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科学第一章单元拔高卷
一、单选题
1.把400克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分成两等份,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一份蒸发60克水,析出3克晶体,另一份蒸发80克水,析出8克晶体,则该温度下硝酸钾的溶解度为( )
A.5克 B.10克 C.20克 D.25克
2.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B.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
C.20℃时,10g 水中最多可以溶解 3.6g 食盐,所以食盐属于易溶物质
D.25℃时,向 100g 质量分数为 10%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 10g 蔗糖粉末,完全溶解后,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将不变
3.2020年中国水周宣传主题“坚持节水优先,建设幸福河湖”。下列关于水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农业和园林浇灌改大水漫灌为喷灌、滴灌,可节约用水
B.从地球水体分类和比例来看,陆地水资源中比例最大的是河流水
C.取少量植物油放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
D.由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可知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
4. 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溶液中的溶剂只能是水
B.固体NaOH溶于水时,溶液温度升高
C.一定条件下,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可以相互转化
D.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5.在一定温度下,向100克水中依次加入一定质量的氯化钾(KCl)固体,充分溶解。加入氯化钾的质量与得到相应溶液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温度下氯化钾的溶解度是60克
B.实验②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0%
C.实验①、②、③的溶液都是饱和溶液
D.实验②和实验③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相同
6.传统“陈醋”生产过程中有一步称为“冬捞夏晒”,是指冬天捞出醋中的冰,夏日爆晒蒸发醋中的水分,以提高醋的品质.假设用醋酸的质量分数为2%的半成醋,生产500g 4%的优质醋,过程中醋酸没有损失,捞出的冰和蒸发的水的总质量为( )
A.300g B.400g C.500g D.600g
7.三个相同的轻质弹簧,下端固定在容器底,上端分别连接三个体积相同的实心小球,在液体中静止后如图所示,连接乙球的弹簧长度等于弹簧原长。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甲球受到的浮力大于乙球受到的浮力B.丙球受到的浮力等于丙球所受的重力
C.甲球的密度小于液体的密度D.乙球的密度大于丙球的密度
8.依据下列20℃时的实验数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实 验 ① ② ③ ④
水的质量/g 50 50 50 50
加入氯化钠的质量/g 15 20 25 30
未溶解氯化钠的质量/g 0 2 7 12
A.20℃时,68g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含有18g氯化钠
B.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用加溶质的方法
C.实验②所得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9:34
D.实验②③④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9.一个大冰块放在水里,因为水不够深,所以冰块压到盆的底部,当冰全部熔解后盆内水面( )
A.上升B.下降C.位置不变 D.结论和冰的体积有关
10.将质量相等的一个空心铁球和一个实心铁球放入足够深的水中,则( )
A.空心铁球受到的浮力大些B.实心铁球受到的浮力大些
C.两铁球受到的浮力一样大D.无法比较两铁球受到的浮力大小
11.如图甲乙为潜水艇的沉浮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乙图状态的潜水艇将会上浮
B.潜水艇与鱼的浮沉原理相同
C.若在密度逐渐变小的水域下潜时,可能会急速下沉
D.潜水艇的重力大于浮力时,可以停留在任何深度处
12.如图所示,魔法水母是一款受孩子喜爱的玩具。在瓶内注满水,然后放入魔法水母,旋紧瓶盖,用力抓握塑料瓶,魔法水母就会往水下沉落;松开塑料瓶,它又会浮上来。调整握塑料瓶的力度,魔法水母就可以静止悬浮在水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魔法水母下沉时受到的液体压强变大
B.魔法水母上浮时它所受到的浮力变大
C.魔法水母是通过改变自身重力来实现上浮和下沉的
D.魔法水母悬浮在水中时,它所受的浮力和重力的大小相等
13.测定粗盐纯度,需经过称量、溶解、过滤、蒸发结晶……下列操作规范的是( )
A.称量 B.溶解 C.过滤 D.蒸发结晶
14.下列关于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叙述正确的是( )
A.100g水中正好溶解了30g某物质达到饱和状态,则该物质的溶解度为30g
B.20℃时,100g水中溶解了30g某物质,则20℃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30g
C.20℃时,某100g饱和溶液中有30g溶质,则20℃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30g
D.20℃时,30g某物质需要100g水才能恰好完全溶解,则20℃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30g
15.如图所示,a、b、c是三个实心小球,其中a与b质量相等,b与c体积相同,放入水中后,a球漂浮、b球悬浮、c球沉底。则下列判断中不正确的是( )
A.它们的体积关系是 Va>Vb=VcB.它们的重力关系是 Ga=GbC.它们的密度关系是 ρa>ρb>ρcD.它们所受的浮力关系是 Fa=Fb=Fc
16.如图所示,已知鸡蛋的质量为55克,体积为50立方厘米。将鸡蛋放在盛有清水的玻璃杯里,鸡蛋沉入杯底(图甲);逐渐将食盐溶解在水中,鸡蛋恰好悬浮(图乙);继续溶解食盐,最终鸡蛋漂浮(图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中鸡蛋所受浮力为0.55牛 B.图乙中盐水的密度1.1×103kg/m3
C.图丙中鸡蛋所受浮力大于鸡蛋自身重力D.图中三种状态下浮力的大小关系是F甲<F乙<F丙
17.如图所示是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几个实验情景。实验甲、丙和丁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分别为4牛、2.8牛和2.5牛。若盐水的密度为1.2×103千克/米3,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物体A的密度为3.2×103千克/米3B.实验乙中,物体A受到的拉力为1牛
C.实验丙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比乙中小0.5牛D.实验丁中,容器底部受到的压力大于0.3牛
18.木糖醇是一种理想的蔗糖替代产品,小陈用它和50g的水配置了一杯约为50℃的溶液给患糖尿病爷爷应用,结合表格可以得出的结论( )
温度℃ 30 50 70
溶解度/g 70 84 93
A.爷爷想要糖水再甜一点,小晨可以把糖水降温或加入木糖醇
B.若想把这杯糖水配置到最甜,最多可以溶解木糖醇42g
C.小晨又配置了70℃和50℃最甜糖水各一杯,两者溶质质量分数之比为93:84
D.爷爷拿到糖水后发现杯底无固体,小晨判断糖水还未饱和
19.如图所示为蒸发氯化钠溶液的过程,其中①→②→③为恒温蒸发过程,③→④为升温蒸发过程,②溶液恰好为饱和状态。分析实验过程,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②过程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
B.②→③过程中,氯化钠的溶解度不断增大
C.③→④过程中,水的质量分数不断增大
D.②→④过程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先不变后增大
20.t℃时将一定质量的某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均匀地分成三份,分别加热蒸发溶剂。然后,把温度降至t℃。已知从三份溶液中蒸发的溶剂分别为10g、20g、30g,析出晶体(不含结晶水)分别为ag、bg、cg,则a、b、c,三者的关系是( )
A.c=2b-a B.c=a+b C.c=a+2b D.c=2a+b
二、填空题
21.潜水艇对保卫我国的南海起着重要的作用。当潜水艇由江里经过入海口潜行到海里时,若潜水艇在水中处于悬浮状态,其所受重力将
,其所受浮力将
;当该潜水艇浮出海面,其所受到的浮力大小将
(以上三空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2.配制 50 克溶质质量分数为
10%的氯化钠(NaCl)溶液,操作流程如下图:
(1)通过计算,应称量的氯化钠固体的质量为 克,量取水的体积是 毫升;
(2)用托盘天平称量所需的氯化钠时,发现托盘天平的指针偏向左.盘,应选择( )
A.向右移动游码
B.减少适量氯化钠固体
C.调节平衡螺母
(3)实验过程中发现称量的氯化钠固体全部溶于水中,若要判断所得溶液是否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应采用的实验操作及观察要点是: 。
23.如图,三个球的体积相等,这三个球受到浮力最大的是 球,三个球中密度最大的是 球,三个球中质量最小的是 球.
