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人教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同步选题附答案
人教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一、选择题。
1、下列各组混合气体中,点燃时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
A.CH4和O2 B.H2和CO C.CO2和CH4 D.CO2和O2
2、下列关于燃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有放热、发光现象的变化一定是燃烧
B.可燃物燃烧时一定有火焰和发光的现象
C.在纯氧中能燃烧的物质在空气中也一定能燃烧
D.可燃物燃烧时一定有发光、放热现象
3、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
A.乘电梯逃离火灾现场 B.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C.室内着火时不急于打开门窗 D.火场逃生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4、下列有关安全处理措施正确的是( )
A.电器着火,用水浇灭
B.室内着火,打开门窗让风吹灭
C.图书失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D.燃气泄漏,用蜡烛照明检查原因
5、有三瓶无色、无味的气体X、Y、Z,它们分别是甲烷、氢气、一氧化碳中的一种。分别点燃三种气体,将干燥的冷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只有Y和Z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有水珠出现,燃烧后分别向烧杯中注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只有X和Y火焰上方的烧杯内石灰水变浑浊。则X、Y、Z分别是 ( )
A.CH4 H2 CO B.CH4 CO H2
C.CO CH4 H2 D.H2 CH4 CO
6、不属于新能源开发和利用的是( )
A.火力发电 B.风力发电 C.氢燃料客车 D.太阳能电池路灯
7、“低碳”是全世界的主题。以下流程是实现“低碳”的一种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生成氢气的过程中所用的催化剂一定是二氧化锰
B.二氧化碳与氢气在复合催化剂的作用下的反应产物是纯净物
C.分离、浓缩得到二氧化碳的过程是化学变化
D.上述流程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二氧化碳
8、A、B、C三个集气瓶(容积: 100ml) 中分别对应盛有二氧化碳、氧气、空气,分别将集气瓶按照如图方式倒扣住蜡烛和白磷(足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A瓶中蜡烛立即熄灭,说明二氧化碳不具有助燃性
B.B瓶中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渐渐熄灭,其原因之一可能是瓶内产生了大量二氧化碳
C.B中蜡烛燃烧比C中白磷燃烧火焰明亮,说明可燃物燃烧剧烈程度与氧气浓度有关
D.C瓶中白磷燃烧一段时间熄灭,冷却后集气瓶中出现约20ml的水
9、下列是探究灭火原理的四个实验,其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验Ⅰ中蜡烛熄灭,实验Ⅱ中蜡烛不熄灭,说明隔绝空气可以灭火
B.实验Ⅲ中蜡烛熄灭,因为稀盐酸与小苏打反应生成二氧化碳隔绝了空气
C.实验Ⅳ中蜡烛想灭,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支持燃烧
D.通过上述实验能得出,灭火原理包括隔绝氧气、降低温度、隔离可燃物
10、燃烧与人类的生活以及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釜底抽薪——移除可燃物
B.架空篝火——使木材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C.钻木取火——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上
D.电器着火——用水浇灭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相同的原子可以构成不同的分子
②N(NO2)3中氮原子与氧原子个数比为2:3
③在同一化合物中,金属元素均显正价,非金属元素均显负价
④凡是含氧元素的物质都是氧化物
⑤水分子保持水的化学性质
⑥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⑦“钻木取火”原理是通过摩擦生热提高木材的着火点
A.①④⑤⑥ B.①③⑤⑦ C.①②⑤⑥ D.②③④⑦
12、小红同学设计了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气球的作用是缓冲气压形成密闭装置,防止污染空气
B.观察到的现象:试管和烧杯中的白磷能燃烧,红磷不能燃烧
C.热水的作用是升高可燃物温度,隔绝空气
D.由此实验得出燃烧的条件是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
13、如图是“粉尘爆炸实验”的装置图,与该实验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燃着的蜡烛可升高面粉着火点 B.鼓空气是为了增大氧气的含量
