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中图版(2019)必修一1.3地球的演化过程(共4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地理中图版(2019)必修一1.3地球的演化过程(共4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25.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中图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8-21 10:36: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6张PPT)
地球的演化过程
第 一 章 宇 宙 中 的 地 球
新课导入
地球是一颗美丽的星球,奇妙地球,生机盎然,地球何时形成、如何演化?何时具备适宜人类生存的环境?为了寻找答案,让我们开启一趟探寻地球的进化之旅。
01
化石与地质时代
地层
地层是具有时间顺序的层状岩石,是研究地球历史最主要的途径。
化石
化石是生物的遗体或生物活动遗迹,在沉积岩中保存下来的。
地质年代表
根据地层顺序、岩石年龄等,按照一定时间单位,进行系统编年的。
地层与化石
1.沉积岩
2.层理构造
3.地层
4.化石
5.二者关系
6.研究意义
●裸露在地表的各种岩石,在风吹、日晒、雨淋以及生物的作用下被破坏,破坏的产物(包括碎屑物质和溶解物质)被风和流水等搬运后沉积起来,经过压紧固结而形成的岩石叫沉积岩
●一般而言,具有层理构造和含有化石是沉积岩的突出特征
泥质砂岩
油母页岩
1.沉积岩
2.层理构造
3.地层
4.化石
5.二者关系
6.研究意义
层理构造是指沉积物在沉积时,在层内形成的成层构造
地层与化石
1.沉积岩
2.层理构造
3.地层
4.化石
5.二者关系
6.研究意义
● 地层是具有时间顺序的层状岩石。是一层或一组具有某种统一特性或属性并和上下层有着明显区别的岩层
● 一般而言,先沉积的层在下,后沉积的层在上
地层与化石
1.沉积岩
2.层理构造
3.地层
4.化石
5.二者关系
6.研究意义
在沉积岩的形成过程中,有些生物的遗体或遗迹会在沉积物中保存下来,形成化石
刺毛虫化石
恐龙蛋化石
地层与化石
1.沉积岩
2.层理构造
3.地层
4.化石
5.二者关系
6.研究意义
恐龙化石的形成过程




地层与化石
1.沉积岩
2.层理构造
3.地层
4.化石
5.二者关系
6.研究意义
同一时代的岩层中往往含有相同或者相似的化石
越古老的地层含有越低级、越简单生物的化石
三叶虫化石
鹦鹉螺化石
地层与化石
1.沉积岩
2.层理构造
3.地层
4.化石
5.二者关系
6.研究意义
岩石中包含的化石可以反映古地理环境和生物特征,生物总是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从水生到陆生。
地层与化石
1.沉积岩
2.层理构造
3.地层
4.化石
5.二者关系
6.研究意义
● 一般而言,各个地质时代所形成的沉积岩层,如同历史的“书页”一样,记录着岩层下老、上新顺序排列的地球发展历史
● 沉积岩中的化石保存着沉积岩形成的年代和当时的地理环境信息,就好像是写在岩层里的“文字”一样,记录着地球发展的历史
地层与化石
1.沉积岩
2.层理构造
3.地层
4.化石
5.二者关系
6.研究意义
通过研究地层和化石,可以了解地球的生命历史和古地理环境
鱼化石——水生环境
恐龙化石——陆生环境
地层与化石
地层组成物质的性质和化石特征
追溯地层沉积时的环境特征
红色岩层指示氧化环境 黑色页岩并含黄铁矿指示还原环境
珊瑚化石指示清澈温暖的浅海环境
破碎的贝壳指示滨海环境
举例
课堂活动
珊瑚礁主要分布地区略图
(1)珊瑚礁主要分布在哪些区域?