24.小楠自制了一支密度计,将其分别放入盛有液体密度为ρ甲和ρ乙甲、乙两个容器中,静止时,如图所示,从观察到的现象可以判断:ρ甲 ρ乙;若该密度计排开液体的质量分别为m甲、m乙,则m甲 m乙 (该题两空均选填“<”“=”或“>”)。
25.台州是一座山海水城,地貌复杂多样。
(1)海边居民常把海水引入盐田,经过风吹日晒获得食盐,这是利用了 的方法获得晶体。
(2)长潭水库是台州人民的大水缸,目前正在实施将仙居的水引至长潭水库,这主要是改变水循环中的 (填下图中序号)环节。
(3)下列对生活污水的处理,你认为合理的是 。
A.洗脸水、厨房用水等可以用来冲洗马桶
B.用“洁厕灵”清洗洁具后的冲刷液直接灌溉农田
C.改造排水管网,进行雨污分离,推进综合治理
26.溶液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溶液的配制是日常生活和化学实验中的常见操作。下
表是硫酸溶液和氨水的密度与其溶质的质量分数对照表(20℃)。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4 12 16 24 28
硫酸溶液的密度(g/mL) 1.02 1.08 1.11 1.17 1.20
氨水的密度(g/mL) 0.98 0.95 0.94 0.91 0.90
请仔细分析后回答下列问题:
(1)20℃时,随着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逐渐增大,氨水的密度逐渐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取12%的硫酸溶液100g配制成6%的溶液,向100g12%的硫酸溶液中加水的质量应 100 g(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向100g 24%的氨水中加入100g水,摇匀,溶液体积是 mL。(保留到0.1)。
27.有密度为ρ1、ρ2的两种物质,若按质量比为1:2混合,所得混合物的密度为 ;
若按体积比为1:2混合,所得混合物的密度为 。(设混合前后总体积不变)
28.学习浮力知识后,小明做了以下实验:将30cm高的长方体A竖直放在圆柱形容器内。
(1)向容器内缓慢注水,当长方体A刚好对容器底部无压力时,停止注水,水深为18cm,如图甲所示。这一过程中,随着注水深度的增加,长方体A所受的浮力逐渐 ;
(2)继续向容器内缓慢注水,直到注满。关于长方体A浸在水中的深度h与新注入水的质量m之间的关系,下列图像表达正确的是 ;
A.B.C. D.
(3)将长方体A与合金块B(ρB=6ρ水)粘合成一个整体,放入水中静止后,长方体A刚好漫没,如图乙所示。再将这个整体倒立放入水中,松手后这个整体保持竖直静止状态,则该状态下长方体A的底面所在深度处水的压强为 。已知:ρ水=1.0×103kg/m3,g=10N/kg,粘合剂的质量与体积忽略不计)
三、实验探究题
29.化学实验能使我们获得许多重要的化学知识和学习的快乐。下面是某兴趣小组利用下图所示仪器,“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实验。
(1)欲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完成此实验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填序号);
①溶解;②把配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③称量;④计算
(2)按配制溶液的实验要求,图1中还缺少的玻璃仪器是 (填名称);
(3)图2操作中称量氯化钠的质量,放好砝码和游码后,向托盘中加入氯化钠时,若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左边,应进行的操作是 ;
(4)实验操作称量固体的质量及所量取的蒸馏水的体积如图3所示,则称取的氯化钠实际质量为 g ;实际配制的氯化钠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
30.如图是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实验.
