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0.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8-19 16:10: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统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同步练习题
一、积累与运用(27分)
1. 下列词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泉香酒洌(liè) 伛偻提携(lǚ) 觥筹交错(gōng)
B. 朝晖夕阴(huī) 宠辱偕忘(jiē) 淫雨霏霏(fēi)
C. 樯倾楫摧(jí) 浩浩汤汤(tāng) 水声潺潺(chán)
D. 岸芷汀兰(dīng) 薄暮冥冥(míng) 金樽清酒(zūn)
2. 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余拏一小舟。[撑(船)]B.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规模)
C.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日光) D. 野芳发而幽香。(芳香)
3. 下列加点词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微斯人,吾谁与归
B. 去国怀乡
C. 醉翁之意不在酒
D. 惟长堤一痕
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从网友发布“列车上疑有人贩子”的微博,到公安机关介入调查,直至案情水落石出,整个过程不过几个小时。
B.进入夏季,以丹霞地貌著称的火石寨景区,漫山遍野花草丛生,红山与绿草相映成趣,人们畅游其间,心旷神怡。
C.入夏以后,台湾晴雨不定,多变的天气使白河水库呈现出气象万千的风貌。
D.物理老师用演示实验的方式让我们懂得难懂的知识,真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5.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及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上下一白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B. 然则北通巫峡 满目萧然
C. 前人之述备矣 四时之景不同
D. 云归而岩穴暝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6.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9分)
(1)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_____。(李白《行路难(其一)》)
(2)___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3)__________,__________,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
(4)美国在联合国大唱人权高调,真“__________”,意在借此干涉别国内政。(用《醉翁亭记》中原句回答)
(5)《岳阳楼记》中抒发了作者伟大政治抱负的句子是(主旨句):__________,__________。
(6)李白在《行路难》一诗中,暗用典故,表达自己希望得到朝廷重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作答。(8分)
某校开展了以“感恩父母”为主题的系列活动。活动中,赵洋同学在观看了中央电视台的《寻找最美孝心少年》之后写了一篇观后感。下面是文中的部分内容,请你按要求帮助他修改。
①“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父母的养育之恩我们是永远都报答不尽的,但如何尽孝,却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深思熟虑并以行动去实现的。②孝敬父母应从现在开始,孝敬父母应从点滴小事做起,矗立新时期孝心好少年的榜样,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传统美德,对尊老爱老敬老的社会风气得以弘扬。③“寻找最美孝心少年”,带来的不仅是几个精彩的片段,更是灵魂的洗涤。
(1)选文中有一处标点错误,它在第________句,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2分)
(2)选文中有两处语病,请找出来并写出修改意见。(4分)
第________句,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________句,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其实我们不只要感恩父母,凡事都要学会感恩,懂得感恩。请补全下面感恩标语的空缺部分,使之构成排比。(2会)
学会感恩我们的父母,因为他们给了我们宝贵的生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会感恩我们周围的一切,因为他们给了我们和谐健康的成长空间。
阅读理解(43分)
(一)阅读苏轼的《水调歌头》。(4分)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8. 下列对这首词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 这首词有一段词前小序,其作用是交代写作缘由,
B.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首句陡然发问,这是词人酒酣之时,对着皎洁的月亮所产生的遐思。
C.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转”“低”表示夜已深,而词人无眠,照应了小序中的“欢饮达旦”.
D.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这一句旨在表达词人对圆月满腹怨恨之意。
