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8课 百家争鸣 同步分层作业(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8课 百家争鸣 同步分层作业(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44.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8-19 23:10: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8课 百家争鸣
老子
1、老子又叫李耳,是春秋后期楚国人,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2、老子的代表作是《道德经》(《老子》)。
3、老子的主要思想:①顺应自然;②世间的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的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③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孔子
1、孔子又叫孔丘,是春秋后期鲁国人,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大思想家,大教育家。
2、孔子的主要思想:
①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②孔子在政治上推崇西周的政治制度,主张以德治国,反对苛政。(苛政猛于虎)
3、孔子的教育成就 :
①创办私学,打破了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主张“有教无类”。
②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因材施教、温故知新、举一反三、启 发诱导等)
4、《论语》——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整理。
三、百家争鸣
1、百家争鸣,开始于春秋,鼎盛于战国。
2、百家争鸣的背景: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瓦解,新的社会制度
逐步确立。
3、百家争鸣辩论的焦点:如何治理国家
4、春秋战国时期,学术思想领域活跃史称“诸子百家”。
5、主要思想派别、代表人物及其思想:
学 派 人物 时代 主要思想 代表作
墨家 墨子 战国 “兼爱”、“非攻”、选贤任能、节俭 《墨子》
儒 家 孟子 战国 ①主张“仁政”;②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③反对非正义战争。 《孟子》
荀子 战国 ①主张实行礼治,②明确尊卑等级,以维系社会秩序 《荀子》
道家 庄子 战国 ①治国要顺其自然和民心;②人生要追求精神自由,保持独立人格。 《庄子》
法家 韩非 战国 ①反对空谈仁义,以法治国;②树立君主权威;③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韩非子》
6、百家争鸣的影响:①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②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1.1988年,诺贝尔奖获得者汉内斯·阿尔文曾说:“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多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文中的“孔子的智慧”被整理成(  )
A.《尚书》 B.《论语》 C.《道德经》 D.《左传》
2.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在泉州的清源山上有著名的老君岩,就是为纪念他而雕刻的。他的思想主要记载在哪一部古籍中(  )
A.《史记》 B.《春秋》 C.《论语》 D.《道德经》
3.他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善于以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他曾说:“我那坚硬的牙齿早就掉了,可我那柔软的舌头却还在!”下列哪一项属于他的思想(  )
A.仁政 B.顺应自然 C.提倡节俭 D.法治
4.战争是人类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我们提倡“热爱和平,反对战争”。反对战争,珍爱和平是人类的共同追求。我国战国时期,提出“兼爱”“非攻”,反对相互攻伐兼并、残害生命的是(  )
A.墨子 B.孟子 C.庄子 D.韩非
5.“以德为政,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这是春秋战国时期哪家学派的观点?(  )
A.道教 B.儒家 C.法家 D.墨家
6.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的社会根源是(  )
A.生产力的发展 B.奴隶制度向封建制度转变
C.诸侯国的支持 D.中国社会由分裂走向统一
7.简答题
百家争鸣发生在国时期,这一时期,中国学术高度发展,各学派纷纷出现,对中国 乃至世界产生的深远影响。百家争鸣是中国学术史上的一个重要的阶段,后来很多人仍用这个词语表达思想活跃。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
(1)春秋时期,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的思想家是谁?其学说主要集中在那部著作中?
(2)儒家学派创始人的核心思想是什么?他所提出的“为政以德”“道之以德”有什么积极的意义?
(3)战国时期,提出选贤能的人治理国家,并批判权贵的奢侈生活,提倡节俭的思想家是谁?他是核心思想是什么?
(4)战国时期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家是谁?秦始皇治国理政主要采用的是哪学派的思想?
(5)2000多年来,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应当怎样对待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中华传统文化?