(2)我国多次在喜马拉雅山脉发现珊瑚化石,请尝试推测喜马拉雅山脉的古地理环境。
低纬度海域
温暖海域环境
珊瑚礁是指珊瑚群体死后其遗骸构成的岩体。珊瑚一般生长在水温22-30℃且有一定盐度的海水中。
北回归线
南回归线
易误辨析:沉积地层中一定含有化石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化石是生物遗体和遗迹沉积在地层中保存形成的。只有在沉积地层中才能找到化石,但是并非所有沉积地层中都含有化石。
针对训练(3分钟)
1.关于地层和化石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相同时代的地层往往保存着相同或相似的化石
②越古老的地层中成为化石的生物越复杂、越高级
③陆地地层只含有陆地生物的化石,海洋地层只含有海洋生物化石
④研究地层与其包含的化石可以推知地球的历史和古地理环境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2.2019年6月19日上午,有市民在山东省淄川西河镇东庄村北侧的山上发现了许多疑似化石的石头,石头上能清晰地看出动、植物的形状(如图)据专家介绍该化石为阿门角石(古无脊椎动物)化石。据此推测化石中的植物最可能是( )
A.藻菌植物 B.蕨类植物 C.裸子植物 D.被子植物
D
A
沉积物质
思考上中下层的岩层新老关系?
思考A、B两地是否有同一时代的地层?
将同时代的地层用虚线连接起来,猜想两地地层产生差异的原因。
活动探究—化石形成过程和特性
基岩
地壳抬升运动,使沉积发生中断。
三叶虫化石
根据地层顺序、生物演化阶段、岩石年龄等,科学家把漫长的地球历史按照宙、代、纪等时间单位进行系统编年。
太古宙
元古宙
冥古宙
显生宙
距今5.41亿年
前寒武纪
2.6
23
66
145
201
299
359
419
443
252
2500
485
541
4000
新生代
中生代
古生代
显生宙
距今时间/百万年
4600
冥古宙
太古宙
元古宙
寒武纪
奥陶纪
志留纪
泥盆纪
三叠纪
侏罗纪
白垩纪
古近纪
新近纪
第四纪
石炭纪
二叠纪
41亿年
6亿年
15亿年
20亿年
2亿年
1.9亿年
1亿年
地质年代表
根据地层顺序、生物演化阶段、地壳运动和岩石年龄等,将地球历史划分为冥古宙、太古宙、元古宙和显生宙。宙之下,又分出代;代之下,再分出纪。
冥古宙
太古宙
元古宙
显 生 宙
古生代
中生代
新生代
寒武纪
奥陶纪
志留纪
泥盆纪
石炭纪
二叠纪
三叠纪
侏罗纪
白垩纪
古近纪
新近纪
第四纪
地质年代:地壳中不同地质时代地层的具体形成时间和顺序。



地质年代简表
寒武奥陶志留纪;
泥盆石炭二叠纪;
三叠侏罗白垩纪;
古近新近第四纪。
记忆方法
新生早晚三四纪,
六千万年喜山期;
中生白垩侏叠三,
燕山印支两亿年;
古生二叠石炭泥,
志留奥陶寒武系;
震旦青白蓟长城,
海西加东到晋宁。
地质年代歌
1.古生物化石对研究古气候、古环境有着重要意义,中国地质博物馆的馆藏精品中华龙鸟化石,产于我国辽宁省西部含有火山灰的湖泊沉积形成的岩层中,该岩层还含有多种动植物化石。读下面“中华龙鸟化石图片”,完成下题。
根据化石推断,中华龙鸟最可能的生态环境是(  )
A.火山频发的海洋深处 B.温暖湿润的湖泊附近
C.风沙肆虐的沉积盆地 D.冰川广布的高寒荒漠
材料“含有火山灰的湖泊沉积形成的岩层中”“该岩层还含有多种动植物化石”说明中华龙鸟生活地临近湖泊且气候条件优越。
B
思考
0
2
3
6
8
10
12
14
16
18
21
22
冥古宙
太古宙
元古宙
古生代
中生代
新生代
