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5.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8-19 14:52: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统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同步练习题
一、积累与运用(23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3分)
A.憔悴(jiāo)  仿膳(shàn)  分歧(qí)  唏嘘(xū)
B.匿笑(nì) 菡萏(dàn) 攲斜(qǐ) 熬过(áo)
C.霎时(shà) 沐浴(mù) 嗅觉(xiù) 徘徊(huí)
D.并蒂(dì) 莲蓬(pénɡ) 祷告(dǎo) 粼粼(lín)
2.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错别字并改正。(4分)
(1)儿子虽然很胖,毕竞幼小,自然也很轻。( )
(2)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漂落。( )
(3)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酒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
(4)那棵树的荫影落在你的头发与膝上时,我便要投我的小小的影子在你的书页上。( )
3.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全校安全会议上,校长总是絮絮叨叨地反复强调安全的重要性。
B.这段话已经翻来覆去说过不知多少遍了,他还是没有明白。
C.表哥今年高考超常发挥,考上了一所重点大学,大家都喜出望外。
D.政府部门为被征收户提供了异地安置、就地回迁、货币补偿三种方案,让被征收户们各得其所。
4.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
B.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
C.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D.是亲情给了我们站起来的勇气,是亲情把我们送进了校园,是亲情让我们在成功时更快乐……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3分)
A.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让我们接触了社会,开阔了视野。
B.在学习上,老师要求我们独立思考、互相合作、积极探究。
C.具有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是一个人事业成败的关键。
D.为防止不再发生类似的伤害事故,政教处采取了很多安全措施。
6.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散步》描写了一家三代人散步时,出现了矛盾,终归于和谐的平常小事。这个故事,是对中华传统美德中“孝敬”“慈爱”观念的形象诠释。
B.《秋天的怀念》是史铁生怀念已故母亲的一篇散文。
C.《金色花》与《荷叶·母亲》都是以表达对母亲的爱恋为主题的现代诗歌,前者借助金色花的形象来抒发母亲和孩子之间真挚的爱;后者以花映人,抒发女儿对慈母的依恋和感激之情,唱出了对慈母的爱的赞歌。
D.《世说新语》的作者余嘉锡是南朝宋彭城人。
7.名著阅读。(4分)
照例还有一个同乡会,吊烈士,骂满洲;此后便有人主张打电报到北京,痛斥满政府的无人道。会众即刻分成两派:一派要发电,一派不要发。我是主张发电的,但当我说出之后,即有一种钝滞的声音跟着起来:“杀的杀掉了,死的死掉了,还发什么屁电报呢。”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他蹲在席子上,我发言大抵就反对;我早觉得奇怪,注意着他的了,到这时才打听别人:说这话的是谁呢,有那么冷?
(1)文段选自《 》(书名),作者是 。
(2)文中的“他”指的是 ,他是一个 的人。
二、阅读理解(47分)
(一)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问题(12分)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8.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都是古代用来表示尊敬的称谓,你知道具体所指吗?(3分)
(1)尊君在不 尊君:____________________
(2)待君久不至 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君与家君期日中 家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古代还有一些尊称,你能写出两个来吗?(2分)
10.客人问元方的父亲在不在家,元方直接回答“已去”行不行?为什么还要加上“待君久不至”一句?(3分)
11.文中有一个词可以作为“文眼”,暗示了主题,这个词是__________。(2分)
12.从本文中你懂得了什么道理?(2分)
阅读下列文章,回答问题(16分)
秋天的怀念
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儿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 ”“你要是愿意,就明天 ”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 “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 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 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13.文章题目是《秋天的怀念》,那么作者都怀念了些什么 (4分)
14.选文第1段和第7段两次出现了“好好儿活”,分别有什么含义 (4分)
15.按照要求,品味下面的句子。(4分)
(1)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赏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2)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加点的“央求”换成“期待”,好不好 )
16.文段中有几处插叙的内容,请找出一处,用横线在文中标出来,并说说它在文中的具体作用。4分)
(三)阅读下列文章,回答问题(19分)
未接来电
水 竹
①清晨,起床去卫生间,下了床却习惯性去拿手机,先看下时间6:20,然后就瞄到有个未接来电,上面显示“老王”。我脑子里立即血往上涌,心里咯噔一下,一边回拨电话,一边胡乱地想着,是不是我爸脑梗又犯了?未接来电是二十分钟之前,可千万别有什么事呀!
②这么害怕的原因是前段时间我爸来我家小住,可能是由于天气突然变冷,有天中午他突然觉得左侧的手脚发麻,说话也说不清楚,我赶紧把他送去了医院。
③医生说这是一过性的脑梗,有的自己能恢复过来,像我爸这种持续二十分钟就自己好了,有的恢复不过来,就比较麻烦……
④记不清我爸这是第几次因为类似的情况住院,说真的,每次都把我吓个半死。医生说,也不要过于紧张,现在老年人这种情况多,也没有很好的根治办法,只说清淡饮食,适度运动,这次发现血糖也有点高,让尽量少吃米面。
⑤住院一周后出院休养了段时间,我爸说在城里住憋得慌,感觉像坐牢,坚持回老家了。
⑥在电话拨通等待的期间,我非常懊恼睡前没有检查手机,可能是白天开会把手机设成静音忘记调回来。我不停地祈祷老爸赶紧接电话,每滴一声,一分一秒都是无比漫长和煎熬,心想别晕过去了,不然老年手机的声音响起来震耳欲聋的,他不可能听不到啊。越想越怕,眼泪都急出来了,电话还是没有接。
⑦紧接着又打了一遍,很快就接通了,听到我爸熟悉的声音,心里顿时轻松了一些,我哽咽着问:“爸,你没事吧?!”
