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课时练习(含答案)
一、单选题(共10小题)
1.能说明“液体可以传播声音”的事例是( )
A.我们听到雨滴打在雨伞上的“嗒嗒”声
B.我们听到树枝上小鸟的“唧唧”声
C.将要上钩的鱼被岸边的说话声吓跑
D.人在小溪边听到“哗哗”的流水声
2.如图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会被多次弹开,这样做是为了( )
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
B.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C.把声音的振动时间延迟
D.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
3.关于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能在真空里传播 B.一切正在发生的物体都在振动
C.声音不能在水里传播 D.噪声不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4.如图所示,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入盛有水的水槽中,会看到“水花四溅”,它说明了( )
A.发声的音叉正在振动 B.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D.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最快
5.关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我是这样理解的( )
A.有振动就一定听得到声音 B.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C.有声音就一定有振动 D.声音在液体中传播比在固体中快
6.学校走廊内有大小不同的若干鱼缸,这些鱼缸构成了学校特有的一种文化。某同学站在鱼缸旁用力拍掌,鱼缸内的鱼惊得四处乱跑。鱼接收到声波的主要过程依次是( )
A.空气→水→鱼 B.地面→空气→水→鱼
C.空气→鱼缸→水→鱼 D.地面→空气→鱼缸→水→鱼
7.上月的运动会上小佳同学参加了百米赛跑项目,终点计时员听到枪声才开始计时,所记录的时间为12s,那么小佳的真实成绩是( )
A.12s B.12.294s
C.11.706s D.无法计算
8.如图所示,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发现小球被多次弹开。这样做是为了( )
A.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B.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
C.把声音的振动时间延迟 D.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
9.如图所示,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乒乓球,这样做是为了( )
A.延长音叉的振动时间
B.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
C.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
D.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10.一静止在水面上的测量船利用声呐测量海底的深度,从发出超声波信号到接收到返回的信号用时0.6s。已知声波在海水中传播速度为1500m/s,则该处海水深度为( )
A.150m B.450m
C.600m D.900m
二、填空题(共10小题)
11.如图所示,在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实验中,小明用小锤敲响音叉,将悬挂的轻质小球紧靠音叉,发现小球被正在发声的音叉弹起。这个现象说明 ,本实验用到一种物理方法是 ;
12.“东方狮王”是梧州市的一张名片,如图所示是我市某中学龙狮队在练习敲打“五行鼓”的情景,人们听到的鼓声是由鼓面 产生的,是通过 传到人们耳朵的。
13.初春时节,柳树发芽,你可以折一根柳条,把皮和芯拧松,抽出木芯,用刀把嫩皮的两端修齐,就制成了“柳笛”。用力吹,柳笛就发出声响,该声音是由于 的振动而产生的。
14.在鼓面上放一些碎纸屑,敲击鼓面,纸屑在鼓面上跳动。此实验现象表明 ;碎纸屑在实验中的作用是 。将敲响的鼓面用手一按,声音马上消失,这是因为鼓面 停止。
15.人们利用回声来测定发声体与远处物体的距离,某人面对远处的山岸喊话,经过3秒听到回声。设空气中的声速为340 米/秒,则山崖与人之间的距离为 。
16.东林书院名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表明声音可以在 中传播;声音以 的形式传播。
17.在有空气的玻璃罩里放一个正响的闹钟,逐渐抽出罩内的空气,感到声音变小,让空气再逐渐进入玻璃罩里,这时声音会变大。以上现象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 ,即 不能传声。
18.该图展示的是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的实验,并由此推理得出“真空不能传播声音”,采用了物理实验的研究方法——“理想实验法”。我们 (填“能”或“不能”)用实验直接得到“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19.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可听到闹钟的铃声逐渐减弱,到最后就听不到了。重新向玻璃罩内注入空气又听到了闹钟的铃声,这说明,声音要靠 传播,日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 传来的,实际上 和 也能传声, 不能传声。
20.百米赛跑的某个时刻,甲、乙两名运动员的位置如图所示, 的速度较快。若终点计时员听到发令枪响才按表计时,这样的计时方法会 (选填“提高”或“降低”)跑步成绩。
三、作图题(共1小题)
21.声音传播的速度和温度有关,下表是空气中声速随温度变化的数据,请你在如图所示的坐标中作出声速和温度关系的图象。
空气温度/℃ -20 -10 0 10 20 30
声音速度/m/s 318 324 330 336 342 348
四、实验题(共1小题)
22.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此实验从正、反两面探究声音传播需要的条件。
(1)在抽气的过程中,随着瓶内的空气逐渐减小,你听到的正在发声的音乐声音在逐渐 ;
(2)将空气放入瓶内,你听到的声音又将逐渐 。就以上实验,可以从观察到的现象进行 ,若瓶内被抽成真空,你将 (选填“听到”或“听不到”声音)。由此可得到结论: 。
参考答案:
1.C
2.B
3.B
4.A
5.C
6.C
7.B
8.A
9.D
10.B
11.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转换法
12. 振动 空气
13.空气柱
14. 发声的鼓面在振动 将微小振动放大 振动
15.510m
16. 空气 声波
17. 介质 真空
18.不能
19. 介质 空气 固体 液体 真空
20. 乙 提高
21.
22. 变小 变大 推理 听不到 真空不能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