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物理 第十三章 内能习题课件(共7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 第十三章 内能习题课件(共7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3-08-19 11:31:51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3
1.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
热量与它的
和升高的温度乘积之
比,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比热容用符号
表示,它的单位是焦每千克摄氏度,符
号是
2.比热容反映了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不同
物质,在质量相等、升高相同温度时,吸收的
热量
3.比热容是反映物质
的物理量,
同种物质,比热容与
有关;不同物
质,比热容一般
温度计
温度计
液体甲
液体乙
(3)分析实验数据可知:当它们升高相同温
度时,
液体需要吸收的热量更多;当
它们吸收相同的热量时,
液体升温更
高。所以
(前三空均选填“甲”或
“乙”)液体的吸热能力较强,物理学上用
这个物理量来描述物质的吸热
能力。
2.关于比热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比热容跟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
有关
B.比热容跟物体温度的高低有关
C.物体的质量越大,它的比热容就越大
D.比热容是物质的特性之一
3.水的比热容较大,下列做法中不是利用这一
特性的是
A.用水作内燃机的冷却液
B.炎热的夏天在室内洒水降温
C.供暖系统用热水循环
D.沿海地区气温受大面积海水的影响
4.酒精的比热容是2.4×103J/(kg·℃),它表

。一瓶酒
精倒去
,
剩下酒精的比热容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初春培育水稻秧苗时,为了不使秧苗受冻,
下列说法符合实际的是
A.早晨灌水,傍晚放水
B.早晨排水,夜晚灌水
C.早晨和傍晚都灌水
D.早晨和傍晚都放水
2.下列情况中,比热容会发生变化的是(
)
A.一杯水倒去一半
B.水凝结成冰
C.一铁块磨成铁屑
D.15℃的水变成45℃的水
3.已知水的比热容大于煤油的比热容,质量相
同的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温度
A.水吸收的热量多
B.煤油吸收的热量多
C.它们吸收相同的热量
D.以上都有可能
A.物质的状态发生变化,比热容不变
B.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定不同
C.质量相等的铝和铜升高相同的温度,铝
吸收的热量更多
D.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吸收相同的热量,
水升高的温度更多
5.如图是某沿海城市和内陆城市在同一天的
气温变化曲线,沿海城市气温变化对应的曲
线是
(选填“A”或“B”),这是由于水
的比热容
(选填“大于”或“小于”)
砂石的比热容,吸收相同热量后砂石的温度
变化较
(选填“大”或“小”)。
↑温度/℃
B
时间
6.为了比较A、B两种液体比热容的大小,物
理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在两
个相同的试管中,分别装入质量相等的A、B
两种液体。将两个试管放入盛有水的同一
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共23张PPT)

3
1.内能: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
能与
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
能。单位是焦耳()。
2.一切物体不论温度高低,都具有内能。物体
温度降低时内能
温度升高时内能
3.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
方式
热传递
做功
物体对外界做功,
物体吸热时,内能
内能
;外
特点
;物体放热
界对物体做功,内
时,内能

物体间存在
条件
内能与其他形式
实质
能量的
能的相互
4.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
叫做热量。
提示:热量是一个过程量,不能离开热传递;不能
用“具有”“含有”等词语来修饰。物体吸收热量,
内能一定增加,但温度不一定升高。如:晶体熔化
和液体沸腾的过程。
1.下列有关物体内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静止的物体没有内能
B.物体的运动速度越大,内能越小
C.物体内能的大小与质量无关
D.一切物体都有内能
5.2023年1月9日,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
用长征七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实践二十三
号卫星发射升空。火箭从地面向上发射过
程中,其外壳与大气摩擦后温度升高,内能
,这是通过
的方式改变
内能。
6.(2021鲁甸县期末)冬天到来,小伙伴们纷
纷用上了暖手宝,将冻得冰冷的手放在暖手
宝上,不一会儿手就变暖和了,此时手的内