9.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2分)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14分)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2)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
10.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 念无与为乐者(想念,思念) B. 相与步于中庭(一同,共同)
C 与余舟一芥(小草) D.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大酒杯)
1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或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相与步于中庭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B.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木兰诗》)
C.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溪深而鱼肥(《醉翁亭记》)
D.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 其门人甚众(《劳山道士》)
12. 下面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甲文寥寥数语描绘了月夜小景,语言凝练而又意味深长。
B. 甲文第二、三句中的“遂”“亦”二字流露出作者与张怀民相知的喜悦。
C. 乙文“湖中人鸟声俱绝”中的“绝”字,从听觉入手,写出了寒冬雪后西湖的冷寂。
D. 甲乙两文都是作者被贬后所写的借景抒情的文章,乙文写金陵人饮酒的场面,是为了突出雪景的迷人。
13. 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14. 古游记大多较简。通常开篇交代时间、地点、人物、环境,中间写景,篇末感怀。甲乙两文也是如此,甲文强调“闲”,乙文着重“痴”,你是如何理解这“闲”与“痴”的?(4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16分)
合 江 亭 记
吕大防
沱江自岷而别,张若、李冰之守蜀,始作堋以揵①水,而阔沟以导之,大溉蜀郡、广汉之田,而蜀已富饶。今成都二水,皆江沱支流,来自西北而汇于府之东南,乃所谓二江双流者也。沱旧循南隍,与江并流以东。
唐人高骈始凿新渠,缭出府城之北,然犹合于旧渚。渚者,合江故亭。唐人宴饯之地,名士题诗往往在焉。从茀②不治,余始命葺之,以为船官治事之所。俯而观水,沧波修阔,渺然数里之远。东山翠麓,与烟林篁竹列峙于其前。鸣濑抑扬,鸥鸟上下。商舟渔艇,错落游衍。春朝秋夕置酒其上,亦一府之佳观也。
既而主吏请记其事,余以为蜀田仰成官渎③,不为塘埭④以居水,故陂湖潢漾之胜比他方为少。倘能悉知储水之利,则蒲鱼菱芡之饶,固不减于蹲鸱⑤之助。古之人多因事以为饰,俾其得地之利,又从而有观游之乐,岂不美哉 兹或可书以视后,盖因合江而发之。
【注释】①揵:jiàn,遏制、堵塞。②茀:草多塞路。③渎:沟渠。④埭:堵水的土堤。⑤蹲鸱:植物名,俗称芋头。
1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
(1)而阔沟以导之 阔:
(2)乃所谓二江双流者也 乃:
(3)与烟林篁竹列峙于其前 峙:
(4)既而主吏请记其事 既而:
16.下列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4分)
A.沱江自岷而别 日出而林霏开
B.然犹合于旧渚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C.于其前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D.以为船官治事之所 余以为蜀田仰成官渎
17.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4分)
(1)春朝秋夕置酒其上,亦一府之佳观也。
(2)兹或可书以视后,盖因合江而发之。
18.此文与《岳阳楼记》同是因重修名胜而写,所绘之景也有相似之处,两文的写作意图是否相似 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4分)
(四)、阅读下列文章,回答问题(9分)
用一生写好一个“恒”字
在我国书法史上,流传着“二王”的一段佳话。王羲之“临池学书”,为节省时间顺手用池水涮笔,结果把一池清水染成墨池。若干年后,其子王献之磨墨练字,用完了整整十八缸水。这些故事,都在说明一个道理:人生欲有所成,关键是砥砺一颗恒心。
古往今来,有恒者事竟成。一个人未必具备出众的天赋,但如果拥有异于常人的执着,“千磨万击还坚劲”“咬定青山不放松”,就能把“恒”字写进自己的品格,守得云开见月明,成就不凡事业。“词学宗师”夏承焘专注于词学研究和教学,以毕生之力旁搜远绍、取精用宏,终成现代词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革命战士”吴玉章四十年如一日,再苦再难也不忘教书育人,坚持革命、坚持办教育、坚持做好事,造就了一大批人才。事实上,无论何种行业或领域,不管是做学问还是做事情,倘若没有水滴石穿的韧性,缺乏坐得住、沉得下的脾性,都难有经得起时间检验的成绩。
然而现实中,也有一些人贪图安逸、缺乏毅力,往往让事情无疾而终。譬如,有的人遇到挫折就乱了阵脚,逃避矛盾、蛰伏起来;有的人干工作浮在表面,看上去勤勤恳恳,其实心里根本就没有恒定的目标;还有的人习惯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做不到一锤接着一锤敲,累积不出实绩。古人说得好:“贵有恒,何须三更起五更眠;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要做成一件事情,重要的是专注于目标,毫不动摇、勇往直前;心态一旦浮躁,注定难以走出浅尝辄止、兜兜转转的人生迷宫。
恒心是成功的催化剂,而养恒心最离不开意志和勇气。葆有坚强的意志,才能在恶劣环境中坚如磐石,在乱云飞渡时不忘初心;具备非凡的勇气,才能面对恐惧不退缩,遭受打击不怯懦,义无反顾地坚持下去。对个体来说,追求善始善终,就必须剔除急功近利之心,舍弃徘徊犹豫之意,自觉培养敢于正视困难的勇气和不甘落后的志气,用一生写好一个“恒”字。
鲁迅曾如此点评运动会选手:“优胜者固然可敬,但那虽然落后而仍非跑至终点不止的竞技者,和见了这样竞技者而肃然不笑的看客,乃正是中国将来的脊梁。”行走在人生之路上,又何尝不是如此?
