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 北方各族的内迁 同步分层作业(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 北方各族的内迁 同步分层作业(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38.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8-19 23:23: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一、西晋的建立
1、西晋建立和统一:①背景:曹丕死后,大臣司马懿逐渐控制了魏国的大权。三国中国力最弱的蜀国最先被魏国灭亡。②建立:206年,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篡夺了皇位,建立了晋朝,定都洛阳,史称“西晋”。③统一:280年西晋军队灭掉了吴国,结束了分裂的局面。
二 、八王之乱
1、“八王之乱”:①概况:晋惠帝时,西晋皇族纷纷起兵争夺皇位,混战十几年,史称“八王之乱”,耗竭了西晋的国力。②影响:形成了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人口迁徙高潮。
2、西晋灭亡:316年,内迁匈奴人的一支武装灭亡了西晋。
三、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1、开始内迁时间:东汉、魏、晋时期。
2、主要民族:匈奴、鲜卑、羯、氐、羌(“五胡乱华”)。
3、影响:在北方建立了15个政权,连同西南的成汉,总称为“十六国”。
4、苻坚建立前秦政权,任用王猛为相,最后前秦统一北方。
1.西晋人鲁褒作《钱神论》道:“危可使安,死可使活,贵可使贱,生可使杀……凡今之人,惟钱而已!”还说钱“为世神宝,亲之如兄,字日‘孔方’。”这说明当时的社会风气是(  )
A.世人崇尚文学 B.政府鼓励消费
C.世人金钱至上 D.朝廷打击商业
2.西晋与秦朝有很多相似之处,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都结束了分裂割据的局面
B.都是一个统一的王朝
C.都在历史上存在的时间不长
D.都是在少数民族的进攻下灭亡的
3.成语“乱七八糟”和两个历史事件有关,“乱七”和西汉景帝时的”七国之乱”有关,“八糟”和晋惠帝时的“八王之乱”有关。“八王之乱”发生的朝代是(  )
A.东汉 B.东晋 C.西晋 D.北魏
4.西晋的建立者及都城是(  )
A.曹丕;长安 B.司马炎;洛阳
C.司马懿;健康 D.周瑜;成都
5.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发生在西晋末年,下列不属于内迁的民族是(  )
A.藏族 B.匈奴 C.鲜卑 D.氐族
6.如图是某同学制作的中国历史朝代顺序图的一部分,“?”处应该填的是(  )
A.西晋 B.东晋 C.南朝 D.北魏
7.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秦始皇对中国历史发展最主要贡献是什么?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秦朝建立起哪一政治制度?为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汉武帝采纳谁的建议颁布“推恩令”?
(2)“西晋灭吴”结束了哪一政治局面?晋武帝为避免曹魏“孤立而亡”,因而采取了哪一措施?晋惠帝时期统治集团内部发生了哪一事件耗竭了西晋的国力?
(3)统一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前提和基石,谈一谈你对维护国家统一的认识。
8.探究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列历史事件因果关系对应不正确的是(  )
A.西周建立分封制——加强了西周的统治
B.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精耕细作
C.商王盘庚迁都到殷——商朝保持了相对的稳定
D.八王之乱——西晋走向繁荣富强
9.从东汉至西晋初年,内迁的游牧民族主要有(  )
A.匈奴、蒙古、女真、满族 B.匈奴、氐、羌、羯、鲜卑
C.匈奴、蒙古、氐、羌、羯 D.匈奴、鲜卑、蒙古、女真、满族
10.哪些王朝因为大肆分封同姓王而导致战乱(  )
①秦朝 ②西汉 ③东汉 ④西晋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1.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游牧民族内迁产生的影响主要是(  )
A.沟通了中外文明 B.消除了民族矛盾
C.促进了道教产生 D.促进了民族交融
12.自东汉到西晋,北方少数民族大量内迁,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A.民族融合的加强 B.汉族先进经济、文化的吸引
C.西晋短期统一的作用 D.北方政权力量弱小,不能抵挡
13.西晋统治腐朽,奢侈风气盛行。在位的第二代皇帝智力低下,统治集团内部又发生争夺皇位的八王之乱,既破坏了西晋的统治秩序,也耗竭了西晋的国力。内迁的少数民族也不断反抗西晋的压迫,于316年灭亡了西晋。这段话充分说明了(  )
A.西晋灭亡的原因 B.西晋统治时间短暂
C.西晋社会的混乱 D.西晋的民族矛盾
14.我国老百姓的主食一般呈现出北麦南稻的格局,但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老百姓的餐桌上除了常见的稻米饭外,还有面食、粟米饭等北方食品,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南方人口逐渐增多 B.南方商品经济的发展
C.面食的营养价值高 D.北人南迁和民族融合的影响
15.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图为我国古代朝代更替片段图,图中空白处应该填写的是 (  )
A.曹魏 B.西晋 C.前秦 D.北魏
16.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华民族形成与发展的重要时期。请结合所学,探究下列问题。
(交融)
材料一:他发现西域,其对于当时中国人的刺激,就正像后来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对于欧洲人的刺激是一样的……他是一个冒险家,又是一个天才的外交家,同时又是一员战将,真可谓是中国历史上出类拔萃的人物。
——翦伯赞
材料二:
(1)(交往)举例说明汉朝时期中原王朝与匈奴的交往。(和、战各举一例)
(2)东汉、魏、晋时期,我国北方的游牧民族不断内迁。请列举出两个内迁的少数民族。
(3)材料一中的“他”是谁?“他”开辟通往西域的道路称作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说由他开辟通往西域的道路有何重要意义?
