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选修1第9单元第2课维新运动的兴起(共3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选修1第9单元第2课维新运动的兴起(共3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4-12-02 20:58: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2张PPT。这三幅图表揭示了什么主题?虎代表英国,熊代表俄国,肠代表德国,蛙代表法国,鹰代表美国,日代表日本。?
导入:
假如你是19世纪末的一位知识分子,面对此种现象,你会做出怎样的反应?而以康有为为代表的一些知识分子群体,他们又做出了怎样的反应呢?第2课 维新运动的兴起第2课 维新变法的兴起课标要求:
简述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张,分析其特点。第 2 课 维新运动的兴起一. 早期改良思想
二. 康有为及其变法思想
三. 公车上书和强学会
四. 梁启超与《时务报》 思想兴起 运动兴起提出向西方学习(林则徐)学习西方的技术(林、魏、洋务派)学习西方君主立宪制度(薛、王、郑、康、梁)学习西方民主共和制度(孙中山)学习西方思想文化(陈独秀、李大钊)高考链接A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的轨迹是(  )
A.师夷——器物——制度——思想
B.器物——师夷——思想——制度
C.师夷——器物——思想——制度
D.器物——制度——师夷——思想新思想的演进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图说新思想陈独秀黄 兴梁启超李鸿章魏 源曾国藩林则徐李大钊郑观应孙中山王 韬康有为地主阶级抵抗派(   )  地主阶级洋务派(   )
早期维新派  (   )  资产阶级维新派(   )
资产阶级革命派(   )  资产阶级激进派(   )对号入座5、74、69、113、122、101、8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 )
A林则徐 B魏源
C康有为 D孙中山地主阶级抵抗派——林则徐、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我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向西方学习地主阶级洋务派——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师夷长技以自强!求富!!只学技术,不学制度,是失败的根本原因引进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来挽救危机!早期维新思想家——冯桂芬、王韬、郑观应仅仅依靠新式枪炮舰船和洋务企业,并不能使中国富强!君主立宪制度是最好的政治制度!必须进行政治改革!中国人学习西方进入了制度层次2.代表人物:王韬、郑观应、薛福成1.出现时间:19世纪60、70年代(民族资本主义产生)3.产生原因:①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和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③洋务运动弊端明显,需要寻找新出路。4.主要思想:一 .早期改良思想②向西方学习思潮的影响; 材料1 商政矿务宜筹也,不变则彼富而我贫;考工制器宜精也,不变则彼巧而我拙;火轮、舟车、电报宜兴也,不变则彼捷而我迟;约章之利病,使才之优绌,兵制阵法之变化宜讲也,不变则彼协而我孤、彼坚而我脆。
——薛福成《筹洋务议·变法》
材料2 乃知其治乱之源 ,富强之本,不尽在船坚炮利,而在议院上下同心,教养得法;……育才于学校,论证于议院,军民一体,上下同心……此其体也;轮船、火炮、洋枪、水雷、铁路、电线,此其用也。 ——郑观应《盛世危言·自序》
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教材归纳早期维新派的思想主张。5.评价:  ⑴作用: ①体现了资产阶级利益和要求,
②为康、梁的维新思想奠定理论基础

⑵局限: 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也没有付诸于实践。4.主要思想:一 .早期改良思想①振兴工商业,发展资本主义,同外国人“商战”。②学习西方先进制度,设立议院,实行君主立宪。请回答(1)李鸿章与郑观应探索中国富强之路问题上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郑观应对洋务运动提出了怎样的批评?
(3)郑观应认为中国需要借助什么途径实现富强?相同:都主张学习西方
不同:李鸿章只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不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郑观应主张既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又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和教育制度。他批评洋务运动不改变封建制度制度只学西方先进科技培养人才,改革政治制度,设立议院。材料一: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于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原函》
材料二:西人立国,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务实而戒虚,谋定而后动,此其体也。轮船、火炮、洋枪、火雷、铁路、电线,此其用也。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趋步,常不相及;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以足持哉?
材料三:中华而自安卑弱,不欲富国强兵,为天下之望国也,则亦已耳。苟欲安内攘外,君国子民,持公法以求升平之局,其必自设立议院始矣。
——郑观应《盛世危言·议院》 1.政治主张:
(1)人类社会进化过程要经过“据乱世”“升平世(小康)”和“太平世(大同)”
据乱世:君主专制制度;
升平世:君主立宪制度;
太平世:民主共和制度。“三世说”与进化论相结合二.康有为及其变法思想 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国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立定宪法,同受治焉。人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东西各国,咨行此政体,故人君与千百万之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伏乞上师尧舜三代,外采东西强国,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1.政治主张:
2.代表作:《孔子改制考》
《新学伪经考》(1)人类社会进化过程要经过“据乱世”“升平世(小康)”和“太平世(大同)”
据乱世:君主专制制度;
升平世:君主立宪制度;
太平世:民主共和制度。(2)主张维新变法,实行君主立宪制
(3)救亡图存“三世说”与进化论相结合二.康有为及其变法思想材料 “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与之先王,既不惊人,自可避祸” . ——康有为3.特点:4.康有为为什么要请出2000多年前的孔子,以孔子之口说出维新变法的要求?将西方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托古改制”环境: 封建主义正统思想即儒家思想根深蒂固,影响深远。
策略:借孔子的权威论证维新变法的合理性,减少改革阻力。
主观:由康有为出身经历、文化底蕴决定,特别由其所处时代决定;
根本原因: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根据“学思之窗”
讨论:康有为借儒家学说宣传维新主张的利弊得失? 利:有利于宣传资产阶级改良思想,减少改革阻力。弊:反映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政治软弱性,这使他们不可能与封建思想彻底决裂 正当维新思想给全国人民带来思想的冲击的同时,1895年之事,给全国人民心灵上巨大的打击……松