8.《淮南子》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个塞翁,他的马无缘无故跑到了胡人那里。人们都来宽慰他。他却说:“这怎么就不会是一种福气呢 ”过了几个月,那匹失马带着胡人的良马回来了。人们都前来祝贺。塞翁又说:“这怎么就不能是一种灾祸呢 ”不久,他的儿子因骑马摔断了腿。这个故事说明的道理和哪位思想家观点一致(  )
A.孔子 B.孙武 C.老子 D.孟子
9.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下列关于他在教育方面的贡献,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他创办私学,打破官府对教育的垄断
B.他编订《诗》《书》和《春秋》等,对传承中国古代文化经典和学术思想做出巨大贡献
C.他坚持因材施教、启发诱导等教学方法
D.他晚年编订的《论语》为后人研究儒家思想提供了宝贵资料
10.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崩溃,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当时的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形成了不同的学派,这些学派史称(  )
A.诸子百家 B.“百家争鸣”
C.百家齐放 D.学术争鸣
11.某校七年级(2)班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在编写历史短剧《诸子百家论治国》时,为扮演庄子的学生设计的台词应是(  )
A.“以法治国,中央集权” 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C.“为政以德,爱惜民力” D.“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
12.易中天先生曾对春秋战国时期主要思想学派的主张进行了总结概括,下表所列主张,按儒、道、墨、法学派排列正确的是 (  )
关注社会 构造社会理想:平等、互利、兼爱
关注国家 创造治国理念:公开、公平、公正
关注人生 树立人生追求:真实、自由、宽容
关注文化 建立文化基础:仁爱、正义、自强
A.①③②④ B.③②①④ C.④②③① D.④③①②
13.下列选项与“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选自《论语·为政》)出自同一人之口的是(  )
A.“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B.“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
C.“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 D.“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14.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有力地促进了当时思想文化和社会的发展。下列“诸子百家”及其思想对应正确的是(  )
A.孟子——“无为而治” B.韩非——“民贵君轻”
C.墨子——“兼爱”“非攻” D.庄子——以法治国
15.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在当代中国,教育公平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之一。孔子的下列观点中,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
A.因材施教 B.温故知新
C.有教无类 D.当仁不让于师
16.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内涵丰富,源远流长。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在北京西南周口店一带,距今约70万一20万年,生活着一群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他们已经学会使用火。到了距今约3万年,又生活着一群远古人,他们已经懂得人工取火。人类从使用天然火到学会人工取火,期间经历了几十万年的时间。
材料二: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
材料三:他总结父亲治理黄河没有成功的教训,采用疏导的方法,开掘河流疏导洪水入海。他全身心投入治水,曾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消除了水患。
材料四:春秋战国时期是哲人辈出的时代,又是中国古代文化思想兴盛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国家靠什么治理,需要建立怎样的社会秩序,人的本性是什么……围绕这些问题,诸子各派纷纷亮出自己的观点,各抒已见,争鸣辩论,为后世留下了一座极为丰富珍贵的思想宝库。
材料五:因抱改革天下之宏愿,故政治活动之外更注意于教育,开中国史上民间自由讲学之第一声。
材料六:
(1)材料一中“学会使用火”“懂得人工取火”分别是哪一早期人类?
(2)材料二中的“轩辕”指的是谁?他被我们尊称为什么?
(3)材料三中的“他”指的是谁?他建立的国家对我国早期社会文明发展有什么影响?
(4)根据材料四,指出“百家争鸣”各学派争论的共同问题。
(5)材料五中的人物是谁?他“开中国史上民间自由讲学之第一声”的具体行动和影响是什么?
