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选修2第五单元第15课近代中国民主思想的萌生(共3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岳麓版选修2第五单元第15课近代中国民主思想的萌生(共3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4-12-03 09:41: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8张PPT。第15课 近代中国民主思想的萌生课标要求:1、了解19世纪后半叶“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基本主张,认识当时中国社会各阶层对西方民主政治制度的反应。
2、简述康有为、梁启超和孙中山关于民主的主要论述,比较其观点的异同。知识网络萌生的条件
萌生的表现
萌生的影响近代中国
民主思想
的萌生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材料一严峻现实:西方列强的侵略导致民族危机日益严重,迫使有志之士去救亡图存。林则徐师夷长技以制夷向西方学习一、近代民主思想萌生的条件政治: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民族危机逐步加深,先进中国人改变观念,向西方寻求救国救民之路;(严峻现实)
经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壮大。 (推动力量)
思想:西学的不断传入;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的君主批判思想的深刻启迪;(学习方向、历史遗产)
教育:近代教育的发展和派遣留学生出国促进了西学的传播。 (人才培养)二、萌生的表现
(一)地主阶级抵抗派:——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
(二)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探究一:“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在什么背景下提出来的? 探究二:何谓“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 所谓中学,指以孔孟儒学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其核心是纲常名教;所谓西学,指近代以来传入中国的西方资本主义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必修ⅢP84) 二、萌生的表现
(二)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1)背景:内忧外患
(2)洋务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体”是指:君主专制和纲常名教。“用”是指西方的器物、技术等。
(3)洋务实践与近代化---创办了中国近代工业(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近代海军、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先河。
(4)评价局限:目的是维护封建专制和纲常名教,局限于学习西方的技术。
积极:主张学习西方、实行变革,冲破传统的“夷夏之辨”的保守观念,为西学的传播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如何评价洋务派所提出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主张?(5)张之洞是洋务派后期的代表人物,极大地丰富了洋务派的“中体西用”主张。
1)张之洞在《劝学篇》中对“中体西用”思想作出了全面阐述。
2)极力维护君主专制和纲常名教
3)主张“务通”,倡导西学。(超出了“器物”层面) 张之洞洋务派和顽固派的主要分歧在于( )
A、要不要反对外来侵略
B、要不要维护清朝统治
C、要不要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D、要不要镇压太平天国革命兴办洋务运动的目的是( )
A、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B、走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C、建立君主立宪的国家
D、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二、萌生的表现
(一)地主阶级抵抗派:——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
(二)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三)维新思想 :
最早出现:洋务运动后期的早期维新派
(王韬、郑观应)思想主张: 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经济:发展工商业,与外国商战文化:兴办学校,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政治:主张革新,实行君主立宪制度实践活动:没有付诸行动意义:为康、梁维新思想作了理论上的准备二、萌生的表现
(一)地主阶级抵抗派:——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
(二)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三)维新思想 :
最早出现:洋务运动后期的早期维新派
(王韬、郑观应)资产阶级改良派(严复、康有为、梁启超)发展:19世纪90年代A、严复:(系统地介绍西学第一人)(1).翻译西学著作
(2)提出“自由为体,民主为用”说
自由——目的、价值——体;
民主——手段、保障——用(3)温和的现实政治主张,主张教育“开启民智” 《天演论》 赫胥黎 生物进化论
《原富》 亚当·斯密 自由主义经济理论
《法意》 孟德斯鸠 三权分立政治理论B、康有为:
维新思想的特点是将中国儒家思想与西方政治学说相结合,借孔子的权威宣扬维新变法思想。
著作:《孔子改制考》、《新学伪经考》
(1)认为儒家思想中包含民主、自由、平等精神
问:儒家思想真的与西方近代民主思想不谋而合吗?
问:康有为为什么要用传统文化来包装西学?说明了什么?
(2)用进化论观点重新解释三世说,为变法辩护
据乱世——君主专制时代
升平世——君主立宪制时代
太平世——民主共和时代
(3)坚持渐进改革、主张君主立宪C、梁启超:(3)赞同君主立宪、反对操之过急(1)强调兴民权(2)重视国民素质、提出了“新民”思想
“新民必须具备爱国思想、尚武思想、社会公德、独立 人格四要素
新民意义:是提高国民素质,走向民主政治的第一步。问:比较康、梁、严的思想,你能发现什么相似之处吗?说明了什么?