庵 1895年春,《马关条约》草案电传回北京,正在
北京参加会试的康有为、梁启超闻讯,立即发动各省
举人联名上书,要求拒签和约。18省举人群集在宣武
门外达智桥松筠庵谏草堂,康有为主动请缨,代各省
举人起草了一篇万言书,这就是“公车上书”。谏

堂三、公车上书和强学会1.公车上书:
2.《中外纪闻》:目的、地点、作用。
3.强学会:汉朝时封建政府用车马接送被征举的 读书人,后来,人们就用“公车”作为举人入京应试的代称。 ——标志维新思潮发展成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维新派政治团体成立、主要活动、地点、结果。 “下诏鼓天下之气,
迁都定天下之本,练兵强
天下之势,变法成天下之
治。” 以上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维新变法思想进一步扩大,包括地主阶级在内的很多阶层都受其影响。 1895年,强学会成立。当时有名的官员翁同龢 、
孙家鼐、李鸿藻都列了名,刘坤一、张之洞、王文韶
等都捐了5000两银子入会。李鸿章得知强学会成立
后,表示赞赏,自愿捐3000两银子入会,但康有为拒
绝。梁 启 超四、 梁启超与《时务报》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各自的主张材料一: 梁启超说:“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变亦变,不变亦变。”“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材料二: 谭嗣同说:“二千年来君臣一伦,尤为黑暗否塞,无复人理,沿及今兹,方愈剧矣!”材料三: 严复认为:“人类社会同样受‘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天然法则的支配,不能及时进步的民族会被别的民族灭绝。但是,‘世道必进,后胜于今’,弱国只要肯发愤图强,奋起直追,就能够在种族与种族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中,由弱变强。”上海1.变法图强 2.伸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制 3.改革科举制度,培养人才4.发展近代工业“冲决君主之网罗”
反对君主专制、
反对封建思想观念用进化论理论阐述维新
变法主张 反对封建君主专制,主张维新
变法,实行君主立宪制湖南天津《天演
论》《仁
学》《变法
通议》《国闻报》《时务报》共同
主张严复谭嗣
同梁启
超维新思想的发展康有为
梁启超
严 复
维新变法运动的领导人
被称赞为“中国西学第一人”
维新思想的重要宣传者
变法时期杰出的启蒙思想家
被誉为“岭南奇才”
被称之为“火山大喷火”人物介绍著书立说《新学伪经考》
《孔子改制考》
《时务报》主笔
《变法通议》
创办《国闻报》
翻译《天演论》《原富》康有为
梁启超
严 复康、梁维新思想传播的方式?1.办报纸:2.兴学堂:3.立学会:《中外纪闻》《国闻报》《时务报》万木草堂 时务学堂强学会4.上 书:公车上书,使维新思潮发展成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5.著书立说:《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变法通议》康、梁维新思想传播的影响:1.启发明智——为维新运动奠定一定社会基础2.组织力量——为维新运动奠定领导基础3.制造舆论——为维新运动作了舆论准备,减少改革阻力 总之,维新变法新局面逐渐形成 吴玉章回忆说:“当我读到康、梁的痛快淋漓的议论以后,我很快就成了他们信徒,一心要做变法维新的志士,对于习八股、考功名,便没有多大兴趣了。” 探究归纳:戊戌变法的背景1.社会背景:2.经济基础:3.阶级基础:4.思想基础:5.从整个世界看,资本主义工业经济继续发展,政治文明不断完善,发展资本主义已是大势所趋。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甲午战争以后,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中华民族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清政府统治危机日益加剧。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开始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进一步发展,康有为等维新派已经认识到封建制度的腐朽落后和资本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发出了维新变法的呼声。活学活用1、康有为在《孔子改制考》中把孔子打扮成主张变革的先
师,其目的是( )
A改变孔子儒学宗 师的形象 B引导人们正确认识孔子
C为维新变法制造历史根据 D发扬中国古代文化传统
2、把西方进化论学说和资产阶级经济学说系统地介绍到中国来的是( )
A康有为 B梁启超 C严复 D光绪帝
3、有人说康有为是“跪着造反”的典型,主要是指他( )
A、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B、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
C、变法时没有实行早先提出的设议院、开国会、定宪法的主张
D、没有和封建主义思想彻底决裂
4、19世纪末,维新变法从社会思潮发展成为运动的关键是( )
? A、维新派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符合历史发展趋势
B、维新派把维新变法和救亡图存结合起来
C、维新派拥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D、维新派得到光绪帝的支持
CCB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