(1)从图中可知,物体的重力为 N
(2)比较 ,可知“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3)通过比较(2)(5),能否得出“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有关” ,并说明理由 。
(4)为了使实验结论更为可信,将石块换成钩码等其它物体再进行几次实验,其主要目的是_______ (填序号);
A.多次测量求平均值,以减小偶然误差
B.多次测量找规律,排除偶然性
C.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31.某科学实验小组想测量一块特殊金属的密度,但是手边的测量工具只有量筒,他们利用一个轻小的塑料瓶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并按以下步骤进行操作:
(1)如图甲所示,将空塑料瓶和金属块分别系在绳子两端,并将金属块浸没在装水的烧杯中。用量筒缓缓向空塑料瓶中逐渐加水,待金属块静止时,金属块共受到 个力的作用,记录空塑料瓶中水的体积为V1;
(2)将金属块从烧杯中取出, ,待处于如图乙所示的位置平衡,记录空塑料瓶中水的体积为V2;
(3)金属块的密度表达式是ρ物= (水的密度已知,用ρ水表示);
(4)分析操作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和使用的设备,会对测量结果产生影响的因素有 (写出一个即可),这个因素(忽略其它因素的影响)会导致测量结果 (选填“偏大”或“偏小”)。
32.某同学配制6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NaCl溶液,准备了下列实验用品。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过程中还缺少的一种玻璃仪器是 (填仪器名称),该仪器有的作用是 。
(2)计算所需NaCl的质量为 克。
(3)量取蒸馏水操作如下:将蒸馏水注入量筒,待液面接近量取体积对应刻度线时,改用 (填仪器名称)滴加蒸馏水至刻度线。
(4)经检测,实验所得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其原因可能有 (填序号)。
①氯化钠固体仍然不纯②量取水时,俯视读数
③称量时砝码端忘垫质量相同的纸片④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
四、解答题
33.如图是一种简易温度计,外界温度改变(外界温度升高,液体密度变小)会使小球受到的浮力发生变化而运动进而引起悬挂于下端的金属链条长度发生改变,最终小球重新悬浮于液体的某一深度,同时指针指示温度值。(小球体积变化和金属链条体积可忽略)
(1)当外界温度降低时,小球所受浮力的大小 (选填“变大"变小“不变")。
(2)若该温度计中小球重为0.15N,体积为30cm3,20℃时容器内液体密度为0.9×103kg/m3,则小球受到的浮力为多少牛
(3)若小球与金属链条完全分离,则小球静止时受到的浮力大小为多少
(4)为了使该温度计更精准,下例改进建议合理的是 。
A.换用体积更大的球,其他不变
B.杯中装更多的液体,其他不变
C.换用热膨胀更明显的液体,其他不变
D.换用更粗的铁链,其他不变
34.下表为硫酸的密度与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对照表(20℃):
密度(g/mL) 1.01 1.07 1.14 1.22 1.30 1.40 1.50 1.61 1.73 1.81 1.84
质量分数(%) 1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98
现有一物块A,其体积为300cm3,密度为1.30g/cm3。一只容器中盛有某硫酸溶液1千克,将物块A放入该溶液中静止后如图所示,此时物块A有2/15的体积露出溶液面。
(1)求物块A静止时受到的浮力大小?
(2)求这种硫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3)要使物块A全部浸入溶液中,至少需要往容器中加水多少千克?(容器足够大,加水后溶液不溢出,g取10N/Kg)
35.现有100
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硝酸钾溶液,欲使其溶质质量分数增大到30%,当分别采取下列措施时,试计算:
(1)需向此溶液中加入多少克硝酸钾 (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2)需蒸发掉多少克水
(3)需向此溶液中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50%的硝酸钾溶液多少克
36.实验室有一瓶未开封的浓盐酸,部分标签如图所示。
(1)这瓶浓盐酸溶液的质量为多少 g?
(2)若用这瓶浓盐酸来配制 200g 溶质质量分数为 10%的稀盐酸,需量取浓盐酸的体积是多少 mL?水的体积是多少 mL?
五、综合说理题
37.“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实验中,一同学发现:将氢氧化钠固体加入水中,并不断搅拌,颗粒快速消失,但一段时间后烧杯底部又出现固体。该同学利用温度传感器记录了溶解过程中的温度变化并绘制成图。请结合图像利用所学知识,对实验中“固体快速消失,但一段时间后烧杯底部又出现固体”这一现象进行解释。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解析】【分析】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中的溶解度。
【解答】蒸发60g水,析出3g晶体,剩余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蒸发80g水相当于先蒸发60g水,析出了3g晶体,再蒸发20g水,则析出了5g晶体,所以说明每20g水,在该温度下最多溶解5g溶质,则,S=25g;
故答案为:D。
2.【答案】C
【解析】【分析】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熟记易溶物质、饱和溶液、溶解度的特点。
A、根据溶液的特点考虑;
B、溶液的浓与稀是根据溶质质量分数来说的;
C、根据易溶物质的限制条件考虑;
D、根据溶质的质量分数分析即可。
【解答】A、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均一稳定的物质不一定是混合物,例如蒸馏水,故A错误;
B、饱和的氢氧化钙溶液就是稀溶液,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同理,不饱和溶液也不一定是稀溶液,故B错误;
C、固体物质中的易溶物质是指在20℃,溶解度大于10g的物质,而20℃时,10g水中最多可以溶解3.6g食盐,所以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大于10g所以食盐属于易溶物质,故C正确;
D、25℃时,向100g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10g蔗糖粉末,完全溶解后,溶液的质量增大,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将变小,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3.【答案】B
【解析】【分析】(1)根据节约用水的知识判断;
(2)根据地球上水资源的分布特点判断;
(3)溶液的分散质为可溶性的物质;
(4)根据元素守恒分析。
【解答】A.农业和园林浇灌改大水漫灌为喷灌、滴灌,可节约用水,故A正确不合题意;
B.从地球水体分类和比例来看,陆地水资源中比例最大的是冰川水,故B错误符合题意;
C.取少量植物油放入水中,由于植物油不溶于水,因此不能形成溶液,故C正确不合题意;
D.由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可知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B。
4.【答案】A
【解析】【解答】解:A、碘酒中溶质是碘,溶剂是酒精,所以溶液中的溶剂不一定是水,故错误;
B、物质溶解时伴随着放热、吸热现象,溶质在溶解过程中,有的放出热量(如NaOH、浓H2SO4),有的吸收热量(如NH4NO3),故正确;
C、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故正确;
D、由于溶液的特点是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所以一种溶液中各部分组成相同.故正确.
答案:A.