(6)材料六图中的人物是战国时期各家学派的创始人或代表人,在治理国家方面,孟子和韩非的主张分别是什么?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梦想,让我们走进春秋战国那个大变革的时代,去探索那个时期人们的梦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
——《论语·宪问》
材料二:严格说起来,战国诸子中真正在治国上取得实践性成功的,唯有他而已。所谓国士,即指国家的杰出人才。就功业而言,他真担得起“国士”二宇,他缔造了最为成功的变法,为秦始皇统一中国打下基础。正所谓大争之世,国士无双,他以卓越的政治远见和法家治国的原则让他所效力的秦国反败为胜,在诸侯中立于不败之地。
——《大秦帝国》
材料三:春秋战国时期……中华大地上出现了多个政治实体并存的格局。身处乱象时代的诸子,特别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并未动摇对“天下共主”的追求,而是……规划并指点着中国历史如何重新迈向大一统。
——摘编自闾小波《共识依赖:中华政治共识之传承与更张》
(1)材料一中的“桓公”是春秋时期哪一诸侯国的国君?据材料一,指出当时“桓公”的最大梦想。
(2)材料二中的“他”指的是谁?据材料二,简述他主持的“最为成功的变法”给秦国带来的的影响。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身处乱象时代的孔子提出的政治主张及其政治梦想。
(4)上述材料所示史实对我们实现今天的“中国梦”有什么启示?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孔子的贡献及评价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孔子的思想后来由其弟子整理为《论语》一书,故选项B符合题意;
A.《尚书》,不符合题意;
C.《道德经》,不符合题意;
D.《左传》,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课本所学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就是要求学生准确记忆课本基础知识。
2.【答案】D
【知识点】老子的主张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老子的学说集中在《老子》(又称《道德经》)一书中,这部书成为道家的经典,故选项D符合题意;
A.《史记》,司马迁的著作,不符合题意;
B.《春秋》,孔子的著作,不符合题意;
C.《论语》,记载孔子言行的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所学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就是要求学生准确记忆课本基础知识,比较简单。
3.【答案】B
【知识点】老子的主张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曾说“我那坚硬的牙齿早就掉了,可我那柔软的舌头还在!”。属于他思想的是顺应自然。春秋晚期的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记录在《道德经》里。老子在政治上主张“顺应自然”,人们与世无争,天下就能天平。B符合题意;
仁政是儒家的思想,排除A;
提倡节俭是墨家的主张,排除C;
法治是法家的主张,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的主要思想主张。解题关键是理解题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灵活运用知识,进行作答。
4.【答案】A
【知识点】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提出“兼爱”“非攻”,反对相互攻伐兼并、残害生命的是墨子。墨家:创始人——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反对不义战争,支持正义战争。A符合题意;
孟子主张仁政,排除B;
庄子主张顺应自然,排除C;
韩非主张以法治国,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百家争鸣相关史实,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解题的关键在于熟练运用所学知识。
5.【答案】B
【知识点】孔子的贡献及评价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春秋晚期鲁国人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由孔子弟子整理的《论语》记载了孔子的言论。B符合题意;
道家主张无为而治,排除A;
法家主张以法治国,排除C;
墨家主张兼爱非攻,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孔子的相关知识。解题关键是理解题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灵活运用知识,进行作答。
6.【答案】A
【知识点】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的社会根源是随着铁犁牛耕的使用与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故A项正确;
BD两项是春秋战国时期历史的阶段特征,不是根源,排除BD;
C项表述明显错误,春秋战国时期国家分裂,排除C。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的社会根源的了解,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基础知识的掌握。解题的关键在于熟练运用所学知识。
7.【答案】(1)老子;《老子》或《道德经》
(2)“仁”“为政以德”“道之以德”即反对苛政,要求统治者爱护百姓,同时以道德教化天下。这体现了民本思想,有利于减轻压迫,改善民生;其道德教化思想,有利于社会风化,弘扬正气。这些对于我们今天提倡以德治国,建设和谐社会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3)墨子 兼爱、非攻
(4)孟子、法家
(5)取其精华,去其槽粕(或批判的继承)
【知识点】老子的主张;孔子的贡献及评价;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的思想家是老子,其学说主要集中在《道德经》中。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儒家学派创始人是孔子,他的思想核心是“仁”;他提出的“为政以德”“道之以德”即反对苛政,要求统治者爱护百姓,同时以道德教化天下。这体现了民本思想,有利于减轻压迫,改善民生;其道德教化思想,有利于社会风化,弘扬正气。这些对于我们今天提倡以德治国,建设和谐社会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3)战国时期,提出选贤能的人治理国家,并批判权贵的奢侈生活,提倡节俭的思想家是墨子,他的核心思想是兼爱非攻尚贤。