C.剧烈燃烧一定会引起爆炸 D.面粉加工厂必须严禁烟火
14、汽车尾气三效催化剂表面物质转化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储存过程发生了化合反应
B.该过程能减缓酸雨污染
C.还原过程中 CxHy生成的CO2和H2O质量比为 22:9,则 x:y=1:2
D.整个转化过程中有机物除外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除去CO中的CO2,可通过紫色石蕊溶液
B.利用高压水枪灭火的原理是隔绝氧气
C.加热薄铜片的两侧的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观察到滤纸碎片先燃烧
D.燃气灶的火焰呈黄色,锅底出现黑色,要调大炉具的进风口
16、关于燃烧、灭火、自救等生活常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夜间发现煤气泄漏,应打开电灯查找漏源
B.用水灭火的原理是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C.室内着火,应迅速打开所有门窗通风
D.进入久未开启的地窖,要做灯火试验
二、填空题。
17、合理运用燃烧与灭火的原理,对保障生命财产安全至关重要。
(1)打火机中丁烷为液体,按下按键打开盛装丁烷的容器口,丁烷变为气体,从微观角度解释丁烷汽化的原因:压强减小, 。松开开关即可熄灭火焰,其灭火原理是 。
(2)地铁隧道中须安装自动喷淋系统。喷出的水能灭火的原因是:
。
(3)现有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的反应:H2+Cl22HCl,它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分析反应特点,你对燃烧条件的新认识是 。
18、三大化石燃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不可再生能源。
(1)煤:煤被称为___________,是古代植物的遗体经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变化而形成的,主要含有___________元素。
(2)石油被称为___________,是古代动植物的遗体经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变化而形成的,主要含有___________元素。
(3)天然气:①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俗称沼气;②物理性质:甲烷是一种_____色、_____味的气体,_____溶于水;③化学性质:甲烷易燃烧,产生_____色火焰,放出热量,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科学地利用燃烧反应,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是非常重要的。
(1)煤的主要成分是碳,请写出碳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2)做饭时,锅底出现黑色物质,需要调 (填“大”或“小”)炉具或灶具的进风口,使燃料充分燃烧;
(3)请写出成语“釜底抽薪”体现的灭火原理: ;
(4)如果发现火险或遭遇火灾,应采取的应急措施是 (写出一条即可)。
20、目前,我们国家的能源主要依赖于化石燃料,它们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因此,开发利用新能源就显得格外重要。
(1)常见的三种化石燃料包括石油、天然气和_________。美国墨西哥湾石油钻井平台爆炸,大量石油泄漏燃烧造成严重的污染,开发公司采用堵塞油管、喷水的方法灭火,其中喷水灭火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利用新能源发电的类型有潮汐能发电、地热能发电、_________等(请举1例)。
(3)海底埋藏着大量的“可燃冰”,其主要成分由甲烷分子和水分子组成,如果开采和贮存方法得到突破,可以成为未来的新能源。“可燃冰”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4)在新能源汽车未普及时,下图所示为一种“节能减排”的有效措施。以下对乙醇作汽车燃料的描述错误的是______。
A.原料来源丰富 B.是可再生能源 C.燃烧完全没有污染
三、实验探究题。
21、为了探究燃烧的条件,甲、乙两位同学分别设计了如图1、图2所示的实验装置。已知白磷和红磷的着火点分别是40℃、240℃.白磷燃烧生成的五氧化二磷是一种白色粉末,有毒,溶于水后能生成磷酸(H3PO4)。
实验探究一:请你根据甲同学设计的实验(装置A)图示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是因为 。
(2)烧杯中热水的作用是 、 。
实验探究二:乙同学经过思考提出了问题,发现甲同学设计的实验对环境有危害,同时设计了自己的探究实验如图2(装置B、C、D)所示。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3)请写出五氧化二磷与水反应生成磷酸的化学方程式 。
(4)设计B、D的目的是为了探究 。
(5)能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O2的现象是 。
22、实验小组用微型实验装置“W”型玻璃管进行探究实验。
(1)用如图1装置(夹持仪器略去)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
实验步骤:
I.通入N2,将 W 管右侧部分放入热水中,a、b 处白磷均不燃烧
