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一、张骞通西域
1、西域的地理位置:汉代人把今天甘肃阳关、玉门关以西,也就是现在新疆和更远的广大地区称作西域。
2、张骞出使西域:①目的:⑴第一次: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⑵第二次:加强汉朝与西域各国的联系。②过程:⑴第一次:公元前138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历时13 年。⑵第二次:公元前119年,张骞再次出使西域,走访了乌孙等西域许多国家,促进了汉朝与西域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
二、丝绸之路
1、背景:张骞通西域以来,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日趋频繁。
2、路线:从长安穿过河西走廊,经西域运往中亚 、西亚,再转运到更远的欧洲罗马;
3、东西方文化交流:①汉朝的丝绸、漆器等物品,以及开渠、凿井、铸铁等技术传到西域。②西域的良种马、香料、玻璃、宝石等,以及核桃、葡萄、石榴、苜蓿等植物,以及多种乐器和歌舞等传到中国。
4、影响: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通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5、汉武帝还大力开辟海上交通,其中最有名的是“海上丝绸之路”。
三、对西域的管理
1、西域都护的设置:①时间:公元前60年。②设置者:西汉政府。③地位:是管理西域的最高长官。④意义:标志着西域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是我国的领土。
2、班超经营西域:①东汉明帝派班超出使西域。②贡献:恢复并加强汉朝对西域的管理。③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即罗马帝国)。
1.公元前1世纪佛教传人中国,随后的几百年里,伊斯兰教、摩尼教、景教、袄教、犹太教、基督教等各种域外宗教涌入中国,对中国的社会结构和思想哲学产生了重要影响。这反映了( )
A.丝绸之路增进文化交流 B.政府奉行开明民族政策
C.儒家思想失去主导地位 D.政权分立导致思想混乱
2.汉代张骞被誉为“中国走向世界第一人”。他先后两次出使西域,加强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联系。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是在( )
A.公元前2世纪 B.公元2世纪 C.公元前1世纪 D.公元1世纪
3.区分历史事实与历史观点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列各项中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
A.公元前138年,张骞出使西域 B.汉武帝开通丝绸之路
C.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大动脉 D.前60年,西汉设置西域都护
4.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准备以“古代封建统治者加强思想控制的措施”为主题办一期黑板报,同学们纷纷投稿。其中无法通过小组长审核的是( )
A.漫话“焚书坑儒” B.汉武帝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张骞与丝绸之路 D.清朝“文字狱”之我见
5.张骞第一次赴西域的目的是( )
A.开辟汉与西域之间的陆路交通 B.代表中央政府总管西域事务
C.联络大月氏攻打匈奴 D.为汉武帝寻找汗血宝马
6.汉武帝为联合西域大月氏夹击匈奴,特派遣( )出使西域,从而开通了“丝绸之路”。
A.班超 B.班固 C.玄奘 D.张骞
7.有人评论说:匈奴是汉朝和西域之间的阻隔。请结合教材所学知识,论证这一观点。
【西汉建国初】
(1)西汉建国初,采取哪一政策进行缓和与匈奴的关系?
(2)武帝认识到西域重要性,招募使者出使西域,欲夹击匈奴。请说出应召人。
(3)武帝时期由于汉室强大起来,对匈奴进行了反击,请列举武帝时攻打匈奴的名将一位。
(4)公元前119年,是西汉时期一个重要的时间。请说出这一年发生的两件大事。
(5)说出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
(6)由于西汉末匈奴再次切断汉与西域的往来,东汉时期哪位人物出使西域?
你从汉朝出使西域的人物身上感受到了哪些优秀的精神品质?
