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同步分层作业(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同步分层作业(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5.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8-19 23:11: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一、西汉的建立
1、概况: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
2、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①原因:由于秦朝的残暴统治和秦末的战乱;②表现:西汉建立初,到处是残破荒凉的景象。③首要问题:如何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巩固新的王朝,成为汉初统治者面临的首要问题。
二、休养生息政策
1、汉高祖采取轻徭薄赋的政策,减轻农民的赋税,相应地减免徭役及兵役。
2、汉高祖死后,继任的统治者继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注重农业生产,使汉初的经济逐渐得以恢复和发展,社会局势稳定下来。
三、“文景之治”
1、措施:汉文帝和汉景帝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把田赋降到了三十税一。文帝和景帝时期,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了一些严刑苛法,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
2、结果:文景时期,政治清平,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国力有了很大的增强,国家府库充盈。这一时期在历史上被称为“文景之治”。(我国古代封建社会第一个盛世)
1.下象棋是中国人发明的,聪明的古人从战争中受到启发,在方寸之间划分楚河汉界,利用小小的棋子展现中国人的大智慧。请问,象棋中的“楚河汉界”是受了哪次战争的启发(  )
A.楚汉之争 B.长平之战 C.牧野之战 D.巨鹿之战
2.秦始皇修建巨大的骊山陵;汉文帝修建陵墓要求从简,不许用金银装饰。对比他们的不同做法,你得出的结论是(  )
A.法治不如德治 B.“成由俭,败由奢”
C.汉朝的国力弱于秦朝 D.只有采用儒家学说才能治理好国家
3.史书记载:汉文帝“即位二十三年,宫室苑囿车骑服御无所增益。有不便,辄弛(放弃)以利民”。该材料说明了汉文帝(  )
A.注重以农为本 B.废除严刑峻法
C.提倡勤俭治国 D.减免徭役赋税
4.西汉初期,统治者推行“休养生息”政策,注重农业生产,轻徭薄赋,勤俭治国,开创了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的统治局面,历史上称为(  )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5.“文景之治”开创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治世,它上承汉高祖的伟业,下启汉武帝的雄风,为汉代的国富民强奠定了物质基础。请问,“文景之治”出现的原因不包括(  )
A.重视“以德化民” B.关注民主与法制
C.注重农业生产 D.提倡勤俭治国
6.面对新朝初建时的“民失作业,而大饥馑……相食,死者过半”的局面,汉文帝和汉景帝采取了(  )
A.合纵连横策略 B.严刑峻法制度
C.休养生息政策 D.诸侯分封制度
7.“和谐”是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和根本精神。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1)【思想和谐】
战国时期主张“兼爱”“非攻”的思想家是谁?这一时期出现的思想文化繁荣局面称作什么?
(2)【政治和谐】
写出两例汉朝时期出现的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的治世局面
(3)【自然和谐】
都江堰的建成使哪一平原成为“天府之国”?主持修建这一水利工程的是谁?
(4)【感悟和谐】
作为中学生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应该怎么做?
