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课件(共3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课件(共3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8-19 18:40: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5张PPT)
古代诗歌四首
学习目标:
1.背诵并默写四首诗。
2.理解这四首诗歌的内容、写作特色和作者的情感。
写作背景:
乐府诗:
乐府诗是可以歌唱的,一般无标题,而结尾一句有时是诗的附文,跟诗的内容没有多大的联系。
《观沧海》选自《乐府诗集》是《步出夏门行》中的一章。《观沧海》这个题目是后人加上去的。
1、全诗是以哪个字来统领的
2、这首诗哪些诗句是写实景
哪些诗句是想象的虚景
3、诗中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
小组讨论
“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这寥寥
六个字,就写出了沧海之大,写出了
幅吞吐日月,含孕群星的气派,天
水,水连天,浩浩荡荡无边无际,壮
极了!这几句诗,诗人将自己昂扬奋
的精神融会到诗里,表现了诗人博大
胸怀和建功立业的雄心抱负。
本诗基调苍凉慷慨,历来被视为
“建安风骨”的代表作。
诗歌大意:
写景十句,前六句写的是实景,后四句写的是虚景。这首诗借景抒情。将眼前海上景色和自已的雄心壮志融合在一起,诗人以沧海自比,开阔的意境,雄浑的气势,也是诗人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的表现。诗中洋溢着饱含的激情。诗人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小结:
1.《观沧海》是一首 (体例),作者是
(朝代)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
2.诗中登山观海的地是 ,本诗写于官渡之战后,统一北方凯旋途中。
3.诗中最能体现作者博大胸怀的诗句是
当堂训1:
明确诗歌主题:
认识作者:
①诗的四联各写了什么内容
四联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②哪些诗句直接表达了思乡之情
讨论交流:
内容理解:
首联:
诗人在船上,想像船到镇江后,还要乘驿车到别处,暗含旅途奔波之劳。

颔联:
船上所见景色。“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潮平”又为“江春”作铺垫。
颈联:
既写景又点明了时令。“残夜”指夜将尽而未尽之际,即将是天亮时的情景,残夜而东方海日已升,旧年而江上已是春天——时间过得太快了。
尾联:
诗人离家已久,尚不能归,见到此景,自然想到要借雁足来传递家书了。这首五言律诗四联之间,相为因果,浑然一体。 尾联直接表达思乡之情。
全诗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
想像“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怎样的情景,如果你身临其境,将会有怎样的感受 ?
研读与赏析:
“阔”是“潮平”的结果。春潮涌涨,江水浩淼,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的人视野也因之开阔。此句写得恢弘阔大。
“风正一帆悬”愈见精彩。“悬”是端端直直高挂着的样子。诗人不用“风顺”而用“风正”,是因为光“风顺”还不足以保证“一帆悬”,风虽顺,却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悬”,而“正”字兼包“顺”与“和”的内容。可见写景极为传神。全诗和谐优美。
明确诗歌主题:
诗歌大意:
1.《次北固山下》写白日和黑夜的交替以及新年和旧年的交替,蕴含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的诗句是( )( )。
2.表达出游子思乡之情的诗句是( ),( ).
当堂训练2: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作者简介: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诗人,出生于西域。
关于王昌龄:
王昌龄,唐代诗人,人称七绝圣手,天宝年间被贬为龙标县尉。龙标,唐代县名,在今湖南洪江,洪江在唐代属于偏远地区。
1、诗以杨花、子规两样景物起笔,有什么用意
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讨论交流:
诗歌大意
树上杨花落尽,杜鹃在不停地啼叫,
听说你被贬到龙标去了,一路上要经过五ti条小溪(辰溪、酉溪、巫溪、武溪和沅溪)。
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
伴随着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
1.《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一首 (体例),作者是 (朝代)诗人 。
2. 诗中点明时令的句子是( ).
渲染凄清的气氛,衬托离情别绪的句子有
( ),( )。
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同情和关切的句子是
( ),( )。
当堂训练3:
天净沙:散曲曲调名。散曲是元代的新诗体,是在民间逐渐发展行成的一种可以配乐歌唱的长短句歌词,以后文人相继大量写作。
散曲分小令与套数两种。小令只有一支曲子。套数又叫“散套”,是由同一宫调的若干小令相联而成的组曲。一套至少两支曲子,多的可达三四十曲,没有定数限制,但必须是同一宫调,而且要一韵到底。在结尾有“尾声”,以表示首尾的完整和音乐的终结。散曲的长短句形式较词更为灵活自由,最短的有一字句、二字句,最长的可有二三十字为一句的。句中可以有衬子,使唱词生动、通俗、口语化。
写法特色:
作品中前三行全写景,人物未出场,但每一个景物细节都意味着他的存在——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是主人公眼中的景物,景物紧紧扣着“情”;古道,是他的行经路;瘦马,是他所骑;而西风,也正吹在他身上,透着一种悲凉。
仅仅28个字,一个长期漂流他乡的游子的悲哀就这样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文字不多,然而思乡之情却绵绵柔长,缠绕在读者心头。
内容理解:
诗歌大意:
1、《观沧海》一诗选自 ,作者 ,字 , 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的诗以 见称。他与其子 、 合称为“三曹”。
《乐府诗集》
曹操
孟德
东汉末年
曹丕
曹植
慷慨悲壮
强化训练营
2、从《观沧海》一诗的体裁看,它是一首
体 诗;从表达方式看,它是一首 写景诗。
乐府
四言
感怀
3、《观沧海》诗中最能反映作者的博大胸襟的诗句是 ;

4、 《观沧海》一诗以 字统领全篇,先写 景,然后写 景,借景抒情,表现了诗人 。



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
5、《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次”意为 ,该诗作者为唐代诗人 。
王湾
停泊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6.《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作者 ,字 ,号 ,唐代诗人。
李白
太白
青莲居士
7.《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诗人托付满腔悲情的诗句是: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8.《天净沙秋思》中勾勒整个画面背景的句子是: 。
夕阳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