(4)材料二的两幅图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
(5)(感悟)今天,中华一家亲,五十六个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由古及今,我们应该树立怎样的民族意识?
17.九年教上期四个单元按时序展现中国古代史的基本发展状况,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写出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2)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哪一朝代?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实行变法改革,在各国的变法中成效最大的是哪次变法?
(3)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写出汉朝出现的两个治世局面的名称。
(4)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哪一战役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写出一个魏晋南北朝时期内迁的北方少数民族名称。
(5)学完本册教材,谈谈你对这段历史的认识。
答案解析
1.【答案】C
【知识点】西晋的兴衰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可知,材料表明因为“钱可以使人由危转安、甚至由死到活,可以决定贵贱、生死等”,所以“人人把钱看作是在世的神圣宝物,他们视钱亲如兄弟,并称之为‘孔方’兄”。因此,题干材料说明了当时世人金钱至上的社会风气,C符合题意;
题干涉及的是金钱至上,没有涉及世人崇尚文学、政府鼓励消费和朝廷打击商业,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西晋时期的社会风气,难度一般,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落实历史学科史料实证的核心素养。
2.【答案】D
【知识点】秦灭六国;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西晋的兴衰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晋是在 少数民族的进攻下灭亡的 ,而秦朝灭亡于农民起义,故选项D符合题意;
A. 都结束了分裂割据的局面,符合史实,不符合题意;
B. 都是一个统一的王朝 ,符合史实,不符合题意;
C. 都在历史上存在的时间不长 ,符合史实,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错误”,拿它来分析备选项回答,注意细心分析辨别。
3.【答案】C
【知识点】八王之乱
【解析】【分析】“八王之乱”发生的朝代是西晋。西晋统一后,统治集团迅速腐朽。由于第二代皇帝晋惠帝智力低下,无力治理国家,为争夺皇位,皇族内部爆发了“八王之乱”。八王之乱历时16年,西晋从此衰落。C项正确;排除AB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八王之乱”发生在西晋时期。解题的关键是将材料和所学知识紧密联系。
4.【答案】B
【知识点】西晋的兴衰
【解析】【分析】结合课本所学知识可知, 266年司马炎建立了晋朝,定都在洛阳,史称“西晋”,选项B正确;
选项ACD与史实不符,排除;
故答案为 B 。
【点评】 本题考查西晋的建立,知道266年司马炎建立了晋朝,定都在洛阳,史称“西晋”。
5.【答案】A
【知识点】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汉、魏、晋时期,氏族和羌族,由西南东迁入陕西关中;匈奴族和羯族,由北向南迁到山西一带;鲜卑族迁到辽宁、陕西及河套地区。而藏族不属于内迁的民族,A符合题意;
匈奴属于内迁民族,排除B;
鲜卑属于内迁民族,排除C;
氐族属于内迁民族,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魏晋南北朝的人口大迁移。难度较低,掌握主要的内迁民族即可作答。
6.【答案】A
【知识点】西晋的兴衰
【解析】【分析】观察图片并结合所学知,266年,司马炎建立晋朝,定都洛阳,史称西晋。280年,西晋灭
吴,统一全国。故“ ”处应该填的是西晋,A符合题意;其它三项与材料不符,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史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一般,让学生正确认识魏晋时期朝代更替,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既可作答。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落实历史学科史料实证的核心素养。
7.【答案】(1)完成统一,建立中央集权制度,主父偃
(2)三国分裂(分裂、三国鼎立),大封同姓诸王(分封同姓诸王),八王之乱
(3)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人民不可动摇的坚强意志;国家统一,符合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符合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中国共产党在实现祖国统一的问题上的立场是坚定不移的。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等。(回答出任意一点,意思对即可得分)
【知识点】汉武帝的大一统;八王之乱
【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可知,秦王嬴政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先后攻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完成统一大业,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根据所学可知,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秦朝建立起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根据所学可知,汉武帝为了解决西汉初年的诸侯王问题,接受了主父偃的“推恩”建议,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
(2)根据所学可知,280年,西晋灭吴,结束了三国分裂局面。根据所学可知,晋武帝为避免曹魏“孤立而亡”,因而采取了大封同姓诸王的措施。晋惠帝昏庸无能,他在位时,手握重兵的八个封王为了争夺中央政权,先后起兵,相互混战,史称“八王之乱”,历时十几年,耗竭了西晋的国力,西晋从此衰落,中原人口大量死亡,幸存者纷纷逃离,形成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浪潮。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人民不可动摇的坚强意志;国家统一,符合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符合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中国共产党在实现祖国统一的问题上的立场是坚定不移的;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等。
