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东教育】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2备课参考--第9课 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备课资源+教案+同步练习,3份)

文档属性

名称 【河东教育】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2备课参考--第9课 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备课资源+教案+同步练习,3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5.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4-12-02 15:52:09

文档简介

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自英国开始的工业革命造成了人类社会的大转型,改变了整个世界。请回答1~4题。
1. 1851年的伦敦博览会是英国展出最新工业成果的盛会,陈列的展品中包括( )
A.铁路设备、柴油内燃机 C.蒸汽锤、铁路设备
B.电灯泡、蒸汽织布机 D.电话机、水力纺纱机
2、右图显示了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
请据图回答:
(1)18世纪60年代开始工业化起飞的国家中,最典型地反映出这种关系的城市是( )
A.柏林 B.伦敦 C.旧金山 D.彼得堡
(2)根据这种关系,发展中国家应认识到( )
A.环境污染不可避免.只能采取“先污染,后治理”策略
B.后工业化阶段环境问题会自然解决
C.保护环境至关重要,必须杜绝兴建大量排污的工业
D.可以采取措施减少或避免发展过程中的环境污染
(3)这种关系反映了环境质量的提高主要取决于( )
A.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
B.人的认识能力的不断增强
c.发展中国家工业化战略的不断调整
D.发达国家环保政策的不断完善
3.下表是《19世纪欧美主要国家城市和农村人口统计表》,说明了( )
国 家 总人口(单位:万人) 农村人口百分比 城市人口百分比
英国(1851年) 约1800 48% 52%
法国(1851年) 约 3600 75% 2s%
美国(1850年) 约2300 87% 13%
①工业化程度越低的国家,农村人口比例越大 ( http: / / www.21cnjy.com ) ②国际联合企业和跨国公司的出现推动了人口的流动 ③工业革命促使人口向城市迁移 ④除英国外,其他国家还未开始工业化进程
A.①③ B.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4.英国工业中普遍出现了一种“由需要导致发明的模式”。这一模式最早体现在( )
A.毛纺织业 B.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中
C.棉纺织业的发展中 D.蒸汽机的发明中
19世纪下半叶,在西方发达国家出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浪潮,使人类进入到了电气时代。请回答5~8题。
5. 第二次工业革命比第一次工业革命更快地推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其根本原因在于( )
A.科技与生产的结合加强
B.发生的范围领域广泛
C.新技术、新设备的普及
D.各国统治者重视程度加强
6.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新兴工业部门包括( )
①交通运输业 ②机器制造业 ③汽车工业 ④电力工业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③④
7.在工业时代的早期,企业绝大多数属于( )
A.大企业 B.国际联合企业
C.跨国公司 D.中小企业
8.世界市场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
A.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占了统治地位
B.商品生产的发展和各国经济联系的加强
c.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国际分工的发展
D.工业革命的胜利和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
二、非选择题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甚至工厂手工业也不再能满足需要了。于是,蒸汽和机器引起了工业生产的革命。
——《共产党宣言》
材料二 如果说,在中世纪的黑夜之后科 ( http: / / www.21cnjy.com )学以意想不到的力量一下子重新兴起,并且以神奇的速度发展起来,那么,我们要再次把这个奇迹归功于生产。
——《自然辩证法》
材料三 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 ( http: / / www.21cnjy.com )用实验验证了电磁感应现象: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可以产生电流。18世纪60年代,英国科学家麦克斯韦建立了系统的电磁学理论,并预言电磁波的存在。1888年,德国人赫兹证明了麦克斯韦的理论。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使机械能可以转化为电能,为制造发电机创造了可能。电流的磁效应和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是19世纪电磁学的辉煌成就,它为开辟人类生活的新时代——电的时代创造了条件。
——人教版普通高中教科书《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
请回答:
(1)试从技术、生产、科学的作用三个方面,概括上述三则材料各自的含义。
(2)从三则材料来看,科学、技术、生产三者的关系是什么 这三者最关键的因素是什么
(3)你从中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10.第一次工业革命确立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现代工厂制,工厂制为资本主义现代化奠定了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工业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企业的规模越来越大,生产和资本出现集中的趋势,这标志着大企业时代的到来。
请回答:如何认识工业时代的这两种生产组织形式
阅读思考视窗
瓦特改良蒸汽机成功,为工业界注入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新活力,也改变了人类生产的面貌。万能蒸汽机就像巨灵之手一样,在工厂里推动着笨重的机器飞快地运转,把大批产品生产出来。它的效率远远超过了畜力和水力,而且不受地区和季节的限制。英国许多富商见蒸气机有这样大的用处,就拿出钱来购买机器,开办工厂。使用蒸汽动力的工厂就在英国纷纷出现了。鉴于瓦特的特殊贡献,1785年他被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1814年被法国品位“法兰西科学家学会国外会长”。人们为了纪念他,还用“瓦特”作为计算功率的一种单位。
请思考:瓦特的万能蒸汽机有何意义?