选填“增加”“减少”或“不
(
变”);这是通过
的方式改变手
的内能
1.下列情沉况中,物体内能一定会减少的是
(
A.正在减速的汽车
B.正在降温的热水
C.正在熔化中的冰
D.正在摩擦的双手
2.(2022昆明市盘龙区期末)关于内能、热量、
温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的热量越多
B.一个物体的温度升高,一定吸收了热量
C.温度高的物体可能比温度低的物体具有
的内能少
D.热传递时,温度可能从内能小的物体向
内能大的物体传递
3.【核心素养·问题解决高速公路上发生爆
胎是非常危险的事件,所以在高速公路服务
区内,交警会强制一些已经行驶一段距离的
重型汽车,需在降温池里停留一会才可继续
行驶,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A.汽车在高速行驶中,主要是通过做功的
方式增加了轮胎的内能
B.汽车在高速行驶中,主要是通过热传递的
方式增加了轮胎的内能
C.若轮胎发生爆炸,爆炸后,轮胎内气体的
内能增大
D.汽车在降温池中停留时,轮胎的内能减
小,机械能增大
4.(2022泰州中芳)夏天,将饮料放入冰箱冷
藏室,饮料温度降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饮料将温度传递给冰箱中的空气
B.饮料放出热量后自身所含热量喊少
C.饮料温度降低的过程伴随着内能的转移
D.饮料放热是因为饮料的内能比冰箱中空
气的内能多(共22张PPT)

3
1.物质的构成:常见的物质是由大量的
原子构成的。
提示:分子是不能用肉眼直接观察到的,凡是能用
肉眼直接观察到的小物体(如灰尘、花粉等)都不
是分子。
2.扩散: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
对方的现象。固体、液体、气体之间都可以发
生扩散现象。
3.从扩散现象可以看出:分子之间存在
5.分子之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当分子间距离
很小时,作用力表现为
力;当分子间
距离稍大时,作用力表现为
力。如果
分子相距很远,作用力就变得十分微弱,可
以忽略不计。
提示: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的直径很小,约为0.1m
B.用肉眼可以看到分子
C.常见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
D.空气中一个细小的灰尘就是一个分子
A.长期堆放的煤会渗透进地板
B.酒香不怕巷子深
C.春天柳絮飞扬
D.将糖放入水中,水会变甜
4.(2022昭通市昭阳区期末)分别在冷水和热
水中滴一滴墨水,
选填“冷水”或
“热水”)中的墨水扩散得快,说明分子运动
的快慢与
有关。
7.(2022宜昌中考)如图所示,把干净的玻璃
板吊在弹簧测力计的下面,读出测力计的示
数。使玻璃板水平接触水面,然后稍稍用力
向上拉玻璃板,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原因是
1.(2022镇江中考)端午节民间有戴香包的习
俗,香包内有艾草,远远地就能闻到艾香,这
是因为
)
A.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B.分子间有空隙
C.分子间有引力
D.分子间有斥力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扩散现象不能在固体之间发生
B.海绵易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间隙
C.当水凝固成冰后,水分子的热运动也就停
止了
D.“破镜不能重圆”的主要原因是分子间距
离太大,分子力非常微弱
3.如图所示是由微颗粒(1nm~50nm)制备得
到的新型防菌“纳米纸”。在“纳米纸”的表
面细菌无法停留且油水不沾。下列与此现
象有关的判断正确的是
A.组成“纳米纸”的分子间没有间隙
B.油与“纳米纸”分子间有斥力没有引力
C.“纳米纸”可阻止细菌分子无规则运动
D.油分子间的引力使纸面上的油汇集成小
油珠
4.如图所示,小明能闻到液体的味道,这是
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
5.5月31日是“世界无烟日”,吸烟危害健康,
即使只有很少人吸烟,整个场所也会充满烟
味,这属于
现象;“花气袭人知骤
暖”说明分子的热运动与
有关。(共22张PPT)

3
A.做早餐时会产生油烟,说明物质由分子
组成
B.做好的早餐冒出香气,说明分子在做热
运动
C.面包片很容易被捏扁,说明分子间存在
间隙
D.油炸花生米没粘一起,说明分子间没有
引力
2.在“天宫课堂”第二课上,王亚平老师进行
了液桥演示实验,水能多连接成“桥”是因

