入场了。人们有的擎着红旗,有的提着红灯。进入会场后,按照预定的地点排列。工人队伍中,有从老远的长辛店、丰台、通县来的铁路工人,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郊区的农民是五更天摸着黑起床,步行四五十里路赶来的。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②下午三点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跟群众见面了。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 ③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林伯渠宣布典礼开始。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各位委员就位。乐队奏起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正是这战斗的声音,曾经鼓舞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奋斗。接着,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 ④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 ⑤两个半钟头的检阅,广场上不断地欢呼,不断地鼓掌,一个高潮接着一个高潮。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达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流动。 ⑥阅兵式完毕,已经是傍晚的时候。天安门广场上的灯笼火把全都点起来,一万支礼花陆续射入天空。天上五颜六色的火花结成彩,地上千千万万的灯火一片红。群众游行一在这时候开始。游行队伍分东西两个方向出发,他们擎着灯,舞着火把,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中央人民政府万岁!”他们一队一队按照次序走,走过正对天安门的白石桥前,一举起灯笼火把,高声欢呼“毛主席万岁!”“毛主席万岁!”毛主席在城楼上主席台前边,向前探着身子,不断地向群众挥手,不断地高呼“人民万岁!”“同志们万岁!” ⑦晚上九点半,游行队伍才完全走出会场。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 4.对第一段画线的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比喻 B.对比 C.排比 D.对偶 5.对第④段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从全场三十万人写到全中国人民,表达了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震惊错愕。 B.从全场三十万人写到全中国人民,表达了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欢欣鼓舞的心情。 C.从庄严的宣告写到雄伟的声音,表达了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震惊错愕。 D.从庄严的宣告写到雄伟的声音,表达了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欢欣鼓舞的心情。 6.对第⑤段画线的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运用夸张,表达了人民群众对子弟兵的无比信赖和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 B.运用夸张,表达了人民群众对毛主席的无比信赖和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 C.运用比喻,表达了人民群众对子弟兵的无比信赖和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 D.运用比喻,表达了人民群众对毛主席的无比信赖和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 7.对第⑥段画线的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运用动作、心理描写,一方面表现了毛泽东对人民的热爱,另一方面,也表现出了毛泽东的伟大形象。 B.运用动作、心理描写,一方面表现了人民对毛泽东的热爱,另一方面,也表现出了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 C.运用动作、语言描写,一方面表现了毛泽东对人民的热爱,另一方面,也表现出了毛泽东的伟大形象。 D.运用动作、语言描写,一方面表现了人民对毛泽东的热爱,另一方面,也表现出了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 8.第⑦段中加点的“光明”的含义不包括( ) A.灯笼火把照亮了北京城。 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C.永远摆脱黑暗统治,获得了光明。 D.千家万户的电灯亮了。 答案:1.划去的注音有:(dōu)(fó)(chā)(bèn)(liǔ) (chén) 2.(1)宣告  (2)宣布  (3)宣读  (4)连续  (5)陆续  (6)继续 3.(1)部队进场。(2)他发出声音。(3)毛主席宣读公告。4、A 5、B 6、A 7、C 8、D
总结反思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过朗读,理解课文中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感受当时的氛围。 2.品味文章解说词的精妙。
自主突破 把下列意思相近的词用线连起来。
徐徐   汇合   安静   雄壮   举
汇集   缓缓   雄伟   肃静   擎 选词填空。 矗立 肃立 挺立 (1)少先队员( )在烈士墓前,缅怀革命先辈创业的艰难历程。 (2) 人民英雄纪念碑高高地( )在天安门广场的南面。 (3)广场上( )着一根22米高的电动旗杆。 根据词意写词语。