参考答案:
1.C 1851年展出的产品应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柴油内燃机、电灯泡、电话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发明。
2. ( 1)B (2)D (3)A 此题依托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将史、地、政三科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知识上,大体包括了世界资本主义工业革命的发展过程,发展中国家对环境质量与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的认识评价,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观点。从能力上,考查了对图形的判别判读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以及思维能力的多向性、连贯性和整体性。
3.A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人类进入到大企业时代。大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促使企业日趋国际化,出现国际联合企业和跨国公司等新的经济形式。
4.C 由于飞梭的发明加快了织布速度,从而导致了一系列发明。
5.A 自然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直接推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兴起,科技已经走在生产的前面,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
6.D ①②是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工业部门。
7.D注意题中的限定词,工业时代的早期。工业时代早期,中小企业占多数,企业主既是资产所有者,又是企业经营管理者。
8. C 世界市场是伴随着社会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产力水平的提高和国际分工的发展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与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密切联系在一起。对世界市场的形成起决定作用的是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建立,世界市场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占了统治地位后才最终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但就世界市场形成的根本原因来说,则是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国际分工的发展。因为社会生产力提高,生产出了大量商品.才有可能建立世界场,而国际分工的发展又有必要建立世界市场。
9.答案:
(1)市场的扩大,技术的提高引起了工业革命;生产的发展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进步;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为新技术革命奠定了理论基础。
(2)科学的发展推动技术进步,技术的进步促进 ( http: / / www.21cnjy.com )社会生产的发展,而社会生产发展的需要则是科学技术进步的最根本动力。三者之中最关键的因素是科学的发展。
(3)启示:当前的经济建设 ( http: / / www.21cnjy.com ),必须抓住新技术革命的有利时机。采用最新的生产技术,使之迅速转化为生产力;必须明确“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道理,注重科学技术研究.注重科学与生产的有效结合。
解析:本题考查了两次工业革命中,科学、技术与生产之间的关系。答题时要联系两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10.答案:①工厂制度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工业时代最普遍的生产组织形式。它将生产资料和工人集中在一起,通过使用机器进行大规模生产,这适应了大机器生产的要求,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工厂制度下的工人。一方面受严格纪律的约束,另一方面又受到精密分工的机器的支配,成为机器的附属品。
