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第一课时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教学目标 1.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区别及联系。 2.能够描述实验现象,指出生活中常见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教学重点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基本概念。
教学难点 1.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2.对实验现象的正确描述。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导入:在绪言部分我们已经知道化学是研究物质变化的一门学科,而且物质的变化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例如,一年四季轮回交替,春天冰雪消融、炎炎夏日我们会将西瓜榨成汁、秋天果实会成熟、寒冷的冬天我们又会燃烧煤炭取暖,等等。这些变化从化学的角度有什么区别呢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第一单元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第一课时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学生联系生活并思考,从身边的现象中走进今天的内容 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入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
[提出问题 进行探究] 探究点:物质的变化 (一)物理变化 PPT展示实验视频(教师也可演示实验),完成下面思考。 1.方法导引:指导学生如何观察实验。①实验前:颜色、状态、气味;②实验中:光、热、颜色改变、气体的生成、沉淀的生成;③实验后:颜色、状态、气味。 2.实验11(1):水的沸腾 (1)实验操作 ①把盛有少量水的试管斜夹在铁架台上。 ②在试管底部小心加热到水沸腾。 ③把一块洁净的玻璃片移近试管口。 (2)学生如实记录实验现象。 3.实验11(2):胆矾的研碎 (1)实验操作:取少量胆矾(又叫蓝矾)放在研钵内,用研杵把胆矾研碎。 (2)学生如实记录实验现象。 学生记笔记 看图片,思考自然界中物质变化的形成 学生观察实验并记录实验现象 学生回答:水沸腾了,有气泡产生,玻璃片上有水雾生成 学生发言,锻炼勇气、加深知识印象 比较老师归纳的重点是否和自己阅读一致,达到检验自主学习的效果,进而发现不足,从而提高自身水平
4.实验记录表 实验 序号变化前 的物质变化时发生的现象变化后 的物质变化后有无 新物质生成11(1)液态的水气体生成液态的水无11(2)块状的 胆矾块状变成粉末状粉末状 的胆矾无
5.归纳总结 (1)小结实验:水的沸腾是状态的改变,胆矾的研碎是形状的改变,都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2)归纳物理变化 ①定义:物理变化是指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举例:水结冰、胆矾粉碎等。 ②现象:物理变化主要是形状的改变和状态的改变。 (二)化学变化 PPT展示实验视频(教师也可演示实验),完成下面思考。 1.实验11(3):硫酸铜溶于水,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1)实验操作 ①把少量块状的胆矾和研碎的胆矾分别放入2支试管中,并加入少量水,振荡得到澄清的硫酸铜溶液。 ②再向其中分别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2)学生如实记录实验现象。 2.实验11(4):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 (1)实验操作 ①把少量石灰石(或大理石)放在干燥的试管里。 ②向其中加入少量的稀盐酸,用配有玻璃弯管的橡胶塞塞紧试管口,使弯管的另一端伸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里。 (2)学生如实记录实验现象。 3.实验记录表 实验 序号变化前的 物质变化时发 生的现象变化后的 物质变化后有无 新物质生成11(3)蓝色的 硫酸铜 溶液等有蓝色 沉淀生成蓝色的 氢氧化铜 沉淀等有11(4)颗粒状石 灰石(或 大理石)等有气体 生成;石灰 水变浑浊二氧化碳 气体等有
4.归纳总结 (1)定义:化学变化是指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又叫化学反应。举例:铁生锈、木柴燃烧等。 学生观察实验并记录实验现象 学生回答:块状固体被粉碎成蓝色粉末 学生归纳总结并积极发言 学生回答:胆矾没有了,水变成蓝色的 学生观察实验并记录实验现象 学生回答:蓝色溶液变成了蓝色沉淀 学生回答:石灰石或大理石表面产生大量气泡,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思考并回答:实验11(1)和实验11(2)中发生的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实验11(3)和实验11(4)中发生的变化有其他物质生成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的能力 让学生观察实验、描述实验现象及记录实验结论,从而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记录的能力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现象归纳总结实验背后的知识 建立新概念,引导认识新概念 通过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引入本节重点 通过解决引言中的问题,深化理解本节课的重点。另外,学会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知识
(2)现象:发光、发热、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 (3)能量变化:吸热、放热、发光等。 (4)基本特征: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有其他物质生成。 5.列表对比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 物质的变化化学变化物理变化概念 生成其他物质 的变化 没有生成其他物质 的变化 本质区别 (判断依据)变化时 是否有其他物质生成 伴随现象颜色改变、 放出气体 、生成沉淀等 形状 、 状态 的改变 相互联系两者常同时发生,化学变化中一定会发生 物理变化 实例木炭燃烧、铁生锈、食物腐烂等矿石粉碎、水蒸发、汽油挥发等
学生归纳总结并积极发言 学生: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明白化学变化的通常表现并不是判断的根本依据 观察蜡烛燃烧过程中的变化 学生回答:蜡烛熔化是物理变化,蜡烛燃烧是化学变化 通过对比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不同,引出化学变化的通常表现 化学变化的表现可以辅助判断但并不是判断的本质,从而引出判断的根本依据。突破本节课的难点 蜡烛燃烧过程,既包含化学变化又包含物理变化,得出两者的联系