8.由表格内容可知,西汉初期统治者采取的统治政策是(  )
秦朝 汉高祖时期 文景时期
赋税 约三分之二 十五税一 三十税一
徭役 一年数次 一年一次 三年一次
A.重农抑商 B.提倡节俭 C.减免刑罚 D.轻徭薄赋
9.“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余货财。”这是《史记 平准书》对汉景帝统治后期西汉社会状况的描述。这种状况出现的原因不包括(  )
A.汉文帝、汉景帝提倡勤俭治国 B.汉高祖注重发展农业生产
C.汉文帝、汉景帝重视“以德化民” D.汉武帝实行了巩固大一统的措施
10.汉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根本原因是(  )
A.秦末农民战争的教训 B.秦亡的教训
C.经过长期战争,经济萧条 D.巩固封建统治,恢复社会经济
11.西汉初年,经济凋敝,到处是一片荒凉景象。出现这种景象的原因有(  )
①秦的暴政 ②秦末农民战争 ③楚汉之争 ④汉初皇帝奢侈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2.西汉文帝和景帝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国力增强,史称这一时期的统治局面为“文景之治”。下列属于文景时期采取的措施有(  )
①提倡以农为本,把田赋降到三十税一 ②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严刑苛法
③让士兵还乡务农,释放奴婢为平民 ④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13.从汉初“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到景帝时“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余货财”,是汉初几代统治者都坚持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结果。其中休养生息的措施不包括(  )
A.让士兵还乡务农、释放奴婢为平民,以增加农业劳动力
B.采取轻徭薄赋的政策
C.汉高祖让子弟到地方建立侯国
D.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
14.某同学在阅读历史书籍时,读到了如图所示的章节目录。据此判断,该书介绍的历史人物是(  )
A.汉高祖 B.汉文帝 C.汉景帝 D.汉武帝
15.(《史记》记载:“……京师之钱巨万,贯(穿钱用的绳子)朽而不可校(数);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叠压),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材料描述的这一汉代治世局面出现在(  )
A.秦始皇时期 B.汉高祖时期
C.文帝、景帝时期 D.汉武帝时期
16.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中华文明在改革中不断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周灭了商,席卷整个中国北方……靠当时用马车传递的原始通讯方式不可能直接管辖这样大的地区……周王授权给一大批诸侯,这些诸侯大部分是国王的后裔和亲戚,但其中也包括一些承认周宗主权、与国王没有血缘关系的国王亲信和地方贵族。
——【美】费正清等《中国:传统与变革》
材料二:秦始皇在咸阳宫举行的一次庆功宴上对群臣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因为)有诸侯。”
——《史记 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西汉初年,由于秦末的暴政和连年战乱,土地荒芜,经济萧条,皇帝出巡时连四匹同一颜色的马都找不到,将相只能乘坐牛车。
——岳麓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
(1)材料一反映出西周实行什么政治制度?根据材料一指出当时实行这一制度的重要原因是什么?
(2)为改变材料三中“天下战斗不休的局面”秦始皇采取了什么措施?这一措施起到什么作用?
(3)针对材料二的现象,西汉初年的统治者实施了什么政策?出现了哪一治世局面?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统治者调整政治策略的共同目的是什么?
17.中国古代社会不同时期经济的发展、文化的紧宋和国力的兴盛都离不开制度(政策)的创新与完善。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周王朝通过对四土,四国之地的大批封建……使得西周王朝的千里邦畿和辽阔的四土四国之地已紧密地联为一体,一统于周天子的统治之下。
材料二:秦统一后,“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区域,每一区域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
材料三:汉文帝时,大臣贾谊上书建议“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大臣晁错提出“务民于农桑,薄赋敛”。文帝采纳了他们的建议。
材料四: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从产生之日起,其组织机构就具有多民族、大一统的性质,其职能就具有维护、推动、发展和形成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历史任务。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西周实行的政治制度的作用。这种制度在什么时期开始逐步瓦解?
