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2023-2024学年上学期八年级“冲刺重高”讲义(一):地球上的水、水的组成【word,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科学2023-2024学年上学期八年级“冲刺重高”讲义(一):地球上的水、水的组成【word,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08-19 07:39: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例1、缙云县潜明水库荣获丽水市首个“钱江杯”建设工程质量最高奖。修建水库主要影响水循环的环节是(  )
A.下渗 B.地下径流 C.水汽输送 D.地表径流
例2、水麝楠溪江发生断流现象,主要是由图中水循环中哪些环节不足引起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例3、用下图所示的装置进行电解水实验,有以下描述:①向水中加入少量硫酸,能使水电解产生气体的速度变大 ②甲、乙两试管内收集到的气体的体积比约为2:1 ③甲试管内产生的气体能燃烧 ④乙试管内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以上描述中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③ C.①② D.①②③
例4、我国航天员王亚平等开授“天宫课堂”,介绍了中国空间站通过电解水获得氧气的情况。电解水变化过程可用如图模型表示(图中●代表氧原子,○代表氢原子),图中表示生成氧气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例5、根据右面“水循环示意图”填空:
(1)图中各数字在水循环中所表示的环节:②   ④   
(2)上述①②③⑤⑥⑦环节构成的水循环是   的水循环。
例6、如图是电解水的简易装置和电解水生成气体体积与时间的关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甲试管中生成气体B,则B是   ,b应接电源的   。
(2)如果该实验中产生氧气的体积是8毫升,则生成氢气的体积是   毫升。
(3)该实验可以说明,水在通直流电的条件下,生成了两种不同的气体,请书写其文字表达式:   。
例7、如图所示,图1是水电解实验装置,图2是某同学针对图1实验的创新装置。图2的创新实验操作步骤如下:先将装置固定在铁架台上,向其中注入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氢氧化钠溶液作电解液,用注射器将电解液注满移液管并倒立在装置的两极,连接好导线后闭合开关,通电约4分钟,产生一定量的气体时,关闭电源,随即检验两极产生的气体。请你结合图示和操作步骤,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2中与电源正极相连接的移液管中收集到某气体,检验该气体的方法是   。
(2)水中加入氢氧化钠的好处是   。
(3)你认为图2的创新实验相对图1来说,所具备的优点有(  )
①实验时手不用直接接触有腐蚀性的电解液;
②非常方便两极气体的检验;③所用实验器材都是用家里常见的物品改制而成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4)以下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产生两种气体的质量之比为1∶2
B.由该实验可以得出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C.在该实验中水发生了化学变化
D.可以直接观察到两个电极上产生氢气和氧气
1.湖州受到第 6号台风“烟花”影响,福建东部、浙江东部出现大雨和暴雨,台风登陆路径属于水循环中(  )
A. 水汽输送 B.地表径流 C.蒸发 D.下渗
2.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春》中写道:“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诗词中的“湘江北去”体现水循环的环节是(  )
A.蒸腾作用 B.大气降水 C.地表径流 D.水汽输送
3.图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  )
A.蒸发、降水、下渗、污水 B.下渗、降水、蒸发、污水
C.降水、蒸发、下渗、污水 D.降水、下渗、蒸发、污水
4.如图为电解水的简易装置,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甲试管中产生的气体为氧气
B.a与电源正极连接,b与是电源负极连接
C.甲乙试管中产生的气体质量之比为2:1
D.实验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答案】B
【解析】【分析】根据对电解水的实验过程、现象和结论的理解判断。
【解答】A.根据图片可知,甲试管中气体的体积比乙的体积大,则甲内为氢气,乙内为氧气,故A错误;
B.与正极相连的试管生成氧气,与负极相连的试管生成氢气,则b与负极相连,a为正极相连,故B正确;
C.甲和乙中气体的体积之比为2:1,故C错误;