相似:
1.都宣扬西方的资产阶级民主自由思想。
2.在现实政治中都主张温和的改良主义(君主立宪)。
说明:
1.他们对国情的深刻了解。
2.对封建统治者还抱有幻想(妥协性、软弱性)。二、萌生的表现
(一)地主阶级抵抗派:——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
(二)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三)维新思想 :
最早出现:洋务运动后期的早期维新派
(王韬、郑观应)资产阶级改良派(严复、康有为、梁启超)发展:19世纪90年代(四)民主思想的成熟——资产阶级革命派
(孙中山的民主思想)资产阶级革命派——孙中山的民主思想(1)核心:三民主义与新三民主义(2)五权分立学说
五权: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权。
既借鉴了西方民主制度的优秀成分,又注意到其缺陷弊端,是结合国庆的积极探索近代民主思想萌生的影响1、资产阶级改良派思想(严、康、梁)——推动了维新变法的进行,启迪了人们的思想,冲击了封建专制统治
2、资产阶级革命派思想(孙)——引导了辛亥革命爆发,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本课小结萌生的条件:严峻现实、推动力量、学习方向、历史遗产、人才培养
最早:早期维新派(洋务运动后期)
萌生的表现:发展:严、康、梁(19世纪90年代)
成熟:孙中山 (20世纪初)
萌生的影响:两场政治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思想解放作用1.洋务派对待中西文化的主张是
A.“中体西用” B. “中西并用”
C. “西体中用” D. “西学位体”

2.洋务派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根本目的是
A、抵御外侮 B.镇压人民起义
C.巩固清朝封建统治 D.倡导西学 A知识运用C3.洋务派代表人物张之洞主张:①“中体西用”②维护君主专制和纲常名教 ③“务通”,倡导西学 ④君主立宪制
A. 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4.“企图用西方先进的军事技术和经济方式来挽救封建专制统治”说的是
A.顽固派   B.洋务派
C.维新派   D.革命派AB5.提出“以自由为体,以民主为用”的是
A.康有为    B.梁启超
C.谭嗣同    D.严复
6.下列对于“自由为体,民主为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是严复对西方近代政治文化的精辟概括
B.与洋务派“中体西用”说没有本质区别
C.在当时远远超出了大多数改良思想家的认识
D.自由是最基本的价值,民主是捍卫自由的一种手段DB7.严复为传播西方近代理论知识而翻译的书籍是:①《天演论》②《原富》③《法意》④《劝学篇》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8.下列关于严复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主张“自由为体,民主为用”
B.其思想突破“中体西用”说
C.西方富强的根源是崇尚自由
D.其主张比康有为激进 AD9.维新派和洋务派的主张的根本区别( )
A、鼓励开矿设厂 B、改革教育制度
C、改革政治制度 D、抵制农民起义
10.晚清奏折说“今日人心浮动,民主民权只说日益猖獗,若准各省纷纷立会,空会匪闻而起,其患不可胜言”。这个奏折针对的是
A、太平军 B、洋务派 C、维新派 D、义和团
CC
11.主张“我朝变法,但采鉴日本”,主张要在政治上实行
A.君主专制   B.联邦制
C.共和制    D.君主立宪制
12.“乱世者,文教未明也;升平者,渐有文教,小康也;太平者,大同之世,远近大小如一,文教全备也。”这段话出自
A.张之洞 B.严复 C.康有为 D.梁启超 D C 13.梁启超的思想观点中认为实现民主政治的第一步是
A.兴民权 B.君主立宪 C.新民 D.民主
14.关于右面图片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是中国近代思想史上一部里程碑式的著作
B.对胡适影响最大
C.是康有为所著
D.系统阐述了作者对国家、权利、自由、进
步等问题的看法
CC15.梁启超说:“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这表明梁启超认为变法之本在于学习近代西方的
A.科学知识 B.选官制度
C.军事技术 D.教育与政治制度 D16.孙中山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核心是
A.民族主义 B.三民主义
C.三大政策 D.五权分立学说
17.国共两党和各革命阶级统一战线的基础是
A.三民主义 B.新三民主义
C.三大政策 D.五权分立学说
18.下列人物与其思想对应正确的是
A.张之洞——“自由为体,民主为用”
B.严复——“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梁启超——“三民主义”
D.康有为——君主立宪制 BBD小结:旧三民主义的内容小结:旧三民主义的评价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三大政策是新三民主义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