8.下列史实最能证明新疆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一部分的是( )
A.秦朝修筑万里长城 B.西汉北击匈奴进攻
C.西汉设立西域都护 D.东汉甘英出使大秦
9.观察下图请思考丝绸之路从长安出发所经地点的先后顺序是( )
①河西走廊 ②新疆境内 ③欧洲 ④西亚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①③④② D.④③①②
10.从西域传入的面粉食用方法,东汉时已普及,文献中的汤饼,即今日的面条。大麦、小麦与黍稷稻逐渐成为我国北方的主要食品。引发这一饮食文化革命的特定历史条件是( )
A.南北政权对立 B.少数民族内迁
C.政治清明稳定 D.丝绸之路开通
11.“张骞原是一名郎官,他志在为国分忧,勇敢地出来应募,在去往西域的路上曾两次被匈奴抓住,被扣10余年,在威胁利诱面前,‘持汉节不失’,坚持完成使命”,材料反映张骞具有的高尚品格有( )
①威武不屈 ②报效祖国 ③坚持不懈 ④勇于纠错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2.史书记载“西域本无道路,今凿空而通之也”。为此做出开创性贡献的是( )
A.张骞 B.鉴真 C.玄奘 D.郑和
13.广州亚运会的主题歌是《亚洲之路》。为迎接广州亚运会而举办的“亚洲之路”活动,创意来自古代丝绸之路,旨在以“两条丝路拥抱亚洲”。结合所学知识,“海上丝绸之路”最远抵达的地方是( )
A.非洲西海岸 B.波罗的海
C.印度半岛南端和斯里兰卡 D.孟加拉湾
14.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宣布由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长安至天山廊道的路网”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该遗产主要反映了( )
A.两汉的医学成就 B.南朝江南的开发
C.南北朝的石窟艺术 D.文明的交流与互动
15.公元前60年,今新疆开始归属中央政权开始于( )
A.牧野之战 B.秦朝建立
C.西汉建立 D.西域都护设置
16.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秦朝起, 中国形成了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的大国……比起秦以前的封建时代来,显然是进入了新的时代,他和他的统治机构,显然比前一时代的封建国家起着较多的作用。因此,他创建的许多制度,是符合当时社会的需要的。后来延续二千年之久的封建体制,基本上是秦制的逐步演变,秦是一个值得重视的朝代。
——范文澜《中国通史》
材料二:到武帝,又用主父偃之计 ,令诸侯得以其地分封自己的子弟,在平和的手腕中,把“众建诸侯而少其力”一语,彻底实行了。封建政体反动的余波,至此才算解决。
——[美]阿尔伯特·克雷格《哈佛极简中国 史》
材料三:汉武帝在开发利源方面最重要的还是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包括……新货币的发行以及盐、铁、酒的专利等,这套新经济政策的设计者是桑弘羊、孔仅等。
——傅乐成《中国通史》
材料四:
(1)材料一中的“他’是谁?为什么说自秦朝起中国“进入了新的时代”?为巩固统一,他在经济上推行了哪两项巩固统一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回答,武帝“用主父偃之计”的措施是什么? 这一措施有何作用?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回答“新货币的发行以及盐、铁、酒的专利”分别指什么措施?
(4)写出材料四中A代表的地名。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丝绸之路的重要历史作用。
(5)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汉时期最重要的阶段特征。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他执政时期,中国封建社会形成了辉煌的“西汉盛世”,他的伟大之处在于他的诸多首创精神和积极的治政态度……他两次派遣使团出使西域,建立起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丰富和充实了华夏文明。
(1)材料中的“他”指的是谁?
(2)他在思想上、教育上采取的具有“首创精神”的措施分别是什么?
(3)材料中“他两次派遣使团出使西域”的时间分别是在哪年?
(4)材料中“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是指什么?这条中西通道在今天的现实生活中还有什么价值和作用?