D.实验说明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故D错误。
故选B。 5.如图是电解水的微观示意图,从中获得的信息错误的是(  )
A.生成物有氧气和氢气两种物质
B.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均不变
C.该反应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D.水分子由氢、氧两种原子构成
6.水的循环示意图中,序号①②③④表示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如图),据图完成下列问题。
(1)序号②表示水循环中的   环节。
(2)下列三个地区,水循环最活跃的是____(填字母)。
A.冰川广布的南极大陆
B.地表裸露的沙漠地区
C.森林覆盖良好的水库区
7.如图为一种电解水的装置,试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时,能观察到A、B两试管中的气体体积比约为   , 检验B中气体的方法是   
(2)请写出水电解过程的文字表达式:   
8.某学习探究小组用水电解器电解水,测定两管逸出气体的体积,记录如下:
时间/min体积/mL 1 2 3 4 5 6 7 8
甲试管中的气体 6 12 20 29 39 49 59 69
乙试管中的气体 2 4 7 11 16 21 26 31
请回答:
(1)A是电源的   极,甲试管产生的气体是   ,检验乙试管中的气体的方法是:   。
(2)装置密闭性良好、读数正确,若在相同条件下氧气在水中溶解能力大于氢气,请分析实验中测得结果中氢气与氧气的比值会偏    (选填“小”或“大”)。
(3)自第   分钟后管(甲)和管(乙)产生气体的体积比非常接近理论比值。
(4)该实验说明水是由   组成的。
1.“天河工程”项目旨在通过科学分析、人工干预大气中存在的水汽分布与输送格局,进而实现不同地域间大气、地表水资源再分配。“天河工程”项目对水循环进行干预的主要环节是(  )
A.水汽输送 B.蒸发 C.降水 D.地表径流
2.图中Ⅰ、Ⅱ、Ⅲ、Ⅳ代表的水循环环节分别是(  )
A.下渗、地表径流、蒸发、地下径流
B.蒸发、地下径流、下渗、地表径流
C.地表径流、蒸发、下渗、地下径流
D.蒸发、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
3.台风“利奇马”在浙江省温岭市城南镇沿海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16级(52m/s) ,为1949年以来登陆浙江第三强的台风 。台风“利奇马”从形成、移动到登陆,主要涉及的水循环环节有(  )
①蒸发 ②地表径流 ③水汽输送 ④下渗 ⑤降水 ⑥地下径流
A.②④⑤ B.①②⑥ C.①③⑤ D.③④⑥
4.如图为电解水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为增强水的导电性,在水中加入少量硫酸钠
B.正极产生的气体是氧气
C.正极和负极产生气体的质量比为1:2
D.该实验证明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5.如图是电解水的微观模型示意图,从中获得信息正确的是(  )
A.水电解是物理变化
B.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C.水电解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变化
D.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6.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面问题。
(1)写出水循环的环节B   ,E   。
(2)水是生命之源,研究每一个水循环的环节,可以使我们每一个人更好地参与保护水资源。下列关于水资源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
A.我国水资源在空间上分配不均匀,但在时间上分配均匀
B.南水北调工程主要解决了北方水资源严重污染的问题
C.要坚持节约用水,因为我国淡水资源总量很少
D.台风可以缓解局部地区的高温和干旱天气
7.如图所示是电解水的装置图:
(1)图中A表示电源的   极。
(2)检验b试管内气体的方法是   。
(3)通过该实验能够得到的结论是 (填字母)。
A.水是导体
B.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
C.水电解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是2:1
答案及解析
例1、D
【解析】【分析】水循环是指地球上不同的地方上的水,通过吸收太阳的能量,改变状态到地球上另外一个地方。例如地面的水分被太阳蒸发成为空气中的水蒸气。而水在地球的状态包括固态、液态和气态。
主要考查了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
【解答】修建水库,主要影响的水循环环节是地表径流环节。
故选D。
例2、B