(2)材料二反映的是秦朝在地方上推行的哪一制度 依据材料概括出该制度有何特点
(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汉文帝采纳大臣们的建议后提倡实行什么政策 文帝、景帝时期出现的统治局面被称为什么
(4)依据材料四,概括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历史发展的积极作用。
答案解析
1.【答案】A
【知识点】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
【解析】【分析】秦朝灭亡后,拥有重兵的项羽自封为西楚霸王,封刘邦为汉王。双方为争夺帝位,展开争战,史称“楚汉之争”。分析可知,A符合题意,正确;B、C、D不符合题意,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楚汉之争,要掌握相关知识。
2.【答案】B
【知识点】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修建巨大的骊山陵是奢侈表现;汉文帝修建陵墓要求从简,不许用金银装饰体现了他们提倡节约的治国理念。秦朝因大兴土木,奢侈腐化,消耗大量人力和物力,人民徭役赋税负担沉重,这是秦朝暴政的体现,暴政最终导致农民起义爆发,秦朝被推翻。汉文帝和汉景帝勤俭治国,推行休养生息政策,出现了“文景之治”的局面,所以得出“成由俭,败由奢”的结论,B正确;
题干与法治和德治无关,排除A项;
汉初国力经过休养生息政策国力有了很大的增强,排除C项;
提倡节俭是墨家学派观点且汉初实行的休养生息政策是道家“无为而治”治国主张的体现,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识记秦的暴政和文景之治的相关知识。难易适中。
3.【答案】C
【知识点】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
【解析】【分析】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文帝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他以身作则,在位20多年,生活简朴,宫室、园林以至车骑都没有增加。分析可知,A、B、D不符合题意,错误;C符合题意,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分析材料的能力,要正确分析理解材料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解题。
4.【答案】A
【知识点】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汉初年,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减轻农民的赋税,徭役,兵役和富士负担,注重农业生产发展。文景时期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社会比较稳定,国家的粮仓丰满,历史上称这一时期的统治为文景之治。A选项符合题意。
B选项光武中心是东汉时期,排除;
贞观之治发生在唐朝时期,C选项排除;
开元盛世也发生在唐朝时期,D选项排除。
故答案为: 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西汉初年文景之治的历史背景了解。根据材料分析选项。
5.【答案】B
【知识点】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
【解析】【分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汉初年,统治者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减轻农民的赋税,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注重农业生产发展,奖励农民耕作,劝诫百官关心农业生产,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重视以德化民,文景时期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国家的粮仓丰满,历史上称这一时期的统治为文景之治。选项ACD是文景之治出现的原因,排除;
关注民主与法治不是文景之治出现的原因。故B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B。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文景之治,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6.【答案】C
【知识点】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汉初年为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汉高祖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减轻农民的赋税,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注重农业生产发展,采取了休养生息政策,汉文帝,汉景帝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汉文帝和汉景帝统治时期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人民生活安定,这一时期的统治出现的局面,历史上称之为“文景之治”。故C选项符合题意,
A选项合纵连横策略发生在春秋战国秦统一时期,排除;
B选项与题意不符,排除;
D选项发生在西周时期,排除。
故答案为: C。
【点评】本题以休养生息为历史背景,考察学生分析史料和实际历史知识的能力。
7.【答案】D
【知识点】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
【解析】【分析】根据表格信息可知,与秦朝相比,西汉初期的赋税和徭役大为减少,这说明西汉初期统治者采取的统治政策是轻徭薄赋。D选项符合题意;
重农抑商题干中未提及,排除A。提倡节俭未体现,B排除;减免刑罚未体现,C排除。
故答案为: 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和分析能力,掌握西汉初期的统治政策。关键是对表格信息的解读。
8.【答案】D
【知识点】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余货财。”这是《史记 平准书》对汉景帝统治后期西汉社会状况的描述。这种状况出现的原因是汉高祖注重发展农业生产,汉文帝,汉景帝提倡勤俭治国,重视以德化民,文景时期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国家粮仓丰满,历史上称这一时期的统治为文景之治,汉武帝实行了巩固大一统的措施,是在文景之治之后,与题干无关。所以D选项符合题意,ABC选项均是西汉文景之治出现的原因。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文景之治,知道汉武帝实行了巩固大一统的措施,是在文景之治后,考查学生实际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西汉初年的休养生息政策,文景之治的相关事实。