答案解析
1.【答案】A
【知识点】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解析】【分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1世纪佛教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随后的几百年里,伊斯兰教、摩尼教、景教、袄教、犹太教、基督教等各种域外宗教通过丝绸之路涌入中国,丝绸之路增进文化交流,对中国的社会结构和思想哲学产生了重要影响,A符合题意;
政府奉行开明民族政策与材料无关,B不符合题意;
儒家思想失去主导地位说法错误,C不符合题意;
公元一世纪属于汉朝时期,是继秦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政权分立导致思想混乱说法错误,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丝绸之路,难度一般,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既可作答。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2.【答案】A
【知识点】张骞的历史贡献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138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目的是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公元前119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目的是建立与西域各国的友好交往。后西域各国纷纷归汉。汉武帝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汉朝和西域的交往日益密切,A符合题意;其它三项时间不符,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史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让学生正确认识张骞出使西域,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既可作答。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落实历史学科史料实证的核心素养。
3.【答案】C
【知识点】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解析】【分析】据所学可知,历史事实,是指客观发生的历史事件,不为人的意志而转移,也可以说是历史的真相;而历史观点,是指有人参与的观点。C项所叙述的丝绸之路的作用是“古代东西方往来大动脉”,属于人们的评价,故该项属于历史观点,C项正确;
“公元前138年,张骞出使西域”叙述的就是一客观事件,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
B项属于历史事实,排除B项;
D项属于历史事实,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属于教材基础知识的考查,只要学生熟练掌握教材知识,即可回答好本题,难度较小。
4.【答案】C
【知识点】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张骞的历史贡献
【解析】【分析】 题目强调的是在思想上的措施,张骞与丝绸之路属于对外交往,C项正确;
焚书坑儒属于封建统治者加强思想控制的措施,排除A项;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属于封建统治者加强思想控制的措施,排除B项;
清朝“文字狱”属于封建统治者加强思想控制的措施,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的措施的相关历史史实。
5.【答案】C
【知识点】张骞的历史贡献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公元年前138年,汉武帝为了联合西域的大月氏夹击匈奴,派张骞出使西域。C项正确;
开辟汉与西域之间的陆路交通,与第一出使无关,排除A;
代表中央政府总管西域事务,与史实不符,排除B;
为汉武帝寻找汗血宝马,表述错误,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张骞出使西域的知识。难度较低,掌握张骞出使西域的基本史实即可作答。
6.【答案】D
【知识点】张骞的历史贡献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联络大月氏,共同夹击匈奴,公元前138年西汉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开通了丝绸之路。D符合题意;
东汉时期班超出使西域,排除A;
班固是东汉史学家,代表作有《汉书》,排除B;
玄奘在唐朝时期,西行天竺,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张骞出使西域的知识。难度较低,掌握张骞出使西域的基本史实即可作答。
7.【答案】C
【知识点】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60年,西汉王朝在西域设立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从此,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管辖,成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C项符合题意;
选项ABD与史实不符,排除;
故答案为C 。
【点评】本题考查西域都护的设立,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知道最能证明新疆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一部分的史实是西汉设立西域都护。
8.【答案】B
【知识点】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丝绸之路从长安(今西安)穿过河西走廊、经西域,通往中亚、西亚,直到欧洲,是当时横穿欧亚大陆的陆上通道。①②④③符合题意;
ACD顺序错误,排除AC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丝绸之路的知识。难度适中,掌握丝绸之路的路线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9.【答案】D
【知识点】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解析】【分析】材料中的“从西域传入……汤饼,即今日的面条”“大麦、小麦……逐渐成为我国北方的主要食品”体现了丝绸之路的开通对中国饮食文化的影响,“丝绸之路”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沿着这条丝绸之路,中国的丝织品以及冶铁、凿井、造纸等技术相继西传。西方的毛皮、汗血马、石榴、葡萄等瓜果以及佛教、魔术、饮食、音乐、舞蹈、雕塑等也纷纷东来。故D项正确;
南北政权对立、少数民族内迁、政治清明稳定与“从西域传入的面粉食用方法,东汉时已普及”不符,故A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丝绸之路的开辟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的识记及分析能力。重点掌握丝绸之路的影响。丝绸之路是西汉与西域交往和交流的历史见证。丝绸之路也是西汉时期及以后,中国与西亚、欧洲各国的联系之路。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也密切了汉族与沿途的其他少数民族的关系,促进了我国西北地区的开发。
10.【答案】A
【知识点】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可以反映出张骞具有的高尚品格有威武不屈、报效祖国、坚持不懈。不能反映 ④勇于纠错 ,选项A正确;