(4)战国时期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家是孟子;秦始皇治国理政主要采用的是法家学派的思想。
(5)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对待传统文化,我们应当取其精华、去其槽粕。
故答案为:(1) 老子;《老子》或《道德经》。
(2) “仁”“为政以德”“道之以德”即反对苛政,要求统治者爱护百姓,同时以道德教化天下。这体现了民本思想,有利于减轻压迫,改善民生;其道德教化思想,有利于社会风化,弘扬正气。这些对于我们今天提倡以德治国,建设和谐社会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3) 墨子 兼爱、非攻。
(4) 孟子、法家。
(5) 取其精华,去其槽粕(或批判的继承)。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百家争鸣相关知识,重点掌握老子、孔子、墨子、孟子的思想观点等知识,明确我们对待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中华传统文化应该取其精华,去其槽粕,要批判的继承。
8.【答案】C
【知识点】老子的主张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晚期的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记录在《道德经》里。老子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题干中的故事说明的道理和老子的观点一致。C符合题意;
孔子主张仁者爱人,排除A;
孙武是兵家的代表人物,排除B;
孟子是儒家代表人物,主张仁政,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老子的主要思想主张。解题关键是理解题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灵活运用知识,进行作答。
9.【答案】D
【知识点】孔子的贡献及评价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在政治思想上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要求统治者为政以德;在教育思想上创办私学,广收门徒,注意因材施教,要求学生谦虚好学,温故知新。晚年编订了《诗》、《书》和《春秋》;《论语》是由孔子的弟子整理成的,记载了孔子的言论。D说法错误,符合题意;ABC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AB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孔子的思想观点以及教育贡献,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从而选出正确答案。
10.【答案】A
【知识点】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瓦解,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此时的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各陈其说,史称“诸子百家”。其中,墨家、儒家、道家、法家等学派的影响最大。A符合题意;排除BC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百家争鸣,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1.【答案】D
【知识点】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庄子是道家代表人物,主要思想是顺应自然和民心,因此D与题意相符;
A是法家思想,排除A;
BC是儒家思想,排除B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百家争鸣相关史实。解题关键是理解题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灵活运用知识,进行作答。
12.【答案】D
【知识点】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儒家思想的核心思想是“仁”,反对苛政,认为只有施行德政,社会才会稳定;道家思想是无为而治,道法自然;墨家思想的核心是兼爱非攻,法家思想是以法治国,因此它们的顺序应该是④③①②,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识记来分析题肢,注意理解题肢的含义,再进行分析回答。
13.【答案】A
【知识点】孔子的贡献及评价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政以德是孔子的思想,孔子既是伟大的思想家,也是大教育家,他创办私学,教学中发现和总结了许多教育规律,比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等,故选项A符合题意;
B.“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不符合题意;
C.“不别亲疏, 不殊贵贱 ,一断于法”,不符合题意;
D.“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识记其出处,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识记备选项,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回答。
14.【答案】C
【知识点】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墨子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他主张“兼爱”“非攻”,要求人们互爱互利,反对各国之间相互攻伐兼并、残害生命,故选项C符合题意;
A.孟子——“无为而治”,不符合史实;
B.韩非——“民贵君轻”,不符合史实;
D.庄子——以法治国,不符合史实;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所学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就是课本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15.【答案】C
【知识点】孔子的贡献及评价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教育公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孔子创办私学,打破了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主张“有教无类”,招收不同出身的学生,这就是今天提倡的教育公平,故选项C符合题意;
A.因材施教,是指对待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不符合题意;
B.温故知新,指的是温习旧的知识,可以知道新的知识,不符合题意;
