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同步训练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同步训练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8-19 14:59: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统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同步训练题
一、积累与运用(26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分歧(qí) 瘫痪(tān) 熬夜(áo) 沉寂(jì)
B.粼粼(lǐn) 诀别(jué) 徘徊(pái) 荫蔽(yīn)
C.一霎时(chà) 匿笑(nì) 沐浴(mù) 脸颊(xiá)
D.捶打(chuí) 菡萏(hàn dàn) 憔悴(jiāo) 絮叨(xù)
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信服  心绪  央求  并蒂莲花
B.遮蔽 絮叨 流转 暴怒无常
C.捶打 阴蔽 高洁 咄咄逼人
D.沐浴 烂漫 沉寂 泼泼洒洒
3.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世说新语》是南朝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B.《散步》一文体现了中国传统家庭的温馨亲情。
C.《金色花》表现了母子之爱以及母爱的美好与无私。
D.《荷叶·母亲》借荷叶对荷花的呵护赞美了无私的母爱。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你的数学基础好,参加数学竞赛,我喜欢物理,参加物理竞赛,咱们各得其所。
B.冬去春来,夏隐秋至,一年四季,周而复始,变化无常。
C.小张今天下午收到了他盼望已久的足球赛门票,真叫他喜出望外。
D.每当我看电视的时候妈妈就会坐在我身旁,说我少看点电视,多看看书,絮絮叨叨个没完。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B.妈妈不服气,说她这是休息,她不能“守桌待诗”。
C.但是你会猜得出这就是你的孩子的小小影子吗?
D.是亲情给了我们站起来的勇气,是亲情把我们送进了校园,是亲情让我们在成功时更快乐……
6.古诗词默写。(8分)
(1)海日生残夜, 。(王湾《次北固山下》)
(2) ,思君不见下渝州。(李白《峨眉山月歌》)
(3)杜甫在《江南逢李龟年》诗中借江南美景表达对个人身世的慨叹的诗句是: , 。
(4)诗歌是深情的讴歌。诗词学者王国维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观沧海》中曹操以大海自比唱出吞吐日月,奋发进取的壮歌: ,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李白将一腔思念之情寄与明月成就华章: , 。
7.我国素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古代文明用语典雅而简洁。在现代社会交际中偶尔使用更能平添一分书卷和儒雅之气。下列用语使用得体的一项是( )(3分)
A.操场上碰到同学时说“久仰大名”。
B.向老师请教问题时说“不吝赐教”。
C.归还所借之物时说“请笑纳”。
D.向陌生人介绍自己父亲时说“令尊”。
二、阅读理解(44分)
(一)、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问题(12分)
咏 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兄子胡儿曰: “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俄而雪骤 骤:
(2)寒雪日内集 内集:
(3)与儿女讲论文义 文义:
(4)未若柳絮因风起 因:
9.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撒盐空中差可拟。
译文: .
10.《咏雪》结尾交代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何用意 (3分)
11、北宋文学家苏轼的诗句“柳絮才高不道盐”写出了对谢道韫比喻的称赞。请你说说“未若柳絮因风起”这个比喻妙在何处。(3分)
、阅读下列文章,回答问题(14分)
散步
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儿就觉得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在清明将到的时候死去了。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这南方的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枝上的嫩芽儿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儿……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后来发生了分歧: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了,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我说:“走大路。”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睛顺小路望过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说。
这样,我们就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了。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我的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我们的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很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1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4分)
13.“我”决定走大路,委屈儿子来满足母亲的意愿,这表现了“我”怎样的品质?文中还有哪些地方体现出“我”的这种品质?(任意写一处)(4分)
14.下面语句中加点的词语能否换为括号里的词?为什么?(3分)
我的母亲又熬(度)过了一个严冬。
15.文中画线的语句描写了母亲放眼小路所看到的景象。试想一下,母亲看到这些景物,心里会想些什么呢?(3分)
(三)阅读下列文章,回答问题(18分)
一亩地的父爱
王照料
我上初中时,有一次趁星期天从学校回家,见家家户户院子里都晾晒着刚从地里收获来的花生。那年月,花生对我们来说是稀罕物,只有来了客人或逢年过节,家里才可以买半斤或一斤,平时根本无法吃到。后来,乡里号召村民调查种植结构,推广大面积种植花生,并免费提供种子。村里大部分村民改种了花生。而我家仍旧种植的是小麦。倔强的父亲始终认为老百姓以食为天,花生米难道能顿顿当饭吃?