(1)一个新的国家建立时举行的隆重的典礼。(   )
(2)恭敬而庄严地站着。         (   )
(3)比喻力量强,声势大。        ( )
(4)恭敬地看。             (   ) 答案:1.徐徐——缓缓 ; 汇合——汇集 ;安静——肃静;雄壮——雄伟;举——擎 2.(1) 肃立 (2)矗立(3)挺立3.(1)开国大典 (2)肃立  (3)排山倒海  (4)瞻仰
合作探究 1. 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红流”指什么?“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又该怎样理解? 2.了解群众游行的有关场面描写,画出文中描写阅兵式后,傍晚时天安门广场景色的句子。说说这样描写的作用? 3.本文的解说词配写的非常好,试结合句子谈谈。 答案: 1.“两股红流”,指分头向东西两个方向行进的、“擎着灯”“舞着火把”的游行队伍,“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不光是说灯笼火把照亮了北京城,更象征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北京城永远摆脱了过去的黑暗统治,成为一座和人民群众一样有了光明前途的城市。 2.“天安门广场上灯笼火把全都点起来,一万支礼花陆续射入天空。天上五颜六色的火花结成彩,地上千千万万的灯火一片红。”。这样生动的描写,衬托了人们仍旧沉浸在开国大典的喜悦气氛之中,从侧面表现了中国人民当家作主人的无比幸福的心情。  3.(1)战士们挺着胸膛站在战车上,像钢铁巨人一样。   (“挺着”是描写战士们雄纠纠、气昂昂的样子,“钢铁巨人”给人以坚强高大的印象。这句话表现了人民解放军的队伍威武雄壮,它是人民的武装,是新生的人民共和国的强大安全保障。) (2)群众看见了,都把头上的帽子、手里的报纸和别的东西抛上天去,欢呼声盖过了飞机的隆隆声。   (“抛”是描写群众情不自禁地把帽子、报纸等东西向高处扔去。“盖过”是描写群众的欢呼声之大,超过了飞机的隆隆声。这句话生动形象地描写了群众在观看阅兵式时,看到自己的飞机飞上蓝天时的激动喜悦的心情。) (3)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示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   (嗓子喊哑了、手掌拍麻了,说明了人们的心情欢快、激动到了极点。这是中国人民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而表达的快乐和激动的心情。呼喊和鼓掌是表达高兴和激动心情的形式。) (4)天安门广场上灯笼火把全都点起来,一万支礼花陆续射入天空。天上五颜六色的火花结成彩,地上千千万万的灯火一片红。   (体会作者用词准确、句式整齐的写作特点。这样生动的描写,衬托了人们仍旧沉浸在开国大典的喜悦气氛之中,从侧面表现了中国人民当家做主人后无比幸福的心情。)
拓展延伸 小练笔:运用本节课学到的方法,写写你印象深刻的一个场面,可以是一次运动会,可以是一场文艺汇演,也可以是一场拔河、跳绳、踢毽子比赛,还可以是一次有趣的活动。
当堂测试 天安门广场 在首都北京城的正中,天安门前,有一片开阔的广场,磅礴坦荡,这便是闻名中外的天安门广场。到过这里的人,谁不会深深地爱上她?   广场的北面就是那座庄严、朴实的天安门城楼,城楼前有七座玉带形的金水桥,桥上有雕花石栏。金水桥的两侧,矗立着一对浑圆挺拔、雕刻精美的华表。   广场中央,一面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这红旗象征着胜利,象征着光明,象征着各族人民的大团结。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并亲自开动电钮,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   广场南面,高大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巍然屹立,碑身刻着毛主席题字和周总理写的碑文。碑座四周大型浮雕,正向人们述说那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视死如归、前赴后继的斗争精神和光荣历史。再往南,便是毛主席纪念堂。   广场的东西两边,是两座对称的大厦。西边是人民大会堂,东边是中国革命博物馆和中国历史博物馆。这两座建筑物,(  )有现代化的特色,(  )有民族化的风格。天安门广场经过多次改造和建设,现在(  )建筑宏伟、壮观,(  )绿化也令人赞叹不已。(  )你站在广场中央,纵目四观,(  )会感到意气风发,心旷神怡。你也必定会深深地爱上这宏伟壮观、气度不凡的天安门广场。 1.在文中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2.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视死如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心旷神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文中找出一句反问句,并改写为陈述句。 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在这篇文章中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的开头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既……又……不但……而且……如果……就…… 2.把死看作很平常的事情,像回家一样,形容伟大的英雄气概。   心情舒畅,精神愉悦。 3.到过这里的人,谁不会深深地爱上她?到过这里的人,没有谁不会深深地爱上她。 4.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自豪的思想感情。 5.文章开头用揭示主题的方式开头,这种开头言简意赅,使读者很快就能把握文章的宗旨。(意思对即可)
总结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