9.【答案】D
【知识点】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
【解析】【分析】 西汉初年,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汉高祖吸取秦朝暴政导致速亡的教训,采取了休养生息的政策。分析可知,A、B、C不符合题意,错误;D符合题意,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汉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原因,要掌握并理解相关知识。
10.【答案】C
【知识点】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
【解析】【分析】由于秦朝的残暴统治和秦末的战乱,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西汉建立之初,到处是残破荒凉的景象,人民流离失所,人口锐减,大片田地荒芜。为了巩固统治,汉初统治者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文帝景帝还提倡节俭。分析可知,A、B、D不符合题意,错误;C符合题意,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汉初经济凋敝的原因,要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
11.【答案】C
【知识点】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汉文帝和景帝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国力增强,史称这一时期的统治局面为“文景之治”,文景时期采取的措施有 提倡以农为本 , 把田赋降到三十税一 ;重视“以德化民”, 废除严刑苛法 ; 提倡勤俭治国 , 反对奢侈浮华 ; 让士兵还乡务农 , 释放奴婢为平民是在汉高祖时期,故选项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所学知识来分析题肢,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回答。
12.【答案】C
【知识点】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休养生息政策包括: 让士兵还乡务农 、 释放奴婢为平民 , 以增加农业劳动力 ; 采取轻徭薄赋的政策 ; 提倡勤俭治国 , 反对奢侈浮华 , 汉高祖让子弟到地方建立侯国不属于休养生息政策,故选项C符合题意;
A. 让士兵还乡务农 、 释放奴婢为平民 , 以增加农业劳动力 ,符合史实,不符合题意;
B. 采取轻徭薄赋的政策 ,符合史实,不符合题意;
D. 提倡勤俭治国 , 反对奢侈浮华 ,符合史实,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课本所学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注意题干中的“不包括”字样,细心辨别比对回答。
13.【答案】A
【知识点】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刘邦打败项羽,统一全国,建立了汉朝,史称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建国后,吸取秦朝快速灭亡的教训,采取了休养生息政策,发展经济,故选项A符合题意;
B.汉文帝,不符合题意;
C.汉景帝,不符合题意;
D.汉武帝,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识记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回答。
14.【答案】C
【知识点】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史记》中记载的汉朝时期,皇家仓库的粮食陈陈相因,钱币多的难以计数,这是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出现的景象,这一时期,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国力有了很大的增强,史称“”文景之治”,故选项C符合题意;
A.秦始皇时期,不符合题意;
B.汉高祖时期,不符合题意;
D.汉武帝时期,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读懂题干含义,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准确记忆回答,注意读懂题干含义。
15.【答案】(1)墨子;百家争鸣。
(2)文景之治;光武中兴。
(3)成都平原;李冰。
(4)文明友爱;团结互助;提升自身素养。
【知识点】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李冰与都江堰
【解析】【分析】 (1)据所学知识,战国时期, 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崩溃,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此时的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各陈其说,史称“百家争鸣”,其中墨子作为墨家的创始人,主张“兼爱”“非攻",要求人们互爱互利,反对各国相互攻伐兼井,残害生命。
(2)据所学知识,西汉王朝到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继续推向休养生息政策,重农业生产,提出勤俭治国等,在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历史上成为“文景之治"。西汉宗室刘秀称帝,采取一系列稳定社会局面的措施,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
(3)据所学知识,蜀郡郡守李冰主持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建了都江堰,它发挥出防洪、灌溉、水运等多方面的作用,建成之后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
(4)本题属于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围绕构建和谐社会的做法,如文明友爱;团结互助;提升自身素养等等作答。
故答案为:
(1) 墨子;百家争鸣。
(2) 文景之治;光武中兴。
(3) 成都平原;李冰。
