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学设计
教学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情景—探究—感悟”教学模式是一种感受性学习方式。这一模式的基本思路是教师在教学中以教材为基础以课程标准为导向,把所讲教材的内容编制成有序的知识信息,辅助多种手段,如语言文字、图片、等创设情境,让学生自己走进历史,综合自己已有的知识观点、看法、认识和态度、情感,最后得出结论,获取历史的启迪。这样能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学背景分析
课题及教学内容分析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是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教材中完整展现了汉武帝如何采用巧妙的方法从政治、思想、经济方面不断削弱地方权力,加强中央集权,开创大一统的汉朝。汉朝的许多措施对后世都有着深远影响:如加强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将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五铢钱在中国历史上流通了700多年等,因而本节课在整个七年级上学期的古代史学习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为后世统治者确立了一种治世的典范。同时汉朝的统治政策又与秦朝的暴政形成鲜明的对比,能够让学生在横向对比中形成对历史最基本的判断力,为以后对各个朝代的学习奠定一个正确的价值评判。学生情况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历史人物的故事、历史图片等信息比较感兴趣,在讲解的过程中,提出接近学生认知水平的问题更容易激活他们的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由于学生认知水平有限,有些字词既不知道读音,也不知道它们的含义,再加上本课的政治色彩较浓,因而在教师讲解的过程中可能需要做一些解释,否则可能有一些学生会因听不懂而分散注意力,导致教学效果受影响。
教学目标
1.理解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背景,掌握汉武帝为加强中央集权而采取的各项措施,知道主父偃和董仲舒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的作用;通过分析推恩令的作用,提高学生对历史问题的观察、思考和理解能力;横向对比秦汉时期对儒家思想的不同态度,培养学生客观、正确的历史判断能力。(素养目标: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2.利用示意图、创设情景等方式讲解汉武帝巩固统一的措施,使抽象的政令更加直观,易于理解;设置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问题,通过对话的方式,加以引导,将复杂的问题生活化、图片化,密切联系生活,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素养目标:时空观念、历史解释、)3.通过学习汉武帝巧妙解决地方权力过大的各项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开创了汉朝大一统的局面,使学生懂得国家统一是经济发展强盛的重要基础,进而在生活中更好地维护国家的统一;知道儒家思想在中国影响深远的原因不仅是历朝统治者的推崇,同时也是因为儒家思想有许多优秀的文化值得被后人继承和发扬,这也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原因。(素养目标:唯物史观、家国情怀)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推恩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盐铁专卖教学难点“推恩令”的含义及其作用
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
(一)教学资源 历史图片 历史地图 文字材料 多媒体(二)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史料研习、课堂讲授与教材阅读相结合
板书设计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盛世危机有为进取承接伟业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万岁”一词的由来,趣味引入新课。“万岁”最初是由普通百姓举杯欢庆时歌颂和祝福的词语,后来变成皇帝的专属词语,源自汉武帝。那么汉武帝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什么样的存在呢?今天学习的内容就跟他有关。 激发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引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一、盛世危机 1.介绍大一统的概念:“大一统”不是地域上的“大统一”,是指中央加强对国家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军事等各方面的统一领导,形成高度中央集权的政治局面。2.通过视频引出汉武帝即位时的处境:国富民强,同时危机四伏。3.指导学生通读课文内容,归纳、总结汉武帝即位之初“危机四伏”的表现。 1.回忆思考开创大一统封建王朝的帝王。2.描述汉武帝即位时的处境。3.阅读课文,得出:政治上:诸侯王势力强大,有的公开反抗朝廷派来的官吏,有的甚至举兵叛乱;地方豪强地主发展起来,横行乡里与官府分庭抗礼。思想上:统治者奉行“无为而治”的思想,诸子百家的思想在社会流行,许多士人四处游说,依附诸侯王,对抗中央。经济上上:私人铸币没有禁绝,盐铁经营权也大都掌握在豪强手中,富商大贾控制国家的经济命脉。有些豪强唯利是图,不关心国事。军事上:北方匈奴的虎视眈眈 培养学生理解问题的能力、交流沟通能力、合作探究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归纳总结问题的能力。
二、有为进取 1.指导学生再读课文,说出哪些材料能反映诸侯、豪势力强大,威胁中央。(出示57页相关史事和61页材料研读)2.出示材料: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削弱矣 。于是上从其计。引导学生得出汉武帝解决王国问题的措施。3.出示材料:强宗豪右,田宅逾制,以强凌弱,以众暴寡;二千石(官员)不奉诏,遵旧典,倍公问私,旁诏守利,侵渔百姓,聚敛为奸。 ——《史记·平准书》。引导学生得出汉武帝解决王国问题的措施。4.出示材料: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汉书·董仲舒传》,读课文58页结合材料,说说汉武帝是如何解决思想不统一的问题的?5.出示材料:《史记·货殖列传》记载:“夫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绣文不如倚市门”。(P59材料研读)。读课本,说出哪些材料能反映当时国家的经济情况堪忧? 结合材料(P59相关史事),说出汉武帝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6.播放视频,引导学生观看视频得出汉朝与匈奴之间的关系,说出汉武帝是如何解决匈奴问题的? 带问题阅读教材、观察PPT图文材料、观看视频,提取关键信息,归纳出答案。政治上:颁布推恩令、建立刺史制度;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经济上: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实行盐铁官营、专卖;军事上:北击匈奴。 掌握必备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和辨析能力、提取信息和解读史料的能力、客观理性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归纳概括能力
三、有为进取 播放视频:◆大一统,是一种概念,一种拥有无限向心力的概念。◆大一统,是一种气魄,一种积极开拓奋发向上的气魄。◆大一统,是一种胸怀,一种兼收并蓄包容一切的胸怀。◆大一统,让我们的民族从分散归至凝聚,就算经历再多劫难,心中仍有一个祖国的轮廓。青少年学生应当担复兴大任,做时代新人。 认真聆听并思考,感悟民族文化力量。 调动学生多方面感官参与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课堂小结 一段历史记载着一个时代的故事。汉武帝从政治、思想、经济、军事上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是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给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凝聚力、向心力提供了内在力量。正如习总书记所说,一个国家只有政治稳定,才能不断发展经济,才能提高创造力,才能创造丰厚的文化,才能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作为青少年学生应当坚守民族气象,弘扬中华力量。
PAGE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