II.通入空气,a 处白磷不燃烧,b 处白磷燃烧。
知识卡片:
白磷的着火点为40℃,P2O5能与水反应。
①a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P2O5。实验过程中,能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的现象是通入N2,b处白磷不燃烧,通入空气,b处白磷燃烧 。
②关于该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BC (填序号)。
A.湿棉花可以吸收白烟
B.烧杯中热水的作用是提供热量
C.步骤 II中,a 处白磷不燃烧的原因是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
(2)图2用W玻璃管进行CO还原Fe2O3实验。
装置中c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Fe+3CO2 ,d处现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注入过氧化氢溶液
(3)如图3所示,将注射器中的过氧化氢溶液推入管中与二氧化锰接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C (填序号)。
A.过氧化氢分解能生成氧气
B.若m处粉末是木炭粉,能看到木炭燃烧
C.若m处粉末是硫粉,n处应接有尾气处理装置
D.若m处粉末是铜粉,能看到粉末由黑色变为红色
四、计算题。
23、为了解决能源与环境问题,我国研发出一种新型催化剂,可促进CO2转化为清洁燃料CH4,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4H2CH4+2H2O。理论上22gCO2可以转化为多少gCH4?
2023—2024学年人教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同步选题附答案
人教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一、选择题。
1、下列各组混合气体中,点燃时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
A.CH4和O2 B.H2和CO C.CO2和CH4 D.CO2和O2
【答案】A
2、下列关于燃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有放热、发光现象的变化一定是燃烧
B.可燃物燃烧时一定有火焰和发光的现象
C.在纯氧中能燃烧的物质在空气中也一定能燃烧
D.可燃物燃烧时一定有发光、放热现象
【答案】D
3、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
A.乘电梯逃离火灾现场 B.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C.室内着火时不急于打开门窗 D.火场逃生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答案】A
4、下列有关安全处理措施正确的是( )
A.电器着火,用水浇灭
B.室内着火,打开门窗让风吹灭
C.图书失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D.燃气泄漏,用蜡烛照明检查原因
【答案】C
5、有三瓶无色、无味的气体X、Y、Z,它们分别是甲烷、氢气、一氧化碳中的一种。分别点燃三种气体,将干燥的冷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只有Y和Z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有水珠出现,燃烧后分别向烧杯中注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只有X和Y火焰上方的烧杯内石灰水变浑浊。则X、Y、Z分别是 ( )
A.CH4 H2 CO B.CH4 CO H2
C.CO CH4 H2 D.H2 CH4 CO
【答案】C
6、不属于新能源开发和利用的是( )
A.火力发电 B.风力发电 C.氢燃料客车 D.太阳能电池路灯
【答案】A
7、“低碳”是全世界的主题。以下流程是实现“低碳”的一种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生成氢气的过程中所用的催化剂一定是二氧化锰
B.二氧化碳与氢气在复合催化剂的作用下的反应产物是纯净物
C.分离、浓缩得到二氧化碳的过程是化学变化
D.上述流程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二氧化碳
【答案】D
8、A、B、C三个集气瓶(容积: 100ml) 中分别对应盛有二氧化碳、氧气、空气,分别将集气瓶按照如图方式倒扣住蜡烛和白磷(足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A瓶中蜡烛立即熄灭,说明二氧化碳不具有助燃性
B.B瓶中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渐渐熄灭,其原因之一可能是瓶内产生了大量二氧化碳
C.B中蜡烛燃烧比C中白磷燃烧火焰明亮,说明可燃物燃烧剧烈程度与氧气浓度有关
D.C瓶中白磷燃烧一段时间熄灭,冷却后集气瓶中出现约20ml的水
【答案】C
9、下列是探究灭火原理的四个实验,其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验Ⅰ中蜡烛熄灭,实验Ⅱ中蜡烛不熄灭,说明隔绝空气可以灭火
B.实验Ⅲ中蜡烛熄灭,因为稀盐酸与小苏打反应生成二氧化碳隔绝了空气