【分析】A、根据汽油、酒精都可以做溶剂解答;
B、根据物质溶解时伴随着放热、吸热现象进行分析解答;
C、根据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可以相互转化解答;
D、根据溶液的特征进行分析,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5.【答案】D
【解析】【分析】(1)在某一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溶解物质的质量就是该物质的溶解度;
(2)根据溶质质量分数=计算;
(3)当溶液质量小于水和加入物质的总质量时,溶液才会饱和;
(4)溶解度相同,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就相同。
【解答】100g水中加入20g氯化钾得到溶液①,溶液质量为120g,说明全部溶解。再加入20g氯化钾时,得到溶液②,质量为140g;再加入20g氯化钾时,得到溶液③,质量为140g。由于溶液质量140g小于160g,所以溶液②和③都是饱和的。
A.根据溶液②可知,该温度下氯化钾的溶解度为:140g-100g=40g,故A错误;
B.实验②得到的溶液质量分数为:,故B错误;
C.②和③为饱和溶液,故C错误;
D.②和③为同一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因为溶解度相同,所以溶质质量分数相同,故D正确。
故选D。
6.【答案】C
【解析】【分析】通过蒸发水分或捞出醋中的冰的方法可使质量分数为2%的醋酸变成4%的醋酸,此过程中醋酸的质量不变,根据这一不变量可利用4%的优级醋的质量计算需要半成醋的质量,二者质量差即为捞出冰和蒸发水的质量.根据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100%,若已知溶液的质量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可利用该公式计算一定量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解答】解:设2%的半成醋的质量为x
x×2%=500g×4%
x=1000g
捞出的冰和蒸发的水的总质量=1000g﹣500g=500g
故选C.
7.【答案】C
【解析】【分析】浸在流体内的物体受到流体竖直向上托起的作用力叫作浮力。浮力指物体在流体(液体和气体)中,各表面受流体压力的差(合力)。
【解答】A、由图可知,没有弹簧时,甲处于上浮状态,乙处于悬浮状态,小球的体积相同,即V排相同,所以甲乙小球受到的浮力相同;故A错误;
B、丙处于下沉状态,即重力大于浮力;故B错误;
C、甲球没有弹簧处于上浮状态,甲球的密度小于液体的密度;故C正确;
D、乙球悬浮,乙球的密度等于液体的密度;丙球处于下沉状态,丙球的密度大于液体的密度,所以丙球的密度大于乙球的密度;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8.【答案】C
【解析】【分析】(1)如果溶液中存在未溶的固体,那么溶液饱和,据此根据表格50g水中最多溶解氯化钠的质量即可;
(2)根据不饱和溶液和饱和溶液的转化方法判断;
(3)用加入氯化钠的质量减去未溶解的质量得到溶质质量,再与溶剂质量作比即可;
(4)当物质的溶解度相同时,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A.根据第②组数据可知,当加入20g氯化钠时未溶解的氯钠的质量为2g,则此时溶质质量为:20g-2g=18g,即20℃时,50g水中最多溶解氯化钠的质量为18g,也就是68g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含有18g氯化钠,故A正确不合题意;
B.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用加溶质的方法,故B正确不合题意;
C.在实验②中溶质质量为18g,而溶剂质量为50g,则溶质与溶剂的质量之比为:18g:50g=9:25,故C错误不合题意;
D.根据表格可知,实验②③④中存在未溶解的氯化钠,则三者都是20℃时氯化钠的饱和溶液,则溶质质量分数相同,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9.【答案】A
【解析】【分析】比较冰块排开水的体积和冰块熔化成水后的体积的大小关系即可。
【解答】将冰块放入水中,根据G=F浮+F支持可知,因为冰块压倒盆的底部,所以冰块受到的浮力小于冰块的重力;
那么冰块排开水的体积为:;
当冰块熔化成水后,体积为:;
因为F浮所以:V水>V排;
那么冰全部熔化后水面上升。
故选A。
10.【答案】A
【解析】【分析】根据浮沉条件分析判断。
【解答】两个铁球质量相等,那么空心铁球的体积肯定大于实心铁球。
因为铁的密度大于水,所以实心铁球在水中肯定下沉;
(1)如果空心铁球在水中下沉,那么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可知,空心铁球排开水的体积大,它受到的浮力大;
(2)如果空心铁球在水中悬浮或漂浮,那么它受到的浮力等于自身重力,而实心铁球受到的浮力小于自身重力,所以空心铁球受到的浮力大。
故选A。
11.【答案】C
【解析】【分析】潜水艇是靠调节水仓内水的重力来实现上浮或下沉的,据此分析。
【解答】A.甲和乙中,潜水艇在水里浸没,排开水的体积相同,那么它受到的浮力相等。甲中水少,乙中水多,那么甲中潜水艇的重力可能小于浮力而上浮,而乙中潜水艇的重力可能大于浮力而下沉,故A错误;
B.鱼是靠改变鱼鳔的体积大小来改变浮力大小,从而实现上浮和下沉的,而和潜水艇的原理不同,故B错误;
C.若在密度逐渐减小的水域下潜时,它受到的浮力会迅速减小,因此可能会急速下沉,故C正确;
D.潜水艇的重力大于浮力时,它最终在水面漂浮,故D错误。
故选C。
12.【答案】B
【解析】【分析】(1)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2)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分析浮力的变化;
(3)根据水母状态改变时重力的大小变化即可;
(4)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分析浮力和重力的关系。
【解答】A.当魔法水母下沉时,它在水中的深度变大,根据公式p=ρ液gh可知,它受到的液体压强增大,故A正确不合题意;
B.魔法水母上浮时,它排开水的体积不变,根据公式F浮=ρ液gV排可知,它受到的浮力不变,故B错误符合题意;
C.当水母下沉时,用力挤压塑料瓶,水母吸水增多,重力增多;当水母上浮时,松开塑料瓶,水母将水放出,重力减小,故C正确不合题意;
D.魔法水母悬浮在水中时,它所受的浮力和重力的大小相等,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B。
13.【答案】D
【解析】【分析】A、根据天平的使用要求分析;
B、根据量筒的用途分析;
C、根据过滤“一贴二低三靠”分析;
D、根据蒸发的操作要求分析。
【解答】A、称量时要求“左物右码”,不符合题意;
B、不能在量筒中溶解物质,不符合题意;
C、过滤要用玻璃棒引流,不符合题意;
D、 蒸发时要用玻璃棒搅拌,以防止局部受热液体外溅,符合题意;
故选D。
14.【答案】D
