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时 数与代数(2)
课题 复习数的运算(小数除法) 课型 复习课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06页数与代数及第109~110页第10~17题的内容
教学目标 理解小数除法的意义,掌握小数除法运算的法则,能正确进行小数除法运算和小数混合运算,并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能正确进行小数除法运算和小数混合运算
教学难点 解决小数除法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自制课件。
教 学 过 程 备 注
一、系统梳理教师:同学们,我们经过这一学期的学期,同学们都收获了哪些知识呢?我们这节课复习小数除法这个单元。(板书:数与代数(2))请同学们想一想,这个单元都学习了哪些知识?回顾整理一、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按照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计算,商的小数点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二、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先移动除数的小数点,使它变成整数,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几位,被除数的小数点也向右移动几位(位数不够时,在被除数的末尾用“0”补足),然后按照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进行计算。针对练习1.教材P106数与代数独立思考第3题。学生竖式计算两道题目,并说说竖式中每一步的意思。2.教材P106数与代数独立思考第4题。学生先梳理自己在计算中经常出错的题目,谈一谈自己计算时容易出现的错误,并找出错误的原因,如商忘记点小数点,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没有对齐等。三、求近似值。1.求积的近似值:一般先算出准备的积,再根据题目要求或生活习惯四舍五入法曲近似值。2.求商的近似值:先看要保留到哪一位,直接根据要求多除一位,然后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四、商与被除数、除数之间的大小关系规律。1.一个数(0除外)除以1,商等于原来的数。2.一个数(0除外)除以大于1的数,商比原来的数小。3.一个数(0除外)除以小于1的数,商比原来的数大。五、循环小数。一个小数,从小数部分的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的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作循环小数。六、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要从左到右依次计算;如果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在一个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括号里的,再算括号外面的。针对练习教材P106数与代数独立思考第5题。(1)让学生说一说自已平时是如何解决问题的,了解学生解决问题的一般思路。(2)让学生完成书中的题目,并说一说自己的解题过程。(3)引导学生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策略,感受分析数量关系在正确解决问题中的重要性,使学生明确解决问题的一般途径。二、当堂训练1.教材P109“练习”第10题。(1)学生独立解决问题。(2)与同伴相互交流自己是怎么填空的,说一说商不变的规律、分数的基本性质。(3)指名学生汇报,出示答案,集体订正。2.教材P109“练习”第11题。(1)学生独立解决问题。(2)不仅要判断竖式计算是否正确,还要分析错误的原因。(第1题错在除数没有变成小数,第二题错在商的小数点没与被除数对齐,第三题错在除数与被除数没有扩大相同的倍数)(3)指名学生汇报,出示答案,集体订正。3.教材P110“练习”第12题。(1)学生独立解决问题。(2)与同伴相互交流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3)指名学生汇报,出示答案,集体订正。4.教材P110“练习”第13题。(1)学生独立解决问题。(2)引导学生利用运算率进行简便计算,相互交流计算方法。(3)指名学生汇报,出示答案,集体订正。5.教材P110“练习”第14题。(1)引导学生借助图示获取数学信息,分析数量关系并解决问题,学生独立完成。(2)指名学生汇报,出示答案,集体订正。6.教材P110“练习”第15题。(1)引导学生先认真读题,发现题目中所给的长度单位不同,因此先统一单位。(2)学生独立计算,相互交流如何取近似数。四、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复习了小数除法,你有什么收获呢?、学生谈收获,教师根据学生谈话归纳整理成板书。五、布置作业教材第109页“练习”第16,17题。 梳理知识,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认识。让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自己说一说。学生总结课堂内容,与同桌交流
板书设计 数与代数(2)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近似值循环小数商与被除数、除数之间的大小关系规律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教后反思 本课时主要是引导学生复习小数除法这一单元的知识,课前先请学生浏览要复习的内容,说一说我们都学习了哪些知识,通过浏览、归纳、交流,对所学的知识有一个系统的认识,从而达到对知识系统归类的作用。通过让学生做练习检测学生的掌握程度,从而查缺补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