②大企业时代到来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第 ( http: / / www.21cnjy.com )二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经济迅猛发展.企业规模越来越大,生产和资本出现集中的趋势。同时,产生予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新兴工业.从一开始就需要巨额资金。于是,大企业时代到来了。大企业控制着一个或多个部门的生产与经营,甚至掌握着该国的经济命脉和国家机器。在经营模式上,这些大企业往往由高级专业人才进行管理.实现了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提高了生产效率。大企业进一步发展的结果是企业日趋国际化,出现了国际联合企业、跨国公司等新的经济组织形式。
解析:本题考查了工业时代的经济组织。解答时注意应立足于生产力的观点分析其进步意义。
阅读思考视窗答案:①使工业化速度加快。 ( http: / / www.21cnjy.com )第一次工业革命时,由于蒸汽动力代替了水力,建立、形成和发展起一批新的工业城市,使工业生产由分散走向集中。②蒸汽动力的出现带来了交通运输业的革命。铁路运输出现,铁路时代带来。
解析: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是第一次工 ( http: / / www.21cnjy.com )业革命的主要成就,它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解答时可从加快工业化进程、带动其他工业部门的技术革新等角度进行分析。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 备课资源
●历史回眸
近代文明在很大程度上是英国人奉献给整个 ( http: / / www.21cnjy.com )世界的:由于种种机缘巧合,英国人探索出了近代史上第一个自由宪政制度;在这种制度的激励下,英国人开启了工业革命,令人类社会向前迈出了一大步。
英国的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棉纺 ( http: / / www.21cnjy.com )织业部门。若干世纪以来,纺织工人一直是用手纺机纺织,将带线的梭子缓慢而费力地从一只手抛到另一只手。这一事实迫使企业家们去寻求较快的纺纱法。
1733年,当过纺织工场机 ( http: / / www.21cnjy.com )械工人的约翰·凯伊发明了“飞梭”。凯伊对旧式织机进行了根本性的改进,把手工穿梭改成机械穿梭。由于穿梭的速度比原来大大加快,故名“飞梭”。飞梭简化了织工的劳动,增加了织布的速度,为实现织布机械化迈出了重要一步。由于飞梭提高了织布的效率,从而导致缺纱现象日益严重,打破了纺纱与织布之间的基本平衡,客观上迫切要求纺纱技术提高。从而引起了纺织业的技术连锁反应。
1765年,织工哈格里夫斯发明了多轴纺纱机,他以妻子的名字命名为“珍妮纺纱机”。
珍妮纺纱机一发明,就在纺纱行业中迅速推广开 ( http: / / www.21cnjy.com )来。但是,从技术上看,珍妮纺纱机还是不够完美。它纺出的纱细而不结实,纺纱短缺的问题还是解决不了。另外,珍妮纺纱机以人力为动力,但是作为原动力的人力是有限的,因此,纱锭的增加受到了限制。
1769年,钟表匠阿克莱特发明了“水力纺纱机 ( http: / / www.21cnjy.com )”。它以水车作为动力来转动纺纱机,效果良好,纺出的纱更粗更牢固,转速也快。水力纺纱机纺出的纱虽结实,但太粗,仍需进一步革新。
1779年,工人克隆普顿综合珍妮纺纱机和水力 ( http: / / www.21cnjy.com )纺纱机的优点,发明了“骡机”。这种纺纱机纺出的纱既细又结实。由于纺纱机的普遍运用,纱量大增,这样纺纱和织布之间的平衡又被打破了。
织机的革命推动过纺机的革命。 ( http: / / www.21cnjy.com )现在,纺机的革命又反过来推动织机的革命。1785年,乡村牧师卡特赖特发明了水力织布机,提高工效40倍。但无论是骡机还是水力织布机都受到自然力的限制,因为人力是有限的,水力受到地理条件的限制。技术革新的深入需要新的动力的出现。出生在苏格兰的詹姆斯·瓦特制成的“万能蒸汽机”,为英国工业革命提供了动力。
其实,瓦特并不是蒸汽机的发明者,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他之前,早就出现了蒸汽机,即纽科门蒸汽机,但它的耗煤量大、效率低。瓦特运用科学理论,逐渐发现了这种蒸汽机的毛病之所在。从1765年到1790年,他进行了一系列发明,比如分离式冷凝器、用油润滑活塞、行星式齿轮、节气阀、压力计等,使蒸汽机的效率提高到原来纽科门机的3倍多,最终发明出了现代意义上的蒸汽机。
瓦特蒸汽机在纺织、采矿、冶炼和交通运输等方 ( http: / / www.21cnjy.com )面得到了广泛应用,它能够随意移动,使生产从此摆脱了自然条件的限制,开始集中在某个固定的地方进行生产,所以近代工业城市出现并逐渐兴起。新兴动力的出现,也使生产规模逐渐扩大,原有的工场手工业已经无法适应机器大生产的需求,一种新的适应机器大生产的组织形式——工厂开始出现,并成为工业时代最普遍的生产组织形式。