板书设计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第一课时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2.化学变化: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 化学变化特征:①有新物质生成;②常伴随能量变化
第二课时 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教学目标 1.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并能识别哪些是物理性质,哪些是化学性质。 2.物质的变化与性质间的区别和联系。 3.物质的性质与用途。
教学重点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
教学难点 物质变化和物质性质的区分。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导入:日常生活中,常见一些人用医用酒精来降温,以达到退烧的目的,也经常用酒精炖小锅美食。这都是利用了酒精的特性。 思考:根据你的观察和生活经验,酒精有哪些性质 过渡: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独立思考或小组讨论 引导学生对所获得的事实与证据进行归纳,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的规范表达能力
[提出问题 进行探究] 探究点:物质的性质 (一)观察 观察一瓶酒精,根据你的观察和生活经验,说出酒精有哪些性质 并讨论:这些性质可以怎样分类 1.颜色(无色)、状态(液体)、气味(有特殊气味)、沸点(80℃)。——这些没有发生化学变化,是物理性质。 2.点燃时,能够燃烧。——发生了化学变化,是化学性质。 (二)思考 下面是几种物质的自述,思考:这些物质的性质哪些是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 哪些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 [自述] 蜡烛:我能燃烧; 铁:我会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 胆矾:我是蓝色的; 铝:我的密度小。 (三)归纳总结 1.物理性质 (1)定义: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2)举例:①颜色、状态、气味、硬度、熔点、沸点、密度等。②挥发性、导热性、导电性、延展性等。 2.化学性质 (1)定义: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2)举例:可燃性、毒性、腐蚀性、氧化性等。 (四)对比归纳 思考:物质变化和物质性质的区别 1.理解上的区别:性质是物质本身特有的属性,而变化则是物质运动的过程。 2.叙述上的区别:一般描述物质性质的语言中往往有“可、易、能、会”等字,如酒精燃烧(是化学变化)和酒精能燃烧(是化学性质)。 (五)实验12:氧气与二氧化碳 1.闻气味:教师展示图片并演示如何闻气味。 闻气体时应该小心,用手轻轻地在瓶口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孔,切不可凑到容器口闻气味。 比较各物质性质的异同,归纳化学性质、物理性质的概念 物质的性质 (1)化学性质 如:可燃性、毒性、腐蚀性、氧化性等。 (2)物理性质 如颜色、状态、气味、熔沸点、密度、硬度等 木柴燃烧——化学变化 木柴能燃烧——化学性质 实验、观察,汇报实验现象和结论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比较、总结 归纳: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比较 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概 念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性质 确定由感觉器官直接感知或仪器测知通过化学变化可知性质 内容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密度、导热性、导电性等可燃性、助燃性、毒性、氧化性、稳定性、腐蚀性、酸性、碱性等
让学生学会运用比较的方法分析问题,通过比较,可以清晰地掌握概念 了解常见的一些物理性质 通过实验得出鉴别物质的方法以及性质和用途的关系
2.PPT展示实验视频:[实验12]氧气与二氧化碳。 (1)实验现象:均为无色、无味的气体;实验结论:在标准状况下,氧气和二氧化碳均为无色、无味的气体;性质类别:物理性质。 (2)实验现象:燃着的木条在氧气中燃烧得更旺;燃着的木条在二氧化碳中熄灭;实验结论:氧气能支持燃烧;二氧化碳一般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性质类别:化学性质。 3.初步认识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性质 (1)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能够使燃着的木条剧烈燃烧。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具有助燃性,可以支持燃烧。 (2)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可以用于灭火。 4.学以致用 思考:你能区分氧气和二氧化碳两瓶气体吗 提示:氧气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气体;化学性质:能支持燃烧。 5.归纳性质与用途的关系: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反映性质。 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教材P9实验12 得出结论: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 根据实验总结:利用性质鉴别物质,通过现象进行判断。 明确知识要点,培养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
板书设计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第二课时 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一、物质的性质 1.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2.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二、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性质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