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
【课标要求】
知道秦的暴政和陈胜、吴广起义;
知道秦朝的灭亡和西汉的建立。
【教学目标】
1.通过探究“谁是秦朝灭亡的真凶”话题,掌握秦朝灭亡的原因,了解陈胜吴广起义的历史意义,了解楚汉之争的由来;
2.通过图片、史料等资源,再现历史情景,引导直观感受秦朝政治的严苛,理解秦朝的苛政是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
3.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客观评价秦始皇的功与过,提升学生客观认识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能力;
4.通过分析秦朝灭亡原因和楚汉之争的结果,引导学生理解暴政亡国、得民心者得天下的历史教训。
【教学重点】
秦的暴政;陈胜、吴广起义。
【教学难点】
理解秦的暴政是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客观评价秦始皇。
【学理分析】
核心素养:从唯物史观角度看,引导学生认识秦的灭亡是多种因素综合影响造成的;从时空观念角度看,通过图片、史料等资源,将学生带入历史情境,真切感受历史格局的变化;从史料实证角度看,通过分析史料等,引导学生学会用史料实证的方法来认识秦朝灭亡的原因;从历史解释角度看,引导学生理解暴政亡国、得民心者得天下的历史教训;从家国情怀的角度,引导学生认识国家统治并非一朝一夕之功,顺应民心才是治本之策。
课标分析:《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课程内容、教学活动建议”关于本课的表述为:“知道秦的暴政和陈胜、吴广起义,知道秦朝的灭亡和西汉的建立。。”这里通过“多角度探究秦朝的灭亡”这一主题充分凸显课本内容。
教材分析:本课选自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10课,本课内容包括三个子目,分别是:“秦的暴政”“陈胜、吴广起义”“楚汉之争”。本课紧承第9课内容,讲述秦国在统一六国后,秦始皇在统治帝国中所埋下的隐患,最终导致秦朝二世而亡,秦朝灭亡后,西汉登上历史舞台。本课起着承上启下的衔接作用,对于学生理解秦汉历史发展的脉络有着深远的影响。
【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所学,学生已对秦始皇建立的帝国政治、经济、文化格局有所了解,但尚不知这些举措所埋下的统治隐患,所以在讲授新课时,需充分调动前面所学知识,让学生充分体会前后之间的联系,以培养学生的大历史观念。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在今天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城东5千米处的骊山北麓,长眠着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秦始皇,他用十二载的时光完成了前无古人的千古壮举,创建了不可一世的强盛帝国,然而秦始皇怎么也想不到,这个自己一手打造,曾经盛极一时的大秦帝国,却不过二世而亡,“谁是灭亡秦朝的真凶?”我们今天就要寻找这个问题的答案。
课件展示秦始皇陵相关图片,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通过设问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思考,导入新课。
二、新课讲授
第一节 秦朝灭亡之谜
导语:公元前207年,秦朝灭亡,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退出了历史舞台,其统治仅仅持续了十几年的时间……威名显赫的秦帝国因何而亡?历史的车轮又将驶向何方?
设问1:谁是秦朝灭亡的真凶?
推测探究:
1.推测一——秦始皇;理由:秦始皇的苛政
材料一:田租口赋,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或耕豪民之田,见税什五。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
——《汉书》卷二十四《食货志上》
据东汉史学家班固在《汉书》中所载:秦帝国的赋税主要有田租和口赋两大项。田租即土地税,“收泰半之赋”,即是土地收获物的三分之二……秦帝国民众的负担,除了田租,还有口赋,也就是人头税。
根据材料一归纳秦朝暴政的表现。
材料二:又加月为更卒,已,复为正一岁,屯戍一岁,力役三十倍于古。
——《汉书》卷二十四《食货志上》
根据材料二归纳秦朝暴政的表现。
课件展示阿房宫和始皇陵的图片及相关史料,引导学生直观感受秦朝繁重的徭役。
材料三:至于秦始皇兼并战国……专任刑罚,躬操文墨,昼断狱,夜理书,日程决事,日县石之一。
——《汉书》卷二十三《刑法志》
根据材料三归纳秦朝暴政的表现。
课件展示秦朝严苛的刑法。
材料四:“及至秦之季世,焚诗书,坑术士,六艺从此缺焉。”
——《史记·儒林列传》
根据材料四归纳秦朝暴政的表现。
2.推测二——秦二世胡亥;理由:胡亥的暴政
课件展示秦二世胡亥的三大罪状:
(1)沙丘政变——逼死扶苏;
(2)残害手足——处死兄妹;
(3)残害忠良——逼死蒙恬
历史留给了秦二世和秦帝国足够的机遇。如果秦二世等级伊始,能够抓住机遇,秦帝国的历史还有重新书写的机会。
——马平安《大秦帝国启示录》
3.推测三——中车府令赵高;理由:教唆二世,颠覆帝国
课件展示中车府令赵高的三大罪状:
(1)沙丘政变——教唆胡亥谋反;
(2)残害朝臣——献策二世弑亲;
(3)大逆谋反——上林逼杀胡亥。
4.推测四——陈胜、吴广;理由:吹响反秦的号角
课件展示陈胜、吴广起义的起因、经过、结果及其意义。
5.推测五——项羽、刘邦;理由:测地推翻秦朝
课件展示项羽领导的巨鹿之战,歼灭秦军主力;刘邦入关咸阳。
【设计意图】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通过破案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设问2:秦国是如何统一六国的?