(4) 文明友爱;团结互助;提升自身素养。
【点评】 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提示,结合对所学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16.【答案】(1)制度:分封制。原因:靠当时用马车传递的原始通讯方式不可能直接管辖这样大的地区。
(2)措施:郡县制。作用: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消除了春秋战国以来地方与中央对抗的历史隐患,巩固了秦朝的统治。(答到其中一点即可。)
(3)政策:休养生息政策(或“无为而治”政策)。局面:文景之治。
(4)巩固和维护统治。(意思相近即可);
【知识点】西周的分封制;秦巩固统一的措施;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 周王授权给一大批诸侯,这些诸侯大部分是国王的后裔和亲戚,但其中也包括一些承认周宗主权、与国王没有血缘关系的国王亲信和地方贵族。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时期,周王室把人口和土地以分封形式给王族功臣,古代贵族,以其建立诸侯国,诸侯国承担一定的权利和义务,因此题干中内容体现了西周实行的分封制。依据材料“ 靠当时用马车传递的原始通讯方式不可能直接管辖这样大的地区 ”可得出靠当时用马车传递的原始通讯方式,不可能直接管辖这样大的地区。
(2)依据材料“ 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因为)有诸侯。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认为分封制导致地方诸侯力量壮大,是春秋战国时期混战和社会不稳定的主要原因。因此为巩固统治,在地方实行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均限制的实行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其长官由皇帝任免,这加强了中央集权,消除了春秋战国以来地方与中央对抗的历史隐患,巩固了秦朝的统治。
(3)依据材料“ 西汉初年,由于秦末的暴政和连年战乱,土地荒芜,经济萧条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经秦末农民起义与楚汉相争,西汉建立之初,社会经济百废待兴,需要稳定的社会环境以恢复发展经济,因此西汉初期统治者以黄老之学为指导思想。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经过西汉初期几十年与民休息轻徭薄赋的政策,在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出现了文景之治的繁荣局面。
(4)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时期通过分封制以加强对地方的控制,秦朝建立后,为巩固统治,防止割据混乱局面的出现,推行郡县制,以加强中央集权。西汉时期为恢复发展经济采取休养生息政策的措施,因此在我国历代封建王朝统治者采取一系列措施的主要目的是为维护统治。
【点评】本题主要考察学生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能够准确的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要掌握西汉初年文景之治和休养生息政策的基础知识。
17.【答案】(1)作用: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时期:春秋时期
(2)制度:郡县制
特点:地方官员由中央直接任免,从而加强中央集权。
(3)政策:以农为本。
局面:文景之治
(4)作用:有利于促进民族融合,巩固国家统一。
【知识点】西周的分封制;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秦确立中央集权制
【解析】【分析】(1) 根据材料一“西周王朝通过对四土、四国之地的大批封建....使得西周王朝的千里邦畿和辽阔的四土、四国之地已紧密地连为一体,.... 一统于周天子的统治之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反映的是西周的分封制,通过分封制,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春秋时期的社会处于动荡状态, 西周的各种制度在春秋时逐渐遭到破坏。 一些诸侯国不再把土地分封给卿大夫, 而是设置县、郡, 委派官员管理, 职位也不世袭, 由此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这样就使分封制逐步瓦解。
(2)材料二“秦统一后,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区域,每一区域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反映的是秦朝在地方上推行的郡县制;依据材料可知该制度的特点是地方官员由中央直接任免,从而加强中央集权。
(3)根据材料三“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可知,汉文帝实行以农为本的政策。西汉王朝到了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 继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文景时期, 政治清明, 经济发展, 人民生活安定。 当时的国力有了很大的增强, 国家积累了大量的钱粮,库存的粮食和铜钱非常充盈。这一时期的统治局面,历史上称之为“文景之治”。
(4)根据材料四“其职能就具有维护、推动、发展和形成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历史任务。”可归纳出中央集权制度有利于促进民族融合、巩固国家统一。
故答案为:
(1)作用: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时期:春秋时 期
(2) 制度:郡县制;特点:地方官员由中央直接任免,从而加强中央集权。
(3)政策:以农为本。局面:文景之治
(4)作用:有利于促进民族融合,巩固国家统一。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分封制、秦确立中央集权制、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的识记及知识的应用能力。周天子为巩固统治,实行分封制,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时期;秦始皇为巩固统治,在中央建立中央集权制,在地方实行郡县制。汉朝文帝和景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出现了“文景之治”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