【解析】【分析】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中的溶解度,据此进行分析即可。
【解答】A.提到溶解度,必须说明溶液的温度,否则溶解度没有意义,故A错误;
B.溶解度是溶液得到饱和时溶质的质量,即在这个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溶解的溶质的质量,题目没有提到“饱和”,故B错误;
C.溶解度指的是某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溶解溶质的质量,而100g饱和溶液中有30g溶质,这时水的质量为70g,故C错误;
D.20℃时,30g某物质需要100g水才能恰好完全溶解,则20℃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30g,故D正确。
故选D。
15.【答案】C
【解析】【分析】(1)当物体的重力大于受到的浮力时物体下沉,当物体的重力等于受到的浮力时物体悬浮或漂浮,当物体的重力小于受到的浮力时物体上浮;根据阿基米德原理结合图判断三球的体积关系;
(2)当物体的密度大于液体的密度时物体下沉,当物体的密度等于液体的密度时物体悬浮,当物体的密度小于液体的密度时物体上浮或漂浮。【解答】由图可知,a漂浮,b悬浮,则V排a<Va,V排b=Vb,
∵当物体的重力等于受到的浮力时物体悬浮或漂浮,
∴Fa=Ga,Fb=Gb;
∵a与b质量相等,则物体的重力相等,
∴浮力Fa=Fb,
∵F浮=ρgV排,
∴V排a=V排b,
∴Va>Vb,
由题干可知:Vb=Vc,
∴Va>Vb=Vc,故A正确不合题意;
∵b悬浮,c沉入底部,
∴Fb=Gb,Fc<Gc;
∵b与c体积相同,
∴根据F浮=ρgV排可知:Fb=Fc,
∴Gb<Gc;则Ga=Gb<Gc,故B正确不合题意;
∵当物体的密度大于液体的密度时物体下沉,当物体的密度等于液体的密度时物体悬浮,当物体的密度小于液体的密度时物体上浮或漂浮,
∴根据a漂浮、b悬浮、c沉入底部可知:ρa<ρb<ρc,故C错误符合题意;
由上分析可知:浮力Fa=Fb=Fc,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16.【答案】B
【解析】【分析】(1)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分析浮力的大小;
(2)根据密度公式求出鸡蛋的密度,物体悬浮在液体中时,物体的密度等于液体的密度;
(3)物体漂浮时,浮力等于自身的重力;
(4)根据浮沉条件比较浮力的大小。【解答】A.图甲中鸡蛋处于沉底状态,则浮力小于重力,
鸡蛋的重力为G=mg=0.055kg×10N/kg=0.55N,
即浮力小于0.55N,故A错误;
B.鸡蛋的密度为:,图乙中,鸡蛋悬浮在液体中时,鸡蛋的密度等于液体的密度,所以盐水的密度是1.1×103kg/m3,故B正确;
C.图丙中鸡蛋漂浮,所受浮力等于鸡蛋自身重力,故C错误;
D.图甲中鸡蛋处于沉底状态,则浮力小于重力;图乙中鸡蛋悬浮在液体中时,浮力等于重力;图丙中鸡蛋漂浮,所受浮力等于鸡蛋自身重力,所以三种状态下浮力的大小关系是F甲<F乙=F丙,故D错误。
故选B。
17.【答案】D
【解析】【分析】(1)根据甲丙两图,利用公式F浮=G-F拉计算出A受到的浮力,再根据 计算出A的体积,最后根据计算A的密度。
(2)首先根据F浮′=ρ水gV排计算出A在水中受到浮力,再根据F拉=G-F浮’计算A受到的拉力。
(3)将丙和乙的示数相减即可。
(4)根据G=F浮+F拉+F压计算即可。
【解答】A.比较甲和丙两图可知,物体A受到的浮力:F浮=G-F拉=4N-2.8N=1.2N,
物体A的体积:;
物体A的密度:,故A错误;
B.在实验乙中,物体受到的浮力F浮′=ρ水gV排=1×103kg/m3×10N/kg×10-4m3=1N,
物体A受到的拉力F拉=G-F浮‘=4N-1N=3N,故B错误;
C.实验丙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比乙中小:3N-2.8N=0.2N,故C错误;
D.实验丁中容器底部受到的压力:F压=G-F浮-F拉=4N-1.2N-2.5N=0.3N,容器底部也受到盐水对它的压力,故压力大于0.3N,故D正确。
故选D。
18.【答案】B
【解析】【分析】(1)糖的溶质质量分数越大,糖水的甜度越大;
(2)根据溶解度的概念分析;
(3)根据溶解度与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关系解答;
(4)根据判断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分析。
【解答】A.把糖水降温不能增加溶液中糖的溶质质量,不能增大溶质质量分数,自然不能使糖水再甜一点;若糖水原来已经饱和,不会继续溶解糖,此时糖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即甜度不变,故A错误;
B.饱和糖水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大,因此糖水最甜。50℃木糖醇的溶解度是84g,50g的水中最多可以溶解木糖醇42g,故B正确;
C.配制了70℃和50℃最甜糖水各一杯,那么它们都是饱和溶液,两者溶质质量分数之比为 ,故C错误;
D.糖水下面无固体糖出现,那么糖水可能刚好饱和也可能没有饱和,故D错误。
故选B。
19.【答案】D
【解析】【分析】(1)(4)溶质质量分数=;
(2)根据溶解度的影响因素判断;
(3)水的质量分数=。
【解答】A.从①→②的过程中,溶质的质量不变,而溶剂的质量减小,根据“溶质质量分数=”可知,氯化钠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大,故A错误;
B.从②→③的过程中,溶液的温度不变,则氯化钠的溶解度不变,故B错误;
C.从③→④的过程中,氯化钠的溶解度增大,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大,因此水的质量分数不断减小,故C错误;
D.②和③是同一温度下的氯化钠的饱和溶液,则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结合C中的分析可知,从②→④的过程中,氯化钠的溶质质量分数先不变再增大,故D正确。
故选D。
20.【答案】A
【解析】【分析】原来溶液不饱和,因此蒸发水时不会马上析出晶体,而是先达到饱和,再析出晶体,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在蒸发掉10g水后,溶液肯定达到饱和,那么饱和溶液中,蒸发10g水析出晶体的质量为:b-a;
饱和溶液中,蒸发掉20g水析出晶体的质量为:c-a;
因为饱和溶液蒸发掉20g水析出的晶体质量肯定是10g水析出晶体质量的2倍,
所以:2(b-a)=c-a;
解得:c=2b-a。
故选A。
21.【答案】变大;变大;变小
【解析】【分析】(1)根据潜水艇的浮沉原理分析重力的变化,再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力=ρ液gV排分析浮力的变化。
(2)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力=ρ液gV排分析浮力的变化。
【解答】(1)当潜水艇由江里经过入海口潜行到海里时,潜水艇下沉了,那么它采用打开舱门放入海水的方式实现,因此它的重力将变大。原来为漂浮,后来为悬浮,则潜水艇排开水的体积变大了,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力=ρ液gV排可知,潜水艇受到的浮力变大了。