A.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B.分子间有力
C.分子间有斥力
D.分子是运动的
3.(2022连云港中芳)人们常用热水袋取暖,这
是用
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热
水袋里装水是因为水具有较大的
用水取暖的过程中,水的内能
(选填
“增加”“减少”或“不变”)。
4.(2022福建中考)如图所示是我国古代发
明的取火器的模型 ,把木制推杆迅速推
入牛角套筒时,杆前端的艾绒立刻燃烧起
来,这是通过
的方式使简内空气
内能
,温度升高,达到艾绒的着
火点。
5.一桶水全部凝固成冰后,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体积一定变小
B.比热容一定不变
C.含有的热量一定变小
D.具有的内能一定变小
6.把同种材料、同样大小的黑纸和白纸,放在
阳光下照射相同的一时间后,用手摸它们
时,会感觉到黑纸比白纸烫手。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A.黑纸和白纸的比热容一样大
B.黑纸的比热容较大
C.白纸的比热容较大
D.开始黑纸和白纸的比热容一样大,后来
黑纸的比热容较大
7.体温计采用水银作为测温物质而不用酒精
是因为水银的
较小,相同条件下
吸热升温快,能快捷、灵敏地测量体温。
一杯质量为1kg的水的比热容是4.2×
103J/(kg·℃),倒出一半后,剩余水的比热
容是
J/(kg·℃)o
8.质量相等的水和干泥土,在吸收或放出相等热
量的情况下,水的温度变化比干泥土
(选填“大”或“小”)。2kg的水升高5℃,需
要吸收
J的热量。[水的比热
容为4.2×103J/(kg·℃)]
9.(2022宜昌中考)小丽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分别
对质量为0.2kg的水和0.3kg的另一种液体进
行加热,得到的实验数据如图所示,则水在
16min内吸收的热量为
J,另一种
温度/
另一种液体
000020

0
0
48121620时间/min
10.将铅块和铜块放人温度为200℃的火炉中
足够长的时间后取出,立即分别放入都装有
1kg的20℃的水的容器中,该过程无热量损
失,热平衡时两容器中水温都是80℃。铜
块在水中放出的热量为
J,铅
块和铜块放出的热量
(选填“相
等”或“不相等”),铅块和铜块的质量之比

。[c0=0.13×103J/(kg·℃),
C铜
=0.39×103J/(kg·℃)](共18张PPT)
分子热运动
1.定义: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 扩散 现象。
2.分子的热运动: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 无规则 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 剧烈 。
3.分子之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
内能
1.定义: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 总和 ,叫做物体的内能。
2.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 做功 和热传递。
3.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 能量 的多少叫做热量。
比热容
1.定义: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 热量 与它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乘积之 比 ,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比热容用符号c表示,它的单位符号是 J/(kg·℃) 。
2.同种物质,比热容与 状态 有关;不同物质,比热容一般不同。
3.热量的计算公式:Q= cmΔt 。
温度 热量 内能
定义 宏观上: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微观上:反映物体中大量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 在热传递过程中,吸收或放出能量的多少 物体内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性质 状态量 过程量 状态量
表述 只能说“是”“降低”“升高” 只能说“放出”“吸收” 只能说“有”“具有”“改变”
单位 摄氏度(℃) 焦耳(J) 焦耳(J)
联系 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使其内能增加或减少,但温度不一定改变。(如晶体的熔化、凝固过程)(共20张PPT)

3
一、求吸收(放出)的热量
1.质量为100kg、温度为1000℃的钢,当它的
温度降低到200℃时,要放出多少热量?
[钢的比热容为0.46×103J/(kg·℃)]
解:钢放出的热量:
Q放=C钢m钢(t1-t2)
=0.46×103J/(kg·℃)×100kg×(1000℃
-200℃)
=3.68×10J
2.有两个相同的烧杯,第一个装有0.2kg水,
第二个装有0.2kg酒精,若用相同的加热器
给它们分别加热,根据加热时间()与其对
应上升到的温度(T),描绘成了如图所示的
图象。假如加热器放出的热量全部被吸收,
C水
=4.2×103J/(kg·℃)。计算:
TIC
酒精
5