若将地球46亿年的历史压缩为一天24小时,地球诞生于0点,你能算出图中的时间分别对应一天中的什么时刻吗?(请用适当的地理简图表示出来)
冥古宙:6亿年 0:00——3:00
太古宙:15亿年 3:00——10:30
元古宙:20亿年 10:30——20:30
古生代:2亿年 20:30——21:30
中生代:2亿年 21:30——22:30
新生代:1亿年 22:30——00:00
20
02
地球的演化历程
地球的
演化历程
演化历程
地球经历了46亿年的发展,自然要素和环境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环境变迁
从古至今,地球的环境发生了多次变迁,任何一次都有存在意义。
典型生物
每个时期有不同的动植物代表,有些生物或已退出历史舞台。
地质年代 距今时间 海陆变迁 生命演化 矿产形成
前寒武纪
古生代
中生代
新生代
阅读课本,小组合作讨论完成表格
距今5.41亿年前
距今5.41亿年前-2.52亿年
距今2.52亿年前-6600万年
距今6600万年前-今
阜平运动
加里东运动
海西运动
燕山运动
喜马拉雅运动
太古宙出现蓝藻
元古宙形成真核、多细胞生物
早古生代:无脊椎动物繁盛(三叶虫、笔石、鹦鹉螺等)晚古生代:两栖、爬行动物、裸子、蕨类出现
爬行动物盛行(恐龙繁盛)哺乳、裸子植物
被子植物繁盛、第四纪出现人类
铁、金、镍、铬大量出现
重要的成煤期
重要的成煤期
太古代
构造运动
海陆分布
生物演化
矿物
(距今25亿年以前)
海洋广泛,陆地少
原始生命萌芽
(原始细菌、蓝绿藻)
重要成矿时期,铁矿
蓝绿藻
鞍山铁矿
大气
以二氧化碳为主,氧气含量极少
剧烈,火山活动频繁

供氧设备
便携式食物
元古代
生物演化
矿物
强烈,陆地面积扩大
末期出现许多稳定古陆地
藻类日益繁盛
地质历史上重要金属矿产形成时期
藻类
大气、水体
氧含量增加
(距今25亿-5.41亿年)
构造运动
海陆分布
金矿石(吉林夹皮沟金矿)
第一小组:探究地球的构造运动与海陆变迁
了解过去
地球从形成至今,构造运动剧烈,著名的构造运动有古生代的_____运动、中生代的_____运动和新生代的________运动。
海西
燕山
喜马拉雅
地球陆地面积在不断_____。
构造运动引发海陆变迁。
地质历史上发生过多次海陆变迁。
扩大
总结规律
太古代
古生代
中生代
新生代
海陆格局发生大变迁,劳亚古陆(北),冈古斯古陆(南)
劳亚古陆连接扩大,冈瓦纳古陆解体分离,出现古印度洋、古大西洋
大陆漂移至现代位,形成现代海陆分布格局
海洋占绝对优势,陆地少
元古代
海洋占绝对优势,末期形成稳定古大陆
第二小组:探究地球大气的演化
了解过去
原始大气: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__、氢气、氨气等,____氧气;
现在大气:主要成分是____,____等。
没有
水蒸气
二氧化碳
氮气
氧气
总结规律
从地球形成至今,____从无到有并增多,二氧化碳含量____。
原始大气
现在大气
减少
氧气
植物的光合作用
第三小组:探究地球生物的演化
了解过去
古细菌
多细胞生物
海生藻类
裸子植物
鱼类
爬行类
鸟类
人类
植物界
动物界
蓝绿藻
陆生蕨类
被子植物
两栖类
哺乳类
种子植物
地球生物演化过程略图
太古代:原始生命萌芽。
元古代:_____繁盛。
古生代:无脊椎动物→_____动物→_______动物,陆地上_____植物繁茂。
中生代:_____植物、_____动物。
新生代:_____植物、_____动物,在_____纪人类出现。
藻类
脊椎
两栖类
蕨类
裸子
爬行
被子
哺乳
第四
第三小组:探究地球生物的演化
