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时 认识人民币及元、角、分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科书P52~53例1、例2,P53“做一做”。
【教材分析】
《认识人民币》是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内容,主要是向学生介绍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让学生们初步了解各种不同面值人民币,通过对人民币的认识,一方面使学生初步知道人民币的基础知识和懂得如何使用人民币,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加深对100以内数的概念理解,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为以后人民币的计算奠定基础。新教材对这部分内容的编排加强了对人民币的整体认识,并结合具体操作帮助学生掌握各种面值的人民币之间的关系。
【学情分析】
一年级儿童年龄虽小,但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人民币,具有一定的购物经验,对于要用钱才能买到东西这一朴素的等价交换的商品意识是有的。对于人民币的面值,大部分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我将采用教师引导、点拨、学生自主合作、探索交流的学习方法,让他们自己去整理、思考、讨论、展示,在这种自主探究和认识的过程中充分认识各种面值人民币。
【教学目标】
1.认识常见面值的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以及它们之间的进率:1元=10角,1角=10分。会进行简单的兑换。
2. 经历认识人民币的过程,初步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等能力。
3.感受人民币在生活中的作用,了解简单的货币文化,并知道爱护人民币。
【教学重点】
认识1元及1元以下面值的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及进率。
【教学难点】
能够进行简单的人民币兑换,感受人民币在生活中的重要价值。
【教学准备】
课件,模拟人民币,小物品。
【教学过程】
一、情境呈现,揭示课题
1.课件出示商场购物场景图,和学生聊一聊钱的作用,让学生感受生活离不开钱。
2.揭示课题。
生活中处处都要用到钱,钱在不同国家有不同的名称,在我们国家把钱叫人民币,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认识人民币。
【设计意图】通过主题情境图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体会到人民币的功能和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并揭示课题。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小面值人民币。
(1) 通过日常购物需求引导学生学会看数字和单位来认识人民币。
师:昨天,老师在便利店买了一个口罩,给了店员一个这样的硬币,你知道老师买的口罩多少钱吗?你是怎么认出来的?(引导学生学会看数字和单位来认识人民币)
师:老师还买了一块大橡皮,也是一元钱,这时候老师口袋里只有这些纸币了,你知道我把哪一张纸币给了店员吗?你是怎么知道这一张是一元的?
小结强调:通过数字和汉字可以知道这两种人民币的面值(钱数的意思)是相同的,都是1元。
(2)自主认识其他小面额人民币。
师:你知道老师的口袋里剩下的钱都有哪些面值的吗?请你帮老师认一认,待会请同学来说说
(3)拓展认识人民币的更多元素。
毛主席、风景、国徽...
(4)我说你举,巩固人民币的认识。
【设计意图】从学生最熟悉的小面额人民币开始学习,更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抓关键信息——数和单位,便于学生掌握所学知识。
(5)让学生学会统计人民币的数额
师:放学回家老师又买了一些东西,最后回家只剩下这些钱了(1张1角、5角、5分),要把他存进存钱罐里,你知道老师一共存了多少钱吗?
(6)练习巩固。
2. 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及进率。
(1)认识人民币的单位
师:刚才我们已经了解了这些人民币的许多知识,现在请你帮忙把它们整理一下,分成两类(学生拿学具自主分,学生代表到大屏幕分)。
师:如果想要分成三类,你会吗?(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活动
只用小组长的人民币分类;
先讨论按什么分;
再摆出分类的结果;
派同学交流想法。
根据分类结果认识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
【设计意图】通过分类活动进一步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并突出按人民币的单位分类的结果,让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进一步熟悉人民币的各种面值。
(2)探究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师:今天早上,老师去买了一张1元的彩色大卡纸,发现口袋里有这些钱,请你帮老师找一找怎么给钱?(认识1元=10角)
师:如果我还想买一张1角的小卡纸,我的钱够吗?够的话,我要怎么给钱?(认识1角=10分)
(3)巩固练习。
(4)买卖活动,灵活运用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四人小组(一人卖,三人买)。
六人小组(2人卖,四人买)。
活动结束,买卖两人对话,教师适时板书验证。
3. 简单认识大面额人民币,为下节课留下悬念。
4. 观看视频《人民币的变迁》了解更多人民币的历史,教育学生爱护人民币。
三、拓展提升
1.1元=10角=100分。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作业设计】
邀请家长一起查阅外国钱币的知识。
【板书设计】
认识人民币及元、角、分
认识:数字、汉字
单位:元、角、分
1元=10角
1角=10分
1元=10角=10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