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生产力迅速提高,资 ( http: / / www.21cnjy.com )本主义生产规模迅速扩大,资产阶级需要在全世界范围内最大限度地占有原料产地和商品的销售市场,原料产地的多少,销售市场的大小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生命线,所以资本主义列强在全球展开了竞争和殖民扩张。同时,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需求也日益多样化,加上交通运输的改进和通讯技术的发明,国际贸易得到很大发展。欧洲和海外殖民地及其他地区的贸易也有一定的发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1870年以后,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 ( http: / / www.21cnjy.com )猛进,各种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电力的广泛应用、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新通讯手段的发明。
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 ( http: / / www.21cnjy.com )显著特点。19世纪早期,人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根据这一现象,对电作了深入的研究。在进一步完善电学理论的同时,科学家们开始研制发电机。1866年,德国科学家西门子制成一部发电机,后来几经改进,逐渐完善,到19世纪70年代,实际可用的发电机问世。比利时的格拉姆于4年后发明了电动机。电动机的发明,实现了电能和机械能的互换。随后,电灯、电车、电钻、电焊机等电气产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电气工业作为新兴行业获得迅速发展。世界上的发达国家率先由蒸汽机时代进入了电气化时代。
这次工业革命的另一个重要象征是内燃机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发明和应用。从19世纪7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德国人奥托发明了以煤气为燃料的四冲程内燃机,戴姆勒发明了马力大而体积小以汽油为燃料的内燃机,狄塞尔发明了简便节省以柴油为燃料的内燃机。这些发明,解决了交通工具的发动机问题,促成了汽车的发明。1885年,德国人卡尔·本茨成功地制造了第一辆由内燃机驱动的汽车。19世纪90年代,不少国家建立起汽车工业,而且日益成为最发达、最有前途的工业之一,至今其势不衰。由此还牵动了内燃机车、远洋轮船、拖拉机和装甲车、坦克、飞机等的制造和使用。这是一场前所未有的交通革命,大大缩小了世界各地的距离。这不仅带动了一大批新工业部门的创建,也促使石油开采业与石油化工工业迅速发展起来。1870年,全世界只生产了大约80万吨石油,到1900年已猛增到2000万吨。
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电讯事业的发展 ( http: / / www.21cnjy.com )尤为迅速。继有线电报出现之后,电话、无线电报相继问世,为快速地传递信息提供了方便。从此,世界各地的经济、政治和文化联系进一步加强。
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新兴工业,如电 ( http: / / www.21cnjy.com )力工业、化工工业、石油工业和汽车工业等部门,都需要巨额投资,进行大规模生产,由此促进了生产和资本的集中,而生产和资本的集中进一步加剧了企业间的竞争。在竞争中获胜的必然是设备先进、经营管理完善的企业,而遭到淘汰的也必然是设备陈旧、经营管理不完善的企业。在竞争中壮大起来的少数规模较大的企业之间,就产量、产品价格和市场范围达成协议,形成了垄断组织。这些资金雄厚的垄断组织能为科学研究提供更加有利的条件,从而使其能更快取得新的成果,并加快新成果应用于生产过程中的步伐;并且垄断组织内企业经营管理得到改善,产品成本大幅度降低,劳动生产率极大提高。总之,垄断组织的产生为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19世纪晚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出现了垄断组织。
资本家生产的目的就是为了追求利润,控制 ( http: / / www.21cnjy.com )垄断组织的大资本家为了攫取更多的利润,越来越多地干预国家的经济、政治生活,资本主义国家逐渐成为垄断组织利益的代表者。而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国内市场显然远远不能满足需要,因此垄断组织还跨出国界,形成国际垄断集团,要求从经济上瓜分世界,这促使各资本主义国家加紧了对外侵略扩张的 步伐。
随着商品在国际间的流通,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口和资本在这一时期也大规模地流动,资本输出成为工业国赚取利润的主要手段。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各资本主义国家已经奴役和控制了世界上的绝大部分土地和人口,把这些地区变成了列强的商品输出地和原料供应地。至此,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第9课 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
课标要求
1.知识与能力目标