19.文章第一自然段引用“二王”的故事有何作用?(3分)
20.请概述第三自然段的论证思路。(3分)
21.谈谈你对第五自然段画线句的理解。(3分)
三、作文(50分)
22. 按要求作文
古人曾说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不错,只有背起行囊,云游四方,才能真正了解社会,才能对所学到的书本知识进行实践,才能获得真知。无论是《岳阳楼记》《醉翁亭记》,还是《西游记》《徐霞客游记》,古人用行动证明了“走”其实就是一种文化追求,是一种理想实现的过程。现代社会,无论媒体还是个人,又在行走中找寻人类精神的家园。
请你以“行走四方”为话题,写一篇游记。要求:①写清楚游览地风光景物的特点,引起人们游览的兴趣;②题目自拟,文体不限;③600字左右。
答案
A 2.D 3.D 4.D 5.C
(1)直挂云帆济沧海 (2)沉舟侧畔千帆过 (3)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4)醉翁之意不在酒 (5)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6)闲来垂钓碧溪上 忽复乘舟梦日边
7.(1)① 把逗号移到引号外面
(2)② 将“矗立”改为“树立” ② 将“对”改为“使”
(3)示例一:学会感恩我们的老师 因为他们给了我们无穷的知识
示例二:学会感恩我们的朋友因为他们给了我们克服困难的力量
D 9. 只希望这世上所有的亲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表达了对亲人的美好祝愿。
10. A 11. C 12. D
13. (1)庭院地面如积水一般清澈透明,(那)水中藻、荇交织纵横,原来是竹子和松柏的影子。
(2)寒气弥漫,白茫茫一片,只见天和云、和山、和水,上下全是白色。
14. 苏轼一个“闲”字,把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乐观豁达的感情,都包含其中,意味深长;而张岱的“痴”表现他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充分彰显了他钟情山水、淡泊孤寂的独特个性。
16.(1)使……宽阔 (2)就是 (3)耸立 (4)不久
17.A
18.(1)春秋两季的清晨或傍晚,在合江亭上摆设酒宴,也是成都府的一处美景。
(2)这或许可以写下来给后人看,(这都是)因为(修葺)合江亭而引发的思考。
19.不相似。范仲淹写《岳阳楼记》意在抒发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同时劝勉好友滕子京。吕大防的《合江亭记》通过描写合江亭上的美丽景象,表现了整治之成效,进而提出了重视储水、兴修水利的建议。
20.引用“二王”的故事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增加文章的趣味性;引出本文的中心论点:人生欲有所成,关键是砥砺一颗恒心;作为事实论据,有力地论证了中心论点。
21.首先提出贪图安逸、缺乏毅力的人往往一事无成的观点;接着列举生活中的三种表现来论证缺乏恒心一事无成;最后引用古人的话指出有恒和无恒产生的结果不同,从而强调要做成事情贵在有恒心。
22.鲁迅认为两类人是可敬的:虽然落后但坚持到底的人;对前一类人持认同态度的人。他把这两类人比喻成“中国将来的脊梁”,强调了他们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23、例文
带你去看烟雨江南
盈盈的烟雨淋湿了江南幽长的曲径,琉璃瓦上散落的雨花沾染了石阶白墙,迷蒙的雾气微掩了每个巷口,这是江南独特的美,如花嫁的新娘,有着梨花带雨的娇媚。
和你撑伞漫步于满是烟雨的石桥,大珠小珠散落在油纸伞上,跳开,绽放出一朵朵晶莹的花,然后零落成一地细碎的光华。交织的树藤摇曳着拨起了层层水波,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荡漾成了一场渲染了水墨的梦……
穿行于街头巷尾,你会看到岁月的痕迹沧桑了每个墙角屋檐。梅雨阵阵,青苔幽幽,闭目聆听这属于雨的步调,品味着这只有江南才有的美好。踏着细碎的脚步,墨色的花藤缠上你的脚踝,漫上你的裙摆,将你拽入这幅江南画卷之中。
偶然的一次抬眸,视线不禁定格于烟雨中的一抹朱红,才发觉朱砂不仅是美人眉间那一点,更点画于每座雕梁漆窗之上。不知那日掉落的支窗敲开了谁的心门,还是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仍如莲花开落,不经意间已被淅淅沥沥的雨弹湿了眼眶。江南的漆窗前守着等待的人儿,雨丝遮不住她望穿秋水的视线,而你推不开她心底的门,撑伞走过步履匆匆,你不是归人啊,只是个过客……
撑一支长篙,荡一叶扁舟,漾于藕花深处。飞鸟的羽翼轻划过水面哗哗地奏起了渔歌。渔娘素手轻抬,端上热气腾腾的鱼汤,奶白鲜香,十里不绝。那缭绕的香雾,宛若隔于前世今生间的薄纱,掀一角,望尽前尘。
在某间没有牌坊茶馆小憩,焚一炷心香,沏一杯香茗,聆听一场雨的淅沥。或蜷缩在沙发里,塞上耳机,寻一份与世隔绝的宁静。或漫步于古韵流芳的江南小镇,踏着如歌的行板,留几串似有若无的足迹。或倚在某个斑驳的墙角,摊一本诗书,相约那花雨中瘦比黄花的女子。一切淡如烟雨,美如夏花。
带你撑伞走过,和着滴答的韵律,不知这一次,这纷纷扬扬的雨丝又点缀了谁的清梦,又晕开了怎样一个水墨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