课件展示秦灭六国形势图和秦朝疆域图。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时局变化,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直观感受秦统一的千古壮举。
探究一:谁是灭亡秦朝的真凶?
在我看来,大秦帝国所以灭亡,主要不是由于文化、理论、制度等方面之失,而是统治阶级上层的政策、人事、个人行为等方面出了问题,是秦始皇与秦二世的用人方面的漏洞所致,是这个帝国核心统治者们所作所为所致。
一句话,秦朝实际是被自己打败的,亡秦的是自家人。
——马平安《大秦帝国启示录》
总结:小组探究得出秦朝灭亡是多种因素造成的结果,秦的苛政是灭亡的根源。
探究二:如何评价秦始皇?
“到始皇的时候,发展六世遗留下来的功业,以武力来统治各国,将东周,西周和各诸侯国统统消灭,登上皇帝的宝座来统治天下,用严酷的刑罚来奴役天下的百姓,威风震慑四海。秦始皇向南攻取百越的土地,把它划为桂林郡和象郡;百越的君主,低着头,颈上捆着绳子(愿意服从投降),把性命交给司法官吏。秦始皇于是又命令蒙恬在北方修筑长城,守卫边境,使匈奴退却七百多里;胡人不敢向下到南边来放牧,勇士不敢拉弓射箭来报仇。”
——贾谊《过秦论》
“始皇为人,天性刚戾自用,起诸侯,并天下,意得欲从,以为自古莫及己。”
——为秦始皇寻长生药的方士侯生、卢生
“秦……任不肖而信谗贼,宫室过度,耆欲亡极。民力罢尽。赋敛不节……法令烦僭,刑罚暴酷,轻绝人命,身自射杀,天下寒心,莫安其处。”
——[汉]晁错
“不错,秦始皇烧过书,烧书是为了统一思想。但他没有烧掉农书和医书;他收罗许多别国的“客卿”,并不专重“秦的思想”,倒是博采各种的思想的。”“然而秦始皇实在冤枉得很,他的吃亏是在二世而亡,一班帮闲们都替新主子去讲他的坏话了。 ”
——鲁迅《华德焚书异同论》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他的主要历史功绩,是结束了春秋战国时期长期割据的混战局面,实现了统一。也就是说秦始皇是历史上统一中国的第一个人。自秦以后,中国封建社会虽然在某种程度上仍然保留着封建割据的状态,但统一始终是中国历史的主流。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秦,也就没有汉、唐、宋、元、明、清,没有我们今天的中国。”
——郭志坤《秦始皇大传》
总结:一分为二,肯定功绩,承认过失。
第二节 项羽殒落之谜
导语:秦朝灭亡以后,时代在呼唤一个新的统治者,而作为灭秦的首要功臣,身为名门之后、勇猛无敌的西楚霸王项羽,已然成为了理所应当的继承者,然而历史总是充满戏剧性,最终登上帝位的却是市井出身的刘邦。
设问2:项羽因何陨落?刘邦为何后来居上?
课件展示楚汉之争的经过、结果。
探究三:项羽输在哪?刘邦赢在哪?
进入咸阳后,有人建议诛杀秦王子婴,遭到了刘邦的拒绝。刘邦说:“当初楚怀王遣我入关,是因为我宽容大度,不做斩尽杀绝的事情。如今人已投降,还要杀他,有伤祥和,为天不容。
——马平安《大秦帝国启示录》
杀子婴及秦诸公子宗族。遂屠咸阳,烧其宫室,虏其子女,收其珍宝货财,诸侯共分之。
——《史记·秦始皇本纪》
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
——《史记.项羽本纪》
总结:刘邦:收揽民心,重视人才,善于用人。
项羽:刚愎自用,一味依赖武力。
【设计意图】前后照应,引导学生理解暴政亡国、得民心者得天下的历史教训。
三、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