(2)当潜水艇浮出水面时,它排开水的体积变小,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力=ρ液gV排可知,潜水艇受到的浮力变小了。
22.【答案】(1)5;45
(2)B
(3)加入少量氯化钠搅拌观察,若能继续溶解则为不饱和溶液
【解析】【分析】(1)氯化钠的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用溶液质量减去溶质质量得到水的质量,再根据计算出水的体积。
(2)在定量称量的过程中,右盘的砝码和游码不能移动,只能通过调节左盘药品的质量让天平实现平衡。
(3)加入少量氯化钠后,如果还能溶解,说明溶液未饱和;如果不能溶解,那么说明溶液已经饱和,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1)应称量的氯化钠固体的质量:50g×10%=5g。需要水的质量为:50g-5g=45g,则需要水的体积:;
(2)用托盘天平称量所需的氯化钠时,发现托盘天平的指针偏向左,说明左盘的氯化钠的质量偏大,则应该:减小适量氯化钠固体,故选B。
(3)实验过程中发现称量的氯化钠固体全部溶于水中,若要判断所得溶液是否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应采用的实验操作及观察要点是:加入少量氯化钠搅拌观察,若能继续溶解则为不饱和溶液。
23.【答案】A;A;C
【解析】【分析】(1)根据公式F浮=ρgV排来判断三个小球所受浮力的情况,物体漂浮或悬浮时浮力等于自身重力,下沉时浮力小于重力.(2)比较物体与液体的密度大小:当物体的密度大于液体的密度时,物体下沉;当物体的密度小于液体的密度时,物体上浮(漂浮);当物体的密度等于液体的密度时,物体处于悬浮状态.
【解答】解:(1)排开水的体积V排A>V排B>V排C,根据公式F浮=ρgV排可知,
三个球中受到浮力关系F浮A>F浮B>F浮C,则这三个球受到浮力最大的是A球;(2)A沉底,则ρA>ρ液,
B、C都漂浮,则ρB<ρ液,ρC<ρ液,则三个球中密度最大的是A球;
浮力与重力的关系F浮B=GB,F浮C=GC,
由F浮=G=mg=ρVg,F浮=G排=ρ液gV排,
由F浮B>F浮C,可知,
ρBVg>ρCVg,
已知三个球的体积相等,
所以ρB>ρC.
由ρ= 可得,mA>mB>mC,
则三个球中质量最小的是C球.
故答案为:A;A;C.
24.【答案】<;=
【解析】【分析】物体漂浮或悬浮时浮力等于重力,在两图中都是漂浮,而且是相同的密度计,所以浮力相同;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分析可知排开液体的质量相同,由此解答两容器中液体密度的大小。本题考查了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利用好密度计漂浮(F浮=G)是解此类题目的关键。
【解答】∵ 是相同的密度计,在两种液体中都漂浮
∴ F浮=G
∴ 密度计在两种液体中受到的浮力:F甲=F乙=G
∴ ρ甲gV排甲=ρ乙gV排乙
由图可知:V排甲>V排乙
∴ ρ甲<ρ乙
又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G排甲=G排乙
∴m甲=m乙
故答案为:<;=
25.【答案】(1)蒸发结晶
(2)⑥
(3)A、C
【解析】【分析】蒸发是指将溶液中的溶剂通过升温的方式让溶剂脱离溶质的过程;结晶是溶质聚合变为固体(晶体)的过程。水循环是指地球上不同的地方上的水,通过吸收太阳的能量,改变状态到地球上另外一个地方。水资源是指可资利用或有可能被利用的水源,这个水源应具有足够的数量和合适的质量,并满足某一地方在一段时间内具体利用的需求。
【解答】(1)海水晒盐是利用蒸发结晶的方法获得晶体;
(2)水库的从仙居引至长谭,改变的地表径流,即⑥;
(3)A、洗脸水、厨房用水已经被污染了,但可以冲洗马桶,这样实现水的多次利用;故A正确;
B、用“洁厕灵”清洗洁具后的冲刷液,含有有毒物质,不能用来灌溉农田;故B错误;
C、改造排水管网,进行雨污分离,可以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同时避免了水资源的污染浪费;故C正确;
故答案为:(1)蒸发结晶;(2)⑥;(3)AC。
26.【答案】(1)减小
(2)等于
(3)210.5
【解析】【分析】(1)根据氨水的密度与其溶质的质量分数对照表进行分析;
(2)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进行分析解答。
(3)首先根据“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计算出氨水的溶质质量,再根据“溶质质量分数=”计算出加水后的溶质质量分数,接下来根据表格确定此时的氨水密度,最后根据公式计算出氨水溶液的体积。【解答】(1)根据表格可知,20℃时,随着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逐渐增大,氨水的密度减小。
(2)设要加水的质量为x,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则100g×12%=(100g+x)×6% ;
解得:x=100g;
那么向100g12%的硫酸溶液中加水的质量应等于100g。
(3)向100克24%的氨水中加入100克水,摇匀,
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根据表格可知,溶质质量分数为12%的氨水的密度是0.95g/mL,
溶液体积是。
27.【答案】;
【解析】【分析】(1)两物质按质量1:2混合时,总质量等于两者之和,总体积等于两者体积之和,根据密度公式表示出混合物的体积,总质量和总体积的比值即为混合物的密度;
(2)两物质按体积1:2混合时,总体积等于两者体积之和,总质量等于两者质量之和,根据密度公式表示出总质量,总质量和总体积的比值即为混合物的密度。【解答】(1)两物质按质量1:2混合时,设密度为ρ1物质的质量为m,则密度为ρ2物质的质量为2m,
混合物的总质量m混=m+2m=3m,
由可得,混合物的密度:;
混合物的密度:;
(2)两物质按体积1:2混合时,设密度为ρ1物质的体积为V,则密度为ρ2物质的体积为2V,
混合物的体积V混=V+2V=3V,
混合物的总质量:
m混=ρ1V+ρ2×2V=(ρ1+2ρ2)V,
混合物的密度:。
28.【答案】(1)增大
(2)A
(3)2800Pa
【解析】【分析】(1)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分析;
(2)当长方体A刚好对容器底部无压力时,说明长方体A刚好处于漂浮状态,据此分析继续向容器内缓慢注水,直到注满,关于长方体A浸在水中的深度h与新注入水的质量m之间的关系;
(3)由长方体A在水中的三个状态,根据浮沉条件表达出重力与浮力的关系,求出整体倒立放入水中时长方体A浸没深度为H',根据液体压强算出水的压强。 【解答】(1)这一过程中,随着注水深度的增加,长方体A浸没在水中的体积变大,即V排变大,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力=ρ液gV排可知,长方体A所受的浮力逐渐变大;
