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单元复习课(2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单元复习课(2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4-12-02 15:43: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歌曲:北京欢迎你.mp3
火炬形状、云纹雕刻、燃料?
复习课
6单元:燃烧与燃料
城郊中学:王美
学习目标
1.通过知识梳理,使燃烧与灭火、化石燃料的应 用、碳的循环、二氧化碳的性质制取等知识系统化、网络化;
2.通过复习,发展学生的以下基本观念:
变化观(通过燃烧体现和发展的)、
元素观(通过碳循环体现和发展的(严格讲,大循环是碳循环,二氧化碳循环是次级循环,体现的是一种元素守恒和动态平衡的观点)、
化学的价值观、绿色化学观念(通过2两种物质、一类变化体现和发展的)、
实验观(通过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灭火和促进燃烧的方法、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制备等)
探究知识点一:化石燃料的利用
1:火炬里装的是什么燃料呢?
2:为什么选择丙烷,而不选择其他的燃料呢?
3:你知道的燃料有哪些?这些燃料如何分类?请说出你的分类标准及分类方法。(若燃料为纯净物,写出它的化学式)
丙烷
1、化石燃料
三大化石燃料
“工业的粮食”,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化石燃料
“工业的血液”
地下自然形成的可燃性气体,主要成分是甲烷(CH4)
煤:
石油:
天然气:
煤、石油、天然气是不可再生能源!
煤、石油的综合利用措施
问题:煤和石油燃烧产生的有害气体包括哪些?为什么会产生这些有害气体?
问题:综合考虑,奥运火炬选用哪种燃料最理想?并说明理由。
燃料 甲烷 丙烷 氢气 酒精
化学式 CH4 C3H8 H2 C2H5OH
状态(常温)气态 气态 气态 液态(易挥发)
沸点 -164℃ -42.07℃ -253℃ 78℃
火焰颜色及明显程度:
甲烷:蓝色火焰且不太明显。
丙烷:火焰明显
氢气:淡蓝色火焰且不明显
酒精:蓝色火焰且不太明显
丙烷
探究知识点二:燃烧和灭火
1:火炬的燃料是丙烷,如何点燃 ?
2:燃烧的条件?
3:在强风下火炬也不会熄灭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燃烧的条件是
1、物质具有可燃性
2、与氧气充分接触
3、温度达到着火点
(三个条件同时具备
促进燃烧的方法
你能解释其中的道理吗?
(1)厨房中人们通过调大燃气灶进风口,以使燃料充分燃烧。
(2)化油器将汽油喷呈雾状,进入内燃机汽缸。
(3)“祥云”火炬的上端出火口较宽,你知道这是为什么?
小结促进燃烧的方法:
是为了增大丙烷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燃料充分燃烧
增大O2的浓度
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爆炸
问题:在奥运会的开幕式上,通常放飞气球以示庆贺,现在人们一般使用氦气球,不使用氢气球,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说说其中的道理。
爆炸必须是可燃物与氧气在有限的空间里发生急速
的燃烧骤然产生大量的气态生成物,且达到
了爆炸极限。
氢气球本身空间有限,具备了可燃物,如果
遇到明火,发生急速的燃烧就有可能爆炸
灭火
问题:每届奥运会结束时,圣火都将熄灭。对于熄火方式,设计师们最初设计了下面几种方案,你能说出他们是利用了哪种灭火原理吗?
(1)关闭开关,切断燃料的供应。
(2)利用开关,在出火口弹出密封盖,达到熄火的目的。
小结灭火方法:
隔离可燃物,
与O2隔绝
降温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破坏其中一个条件)
探究知识点三: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

例1: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三大理念是“科技奥运”、“人文奥运”和“绿色奥运”,
为实现“绿色奥运”北京市采取降低能耗、节能减排等一系列措施。其中
“减排”是指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请结合图片说明二氧化碳的循环及
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逐年升高可能带来什么后果?
【典型例题】
(1)写出标号①②的仪器名称:
① ,② 。
(4)写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
.
长颈漏斗
水 槽
B C
【典型例题】
例2.
