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三国鼎立》教学设计
教学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依照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努力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念,掌握正确的历史思维分析方法,拥有唯物史观。通过解读史料素材,提炼有关信息,掌握史料实证能力。通过观看地图,制作时间轴,将历史发展带入时间空间之中,形成时空观念。根据相关材料,掌握准确的历史分析方法,拥有历史解释能力。通过对中国古代史的学习,古今对照,产生家国情怀。
教学背景分析
课题及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课程标准要求:知道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教学活动建议阅读《三国演义》的片段,讲述史实与《三国演义》描述的区别。 本课课标要求限于知道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相关知识,了解史实与小说《三国演义》之间的区别,不仅需要引导学生理清魏国、蜀汉、吴国三方势力崛起的原因,更要更深层次使学生对于战争成败、事业发展等有较为明确的认知理解。 本课属部编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离与民族交融”的第一课,是整本书的第16课。前接东汉,下启魏晋南北朝,属于中国历史科目学习的中期阶段。有必要在讲授内容的过程当中前后串接,使学生对两汉三国的发展有更为准确的认识。 学生情况分析 本课授课对象是初一学生,他们在小学期间已阅读大量《三国演义》故事,对三国史兴趣浓厚,拥有零星的历史知识储备,但对于史实和虚构成分区分不清,也缺乏系统化的认识。该阶段学生思维活跃、个性鲜明,但缺乏一定的纪律自制力,在课堂教学中需要留出部分时间供其消化吸收。 同时,初中一年级的学生刚刚入校,对于新奇事物还很有兴趣,且多愿意与同学进行交流,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运用ppt、图片多种媒体进行教学,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也可提起其兴趣,促进学生进行思考与讨论,加强课堂教学效果。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知道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了解史实与小说《三国演义》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初步培养学生学会“论从史出,史论结合,史由证来”的方法;培养其探究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地图、阅读材料等方法,在教师引导之下,通过同学讨论与自身思考,能够概括历史概貌,针对相关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汉末三国历史内容的学习,体会中国历史的兴衰变迁,了解事业的成就不是一帆风顺的,需要有正确的战略战术导向,不断的坚持努力,方能达成目标。要求学生不能以现代视角片面地去评判曹操等历史人物,要以辩证的角度看待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全面正确评价。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史实。 教学难点:全面、正确地评价曹操等历史人物,准确区别正史与小说的记载偏差。
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
(一)教学资源 历史图片 历史地图 文字材料 视频剪辑 多媒体 (二)教学方法 图片展示、图表填写、问题探究以及史料使用等方法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与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通过对《三国志》《三国演义》进行对比,思考二者之间的区别联系,播放东汉三国历史年表视频,引入本课。 引起学生兴趣,初步了解 学生本课的学习要点
一、曹操崛起与官渡之战 (一)曹操崛起 教师讲授引导学生回顾此前所学东汉末的社会形态,得出“汉室衰微”“群雄割据”的社会形态。 展示曹操诗歌《蒿里行》分析曹操成就事业应当具备哪些条件,从而引向政治正统、人才基础、经济实力等内容。 展示《三国志·荀彧传》、曹操《求贤令》等内容,分析说明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唯才是举与屯田政策的具体内容。 (二)官渡之战 通过曹操《述志令》内容分析曹操与袁绍的战前实力对比,并通过《曹瞒传》许攸提供的计策说明官渡之战曹军胜利的过程。 结合诸葛亮《隆中对》对官渡之战的分析,分析曹操胜利的根本原因。 回顾此前所学 扎实内容掌握 阅读史料分析 培养历史解释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对曹操形象进行再解读 左图右史 分析历史发展进程 与语文所学结合 多学科综合
二、赤壁之战 (一)赤壁之战 通过鲁肃为孙权所做的《榻上对》内容,分析孙权势力的具体发展方向,思考孙权与曹操的矛盾点。 展示图表,说明曹操官渡战后基本统一北方的格局及刘表病逝后荆州地区的变故,说明赤壁之战的背景和曹操的目的。 通过阅读《资治通鉴》记载诸葛亮、周瑜的发言,分析曹军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史料说明战争经过。 根据上述材料分析曹操失败的原因,并思考能从其中获得什么样的启示。 通过诸葛亮《隆中对》为刘备做出的谋划,分析刘备入蜀的战略成功点,根据史料说明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奠定了基础。 (二)曹操病逝 说明曹操病逝的史实,根据曹操《述志令》与《魏氏春秋》的材料,以及许劭、陈寿等对曹操的评价,结合所学,对曹操做出客观辩证的评价。 对比正史演义鲁肃的形象 分析孙吴势力的发展方向进程 分析史料 对比演义 区分二者区别 根据史料所学 培养学生历史思维 历史地理学科结合 思考蜀地地理优势 两面性思考 辩证评价历史人物
三、三国鼎立 根据地图史料,说明曹魏、蜀汉、孙吴政权的建立过程,并说明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时间。尤其强调蜀汉国号为“汉”的史实。 展示图片和材料,根据魏蜀吴三个政权的地理优势、政策传统,说明三国经济发展的史实。 根据材料与所学思考,三国鼎立局面形成有什么历史意义,得出局部性统一的经济发展优势,为后来的全国统一奠定了基础。 掌握三国建立的史实 分析经济发展与 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分析短暂分裂时期的历史价值
课堂小结 展示《三国演义》的诗歌与时间轴,总结本课,引出下节课西晋的内容,要求预习,结束本课。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