【解析】【分析】水资源的环节包括:蒸发、降雨、水汽输送、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以及下渗,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河水发生断流,肯定是水汽输送量太少,没有形成有效的降雨,即水循环中的②③不足引起,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例3、A
【解析】【分析】根据电解水的实验现象、结果和结论分析判断。
【解答】①纯水不能导电,水之所以导电是因为其中的自由离子,且离子浓度越大,导电能力越强。向水中加入硫酸,增加离子浓度,可以加快电解水的速率,故①正确;
②甲试管内气体体积大,乙试管内气体体积小,则二者分别为氢气和氧气,体积之比为2:1,故②正确;
③甲试管内的氢气可以燃烧,故③正确;
④乙试管内的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④正确。
则正确的是①②③④。
故选A。
例4、D
【解析】【分析】根据氢气的组成分析判断。
【解答】氧气由氢分子构成,而每个氧分子由两个氧原子构成,符号为“”,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例5、(1)水汽输送;蒸腾
(2)海陆间
【解析】【分析】在一定的条件下,陆地上的河流水、湖泊水和海洋水以直接蒸发的形式,转化为大气水。植物体也会将根系吸收的水分,以蒸腾的形式释放出来。冰川在一定条件下,也会直接升华为水蒸气,
或熔化成液态水补给河流、湖泊和地下水。空气中的水汽在一定的条件下,又会重新凝结成为液态水或凝华为固态水,并以液态雨水或固态的雪、冰雹等形式降落到地表或海洋。降落到陆地上的水,一部分汇集成为河流水、湖泊水,或转化为冰川,另一部分则下渗转变为地下水和土壤水。汇集到河流、湖泊或渗透到地下的水,又会流入大海,成为海洋水体的一部分,图中①代表蒸发,②代表水汽输送,③是降水,④是蒸腾,⑤是地表径流,⑥是下渗,⑦是地下径流。
【解答】 (1)②是空气中水汽输送,④是地上植物通过蒸腾作用将水分到空气中;
(2) 循环有两个小循环和一个大循环,海内循环,陆上内循环,海陆内循环,其中陆地和海之间的循环为海陆间的水循环。
故答案为: (1) 水汽输送,蒸腾; (2)海陆间 。
例6、(1)氢气;正极
(2)16
(3)水 氢气+氧气
【解析】【分析】(1)在电解水的实验中,生成氢气的体积是氧气体积的2倍;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生成氧气,与负极相连的试管生成氢气;
(2)根据(1)中分析解答;
(3)确定反应物、反应条件和生成物,从而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解答】(1)根据图像可知,在相同的时间内,生成B的气体小于A,则B为氧气,A为氢气。若甲试管生成气体B,而b与试管甲相连,则b应接电源的正极。
(2)生成氢气的体积是氧气体积的2倍,如果生成氧气体积为8毫升,那么生成氢气的体积为:8mL×2=16mL。
(3)水在通直流电的情况下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
则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水 氢气+氧气 。
例7、(1)用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复燃
(2)增加水的导电性
(3)D
(4)C
【解析】【分析】(1)在电解水的实验中,与正极相连的试管生成氧气,与负极相连的试管生成氢气。根据氧气的检验方法解答。
(2)纯水是绝缘体,普通的水能够导电是因为其中有自由移动的离子,且离子浓度越大,导电能力越强,而电解水的速度越大。
(3)比较两个实验,分析图2实验的优点即可。
(4)根据对电解水实验的现象、过程、结论等认识判断。
【解答】(1)在图2中与电源正极相连接的移液管中收集到氧气,检验该气体的方法是:用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复燃。
(2)水中加入氢氧化钠的好处是增加水的导电性。
(3)①实验时手不用直接接触有腐蚀性的电解液,比较安全,故①正确;
②非常方便两极气体的检验,故②正确;
③所用实验器材都是用家里常见的物品改制而成,故③正确。
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4)A.实验产生两种气体的体积之比为1∶2,而不是质量之比,故A错误;
B.由该实验可以得出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故B错误;
C.在该实验中生成了新物质,即水发生了化学变化,故C正确;
D.不能直接观察到两个电极上产生氢气和氧气,需要通过实验验证,故D错误。
故选C。
1.A
【解析】【分析】水循环的五个环节:蒸发(包括植物的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
【解答】台风主要影响我国的东南沿海地区,台风将海洋上空大量水汽带到陆地上空,从水循环的途径来看,台风登陆属于水汽输送。故选A。
2.C
【解析】【分析】水循环的基本环节包括:蒸发、降水、水汽输送、地表径流、地下径流、下渗、植物蒸腾,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诗词中的“湘江北去”,描述的是地表水的流动,体现的水循环中的地表径流环节,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3.D