C.实验Ⅳ中蜡烛想灭,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支持燃烧
D.通过上述实验能得出,灭火原理包括隔绝氧气、降低温度、隔离可燃物
【答案】D
10、燃烧与人类的生活以及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釜底抽薪——移除可燃物
B.架空篝火——使木材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C.钻木取火——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上
D.电器着火——用水浇灭
【答案】D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相同的原子可以构成不同的分子
②N(NO2)3中氮原子与氧原子个数比为2:3
③在同一化合物中,金属元素均显正价,非金属元素均显负价
④凡是含氧元素的物质都是氧化物
⑤水分子保持水的化学性质
⑥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⑦“钻木取火”原理是通过摩擦生热提高木材的着火点
A.①④⑤⑥ B.①③⑤⑦ C.①②⑤⑥ D.②③④⑦
【答案】C
12、小红同学设计了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气球的作用是缓冲气压形成密闭装置,防止污染空气
B.观察到的现象:试管和烧杯中的白磷能燃烧,红磷不能燃烧
C.热水的作用是升高可燃物温度,隔绝空气
D.由此实验得出燃烧的条件是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
【答案】B
13、如图是“粉尘爆炸实验”的装置图,与该实验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燃着的蜡烛可升高面粉着火点 B.鼓空气是为了增大氧气的含量
C.剧烈燃烧一定会引起爆炸 D.面粉加工厂必须严禁烟火
【答案】D
14、汽车尾气三效催化剂表面物质转化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储存过程发生了化合反应
B.该过程能减缓酸雨污染
C.还原过程中 CxHy生成的CO2和H2O质量比为 22:9,则 x:y=1:2
D.整个转化过程中有机物除外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答案】C
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除去CO中的CO2,可通过紫色石蕊溶液
B.利用高压水枪灭火的原理是隔绝氧气
C.加热薄铜片的两侧的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观察到滤纸碎片先燃烧
D.燃气灶的火焰呈黄色,锅底出现黑色,要调大炉具的进风口
【答案】D
16、关于燃烧、灭火、自救等生活常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夜间发现煤气泄漏,应打开电灯查找漏源
B.用水灭火的原理是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C.室内着火,应迅速打开所有门窗通风
D.进入久未开启的地窖,要做灯火试验
【答案】D
二、填空题。
17、合理运用燃烧与灭火的原理,对保障生命财产安全至关重要。
(1)打火机中丁烷为液体,按下按键打开盛装丁烷的容器口,丁烷变为气体,从微观角度解释丁烷汽化的原因:压强减小, 。松开开关即可熄灭火焰,其灭火原理是 。
(2)地铁隧道中须安装自动喷淋系统。喷出的水能灭火的原因是:
。
(3)现有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的反应:H2+Cl22HCl,它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分析反应特点,你对燃烧条件的新认识是 。
【答案】(1)分子间的间隔变大;隔离可燃物;
(2)降温至可燃物着火点以下;
(3)化合反应;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合理即可)。
18、三大化石燃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不可再生能源。
(1)煤:煤被称为___________,是古代植物的遗体经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变化而形成的,主要含有___________元素。
(2)石油被称为___________,是古代动植物的遗体经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变化而形成的,主要含有___________元素。
(3)天然气:①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俗称沼气;②物理性质:甲烷是一种_____色、_____味的气体,_____溶于水;③化学性质:甲烷易燃烧,产生_____色火焰,放出热量,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煤、石油、天燃气
(1)工业的粮食 碳
(2)工业的血液 碳、氢
(3)无 无 极难 蓝 CH4+2O2 CO2+2H2O
19、科学地利用燃烧反应,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是非常重要的。
(1)煤的主要成分是碳,请写出碳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2)做饭时,锅底出现黑色物质,需要调 (填“大”或“小”)炉具或灶具的进风口,使燃料充分燃烧;