掌握两次工业革命的条件、 ( http: / / www.21cnjy.com )过程及影响,工业时代经济组织的形式及作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及影响。通过比较两次工业革命的异同点,培养学生比较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两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经济发展的史实,认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经济要发展,科技要先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正确认识世界市场的形成对人类文明进步的影响和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形成正确的世界观。
教学重点、难点
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垄断组织出现的影响;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影响。
教学方法
用设置情境,设疑引思,自主学习、合作 ( http: / / www.21cnjy.com )探究的模式,由浅入深,逐层递进,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探究中获得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提高能力,升华情感。
采用多媒体软件教学,直观形象地展示两次工业革命成果、过程,创设情境,时空结合让学生感受工业革命成果对社会及人们生活带来的冲击。
3、采用模仿性学习方式,教师讲解与学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自主学习相结合,教师讲解第一次工业革命、工厂制度的确立,学生自主学习第二次工业革命及大企业时代到来等部分内容。
4、结合课本上的图片、文字资料,以及课前 ( http: / / www.21cnjy.com )搜集的工业革命前后的相关数据资料,让学生合作探究,对比分析,从而认识到工业革命带来的生产力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和世界联系的加强。从而加强对论从史出、史由证来、史论结合的基本能力的培养。
教具制作
自制教学课件。
两次工业革命的相关图片、数据资料。
板书设计
第9课 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
(第一课时)
工业革命的含义、原因(为什么首先在英国发生)
蒸汽时代的到来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第一次工业革命) 代表性发明及影响
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与第一次相比有何特点)
进入电气时代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
(第二次工业革命) 代表性的发明及影响
工厂制的确立
(第二课时) 中小企业为主
第一次工业革命——工业时代的到来 所有权与经营权统一
自由主义
工业时代的 控制一个或几个部门生产经营
经济组织 所有权与经营分离
第二次工业革命——大企业时代到来 联合、规范
与政府关系密切
影响 国际化国际联合企业、跨国公司
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三个阶段)
国际贸易的发展
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世界市场的形成方式 人口和资本的流通
武力威逼
世界市场的形成的影响及表现
教学过程
一.蒸汽时代的到来
1.工业革命兴起的条件
(1)18世纪中期,英国社会稳定,人口、资本流动自由,经济稳步发展。
(2)英国通过殖民扩张和殖民战争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国外市场的需求日益扩大,于是各行业兴起了技术革新的热潮,导致了工业革命的发生。
2.工业革命的重大成就
(1)机器的发明
①棉纺织业 织工约翰·凯伊发明飞梭,加快了织布的速度,引起该行业技术发明的连锁反应:珍妮纺纱机、水力纺纱机、水力织布机相继研制成功。
②冶金业 铁匠达比父子发明并改进焦煤炼铁法。
③采矿业 锁匠托马斯· 纽可门研制出蒸汽抽水机,用于排干矿井里的积水;化学家汉弗莱·戴维发明了安全灯。
④交通运输业 工程师约翰·麦克亚当发明碎石路;到处掀起开凿运河、疏浚河道的热潮。
(2)动力机器的革新:工业革命中影响最深远的成就是瓦特制成的“万能蒸汽机”。它的广泛使用,使人类进入到蒸汽时代。
(3)工业布局的变化:蒸汽动力的出现,最终使工厂摆脱了水力条件的限制,工业化速度加快。
(4)交通运输业的革命:蒸汽动力的使用,带动交通运输业革命,人类进入铁路运输时代。
影响:一方面,铁路的兴建普遍加快了工业 ( http: / / www.21cnjy.com )革命的进程。另一方面,铁路旅行的盛行不仅加剧了整个社会流动的速度和规模,还对当时的社会关系造成了冲击。这从一个角度反映了工业革命对社会变迁的巨大影响。
3.工业革命的扩展
工业革命在英国开展了近半个世纪以后,开始向欧美大陆扩展。在各国随后的工业革命中,纺织业和铁路业成为两个领先的部门。
【深化·拓展】
工业革命的爆发需具备哪些条件?