(2)当长方体A刚好对容器底部无压力时,说此时它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即长方体A刚好处于漂浮状态。当继续向容器内缓慢注水时,长方体始终漂浮在水面,即根据水面的升高而升高,但是受到的浮力不变,排开水的体积不变,即它浸在水中的深度不变,故选A。
(3)设长方体A底面积为S;由(2)可知,GA=F浮1=ρ水gSh……①;
将长方体A与合金块B(ρB=6ρ水)粘合成一个整体,放入水中静止后,长方体A刚好浸没,此时长方体A受到的浮力等于长方体A、合金块B的重力,即:
GA+GB=F浮2=ρ水gSH……②,
由①②可知,合金块B的重力为:
GB=F浮2-F浮1=ρ水gS(H-h),
根据重力公式结合密度公式可知,
GB=ρBgVB=ρ水gS(H-h)=ρ水gS(0.3m-0.18m),
解得:VB=0.02m×S;
当将这个整体倒立放入水中时,这个整体仍然处于漂浮状态,此时合金块B完全浸没在水中,长方体A浸没深度为H',根据浮沉条件可知,
GA+GB=F浮3+F浮B=ρ水gSH'+ρ水gVB=ρ水gSH'+0.02m×ρ水gS……③;
由②③可得:
ρ水gSH=ρ水gSH'+0.02m×ρ水gS,即0.3m=H'+0.02m,
解得:H'=0.28m,
根据液体压强公式可知,该状态下长方体A的底面所在深度处水的压强为:
p=ρ水gH'=1.0×103kg/m3×10N/kg×0.28m=2.8×103Pa。
29.【答案】(1)④③①②
(2)玻璃棒
(3)减少氯化钠的质量,使天平重新平衡
(4)12;偏小
【解析】【分析】(1)按照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的实验步骤确定操作顺;
(2)按照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的实验要求确定实验器材;
(3)指针偏向哪边,就说明哪边质量大;由于砝码质量一定,只能调整物体的质量;
(4)氯化钠的质量=砝码-游码;通过量筒读出加水的质量,根据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水的质量计算出溶液的质量,最后根据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计算出后与15%进行比较。
【解答】(1)欲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先计算出需要氯化钠的质量和水的体积,然后用天平测出规定质量的氯化钠,用量筒测出规定体积的水,注意用胶头滴管调整液面;最后将水和氯化钠都倒入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直至完全溶解,并将配制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因此正确的顺序是 ④③①② ;
(2)根据(1)中描述,图1中还缺少的玻璃仪器是玻璃棒;
(3)若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左边,说明氯化钠的质量偏大,因此应该减小氯化钠的质量,使天平重新平衡。
(4)砝码和物体的位置放反,称取氯化钠的实际质量为:10g+5g-3g=12g;量取水的体积是81mL,质量是81g,那么实际配制的氯化钠的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30.【答案】(1)4
(2)②③
(3)不能;没有控制物体排开的液体体积相同
(4)B
【解析】【分析】(1)当物体在弹簧测力计下保持静止状态,它受到的重力和测力计的拉力相互平衡,根据①图确定物体的重力;
(2)探究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必须控制液体密度相同,而改变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
(3)探究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的关系时,必须控制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而改变液体的密度;
(4)在物理学中,换用不同的实验器材,反复做同一实验,收集更多的实验数据,有利于得到客观准确的物理结论。
【解答】(1)根据图①可知,物体A的重力为4N;
(2)探究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必须控制液体密度相同,而改变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故选②和③;
(3)通过比较(2)(5),不能得出“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有关”,理由是:没有控制物体排开的液体体积相同;
(4)为了使实验结论更为可信,将石块换成钩码等其它物体再进行几次实验,其主要目的是:多次测量找规律,排除偶然性,故选B。
31.【答案】(1)三
(2)用量筒缓缓向塑料瓶中加水
(3)
(4)乙中金属块沾有水;偏小
【解析】【分析】(1)对金属块进行受力分析即可;
(2)在图甲中,塑料瓶内水的重力等于金属块的重力与它受到的浮力的差。在图一中,当金属块静止不动时,塑料瓶内水的重力等于金属块的重力。比较可知,后者塑料瓶内水的重力大于前者的重力,据此确定操作步骤的内容。
(3)根据图甲计算出金属块浸没时受到的浮力,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计算出金属块的体积。根据图乙计算出金属块的重力,最后根据密度公式计算出金属块的密度。
(4)根据金属块沾水分析金属块重力的变化,从而确定计算出的金属块密度的变化。
【解答】(1)根据甲图可知,浸没在水中的金属块受到竖直向上的拉力和浮力,竖直向下的重力,即受到3个力的作用。
(2)金属块从烧杯中取出,用量筒缓缓向塑料瓶中加水,待处于如图乙所示的位置平衡,记录空塑料瓶中水的体积为V2;
(3)根据乙图可知,金属块的重力G=G水=ρ水gV2;
根据甲图可知,浸没在水中金属块受到的浮力:F浮力=G-F拉=ρ水gV2-ρ水gV1;
那么金属块的体积:;
则金属块的密度:。
(4)分析操作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和使用的设备,会对测量结果产生影响的因素有:乙中的金属块沾有水。这会导致空塑料瓶中水的体积V2变大,由可得,,由于V1不变,导致测量结果偏小。
32.【答案】(1)玻璃棒;加速溶解
(2)3
(3)滴管
(4)①③
【解析】【分析】(1)根据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实验过程分析所缺器材,并分析它的作用。
(2)根据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计算氯化钠的质量;
(3)根据量取一定体积液体的操作过程解答;
(4)根据溶质质量分数=可知,溶质质量分数偏小的原因:①溶质质量偏小;②溶剂质量偏大,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1)将氯化钠和水倒入烧杯后,需要用玻璃棒进行搅拌,加快溶解,因此缺少的玻璃仪器为玻璃棒,它的作用是加速溶解。
(2)需要NaCl的质量:60g×5%=3g;
(3)量取蒸馏水操作如下:将蒸馏水注入量筒,待液面接近量取体积对应刻度线时,改用滴管滴加蒸馏水至刻度线。