选项BCD中都有 ④勇于纠错 ,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张骞通西域,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知道材料反映张骞具有的高尚品格有威武不屈、报效祖国、坚持不懈。
11.【答案】A
【知识点】张骞的历史贡献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西域本无道路,今凿空而通之也”。为此做出开创性贡献的是张骞。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认识到西域的重要性,决定招募使者出使西域,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公元前138年,汉武帝第一次派张骞出使西域;公元前119年,张骞再次率领300多人的使团,带着万头牛羊,以及金币、丝绸等财物,走访了乌孙等西域许多国家。西域各国也认识到汉朝的富足与强大,纷纷派使节来到长安,促进了汉朝与西域各国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A符合题意;其它三项与材料无关,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史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一般,让学生正确认识张骞,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既可作答。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落实历史学科史料实证的核心素养。
12.【答案】C
【知识点】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代的海上丝绸之路是我国海船从东南沿海港口出发,经中南半岛南下,绕过马来半岛,穿过马六甲海峡,通往孟加拉湾沿岸,最远到达印度半岛南端和斯里兰卡。中国的丝绸等物品由此可转运到欧洲地区,C符合题意;其它三项说法错误,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史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一般,让学生正确认识海上丝绸之路,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既可作答。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落实历史学科史料实证的核心素养。
13.【答案】D
【知识点】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宣布由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长安至天山廊道的路网”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遗产主要反映了文明的交流与互动。这条道路是丝绸之路。汉武帝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汉朝和西域的交往日益密切。汉朝时,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出发通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运往西亚,再转运到欧洲的大秦(罗马),这条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就是历史著名的丝绸之路。(长安﹣﹣河西走廊﹣﹣新疆﹣﹣西亚﹣﹣欧洲的大秦)丝绸之路的开通开辟了中国与西方联系的先例;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排除ABC,选项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丝绸之路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丝绸之路:长安至天山廊道的路网”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14.【答案】D
【知识点】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解析】【分析】A.牧野之战,不符合题意;
B.秦朝建立,不符合题意;
C.西汉建立,不符合题意;
D.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60年,西汉朝廷设置西域都护,作为管理西域的最高长官,西域都护的设置,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其管辖范围包括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15.【答案】(1)和亲政策。
【汉武帝时期】
(2)张骞。
(3)卫青(霍去病)。
(4)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漠北战役。
(5)丝绸之路。
【东汉时期】
(6)班超。
【感悟】
(7)不怕困难;为国分忧;不辱使命;威武不屈;执着追求等。
【知识点】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汉武帝的大一统
【解析】【分析】 (1)根据所学可知,西汉建国之初,由于国力疲弱,不得不对匈奴实行"和亲”政策,不仅要将宗室女子嫁给匈奴单于,每年还要送给匈奴大量的粮食和布匹。
(2)根据所学可知,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联络大月氏人夹击匈奴。
(3)根据所学可知,西汉强盛后,汉武帝开始对匈奴用兵,派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解除匈奴对西汉的威胁。
(4)根据所学可知,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率精骑出击匈奴,即漠北战役,同年,汉武帝派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走访乌孙等西域许多国家,促进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相互了解与往来,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
(5)根据所学可知,丝绸之路对于中国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和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
(6)根据所学可知,东汉明帝时,派兵出击匈奴,并派班超出使西域,使西域各国重新与汉朝建立联系。
(7)根据所学可知,张骞、班超出使西域都遇到重重困难,在困难面前他们不怕困难,作为出使西域的使者他们为国分忧、不辱使命、威武不屈、执着追求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故答案为:
(1) 和亲政策。
(2) 张骞。
(3) 卫青(霍去病)。
(4) 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漠北战役。
(5) 丝绸之路。
(6) 班超。
(7) 不怕困难;为国分忧;不辱使命;威武不屈;执着追求等。
【点评】 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提示,结合对所学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16.【答案】(1)秦始皇(嬴政);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
(2)“推恩令”;中央大大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
(3)把铸币权收归中央,实行盐铁官营、专卖。