【解析】【分析】此题考水循环的环节知识和影响,水循环的环节有:蒸发和植物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等。结合水循环自然循环和社会循环过程,以及各环节所联结的水体,判断各环节的意义。
【解答】图中的①是降水,②为下渗,③为蒸发,④为污水。
故选D。
4.B
【解析】【分析】根据对电解水的实验过程、现象和结论的理解判断。
【解答】A.根据图片可知,甲试管中气体的体积比乙的体积大,则甲内为氢气,乙内为氧气,故A错误;
B.与正极相连的试管生成氧气,与负极相连的试管生成氢气,则b与负极相连,a为正极相连,故B正确;
C.甲和乙中气体的体积之比为2:1,故C错误;
D.实验说明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故D错误。
故选B。
5.C
【解析】【分析】由电解水的微观模型示意图可知,反应是水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
【解答】A:生成物有氧气和氢气两种物质 ,正确;
B: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质量和数量不变,水电解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变化,,正确;
C: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错误;
D:水分子由氢、氧两种原子构成,正确;
故选B。
6.(1)水汽输送
(2)C
【解析】【分析】水循环是指地球上不同的地方上的水,通过吸收太阳的能量,改变状态到地球上另外一个地方。 ①代表蒸发;②代表水汽输送;③ 代表降水;④ 代表地表径流。
【解答】(1)读图可知,水循环是多环节的自然过程,其中 ② 表示水循环中的水汽输送环节。
(2)选项中的三个地区,森林覆盖良好的水库区水循环最活跃,地表裸露的沙漠地区和冰川广布的南极大陆干旱少雨,水循环不活跃。 水循环最活跃的是 C:森林覆盖良好的水库区。
7.(1)2:1;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内,若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
(2)水 氢气+氧气
【解析】【分析】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体积比为氧气:氢气=1:2。
水电解过程的文字表达式 : 水 氢气+氧气
【解答】(1)实验时,能观察到A、B两试管中的气体体积比约为2:1。
所以B中生成的是氧气, 检验B中气体的方法是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内,若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 。
(2) 水电解过程的文字表达式 : 水 氢气+氧气
8.(1)负;氢气;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入气体中,若复燃则为氧气
(2)大
(3)4
(4)氢和氧(或氢元素和氧元素)
【解析】【分析】(1)在电解水的实验中,生成氢气的体积大约是氧气体积的2倍;与正极相连的试管生成氧气,与负极相连的试管生成氢气。根据氧气的检验方法解答。
(2)根据题目条件的变化分析比值的变化即可;
(3)根据表格中试管内气体体积的比值变化是否接近2:1分析解答;
(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解答。
【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甲试管内气体体积大于乙试管内气体体积,则甲试管产生的气体是氢气,而乙试管内产生的气体是氧气。因为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生成氢气,所以A是电源的负极。检验乙试管中氧气的方法为: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入气体中,若复燃则为氧气。
(2)装置密闭性良好、读数正确,若在相同条件下氧气在水中溶解能力大于氢气,则试管内收集到的氧气体积会偏小,那么测得结果中氢气与氧气的比值会偏大。
(3)根据表格数据可知,从第4组数据开始,甲乙试管中气体体积的比值逐渐接近2:1,即:自第4分钟后管(甲)和管(乙)产生气体的体积比非常接近理论比值。
(4)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该实验说明水是由氢和氧元素组成的。
1.A
【解析】【分析】根据水循环的特点,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水循环涉及蒸发、水汽输送输送、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等环节。“天河工程”项目旨在科学分析大气中存在的水汽分布与输送格局,进而采取人工干预手法,实现不同地域间大气、地表水资源的再分配。“天河工程”计划是对水循环的水汽输送环节进行干预。结合题意。