(4)①氯化钠固体仍然不纯,会导致溶质的质量偏小,故①符合题意;
②量取水时,俯视读数,根据“俯视大仰视小”的规律可知,此时读数偏大,而实际得到水的质量偏小,故②不合题意;
③称量时砝码端忘垫质量相同的纸片,那么氯化钠的质量+垫纸的质量=砝码的质量,则氯化钠的质量偏小,故③符合题意;
④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由于溶液均一稳定,因此不影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故④不合题意。
故选①③。
33.【答案】(1)变大
(2)小球受到的浮力:F浮'=ρ液'gV排=0.9×103kg/m3×10N/kg×(30×10-6m3)=0.27N;
(3)若小球与金属链条完全分离,则小球不受链条向下的拉力,此时小球受到的浮力等于它的重力,即F浮''=G=0.15N。
(4)A;C
【解析】【分析】(1)根据温度变化确定液体的密度变化,再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分析浮力的变化;
(2)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计算小球受到的浮力;
(3)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计算小球受到的浮力;
(4)当温度发生改变时,液体的密度发生改变,于是小球受到的浮力发生改变,则指针所处的深度发生改变。深度变化越大,则该温度计测量越准确,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1)当外界温度降低时,液体的密度变大,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可知,小球所受浮力的大小变大。
(4)A.换用体积更大的球,其他不变,此时排开液体的体积更大,根据V=Sh可知,此时液面深度变化更大,故A符合题意;
B.杯中装更多的液体,其他不变,此时对温度变化时液面深度的变化没有影响,故B不合题意;
C.换用热膨胀更明显的液体,其他不变,则液体的密度变化更大,那么小球排开液体的体积变化更大,液面深度变化更大,故C符合题意;
D.换用更粗的铁链,其他不变,这对液面深度的变化几乎没有影响,故D不合题意。
故选AC。
34.【答案】(1)物体A的重力G=mg=ρVg=1.30×103kg/m3×10N/kg×300×10-6m3=3.9N;
当物体漂浮在液面上时,它受到的浮力与重力相互平衡,
即F浮=G=3.9N;
(2)该硫酸溶液的密度为:;
根据表格可知,此时硫酸溶液的溶质重力分数为60%。
(3)当物体A全部进入溶液中时,它为悬浮状态,
此时硫酸溶液的密度ρ液=ρ=1.3g/cm3;
查表可知,此时硫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40%。
设加水的质量为x,
(1kg+x)×40%=1kg×60%;
解得:x=0.5kg。
【解析】【分析】(1)首先根据G=mg=ρVg计算出该物体的重力,再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计算出它漂浮时受到的浮力;
(2)首先根据计算出液体的密度,再根据表格确定硫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3)当物体A全部进入溶液中时,它为悬浮状态,据此确定此时硫酸溶液的密度,再根据表格确定此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后根据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列出方程,计算需要加水的质量。
35.【答案】(1)解:设加入硝酸钾的质量为x。则 ×100%=30%,x≈21.4 g
答:需向此溶液中加入21.4 g硝酸钾
(2)解:设蒸发水的质量为y。则 ×100%=30%,y=50 g
答:需蒸发掉50 g水
(3)解:设需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50%的硝酸钾溶液的质量为k。则 ×100%=30%,k=75 g。
答:需向此溶液中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50%的硝酸钾溶液75 g。
【解析】【分析】(1)可以增加溶质硝酸钾,首先用100g×溶质质量分数计算出原来溶质质量,再加上需要添加的硝酸钾的质量得到现在的溶质质量。然后用100g加上填加的硝酸钾质量得到现在溶液质量,最后根据“溶质质量分数=”列出方程计算即可。
(2)可以蒸发溶剂,首先用100g×溶质质量分数计算出原来溶质质量,再用100g减去需要蒸发水的质量得到现在的溶液质量,最后根据“溶质质量分数=”列方程计算。
(3)首先根据“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分别计算出100g溶液和加入50%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然后将它们相加得到现在溶质质量。再将两个溶液质量相加得到溶液的总质量,最后根据“溶质质量分数=”列方程计算即可。
36.【答案】(1)解:m=500 mL×1.18g/cm3=590 克
设:需量取浓盐酸的质量为 x
200 克×10%=x 37%
x≈54.1 克
V=m/ρ=54.1g/1.18g/cm3≈45.8 cm3=45.8mL
m 水=200 克-54.1 克=145.9 克
(2)解:V水=m/ρ=145.9g/1g/cm3=145.9cm3=145.9mL
【解析】【分析】(1)根据m=ρV计算出一瓶浓盐酸的质量;
(2)根据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列等式可以计算出所需要浓盐酸的质量和所加入水的质量,再根据分别计算出所需要浓盐酸的体积和水的体积。
37.【答案】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会放出的热大于溶液散热,使溶液温度升高加快溶解;搅拌也加快了氢氧化钠的溶解,所以固体快速消失。氢氧化钠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溶液中有较多的氢氧化钠。完全溶解后,溶液向外散热,温度缓慢下降,氢氧化钠溶解度降低,固体逐渐析出至室温后不再变化。
【解析】【分析】(1)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时放热;
(2)氢氧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
(3)搅拌和升高温度都会加快物质的溶解,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会放出的热大于溶液散热,使溶液温度升高加快溶解;搅拌也加快了氢氧化钠的溶解,所以固体快速消失。氢氧化钠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溶液中有较多的氢氧化钠。完全溶解后,溶液向外散热,温度缓慢下降,氢氧化钠溶解度降低,固体逐渐析出至室温后不再变化。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