D.当仁不让于师,指的是面对仁德,就是老师,也不同他谦让,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教育公平”,拿它来分析备选项,这就需要学生理解备选项含义,细心辨别比对回答。
16.【答案】(1)北京人,山顶洞人
(2)黄帝,人文初祖
(3)大禹,标志着我国早期社会由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
(4)国家靠什么治理,需要建立怎样的社会秩序,人的本性是什么
(5)孔子;具体行动:开创私学,打破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
(6)孟子:主张“仁政”;韩非: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知识点】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炎帝和黄帝;大禹治水;老子的主张;孔子的贡献及评价;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可知,“北京西南周口店一带,距今约70万一20万年”“学会使用火”的是北京人;“距今约3万年”“懂得人工取火”的是山顶洞人。
(2)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指的是在涿鹿之战中,炎帝和黄帝结成的联盟打败蚩尤,黄帝,名轩辕。所以轩辕指的是黄帝。他和炎帝结成的炎黄联盟逐渐发展成为华夏族,因此,后人尊崇他们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3)根据材料可知,用疏导之法成功治理黄河水患,期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是禹。禹在约公元前2070年建立了夏朝,标志着早期国家的建立,我国由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
(4)根据材料四可知,“国家靠什么治理,需要建立怎样的社会秩序,人的本性是什么……围绕这些问题,诸子各派纷纷亮出自己的观点,各抒己见,争鸣辩论”说明诸子百家争论的共同问题是治国主张和治国方略以及人性的本质或国家靠什么治理,需要建立怎样的社会秩序,人的本性是什么。
(5)根据材料可知,“故政治活动之外更注意于教育,开中国史上民间自由讲学之第一声”指的是我国古代的大教育家孔子,他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打破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
(6)根据所学可知,孟子主张实行“仁政”;韩非强调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故答案为:
(1)北京人;山顶洞人。
(2)黄帝;人文初祖。
(3)大禹;标志着我国早期社会由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
(4)国家靠什么治理;需要建立怎样的社会秩序;人的本性是什么。
(5)孔子;具体行动:开创私学;影响:打破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
(6)孟子:主张“仁政”;韩非: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和对知识的运用能力。考查北京人、山顶洞人、炎帝和黄帝、百家争鸣的知识,需要掌握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发展的过程和影响。解题关键是理解题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灵活运用知识,进行作答。
17.【答案】(1)诸侯国:齐国。 最大梦想:称霸诸侯。
(2)“他”:商鞅。作用: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3)主张:以德治国。 梦想:国家统一。
(4)启示:改革是强国之路,应该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要善于学习,重视人才;等
【知识点】春秋争霸;商鞅变法;孔子的贡献及评价
【解析】【分析】(1) 由材料“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可知春秋战国时期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推行改革,实行军政合一、兵民合一制度,使齐国逐渐强盛。指的诸侯国是齐国。有“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推行改革,实行军政合一、兵民合一制度,使齐国逐渐强盛。打出“尊王攘夷”口号,九合诸侯,北击山戎,南伐楚国,灭掉谭、遂、鄣等小国,称霸诸侯。
(2) 公元前356年。内容:政治:①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②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③编写户籍,加强对人民的管理;④严明法度,禁止私斗。经济:①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②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③统一度量衡。军事: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作用:商鞅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3) 主张:根据所学,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建构了完整的“德道思想体系”主张“仁、礼之德性与德行。”主张以德治国。梦想:由材料根据.... ,规划并指点着中国历史如何重新迈向大一统“和所学可得出国家统一。
(4)“中国梦”实现中国伟大复兴,具体表现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启示要结合现在国情和努力方向解答。 启示:改革是强国之路,应该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要善于学习,重视人才;等 等。
故答案为:(1) 诸侯国:齐国。 最大梦想:称霸诸侯。
(2) “他”:商鞅。作用: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3)主张:以德治国。 梦想:国家统一。
(4)启示:改革是强国之路,应该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要善于学习,重视人才;等等。
【点评】本题考查了春秋五霸、商鞅变法、孔子的治国之道、以及联系今天“中国梦”的知识点,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和分析材料界问题的能力以及联系现实写启示的开放性试题的总结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