故答案为:
(1)完成统一;建立中央集权制度;主父偃。
(2)三国分裂(分裂、三国鼎立);大封同姓诸王(分封同姓诸王);八王之乱。
(3)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人民不可动摇的坚强意志;国家统一,符合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符合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中国共产党在实现祖国统一的问题上的立场是坚定不移的;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等。(回答出任意一点,意思对即可)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秦朝的统一、秦朝创立的中央集权制度、汉武帝的推恩令、西晋的统一、西晋的分封与八王之乱、对维护国家统一的认识等知识。
8.【答案】D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更替;西周的分封制;铁农工具和牛耕工具的使用;八王之乱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巩固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西周实行了分封制。A对应关系正确,不符合题意;
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精耕细作,促进了农业的发展,B对应关系正确,不符合题意;
约公元前1300年,商王盘庚把都城迁到了殷,商朝保持了相对的稳定,C对应关系正确,不符合题意;
八王之乱对社会造成巨大灾害,人民饱受痛苦,西晋从此衰落;中原人口大量南迁,形成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D表述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历史事件的对应关系。难度适中,掌握分封制的目的、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影响、盘庚迁殷的影响、八王之乱的影响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本题涉及的知识点比较多,熟练掌握基础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同时,理清历史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
9.【答案】B
【知识点】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解析】【分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汉、魏晋时期,我国北方游牧民族不断内迁,主要包括氏族、羌族、羯族、鲜卑族、匈奴。到西晋初年,人数达到几百万。他们同汉族长期杂居,互相影响,民族界限日益缩小。 选项B正确;
选项ACD与史实不符,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提示,结合对所学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10.【答案】D
【知识点】西周的分封制;八王之乱
【解析】【分析】 西汉因为大肆分封同姓王而导致“七国之乱”,西晋因为大肆分封同姓王而导致“八王之乱”,②西汉和④西晋王朝因为大肆分封同姓王而导致战乱,选项D正确;
选项ABC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D 。
【点评】 本题以王朝因为大肆分封同姓王而导致战乱为依托,考查朝代的更替,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11.【答案】D
【知识点】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东汉以来,中原王朝为了分化瓦解北方和西北方边疆地区少数民族的力量,并达到补充兵源和劳动力的目的,对少数民族进行招抚,甚至强迫他们向内地迁徙。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主要内迁民族有匈奴、鲜卑、羯、氐、羌,史称“五胡”。北方游牧民族内迁加强了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民族融合,故D符合题意;北方游牧民族内迁和外国无关,故A不符合题意;北方游牧民族内迁加剧了民族矛盾,战乱频繁;故B不符合题意,北方游牧民族内迁和道教无关,故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少数民族内迁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少数民族内迁,积极影响:同汉族长期杂居,相互影响,民族界限日益缩小,促进了民族融合;消极:统治者的政策使民族矛盾加剧,内迁民族趁西晋内乱,起兵反晋。
12.【答案】B
【知识点】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古代边疆各族内迁,尤其是自东汉到西晋,北方少数民族大量内迁,其主要原因是他们对中原地区,汉民族先进经济、文化的向往;因此只有选项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B 。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人口南迁的掌握情况,进而考查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13.【答案】A
【知识点】西晋的兴衰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奢侈风气盛行。在位的第二代皇帝智力低下,统治集团内部又发生争夺皇位的八王之乱,既破坏了西晋的统治秩序,也耗竭了西晋的国力。内迁的少数民族也不断反抗西晋的压迫,于316年灭亡了西晋”,可见这段话从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充分说明了西晋灭亡的原因,故A符合题意。
题干的主旨是分析西晋灭亡的原因,而不是说明其统治时间短暂,故B不符合题意。
题干从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充分说明了西晋灭亡的原因,西晋社会的混乱只是题干的部分意思,故C不符合题意。
题干从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充分说明了西晋灭亡的原因,西晋的民族矛盾尖锐只是题干的部分意思,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A。
【点评】本题考查了西晋衰亡的有关知识,难度适中。学生还要掌握西晋建立和灭亡的时间,知道西晋是个短命王朝。
14.【答案】D
【知识点】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由于战乱,劳动人民为了躲避战乱,大量南迁,不仅为南方增加了大量的劳动力,还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北方的生活方式,民族间的关系逐渐融合起来,如把小麦的种植方法也带去了南方,因此出现南方老百姓的餐桌上除了常见的稻米饭外,还有面食、粟米饭等北方食品,所以D项符合题意;
