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百家争鸣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知道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学会利用唯物史观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解释这一现象。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材料研读,理解和认知各学派的观点;通过表格归纳,整合知识结构,比较不同学派观点的差异及其阶级立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核心素养落实:引用《论语》、《孟子》等书中的语录,培养学生运用可信的史料去重现真实历史(史料实证);利用《诸子百家》图及相关背景资料,引导学生重构百家争鸣特定的时空框架(时空观念),并运用唯物史观的立场去理性分析和客观评价这一现象(唯物史观和历史解释); 通过联系生活,重新认识传统文化的价值,学习诸子先贤们以天下为己任,关心国家发展和人类命运的崇高抱负和理想(家国情怀)。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孔子和儒家学说是本课的重点。教学时,应把握好孔子其人及其儒家学说和教育思想,了解其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对后世的影响。
百家争鸣是本课的另一重点。要根据教材内容,把握什么是百家争鸣,分析其历史背景,了解主要流派及其主张,认识百家争鸣对后世的影响。
百家争鸣的背景是本课的教学难点。春秋时期,随着社会变化的逐步加剧,王室衰微、政治动荡,以分封制为代表的旧制度的瓦解,以老子和孔子为代表的士人开始关心和关注社会发展的方向,并提出一系列的解决办法。战国时期,士人规模进一步扩大,代表各阶层的学派越来越多,提出的主张也越来越多,各学派之间相互抨击,竞相发表见解,又互相借鉴和吸收,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学情分析
初一年级学生获取历史知识的途径主要是课本,所以教师指导学生充分发掘教材资源,在上课时要利用好课本。同时,随着历史学习的深入,很多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渴望度也在增加,所有课上,也要指导学生课外历史学习的方法和途径。
对于初一学生,对课堂有着极大的参与欲望,同时能力的锻炼和知识的传授是同样重要的。课堂上要通过小组探讨等活动,锻炼学生能力,更多的参与到课堂中来。
(
公元前
551年出生,幼时丧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目的
导入 (一)PPT上呈现如下文字: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大动荡时期(春秋战国的纷争),是一个大变革时期(商鞅变法),也是一个思想非常活跃的时期。出现了许多著名的思想家,产生了很多思想流派。那么,有哪些重要的思想流派?他们为什么要“争鸣”呢?请跟随老师,一起走进第8课的学习。 学生齐读这一段文字。 展现本节课的提纲与中心思想。
(二)PPT上展示出本课的重点:孔子和儒家学说是本课的重点,通过学习,要把我孔子其人及儒家学说和教育思想,了解其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对后世的影响; 百家争鸣是本课的另一重点,要把握什么是百家争鸣,百家争鸣的主要流派及对后世的影响。
(三)PPT展现昆明文庙的相关资料。 昆明文庙。(地处人民中路与正义路交汇处以西),文庙是历代纪念孔子,发扬儒学的圣地。全世界共有2000多座文庙,全国有1600多座文庙。 看PPT,体会孔子在中国文化中的影响力。 利用乡土史,学生明确,历史就在我们身边。
(一)孔子与儒家思想 1.PPT上打出孔子的相关史事,以及孔子生平的时间轴。 (
15岁明志
“志于学”
) (
51岁从政为官
) (
37—50岁授课教学
) (
55岁—68岁周游列国
) (
68岁修订典籍
) 提问:从生平时光轴上,同学们来概括一下孔子一生做了哪五件大事? 学生:志于学,授课讲学;从政为官;周游列国;修订典籍。 师:孔子为何一生命途多舛,所处的时代是怎样的呢?这个时代又赋予孔子什么使命? 学生在导学案上完成孔子的资料卡片与生平大事时间轴。 (
73岁
逝世
)学生明确,生命不只有长度,还有厚度。只有做了有意义的事情,生命才是厚重的。