0
1
15
I
1
0123
45
t/min
(1)加热5min,水吸收的热量是多少?
(2)电加热器1min放出的热量是多少?
(3)酒精的温度从15℃升高到43℃,吸收的
热量是多少?
解:(1)由图可知,加热5分钟时水温为t水
=35℃
水吸收的热量:
Q吸=c水m水(t水-to)=4.2×103J/(kg·℃)
×0.2kg×(35℃-15℃)=1.68×104J
(2)不计热损失,所以电加热器5min放出的
热量:Q放=Q吸=1.68×104J
电加热器1min放出的热量:


1.68×104J=3.36×10J
5
5
(3)酒精的温度从15℃升高到43℃,加热时
间为4min。
酒精在4min内吸收的热量:
Q吸′=4×Q放′=4×3.36×103J
=1.344×104J
二、求质量
3.冬天为了取暖,每小时需要给某房间供热
4.2×10°J。若流进散热器的水的温度是
80℃,流出的水的温度是70℃,由此可知,
为了达到供热需求,每小时需要有多少千克
的水流经散热器?(不计热量损失)
解:每小时需要流经散热器的水的质量:
Q
m
c△t
4.2×106J
4.2×103J/(kg·℃)×(80℃-70℃)
=100kg
解:铁锅吸收的热量:
Q铁=C铁m铁△t铁
=0.46×10J/(kg·℃)×0.5kg×(90℃-15℃)
=1.725×104J
4.在质量为500g的铁锅里放一些水,把它们从
15℃加热到90℃时需要吸收9.6225×103J
热量,求铁锅里水的质量。[c铁=0.46×10
J/(kg·℃),c水=4.2×103J/(kg·℃)](共23张PPT)

3
自主学习
1.若以Q表示物质吸收或放出的热量,c表示
物质的比热容;m表示物质的质量,t表示末
温,t,表示初温。则有:
(1)物体吸热的计算公式:Q吸
(2)物体放热的计算公式:Q放
2.若以△t表示温度的变化量,则热量的计算
公式:Q=
提示:(1)题日中的“升高了”或“降低了”多少度,
指物体温度的变化量;“升高到”或“降低到”多少
度,指物体的末温。
(2)计算公式Q=cm△t不适用于物体发生物态变
化的情况。
3.变形公式:m=
t=
1.(2022哈尔滨中考)小明取1kg的水,用温
度计测出如图所示的初温是
℃,加热
使其升温到70℃,此过程中水需要吸收热

J。[c水=4.2×10
J/(kg·℃)]
2.(2022益阳中芳)烈日炎炎的夏季,白天沙
难上的沙子热得烫脚,但海水却非常凉爽,
主要是因为水的比热容比沙子的比热容
1kg的砂石,温度升高10℃,需要
吸收的热量为
J。[c砂石=0.92
×103J/(kg·℃)]
3.保温桶内装有质量为50kg、温度为95℃的
热水,过了一段时间后,桶内水的温度降为
85℃,那么水放出的热量为
J,
水的内能
选填“增加”“不变”或
“减少”)。[c水=4.2×103J/(kg·℃)]
知识点二热量计算公式的变形
4.已知水的比热容是4.2×103J/(kg·℃),在
标准大气压下,质量为1kg、初温为30℃的
水,吸收2.1×104J的热量后,末温是
(
A.50℃
B.5℃
C.35℃
D.80℃
5.小明妈妈在燃气灶上煲汤,让质量为2kg、
初温为20℃的汤,温度升高了75℃,这是通

的方式改变汤的内能。若这
个过程中汤吸收了6×10°J的热量,则汤的
比热容为
J/(kg·℃)。
2.两杯质量相同的水,甲杯水从30℃升到
50℃,乙杯水从70℃升到0℃,它们吸收的
热量
A.甲杯水吸收得多
B.乙杯水吸收得多
C.一样多
D.都有可能
4.在室温下进行实验,相同容器内分别盛放质
量相同的水和酒精,同时加热到70℃后自然
冷却,在冷却到室温前,将盛放它们的容器相
互接触,已知比热容c水>酒精,则
A.水将热量传给酒精
B.酒精将热量传给水
C.它们之间不发生热传递
D.无法判断
5.在相同加热条件下,对初温相同的甲、乙两
个物体加热,设它们的质量分别为m甲、m乙,
比热容分别为c甲、c乙,甲、乙两物体的温度
与加热时间关系如图所示,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