(3)请写出成语“釜底抽薪”体现的灭火原理: ;
(4)如果发现火险或遭遇火灾,应采取的应急措施是 (写出一条即可)。
【答案】(1)C+O2CO2; (2)大;
(3)移走可燃物 (4)拨打电话119。
20、目前,我们国家的能源主要依赖于化石燃料,它们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因此,开发利用新能源就显得格外重要。
(1)常见的三种化石燃料包括石油、天然气和_________。美国墨西哥湾石油钻井平台爆炸,大量石油泄漏燃烧造成严重的污染,开发公司采用堵塞油管、喷水的方法灭火,其中喷水灭火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利用新能源发电的类型有潮汐能发电、地热能发电、_________等(请举1例)。
(3)海底埋藏着大量的“可燃冰”,其主要成分由甲烷分子和水分子组成,如果开采和贮存方法得到突破,可以成为未来的新能源。“可燃冰”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4)在新能源汽车未普及时,下图所示为一种“节能减排”的有效措施。以下对乙醇作汽车燃料的描述错误的是______。
A.原料来源丰富 B.是可再生能源 C.燃烧完全没有污染
【答案】 (1)煤 使温度降低到可燃物(或石油)的着火点以下(其他合理叙述均可);
(2)风能发电、太阳能或核能发电等等(其他合理叙述均可);
(3)CH4+2O2CO2+2H2O 或CH4·nH2O+2O2CO2+(n+2)H2O;
(4)C;
三、实验探究题。
21、为了探究燃烧的条件,甲、乙两位同学分别设计了如图1、图2所示的实验装置。已知白磷和红磷的着火点分别是40℃、240℃.白磷燃烧生成的五氧化二磷是一种白色粉末,有毒,溶于水后能生成磷酸(H3PO4)。
实验探究一:请你根据甲同学设计的实验(装置A)图示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是因为 。
(2)烧杯中热水的作用是 、 。
实验探究二:乙同学经过思考提出了问题,发现甲同学设计的实验对环境有危害,同时设计了自己的探究实验如图2(装置B、C、D)所示。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3)请写出五氧化二磷与水反应生成磷酸的化学方程式 。
(4)设计B、D的目的是为了探究 。
(5)能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O2的现象是 。
【答案】(1)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
(2)使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隔绝氧气。
(3)P2O5+3H2O=2H3PO4。
(4)白磷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5)C中白磷不能燃烧,D中白磷燃烧。
22、实验小组用微型实验装置“W”型玻璃管进行探究实验。
(1)用如图1装置(夹持仪器略去)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
实验步骤:
I.通入N2,将 W 管右侧部分放入热水中,a、b 处白磷均不燃烧
II.通入空气,a 处白磷不燃烧,b 处白磷燃烧。
知识卡片:
白磷的着火点为40℃,P2O5能与水反应。
①a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P2O5。实验过程中,能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的现象是通入N2,b处白磷不燃烧,通入空气,b处白磷燃烧 。
②关于该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BC (填序号)。
A.湿棉花可以吸收白烟
B.烧杯中热水的作用是提供热量
C.步骤 II中,a 处白磷不燃烧的原因是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
(2)图2用W玻璃管进行CO还原Fe2O3实验。
装置中c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Fe+3CO2 ,d处现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注入过氧化氢溶液
(3)如图3所示,将注射器中的过氧化氢溶液推入管中与二氧化锰接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C (填序号)。
A.过氧化氢分解能生成氧气
B.若m处粉末是木炭粉,能看到木炭燃烧
C.若m处粉末是硫粉,n处应接有尾气处理装置
D.若m处粉末是铜粉,能看到粉末由黑色变为红色
【答案】(1)4P+5O22P2O5;通入N2,b处白磷不燃烧,通入空气,b处白磷燃烧。
②ABC。
(2)Fe2O3+3CO2Fe+3CO2;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ABC。
四、计算题。
23、为了解决能源与环境问题,我国研发出一种新型催化剂,可促进CO2转化为清洁燃料CH4,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4H2CH4+2H2O。理论上22gCO2可以转化为多少gCH4?
【答案】8g。
【详解】设生成甲烷的质量为x。
CO2+4H2CH4+2H2O
44 16
22g x
x=8g
答:生成甲烷的质量为8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