2. PPT上展示四则材料,通过三则材料,展现孔子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时代赋予孔子的使命。 材料一:按照西周时的规定,周天子可以享用九鼎,诸侯只可用七鼎,但是春秋时期,郑庄公作为诸侯却享用九鼎。 解读:春秋时期,以分封制为代表的西周旧制度瓦解。 教师提问:材料春秋时期反映了什么制度逐步瓦解。(提示学生翻书到第4课第23页) 学生:分封制逐步瓦解。 师:这个时期,旧的制度逐步瓦解,而新的制度还未建立,所以导致春秋时期的社会是什么样的?(回顾第6课)请用第六课的标题回答。 学生:动荡的,失序的。 师:那我们看材料三,时代赋予了孔子什么使命。 材料二:“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论语·八佾》 译:木铎(铜质木舌的铃子,古代公家有什么事要宣布,就摇这个铃让大家来听,此处可以译意为导师之意)。天下失序的日子已经很久了,上天会把孔子作为天下的导师(让孔子)来重构秩序。 师:时代赋予孔子的使命:重构秩序。 学生翻书思考并回答问题。 梁启超所谓:凡一国今日之现象,必与其国前此之历史相应,故前史者现象之原因,而现象者前史之结果也。知人论世,知世亦方可论人。 通过讲述孔子所处时代背景,为之后讲解孔子的思想主张打下基础。
3.孔子为重构秩序的努力: 思想上: 师:孔子在大量阅读和生活时间了解下,找准时代脉搏,对症之药,提出自己思想主张。我们一起来了解思想家的孔子。请同学们阅读课文39页的内容,找出孔子的思想主张,并填写在导学案上。填写完后,请学生回答。 生:提出“仁”作为核心思想。 师:你能不能具体阐释一下,何谓“仁”。 生:“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师:同学们说得对,孔子认为,每个人都要做到仁,就可以达到一种“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一种和谐的社会了。因为“仁”并不是一个单一维度的要求,它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含义。 仁:对父母,要求孝;对兄弟,要求悌;对国君,要求忠;对陌生人,要求恕;对朋友,要求信;对妻子,要求贤。 师:孔子除了“仁”之外,还要一个重要的思想主张是什么呢?哪个同学再来补充一下。 生:要求以德治国,反对苛政。 师:那么“为政以德”、“道之以德”有什么积极意义呢?请同学们在阅读课文39页的材料研读内容。(PPT上打出39页的材料研读内容) 这个问题难度过大,直接由老师讲解。 师:施行德政,可以得民心。以德治国,除了秩序好,社会风气也会更好。 行动上: 师:孔子为了让自己的思想得以实践,他先是做官,后又带着弟子周游列国(绝粮陈蔡),都为能被采纳。因为他的思想没有可实施的社会基础。所以,对于孔子,我们评价他是一个有理想的思想家、一个失意的政治家。 过渡:孔子在政治上是失意的,但是在教育上确是成功的。我们从以下维度看孔子的教育: (1)学生来源:贫富贵贱皆有。(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有教无类,人人都可接受教育,只要有拜师礼,都可以收为弟子)。意义:打破了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 (2)教学手段:因材施教,启发教学,(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温故知新。 (3)教学目的:培养君子。 (4)科目: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德智体美劳)。 学生阅读课文并填写导学案。起立回答问题。 完成课本上的题目。 学生填好导学案。感悟孔子作为一个成熟教育家的伟大。 突出知识的逻辑性,孔子为了重构秩序,先是问诊时代,提出自己的思想主张(亦可称之为药房),并通过教学、为官、游历去实践自己的主张。
4.孔子的评价: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二)老子与道家 1.完成有关老子的任务卡片。 春秋时期,楚国人。 PPT上展示孔子问礼于老子的资料: 吾所见老子也,其犹龙乎?学识渊深而莫测,志趣高邈而难知;如蛇之随时屈伸,如龙之应时变化。老聃,真吾师也!”从孔子的评价中,可以看到老子是一个很有智慧的人。 2.紧接着上文,老子的智慧(思想)是什么: (1)世间的事物都有对立面,且对立的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学生举例:塞翁失马) (2)2.政治上:无为而治。 3.评价:道家学派创始人。 学生阅读课本内容,在导学案上填好。 这部分内容快速过。