提示:资本、技术、市场、劳动力、安定的社会环境、国家政策的保护。
(1)资金——海外贸易、殖民掠夺、贩卖黑奴,为英国积累了巨额财富。
(2)市场——殖民扩张和殖民战争。18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
(3)原料——国内资源丰富,海外掠夺。
(4)劳动力——圈地运动,大批农民失去土地,流入城市,成为自由劳动者。
(5)技术——手工工场时期的积累。手工工场时期培养了一批具有熟练技能的工匠,他们成为工业革命中的技术革新力量。
(6)国家政策保护: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保护能为资本家带来利润的技术革新。
二.进入电气时代
1.标志
以冶金、内燃机技术、发电机、电动机、合成化工为标志,其中最突出的标志是电力的广泛应用。
2.突出特点
科学成了技术进步最重要的推动力。科学家进行系 ( http: / / www.21cnjy.com )统研究的科研机构取代了发明家孤零零的阁楼或工场,一些重要发明大多直接来自科学家的实验室,而不是个别发明家的经验积累。
3.主要成就
电力得到广泛应用,内燃机成为一种新的动力机,化学领域新材料层出不穷,炼钢技术突飞猛进。具体表现为:
(1)交通领域 德国工程师戴姆 ( http: / / www.21cnjy.com )勒和狄塞尔分别在!##$年和!#%&年发明了以汽油和柴油为燃料的内燃机;不久,人们将内燃机技术应用于交通事业,创制了汽车、飞机等新型交通工具。
(2)化学领域 德国化学家李比希最 ( http: / / www.21cnjy.com )早提出使用有机化肥,他的再传弟子柏琴发明了人类第一种人工合成染料。德国化学家雷佩发明了合成橡胶、合成油漆及多种塑料。
(3)钢铁部门 先后出现了多 ( http: / / www.21cnjy.com )种以发明家名字命名的炼钢法:英国的贝塞麦的酸性转炉炼钢法、德国的西门—马丁的平炉炼钢法、英国的吉尔克里斯特—托马斯的碱性转炉炼钢法。
(4)电力的发明及应用 不仅从根本上改变了整个工业生产的面貌,而且还直接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使人类迅速跨进了电气时代。
(5)电讯事业的发展 早在发电机产生之前,人们就已经发明了有线电报。在电气时代,电话和无线电报出现。
(6)新兴工业部门的产生 在电力的生产上,发 ( http: / / www.21cnjy.com )电、输电形成配套的生产系统,一大批生产发电机、电动机、输电线、变压器等相关器材的新兴工业如雨后春笋般地建立起来;在电力的应用上,电报、电话、电灯、电梯、电影放映机等新兴电器相继问世,电报电话公司、电影公司等企业纷纷建立。
4.影响
电的发明和使用是人类技术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 ( http: / / www.21cnjy.com )碑。第二次工业革命因为有了电力这种高效、便捷的能源作为动力,达到了空前的广度和深度,给人类文明带来深刻的影响。
【深化·拓展】
科技革命对各国经济发展速度的影响。
提示:第一次科技革命因为主要在英国,所以工业 ( http: / / www.21cnjy.com )革命完成后,英国成为“世界工厂”,是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资本主义工业迅速发展。当时法国因为各种原因,新技术和新机器的发明与推广比较困难,工业革命的发展受到一定的阻碍。美国则借助移民带来的技术和引进英国技术,不断产生新的发明,工业革命较快地完成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国和德国的科学技术发明和应用较多,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工业生产总值分别跃居世界第一、二位。而英法等国,不愿更新设备,导致其经济发展速度减慢,工业生产分别被美德赶上和超过。
三.工业时代的经济组织
1.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
(1)现代工厂的出现!在工业时 ( http: / / www.21cnjy.com )代,工厂制度成为最普遍的生产组织形式。工厂制度下的工人,一方面受严格纪律的约束,另一方面又受到精密分工的机器的支配,成为机器的附属品。但工厂制度的建立适应了机器大生产的要求。
(2)中小企业的大量存在。在工业时代早期,中小企业占多数。企业主既是资本所有者,又是企业经营管理者,他们雇佣上百个乃至上千个工人进行生产。
2.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1)大企业时代的到来
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经济迅猛发展 ( http: / / www.21cnjy.com ),企业规模越来越大,生产和资本出现集中趋势。同时,产生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新兴工业,如电力、石油工业,从一开始就需要巨额资金。于是,大企业时代到来了。
(2)大企业的代表
美国的摩根、洛克菲勒、梅隆 ( http: / / www.21cnjy.com )、杜邦等“八大财团”,日本的以家族财阀为中心的三井、三菱、住友、安田“四大财阀”,法国的“二百家族”以及德国的通用电气、西门子电气、莱茵—威斯特伐里亚煤业等都是规模空前的大企业,它们控制着一个或多个部门的生产与经营,甚至掌握着该国的经济命脉和国家机器。
(3)大企业的影响
大企业进一步发展的结果是企业日趋国际化,出现了国际联合企业、跨国公司等新的经济组织形式。
【深化·拓展】
