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诗词三首 课后作业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4课 诗词三首 课后作业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8-19 10:49: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4课 诗词三首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金樽(zūn) 投箸(zhù) 闻笛赋(fù)
B.凄凉(qī) 歧路(qǐ) 冰塞川(sè)
C.宫阙(què) 怀旧(huái) 长精神(zhǎng)
D.婵娟(chán) 绮户(qǐ) 烂柯人(kē)
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金樽清酒斗十千 清酒:________ 斗十千:________
(2)玉盘珍羞直万钱 羞:________ 直:________
(3)长风破浪会有时 会:________
(4)直挂云帆济沧海 云帆:________ 济:________
3. 填空。
(1)李白,字    ,号    ,唐代诗人。被后人誉为“    ”,与杜甫并称为“    ”。
(2)刘禹锡,字    ,    代诗人,有“    ”之称。
(3)《水调歌头》的作者是    ,他与父亲    、弟弟    合称为“三苏”。他们父子三人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被后人誉为“  ”。
4.下面诗句没有运用典故的一项是( )
A. 怀旧空吟闻笛赋 B. 忽复乘舟梦日边
C. 到乡翻似烂柯人 D. 拔剑四顾心茫然
5.默写。
(1)《行路难》中写饯别的饭食价值不菲而作者心中烦闷难以下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行路难》中诗人引用两个典故,表示世路虽艰,但自己对前途并未丧失信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行路难》中表明作者远大的政治抱负和强烈的自信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行路难》表达作者自信乐观精神和坚定的信心和勇气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行路难》诗中借用典故希望得到重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6)《行路难》诗中强烈的对比衬托诗人内心悲苦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列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两句描写了隆重而丰盛的宴会场面;反衬作者悲愤、失望的情绪。
B. 诗人用“欲渡黄河”“将登太行”象征对理想的追求;用“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仕途受阻、理想不得实现。
C. “直挂云帆济沧海”由乘长风破万里浪推演而来,创造出一个雄浑阔大的意象,融入了诗人“辅弼天下、大济苍生”的宏伟蓝图。
D. 这首诗为古风,巧用典故、夸张、象征的手法,跳跃式的结构,体现了李白现实主义的诗风。
7.下列诗词句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B.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C.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D.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8.苏东坡年轻时自以为已饱读诗书,便写了一副对联: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经一老翁指点,他意识到了自己的浅薄与自负,于是将对联改成“ 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以表明自己继续读书学习的决心。
(1)横线上要补写的词语是:________。
(2)请为苏东坡改后的对联拟一个四字横批:________。
(3)上下联一般竖贴在门的________,上联应贴在门的________。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行路难(其一)
[唐]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9、诗人在写行路难时,用“    ”“    ”(各限填三个字),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
10. “诗歌与诵读”研究小组决定朗诵李白的《行路难》,小组成员针对诗歌的情感脉络展开了讨论,以下折线图能正确反映李白情感起落的一项是(  )
A. B.
C. D.
11. 画线诗句不同于本诗中其他诗句,请你写出发现的不同点,并说说其表达的内容及情感。
12. 请分析“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两句诗所蕴含的情感。
13.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这两句写得极好,请简要分析。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4、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    ,题目中的“乐天”指    。 (填人名)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首联让读者在了解和同情作者长期谪居的痛苦经历中,感觉到诗人压抑已久的愤激心情,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B.颔联借用“闻笛赋”“烂柯人”两个典故抒发了诗人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
C.颈联形象生动,至今仍常常被人引用,并被赋予新的意义,常用来说明旧事物脱胎于新事物,道尽了世间万物消长变化的哲理。
D.题目中的“酬”是以诗相答的意思。
16. 诗的尾联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三)阅读下面的词,回答问题。
水调歌头
[宋]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7. 下列关于这首词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小序中“丙辰中秋”点明时间,“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点明作词地点。
B.“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这两句中,苏轼把酒问天,将青天视为自己的朋友,显示了他豪放的性格和不凡的气魄。
C.“婵娟”是美好的样子,词中指嫦娥,也就是代指明月。
D.这是一首中秋咏月兼怀亲人的抒情之作。全词情理交融,描写虚实结合,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和浪漫的情致,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18. 请赏析“起舞弄清影”中“清影”一词的表达效果。
(四)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春日即事
李弥逊①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19.结合全诗所描绘的景物,请简要分析诗人的情感。
20.任选一个角度(如构思、写法、语言等),对该诗进行赏析。
(五)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题。
和练秀才杨柳
杨巨源
水边杨柳曲尘丝①,立马烦君折一枝。
惟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
注①曲尘丝:指颜色如酒曲般细嫩的柳叶。
21.全诗写了哪些意象 主要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感
22、诗歌的最后两句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请分别做简要赏析。
答案
B
2、(1)清醇的美酒 一斗值十千钱(即万钱),形容酒美价高
(2)同“馐”,美味的食物 同“值”,价值
(3)一定、必然
(4)高高的船帆 渡
3.(1)太白 青莲居士 诗仙 李杜 (2)梦得 唐 诗豪 (3)苏轼 苏洵 苏辙 唐宋八大家 
4.D
5.(1)金樽清酒斗十千 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 拔剑四顾心茫然
(2)闲来垂钓碧溪上 忽复乘舟梦日边
(3)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4)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5)闲来垂钓碧溪上 忽复乘舟梦日边
(6)停杯投箸不能食 拔剑四顾心茫然
6.D 7.D
8.(1)发愤(发奋) (2)博览群书(学海无涯、学无止境等) (3)左右两侧 右边
9.冰塞川 雪满山 10.A
11、不同点:这个句子较其他句子简短,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尾句是疑问句。
内容:铿锵有力地表现了诗人追求理想时所遭遇的巨大困难。
情感:凸显了苦闷、彷徨、茫然的心理。
12. 这两句诗体现了诗人执着的信念和追求,表达了诗人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13. 运用典故,以“垂钓”自比姜尚,以“梦日”自比伊尹,表达了诗人期望有朝一日能得到明主赏识,施展自己的才能和抱负的强烈愿望。
14、.刘禹锡 白居易
15.C 16. 既有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
17.A 18.“清影”意为清冷的影子,营造了孤独、寂寞、凄清的氛围,表现了词人的孤独、苦闷。
19、(示例)表达了诗人政治上失意后的寂寞以及对世态炎凉的无奈与感叹。前两句写暮春黄昏,小雨霏霏、落花狼藉的凄冷景色,透露出诗人政治上失意的寂寞愁绪;后两句描绘了诗人家门前几可罗雀,他独自在宿鸟的叫声中关上家门的画面,传达出诗人对世态冷暖的感叹。
20、(构思示例)全诗紧扣“春日”“黄昏”,写出了“小雨”“落花”等不同景物的特征。既符合真实自然的景物,又巧妙融入了诗人的情感,新颖别致,浑然天成。
(写法示例)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由丝丝小雨想到用丝织成的网,再由此想到网住春天,即留住春天。想象生动新奇。
(语言示例)用“网”字,突出诗人留恋春天,想要挽留住春天之意,“狼藉”则渲染出春花凋零、繁华已逝的寂寥气氛,“自”则表现出诗人被免职后无人问津的落寞与失望。平中见奇,朴中出新。(任选其一)
21.写了杨柳、春风等意象。表达了离别时依依不舍的情感。
22.拟人:诗人将“春风”当作人来写,使得本是无情的春风,看上去也变得有情了,更好地表达了情感。
比喻:诗人巧妙地以春风和柳枝的关系来比喻送者和行者的关系,更生动形象、新颖别致地表达了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