故选A。
2.D
【解析】【分析】常见的水循环的环节主要有:下渗、地下径流、植物蒸腾、蒸发、降水、水汽输送、地表径流等。
【解答】据图中箭头特点结合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可知,海洋水蒸发到大气中主要是蒸发,因此Ⅰ为蒸发;Ⅱ为地表水到海洋,是地表径流;Ⅲ为地表水通过下渗为地下水为下渗;Ⅳ为地下径流,D正确。
故答案为:D
3.A
【解析】【分析】水循环的主要环节主要有蒸发(包括植物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台风经过时,往往会形成强烈的降雨,雨水落到地面后,会在地表流动,部分雨水会渗入地面以下,因此涉及水循环的环节为降雨,地表径流和下渗,即②④⑤。
故选A。
4.C
【解析】【分析】根据对电解水实验的认识分析判断。
【解答】A.纯水为绝缘体,普通的水能够导电是因为其中存在离子,且离子浓度越大,导电能力越强,因此为增强水的导电性,在水中加入少量硫酸钠,故A正确不合题意;
B.在电解水的实验中,与正极相连的试管生成氧气,与负极相连的试管生成氢气,故B正确不合题意;
C.正极和负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比为1:2,故C错误符合题意;
D.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根据质量守恒定量可知,该实验证明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5.C
【解析】【分析】(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
(2)根据构成物质的微粒的知识判断;
(3)比较水电解前后原子的种类是否改变;
(4)根据物质组成的知识判断。
【解答】A.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有新物质生成,为化学变化,故A错误;
B.常见的金属、稀有气体都是由原子构成的,还有一些物质由离子构成,故B错误;
C.根据示意图可知,水电解前后,原子都只有两种,即氢原子和氧原子,故C正确;
D.微观上,水由水分子构成;宏观上,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故D错误。
故选C。
6.(1)降水;地表径流( 2 )C;D
【解析】【分析】在一定的条件下,陆地上的河流水、湖泊水和海洋水以直接蒸发的形式,转化为大气水。植物体也会将根系吸收的水分,以蒸腾的形式释放出来。冰川在一定条件下,也会直接升华为水蒸气,
或熔化成液态水补给河流、湖泊和地下水。空气中的水汽在一定的条件下,又会重新凝结成为液态水或凝华为固态水,并以液态雨水或固态的雪、冰雹等形式降落到地表或海洋。降落到陆地上的水,一部分汇集成为河流水、湖泊水,或转化为冰川,另一部分则下渗转变为地下水和土壤水。汇集到河流、湖泊或渗透到地下的水,又会流入大海,成为海洋水体的一部分。
【解答】(1)A蒸发 ,B是降水,C水汽输送,D降水,E地表径流,F下渗,G是地下径流;
(2)我国是一个干旱缺水较为严重的国家。据统计,我国江河年平均径流总量约 2.7×1012米3 ,居世界第六位。但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人均拥有的水资源只有 2200 米3 ,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 1/4,是全球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我国的水资源在地区分布上很不均匀,大量的淡水资源集中在南方,北方淡水资源只有南方淡水资源的 1/4,据统计,全国 600多个城市中,有近 400 个城市缺水,其中一半以上严重缺水。我国的水资源在时间分布上也很不均衡,突出表现在夏季丰富、冬季欠缺,江河径流量的年际变化很大,尤其在北方更加明显,A错误,C正确,B南水北调是解决北方水资源短缺问题,无法解决污染问题,D台风可以是将水汽输送位置发生改变,缓解高温和干旱天气。
故答案为:(1)降水,地表径流;(2)CD。
7.(1)负(2)带火星的木条置于尖嘴处(3)B
【解析】【分析】(1)在电解水的实验中,与正极相连的试管生成氧气,与负极相连的试管生成氢气。生成氢气的体积是氧气体积的2倍;
(2)根据氧气的检验方法解答;
(3)根据电解水的实验结论分析判断。
【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a试管内生成气体的体积大于b试管内气体的体积,则a内为氢气,b内为氧气。与负极相连的试管生成氢气,则A表示电源的负极。
(2)b试管内为氧气,则检验b试管内气体的方法是:带火星的木条置于尖嘴处。
(3)纯净的水为绝缘体,故A错误;
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故B正确;
水电解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之比为2:1,故C错误。
故选B。
2023-2024学年上学期浙教版科学八年级“冲刺重高”讲义(一)
地球上的水、水的组成
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