工厂和工场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提示:工厂是指直接进行工业 ( http: / / www.21cnjy.com )生产活动的单位,通常包括不同的车间,其特点是使用机器进行大规模生产;工场是指手工业者集合在一起生产的场所,特点是借助简单工具进行手工生产。工厂制度是适应机器大生产的需要而出现的新的生产组织形式。
四.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1.时间
19世纪末20世纪初
2.主要方式
国际贸易的发展,人口和资本的流动,武力威逼
(1)国际贸易的发展
①工业革命为世界市场的发展提供了物质 ( http: / / www.21cnjy.com )基础。工业革命后,欧美工业化国家生产出数量巨大、种类繁多的产品;同时,由于生活水平提高,人们的需求日益多样化,国际贸易得到很大发展。
②交通运输的改进和通讯技术的发明“缩短”了世界的距离,进一步刺激了国际贸易的增长。
③自由贸易政策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加速发展。这一时期的贸易增长主要发生在欧洲内部。此外,欧洲与海外殖民地及其他地区之间的贸易也有一定的发展。
④英国是#$世纪国际贸易的中心,处于“世界工厂”的地位,随着欧美其他国家相继实现工业化,它们开始分享英国这一世界贸易中心的地位。
(2)人口和资本的大规模流动。19世纪, ( http: / / www.21cnjy.com )大约有6000万人离开欧洲到海外定居。这些国际移民给移入国提供了必要的劳动力和先进的制造业技术。这种经济和文化上的联系,有利于世界市场的形成。
(3)资本输出达到空前规模。资本输出,即对外投资,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达到空前规模。它加强了欧美投资国与资金接受国之间的经济联系。
(4)武力威逼,甚至直接殖民统治。 ( http: / / www.21cnjy.com )欧美工业国在向海外扩张的过程中,还经常动用武力逼迫一些落后国家满足它们通商、投资的要求,甚至直接实行殖民统治。
3.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的表现
(1)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除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日本,亚洲国家大多成为欧美列强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非洲大陆领土基本上被瓜分完毕,赢得政治独立的拉丁美洲各国在经济上又重新受制于列强。
(2)资本主义国家利用坚船利炮,把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网撒向全球的各个角落。以欧美工业国为主导的统一的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了。
【深化·拓展】
我们应如何认识世界市场形成的作用?
提示:(1)一方面使当时作为 ( http: / / www.21cnjy.com )先进生产方式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国际化,打破了世界上落后国家和地区的自然经济和闭关自守状态,向全世界传播了先进科学技术和文化,促进了世界贸易和生产力的发展。(2)另一方面,世界市场是在西方国家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中形成的,不仅使亚非拉国家遭受不平等交换的剥削,而且把它们变成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附庸。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历史,也就是工业国剥削农业国、西方统治东方的历史。
小 结
[学生对各小目作总结,教师引导作结]
两次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力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发展,实现了由工场手工业到机器大工业的飞跃。生产力的发展促使经济组织发生变化,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在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中,中国社会经济也受到冲击,这是我们下一节课要讲的内容。
巩固练习
巩固练习
1、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首要标志是( )
A、科技的发展突飞猛进 B、电力取代蒸汽广泛应用于生产
C、新发明促进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D、人类跨入计算机时代
2、下列关于铁路运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1814年,约翰.迈克亚当成功研制出了第一台蒸汽做动力的火车
B、铁路集中了工业革命的多项成果
C、铁路的兴建加快了工业革命的进程
D、铁路旅行的盛行对当时的社会关系造成冲击
3、第二次工业革命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最大的不同点是( )
A、社会生产力获得极大提高
B、整个革命进程时间缩短
C、先进国家几乎同时进行
D、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
4、“珍妮纺纱机”成为工业革命序幕的原因是( )
A、是最早的机器
B、以水力做动力
C、引起棉纺业发明机器的连锁反应
D、推动了其它工业部门使用机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