晚饭时,闻着从邻居家飘来的煮五香花生米的味道,我抱怨父亲当时没选择种植花生,不然我现在就可以吃到香喷喷的花生米,还可以带给老师和同学们吃。父亲骂我没出息,不像个男子汉。但母亲坚持要到邻居家买一些花生来给我吃,父亲却坚决制止,两个人继而发生了争执。我在心里站在母亲一边,因为我知道,父亲之所以急红了脸阻拦母亲去买花生,一定是虚荣心作怪,生怕邻居嘲笑他当初没种花生的失算。
父亲和母亲的争吵让家庭气氛很压抑。我因为第二天要早起赶回学校,就抱着对父亲的些许不满早早睡下。第二天刚睁开眼,一股扑鼻的煮熟五香花生米味道就飘了过来。我趿着鞋奔到灶间,见父亲蹲在地上往炉膛里添着柴,母亲正在蒸气弥漫中从锅里往外捞煮熟的花生。一定是母亲最终说服了父亲,从邻居家买来了这大半盆花生,我充满了对母亲的感激。
母亲说:“你爸在咱们都睡熟后,一个人冒着大风和小雨,悄悄到村里人秋收完以后的花生地,一镐一镐刨了一夜,把一亩多地深翻了一遍,才一粒一粒捡回了这大半盆花生,要亲手煮给你吃。”我心头一热,这才平生真正第一次细看蹲在灶间的父亲:头发花白、背微驼,一双布满了老茧和伤疤的大手正把柴送进灶膛,明灭的火光照亮了脸上沟壑的底部,虽然被灶膛中倒呛出的烟熏得不停咳嗽,但微眯的双眼分明透着一种笑意。
我这时才第一次发现父亲真的老了,也第一次看到倔强的父亲流露出来笑会这样充满温情。望着父亲放在灶旁烘烤着的湿透的衣服,我心里发热,泪往下流,滴在了那冒着热气的花生上面。
“不许吃着东西掉眼泪,要有个男子汉样!”父亲又大声教训我。我第一次感到父亲的吼声是这样的悦耳。
走出家门去学校时,我绕道到父亲夜间捡花生的那块地,见新翻的泥土在阳光下冒着丝丝雾气。我的心口异常温暖,不只是我的衣服里揣着一包还未凉透的熟花生,最重要的是我感到那被父亲深夜刨过的一亩土地,处处都在透着父亲对儿子无声的关爱。
那一亩地的父爱,让我终生无以回报。(摘自《散文选刊》)
16.本文以_________为线索,主要叙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事,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17.“我”对父亲的感情有怎样的变化?(4分)
18.最后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4分)
19.文中“头发花白、背微驼,一双布满了老茧和伤疤的大手正把柴送进灶膛”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何作用?(4分)
20.如果把“一亩地的父爱”改成“伟大的父爱”好不好?为什么?(3分)
三、写作(50分)
21.请以《我喜欢这样的家》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有真情实感;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④不少于500字。
答案
A 2.C 3.C 4.B 5.A
(1)江春入旧年 (2)夜发清溪向三峡 (3)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4)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7.B
8、(1)急 (2)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 (3)文章的义理 (4)趁,乘
9、在空中撒盐大体可以相比
10、:这是一个暗示,表明谢安赞赏谢道韫的才气。
11、团状柳絮与雪花在形态和动态上相似,给人以想象和美感,比喻十分传神,又预示着春天即将到来,有深刻的意蕴。
12.本文主要写了初春时节,祖孙三代人在一起散步的平凡小事,生动地展示了一家人互敬互爱、相互体谅的真挚感情。__
13.表现了“我”尊敬和孝顺母亲的品质。示例:母亲本不愿出来的……才应该多走走。
14.不能。因为对于老人来讲,寒冬是非常艰苦的,“熬”是忍受,艰苦支撑之意,流露出“我”对母亲平安过冬的庆幸。“度”比较平淡,且不能体现出作者的感情。__
15.示例:原来小路上的景色如此迷人,怪不得孙子想走小路。小路虽然难走,但能和家人欣赏到这样的美景,也很好啊!
16、父亲冒着大风和小雨用一夜时间重翻一亩多地为我捡花生的事,表现了父爱的深沉与伟大。(3分)
17、抱怨——不满——感激——终生难忘
18、照应标题,总结全文,点明主旨,深化中心。
19、这句话运用了外貌描写和动作描写,形象地写出了父亲的苍老与辛劳,表现了父亲对“我”无言而厚重的爱。
20、示例:不好。“一亩地的父爱”既概括了文章所叙述的事,点明了文章的中心,又用虚实结合的手法,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伟大的父爱”太过笼统抽象,不够形象具体。
21、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