⑧爸说:“怎么了,没啥大事呀,不是医生说不让喝米粥嘛,你给买的豆浆机收到了,但我按照说明书使用,为啥响了一会儿又停了,然后再响一会儿又停了,是不是寄的路上被摔坏了?”
⑨我听到彻底松了口气说:“没事儿,停下来的时候是在加热,反复几次,等嘀嘀的声音响了以后就完全熟了,也打好了,倒出来冷一下就可以喝了。”
⑩他说:“那我挂了,我得赶紧盯着去。”
“不用盯。”我说。
“不看着哪能行!”他坚持道。
我说:“好,那你看着吧。”
挂了电话,我打了个冷战,才发现身上寒意彻骨,寒冬清晨,我只穿了件单层的睡衣,站着那么久也没觉得冷,也忘记原本起来是要去卫生间的。
再躺回床上,几乎冻僵的身体被一点点地暖回了知觉,我却像婴儿般缩成一团,仍心有余悸。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在每一个深夜或者是清晨,特别害怕听到手机铃响,最害怕的是我爸打来的,生怕他哪儿不舒服,我没有在身边,不能及时送去医院而发生不测。
思来想去,我总结了一下这么焦虑害怕的原因,是平时对父亲的关心太少了。如果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不能陪在他左右,经常打个电话问候一下,随时掌握情况,或许我就不会胡思乱想;也或者是平时父亲打电话来时我能多点耐心,不要问有事没事敷衍应付,他可能会多打几次电话过来,也不至于他不到万不得已才会偶尔一个电话过来就把我吓破了胆。
你是否也越来越害怕接到父母的电话?如果你和我一样,害怕听父母的电话,那也恰恰说明你对父母关心度不够。因为所有的恐慌和胡猜乱想,都是因为茫然和未知。凡事用心了,努力了,就会知己知彼,自然胸有成竹,也能泰然处之。做事如此,孝心亦是啊!
(有删改)
17.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4分)
18.结合选文,说说为什么“越来越害怕接到父母的电话”?(4分)
19.结合语境赏析第 段画线句子。(4分)
再躺回床上,几乎冻僵的身体被一点点地暖回了知觉,我却像婴儿般缩成一团,仍心有余悸。
20.请从记叙顺序的角度分析一下②~⑤段在文中所起的作用。(3分)
21.父母子女之间的情感难以割舍,选文和材料一、材料二中作者在表达对父母的情感时各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请简要分析。(4分)
【材料一】我北来后,他写了一信给我,信中说道:“我身体平安,唯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选自朱自清《背影》
【材料二】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选自史铁生《秋天的怀念》
三、作文(50分)
22.《暖心窝的一件事》
要求:①结合个人生活经历,选取真实的生活片段,写一篇600字以上的记叙文;②文章叙事清楚,结构完整,内容充实;③恰当运用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写出真情实感;④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姓名。
答案
1.D 2、(1)竞—竟 (2)漂—飘 (3)酒酒—洒洒 (4)荫—阴
3.A 4.A 5.B 6.D 7、(1)《朝花夕拾》 鲁迅 (2)范爱农 倔强耿直、愤世嫉俗、负责任,但穷困潦倒
8(1)古代尊称对方的父亲
(2)古代尊称对方,相当于“您”
(3)古代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9、如“令尊”“令堂”等。
10、不行。加上这一句既表示对对方的尊敬,又回答了不在的原因。
11、信
12、如“人要守信”“人无信而不立”。(有道理即可)__
13、①与母亲在一起的日子;②母亲对作者的理解和关爱;③母亲说过的“好好儿活”那句话以及给作者留下的“好好儿活”的人生信念。
14、第1段:恳求儿子坚强起来,珍惜生命。第7段:表明“我”对母亲的话有了真正的理解,坚定了生活的信念,要与妹妹一起坚强、乐观地活下去,活得更加精彩。
15、(1)两个加点词都是叠词,“悄悄”写出了母亲对“我”的理解和包容,“偷偷”写出了母亲担心脾气暴躁的“我”,以及对“我”的关心与呵护。
(2)不好。“央求”反映出母亲既盼望儿子早日摆脱阴影,又怕自己支撑不到那一天的复杂心理,若换成“期待”则不能突出母亲忍着巨大病痛仍一心为儿子着想的情态。此外,从词义上 看,“央求”含有最低要求的意思,而“期待”则指较高的要求。
16、(示例)①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作用:补充交代了母亲是一个非常热爱生活的人,母亲为儿子放弃了享受生活。②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作用:补充说明了母亲在自己的病情已非常严重的情况下,仍然不顾自己,将全部心思放在儿子身上,体现出母亲的伟大和坚强。③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作用:说明母亲心里只装着子 女,体现了崇高伟大的母爱。(任选其一)
17.本文主要写我回复父亲未接来电的经过,表达我对父亲的担忧之情以及对“孝”的思考。
18.因为父母年纪越来越大,与父母分离时间越来越长,对父母关心少,不了解父母真实情况,所以“越来越害怕接到父母的电话”。
19.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我内心的无助、害怕,表达我对父亲的担忧之情。
20.插叙,插入父亲生病住院的情况,写出我为父亲担忧的原因,为下文写我的紧张不安、害怕及思考做铺垫。
21.选文中:作者为父亲担忧、害怕;材料一:答出作者思念父亲;材料二:答出作者照顾好妹妹,活好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