(2)实验室制取CO2,选用A----F中的装置 和 。
(3)CO2已收集满的方法 ,

将点燃的木条放到集气瓶口
若木条熄灭,则说明已满
CaCO3+2HCl=CaCl2+CO2↑+H2O
(1)仪器a的名称是 ;装置A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 ,
装置B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反应方程式为 ,装置C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反应方程式为 。
(2)装置D中观察到的现象为 , 说明 。由此可知,二氧化碳在生活中可用于 。
A
---a
长颈漏斗
.
例3.
CaCO3+2HCl=CaCl2+CO2↑+H2O
石灰水变浑浊
CO2+Ca(OH)2==CaCO3↓+H2O
变红
H2O+CO2=H2CO3
下面的蜡烛先熄灭
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灭火
第六单元
燃烧与燃料
燃烧与灭火
化石燃料的利用
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
【知识梳理】
燃烧与灭火
燃烧的条件
物质具有可燃性
可燃物与O2接触
温度达到着火点
促进燃烧的方法
增大O2的浓度
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急速燃烧发生在有限的空间内。
物理性爆炸和化学性爆炸。(气球爆炸、氢气和氧气的混合气遇明火发生爆炸)
灭火的原理
隔离可燃物
与O2隔绝
降温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氧气
可燃物
温度达到着火点
爆炸的条件:
CO2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
实验室
制法:
:CaCO3+2HCl == CaCl2+H2O+CO2↑
:固液不加热制气装置
:向上排空气法
: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
: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
CO2+Ca(OH)2==CaCO3↓+H2O
用途:灭火、制冷剂、人工降雨、光合作用、制碳酸饮料
化学性质
不燃烧,不支持燃烧,不供给呼吸
与水反应:CO2+H2O ==H2CO3
H2CO3==H2O+CO2↑
与石灰水反应:CO2+Ca(OH)2==CaCO3↓+H2O
检验
验满
收集
装置
原理
课堂检测
1.在空气中敞口放置的一瓶无水酒精,没有燃烧的原因是( )
A.没有与氧气接触 B.无水酒精是液体
C.没有达到着火点 D.酒精没有可燃性
2.为鉴别氢气、氧气、二氧化碳三瓶气体,可选用的方法是( )
A.将水倒入三瓶气体中
B.将澄清石灰水倒入三瓶气体中
C.将紫色石蕊试液滴入三瓶气体中
D.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三瓶气体中
C
D
3.下列所示分别是二氧化碳的制取、干燥、收集和性质检验的装置图,其中正确的是( )
D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煤不完全燃烧会加剧空气污染
B.我国煤炭资源丰富,不存在能源短缺问题
C.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烧不可再生
D.直接用煤作燃料不仅污染空气,且造成资源浪费
5.下列气体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
A.氮气 B.二氧化碳 C.氧气 D.甲烷
B
D
6.调查统计表明,火灾伤亡事故很多是由于缺乏自救常识造成的,缺氧窒息是致人死亡的首要原因。下列自救措施中不合理的是( )
A.遇到意外的情况,可用掌握的知识进行有效处理,同时拨打电话求救
B.室内起火,不要急于打开所有门窗
C.在山林中遇到火灾时,向顺风的方向奔跑,脱离火灾区
D.所处烟雾较浓时,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尽量贴近地面逃离
C
7.保护环境,提倡"低碳生活",是我们应共同关注的社会问题。
(1)近几十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在不断上升。目前有些城市的出租车已改用压缩天然气(CNG)作燃料,以减少对空气污染。天然气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2)请你举一例在日常生活中符合“低碳生活”的做法 。
8.在大自然中,CO2与O2能相互转换,以保持空气成分相对稳定。
(1)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 ;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会导致 效应。
(2)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可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光合作用的化学方程式为:6CO2+6X=C6H12O6+6O2,则X的化学式为
点燃
CH4+2O2 = CO2+ 2H2O
双面使用纸张(及时关灯.步行或骑自行车上学
等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21%
温室
H2O
9.右图是自然界碳的循环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后回答:
(1)自然界CO2的来源途径有 (任写一点);
(2)任何物质都有两面性,CO2对人类的正面影响是促进植物光合作用等,不利影响有 (任写一点);
(3)人类降低空气中CO2含量的研究有两个方向:一是减少CO2排放,二是增加CO2消耗,请写出一条你能做到的消耗CO2的方式或途径 。
化石燃料燃烧
(或动植物呼吸等)
温室效应
植树造林(种草等均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