南方人口逐渐增多不是主要原因,所以A项不符合题意;
题干中未涉及商品经济的发展的信息,所以B项不符合题意;
面食的营养价值高也不是其主要原因,所以C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D。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题干内容,依据民族交融的知识解答。
15.【答案】B
【知识点】西晋的兴衰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63年,魏灭蜀;266年,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自立为帝,取代曹魏,改国号为晋,以洛阳为都,史称西晋。司马炎就是晋武帝。280年,西晋灭吴,统一了全国。因此:
B符合题意;ACD与题意无关;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西晋的知识。难度不大,掌握西晋统一的基本史实即可作答。
16.【答案】(1)和:汉初对匈奴实行“和亲”,将宗室女子嫁给匈奴首领单于,每年送给匈奴大量粮食和布匹。战: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
(2)匈奴族、鲜卑族、羯族、氐族、羌族。
(3)①张骞;②丝绸之路(或陆上丝绸之路);③A.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的大动脉;B.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4)北朝后期,我国北方地区民族的交往、交流和交融。(或:我国北方地区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学习。)
(5)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意识。(意思相近即可)
【知识点】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汉武帝的大一统;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解析】【分析】(1)回顾已学知识可知和的方面有呼韩邪单于向汉朝称臣,订立和好盟约,且请求和亲,昭君前往;而战的方面有蒙恬反击匈奴,卫青、霍去病攻打匈奴等。
(2)东汉、魏、晋时期内迁的五个少数民族被称为“五胡”。从东汉末年起到北魏统一北方期间,五个少数民族进入中原,并先后建立多个政权,控制我国北方地区。五个少数民族分别是匈奴、鲜卑、羯、氐、羌。
(3)据材料“他发现西域,其对于当时中国人的刺激,就正像后来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对于欧洲人的刺激是一样的……他是一个冒险家,又是一个天才的外交家,同时又是一员战将,真可谓是中国历史上出类拔萃的人物”可知,材料一中历史学家翦伯赞先生极力颂扬的“他”是指张骞,汉武帝时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4)材料二“北魏陶俑”“引入中原的胡床和椅子”反映的是北朝后期,我国北方地区民族的交往、交流和交融。(或:我国北方地区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学习。)
(5)开放题,言之有理即可,如: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意识。
【点评】(1)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汉朝与匈奴的交往的史实。(2)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魏晋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的是史实。(3)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张骞出使西域和丝绸之路开辟的作用。(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材料解决问题的能力。(5)本题属于开放题,言之有理即可。
17.【答案】(1)周口店北京人遗址
(2)夏朝商鞅变法
(3)文景之治光武中兴
(4)赤壁之战匈奴(鲜卑、羯、氐、羌)
(5)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绵延不断,成就辉煌,对人类进步做出了伟大贡献:我国自古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之间经过长期的交往交流交融,发展成为完整的不可分割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等。
【知识点】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夏、商、西周的更替;商鞅变法;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光武中兴
【解析】【分析】(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是周口店北京人遗址;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禹建立的夏王朝;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实行变法改革,在各国的变法中成效最大的是 商鞅变法;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汉朝出现的两个治世局面是西汉初期的文景之治,东汉初期的光武中兴;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魏晋南北朝时期内迁的北方少数民族有鲜卑、羯、氐、羌、匈奴等;
(5)本题属于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绵延不断,成就辉煌,对人类进步做出了伟大贡献:我国自古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之间经过长期的交往交流交融,发展成为完整的不可分割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等;
故答案为:(1)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 ;
(2)夏朝,商鞅变法;
(3)文景之治,光武中兴;
(4) 赤壁之战,匈奴(鲜卑、羯、氐、羌)
(5)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绵延不断,成就辉煌,对人类进步做出了伟大贡献:我国自古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之间经过长期的交往交流交融,发展成为完整的不可分割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等。
【点评】本题的前四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最后一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