(4)长安。沟通中外文明(或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5))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知识点】秦灭六国;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秦巩固统一的措施;汉武帝的大一统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自秦朝起, 中国形成了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的大国……比起秦以前的封建时代来,显然是进入了新的时代,他和他的统治机构,显然比前一时代的封建国家起着较多的作用。因此,他创建的许多制度,是符合当时社会的需要的。后来延续二千年之久的封建体制,基本上是秦制的逐步演变,秦是一个值得重视的朝代。“及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21年,秦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定都咸阳。秦灭六国后,又北进南下,对边疆地区进行开拓和经营,管辖范围大为拓展。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为改变以前各诸侯国使用的长度、容量和重量标准不一的状况,秦始皇规定以秦制为基础,统一度量衡制度,所有度量衡用器由国家统一监制。度量衡的统一,便利了经济的发展。
(2)根据材料“到武帝,又用主父偃之计 ,令诸侯得以其地分封自己的子弟,在平和的手腕中,把“众建诸侯而少其力”一语,彻底实行了。封建政体反动的余波,至此才算解决。”及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推恩”建议,下诏规定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这样,侯国越来越多,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汉武帝随后又找各种借口削爵、夺地甚至除国,严厉镇压他们的叛乱,诸侯王从此一蹶不振。汉武帝还建立刺史制度,把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每州部派刺史一人,代表朝廷监视州部内的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严禁他们为非作歹。通过这些措施,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大大加强。
(3)根据材料三“汉武帝在开发利源方面最重要的还是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包括……新货币的发行以及盐、铁、酒的专利等,这套新经济政策的设计者是桑弘羊、孔仅等。”及所学知识可知,为加强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还在全国各地设盐铁官,把煮盐、冶铁等经营权收归国有,实行盐铁官营、专卖;又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这些措施,使国家的财政状况有了很大改善,为汉武帝许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经济基础。
(4)自从张骞开辟通往西域的道路后,汉朝和西域的使者开始相互往来,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日趋频繁。商人们载着汉朝的丝绸等货物,从长安穿过河西走廊,经西域运往中亚、西亚,再转运到更远的欧洲;又把西域的物产和奇珍异宝运到中原。这条沟通欧亚的陆上交通道路,就是著名的“丝绸之路”。通过这条道路,汉朝的丝绸、漆器等物品,以及开渠、凿井、铸铁等技术传到西域;西域的良种马、香料、玻璃、宝石等,以及核桃、葡萄、石榴、首蓿等植物,以至多种乐器和歌舞等传入中国。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5)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秦汉时期的阶段特征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故答案为:(1)秦始皇(嬴政);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
(2)“推恩令”;中央大大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
(3)把铸币权收归中央,实行盐铁官营、专卖。
(4)长安。沟通中外文明(或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5)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点评】本题考查秦朝的建立、秦巩固统一的措施、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丝绸之路等相关史实。需要理解并掌握秦朝的建立、秦巩固统一的措施、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丝绸之路等相关知识。
17.【答案】(1)汉武帝
(2)思想上:“罢黜百家,尊崇儒术”;教育上:兴办太学
(3)公元前138年 公元前119年
(4)丝绸之路。
这条“丝绸之路”至今仍是中西交往的一条重要通道,在我国当今的对外交往中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实现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共同发展。
【知识点】汉武帝的大一统;张骞的历史贡献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他是汉武帝;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时期,在思想上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在教育上,兴办太学,培养儒学人才;
(3)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两次派遣使团出使西域的时间分别是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
(4)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材料中“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是指丝绸之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这条“丝绸之路”至今仍是中西交往的一条重要通道,在我国当今的对外交往中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实现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共同发展 ;
故答案为:(1)汉武帝;
(2) 思想上:“罢黜百家,尊崇儒术”;教育上:兴办太学
(3) 公元前138年 公元前119年
(4) 丝绸之路。
这条“丝绸之路”至今仍是中西交往的一条重要通道,在我国当今的对外交往中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实现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共同发展。
【点评】(1)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回答;
(2)(3)属于同一类型,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解答时,在第一题的答案的基础上,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
(4)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回答;第二问是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