(三)百家争鸣 过渡: 破题,什么是百家争鸣呢?“家”指的是各个思想流派,“百”指的是数量多,“争鸣”指的是提出自己的思想主张。我们要思考的问题是,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学派,他们为什么要吵? 时间到了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瓦解,暴露出来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在新的制度形成的过程中。不同的人会提出不同的立场,会提出自己的主张,形成不同的流派,他们互相辩论,目的就是让自己的思想能够被统治者所采纳。 1.请同学们根据课文40页的内容,梳理勾勒各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完成导学案的前部分。 教师通过一些成语故事,来点题这些诸子的思想。 因为这部分内容比较多,不可能全讲,只能是学生阅读并自己填写导学案。 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信息提取能力。
表格之作如下:
学派 代表人物 主要思想 相关成语(典故)
墨家 墨子 主张兼爱和非攻。 墨守成规 游侠: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
儒家 孟子 主张实行仁政,要求统治者不要过分盘剥人民;还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 养浩然之气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舍生取义
荀子 主张实行“礼治”,明确尊卑等级,以维护社会秩序。 劝学 涂之人可以为禹 制天命而用之
道家 庄子 强调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人生应追求精神自由,要保持独立的人格。 越俎代庖、 庖丁解牛、 栩栩如生、 相濡以沫、 虚与委蛇
法家 韩非 法家主张君主治国要依靠法令、权术和威势,以使臣慑服。韩非是法家的集大成者,强调以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守株待兔、 自相矛盾、 螳螂捕蝉、 郑人买履、 滥竽充数
接前文: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诸子百家的思想梳理 讨论:依据以下各学派的观点,假如小明同学不做家庭作业,你是老师。试用儒家、法家和道家的口吻来批评小明。 儒家:强调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以爱来感动小明,将心比心,让小明明白自己的错误。(语重心长) 法家:强调依法依归,调出班规来,看一看小明违反了第几条,应该如何处罚。是首犯还是惯犯,惯犯的话还要加重处罚。批评的时候,当语气严厉。该请家长就请家长,绝不含糊。(刚正不阿) 道家:强调顺其自然,小明就自己慢慢去想错误在哪里,老师不做外部的干涉。(潇洒自由) 讨论 通过讨论,让学生从感性的角度对各学派的主张有所认识。并最终明确,为什么历史选择了法家。(为第9课秦的统一做铺垫)
百家争鸣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1)出示材料:儒家仁爱VS墨家兼爱; 儒家德治VS法家法治; 强调相互攻讦,又相互借鉴,共同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繁荣。(是后世思想之源) (2) 出示材料: 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2)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3)钟南山:侠之大者,国士无双。 强调诸子百家思想塑造了中国民族精神脊梁。 通过多则材料,强调百家争鸣对中国的影响。
结尾 出示孔子学院的相关资料: 孔子学院成立于2004年,致力于适应世界各国(地区)人民对汉语学习的需要,加强中国与世界各国教育文化交流合作,发展中国与外国的友好关系。至目前,全球已有162国家(地区)设立了541所孔子学院和1170个孔子课堂。 全世界都在说中国话,孔夫子的话,越来越国际化。——SHE《中国话》歌词 再次强调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力,突出文化自信。 突出文化自信
板书设计
(
第
8课 百家争鸣
孔子和儒家
思想主张:
仁(核心)——处理人际关系
以德治国
——
治国主张
教育主张:(1)创办私学;(2)因材施教;(3)君子;(4)六艺。
评价
:
思想家
(
儒家学派
的创始人),
教育家
。
老子和道家
思想主张:(1)辩证法;(2)无为而治。
评价:道家学派创始人
百家争鸣
学派、代表人物及思想
对中国的影响
总结:文化自信
)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