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植物——种子的结构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识别大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结构,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种子结构的主要区别。
2.阐述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种子结构的主要区别。
3.通过观察种子的形态结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识别种子各部分的结构。
难点:比较菜豆种子与玉米种子结构的异同。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学习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播放《落花生》视频,描述花生从种子到幼苗、植物体、果实、种子的生活史过程。 讲述生活史的概念,要求学生在书上标注。出示“绿色开花植物生活史”的图解,分析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史需要经历的几个重要阶段,指出本章将要学习的内容,引出第1节的标题“种子萌发形成幼苗”。展示图片:多种不同的种子引导学生观察不同形态的种子,设问:我们看到图中有很多种不同的植物和它们的种子,不同植物的种子从形状、大小和颜色上看千差万别,但所有种子都具有同样的功能,那就是植物一般都靠种子来繁殖后代。引导学生推测可能与种子的内部结构有关。从而揭示出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探究种子的结构。 观看并在书上标记出二概念。观看、记录图解,倾听讲解。观看、辨认不同形态的种子。思考、回答问题。 由朗朗上口的唐诗引入能很快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激活学生思维,引出课题。(唐诗的引入不是空穴来风,而是与本节内容息息相关,并蕴含了价值观教育。)
目标引导
1.识别大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结构,并指出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种子结构的主要区别;2.描述种子萌发过程中各部分结构发育的趋势。 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引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高度注意,增强学习的目的性。
自主学习
1.阅读教材活动,自己动手解剖观察大豆和玉米种子的结构(强调从外向内观察)完成导学案中相关的内容。2.让学生上台利用教室的投影展示导学案。3.出示:大豆、玉米种子的外形图和解剖图。依次闪烁显示各部分,让学生逐一识别,说出名称。4.总结、梳理大豆和玉米种子的结构。 阅读、完成导学案学生逐一识别出大豆、玉米种子各部分的结构名称。板演大豆和玉米种子的结构。 指导学生自己去阅读、去观察,识别种子各部分结构,体现学生的自主性。闪烁显示种子的结构使学生的注意力更具指向性和集中性。让学生板演,可满足学生的表现欲,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合作探究
1.观察图示,要求学生比较大豆、玉米种子,找出异同。 2.播放“种子萌发过程”的视频,观看种子萌发过程中各部分结构发生的变化。 讨论,学生代表讲解大豆与玉米种子的异同。积极思考,相互讨论、争论,纷纷举手发言,阐述自己的观点。认真观看种子萌发过程中各部分结构发生的变化后,进行讨论、汇报。 把大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结构图显示在一张屏上,便于学生进行对比,找出异同。让学生讲解,可满足学生“好为人师”的愿望。用视频动态展示出种子萌发的过程,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也使教学内容更形象、直观。
(五) 课堂小结
出示本节概念图。 眼光随鼠标移动,理清本节知识脉络和体系。 通过“概念图”进行变式回授教学。
(六) 达标检测
出示目标检测题。 读题、做题。 在学生已获得比较系统知识的基础上,形成解题技能。
(七) 教学反思
1.学生基本能达到预设的能力目标的培养。进一步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讨论和汇报习惯较有秩序。汇报的声音比较响亮,倾听和质疑的习惯初步养成。2.能识别大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结构,并指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种子结构的主要区别;能描述种子萌发过程中各部分结构发育的趋势。3.教师直接把种子分发到每个学生的手上,学生能够亲身经过完整的探究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初步学会对照实验的设计方法和抽样检测的方法。并通过收集资料,初步具有进一步获取课本以外生物学信息的能力。 4.在本节课是《种子萌发形成幼苗》第一课时,这一节内容涉及到情感教育,注重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和实事求是的精神。其次,本节课内容少,知识点少,这就给我的教学设计带来了很大的发挥空间。 5.不足之处是:在观察解剖大豆种子和玉米种子之前,教师没有给学生讲是纵剖还是横剖,导致有的学生拿到种子以后就开始胡乱的解剖种子,操作不是很规范,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应向学生强调实验中的操作步骤,让学生有条不紊的解剖种子。
2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