总结规律
古细菌
多细胞生物
海生藻类
裸子植物
鱼类
爬行类
鸟类
人类
植物界
动物界
蓝绿藻
陆生厥类
被子植物
两栖类
哺乳类
种子植物
地球生物演化过程略图
从过程看:从无到有,从低级到_____,从简单到_____,
生物进化不可逆转、复制;
从分布空间看:从_____向_____扩展;
生物演化过程中经常出现此消彼长。
高级
复杂
海洋
陆地
第四小组:探究显生宙(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地球的演化
了解过去
古生代 中生代 新生代
时间 距今5.41亿-2.5217亿年 距今2.5217亿- 0.66亿年 距今0.66亿年
至今
构造运动与海陆变迁 剧烈; 陆地面积_____,形成联合古陆 剧烈; _____古陆连接,_______古陆解体,出现古大西洋和古_____洋 剧烈;
海陆分布与现在渐趋一致
生物演化 _______动物→脊椎动物→_______动物; 陆地蕨类植物 _____动物时代 _____植物时代 _____动物时代
第___纪人类出现_____植物时代
地质矿产 煤 煤 煤、油页岩、石油、石膏和岩盐等
扩大
冈瓦纳
劳亚
印度
无脊椎
两栖类
爬行
裸子
哺乳

被子
联合古陆示意图
大约5亿3000万年前,寒武纪地层在2000多万年时间内突然出现门类众多的无脊椎动物化石,而在早期更为古老的地层中,长期以来没有找到其明显的祖先化石的现象,被古生物学家称作“寒武纪生命大爆发”。
拓展阅读:
寒武纪生命大爆发
侏罗纪景观复原图
若将地球46亿年的历史压缩为一天24小时,地球诞生于0点,你能算出地质年代表中的时间分别大致对应一天中的什么时刻吗?
凌晨4点,海洋中产生了最初的生命——蓝藻。
之后整整一个白天都过得很漫长无聊,直到晚上21:14分,多细胞生物爆发式地出现,世界开始变得丰富多彩起来。
20:07分,两栖动物爬上了岸,最早的爬行动物出现了。
23:00,恐龙出现。
23:40分,小行星撞地球,恐龙灭绝。
23:58:40,也就是1分20秒之前,南方古猿开始直立行走。
两秒钟之前,直立人学会了用火。
人类什么时候学会了书写,开始用文字传承文明呢?0.11秒之前。
前寒武纪
海洋、陆地开始形成
古生代
汇聚,形成联合大陆
新生代形成现代海陆格局
海陆变迁
中生代
解体,开始漂移
植物演化过程


藻类
苔藓植物
蕨类植物
裸子植物
被子植物
蕨类植物,繁盛于晚古生代,大多生长在阴暗潮湿的角落里,孢子繁殖。
裸子植物,繁盛于中生代,没有果皮,种子是裸露的,例如银杏。
被子植物,繁盛于新生代,也叫显花植物,绿色开花植物,是植物中最高级的一种。
动物
原始单细胞动物
无脊椎
动物
脊椎动物
(鱼类、两栖类、爬行类)
脊椎动物
(鸟类、哺乳类)
草履虫
蜗牛
(软体动物)
大鲵
(两栖类)

(哺乳类)
前寒武纪
早古生代
中生代
新生代
动物演化总结
前寒武纪成铁期
古生代成煤期
中生代成煤期
植物怎样变成煤炭
由于石炭纪的植物种类繁多,生长迅速,且石炭纪森林多生长在被水浸泡着的沼泽地,死亡的植物枝干很快下沉到稀泥中。在这种封闭的还原环境中植物枝干可避免遭受外界的破坏,并在压实作用和其他作用下缓慢地演变成泥炭。年复一年,由植物形成的泥炭在地层中保存,又经历了成煤作用后成为初级的煤炭一褐煤。 褐煤是一种劣质煤,它再经过长时间的压实后,才能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煤烟煤。
矿产资源演化总结
间冰期与冰期
拓展阅读
全球变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