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短歌行》教案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7.1《短歌行》教案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9.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8-20 06:43: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7-1《短歌行》(曹操)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课时
解读教材 单元分析 《短歌行》是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生命的诗意”,属于高中语文学习任务群中的“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该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诵读和想象中感受诗歌意境,感受诗人的精神境界,体会诗人对社会对人生的思考,欣赏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提高自身的思想修养和诗歌鉴赏能力。 因此应引导学生通过知人论世体味诗人忧虑而豪壮的情感,并能自主赏析诗歌的比兴手法和用典艺术。
课文分析 《短歌行》是曹操以乐府旧题创作的一首四言诗。本诗通过宴会的歌唱抒写了诗人求贤若渴的思想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诗人运用比兴手法、化用典故或引前人诗句表达心志,全诗闪耀着曹操的政治智慧、军事智慧和文学智慧,诗歌质朴刚健、庄重典雅。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同学们在诵读中体会诗歌韵律、节奏和表达技巧。通过分析诗歌内容,把握“忧”的内涵,感受诗歌的情感变化。同时掌握诗歌中比兴、用典等手法的表达效果,并知人论世,领悟曹操重视人才、统一天下的思想感情。学习本诗对学生人生价值的取向有着积极意义。
解读学生 学生对曹操并不陌生,初中就学习过《龟虽寿》和《观沧海》,从《三国演义》和一些影视作品中对曹操也有一定的了解,但作为文学形象的曹操与历史上真实的曹操有一定区别。因此,学生需要从历史真实的角度出发理解他招纳贤才和建功立业的心情。
教学目标 1.知道歌行、作者曹操等相关常识,熟练背诵诗歌。 2.理解“忧”的内涵,感受诗歌从“忧”到“志”的情感变化。 3.分析诗中比兴、典故等手法的表达效果。 4.体会并学习曹操为实现人生价值积极进取的精神。
教学重点 1.理解“忧”的内涵。 2.分析比兴、典故等表现手法的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 理解诗句背后蕴含的智慧之光——政治智慧、军事智慧、文学智慧。
教法学法 讲授法、吟诵法、小组合作法、多媒体教学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
教学过程 导入 2min
“曹操正笑谈间,忽闻鸦声望南飞鸣而去。操问曰:‘此鸦缘何夜鸣?’左右答曰:‘鸦见月明,疑是天晓,故离树而鸣也。’操又大笑。时操已醉,乃取槊立于船头上,以酒奠于江中,满饮三爵,横槊谓诸将曰:‘我持此槊,破黄巾、擒吕布、灭袁术、收袁绍,深入塞北,直抵辽东,纵横天下,颇不负大丈夫之志也!今对此景,甚有慷慨。吾当作歌,汝等和之。’歌曰……” (选自《三国演义》第四十八回 宴长江曹操赋诗,锁战船北军用武)
环节一:听读感悟,吟咏诗韵 8min
1.文体知识——歌行 (1)古代诗歌体裁,歌是汉乐府的一个曲调的名称,乐府诗有“长歌”“短歌”之分。 (2)长歌比较热烈奔放,慷慨激昂;短歌的节奏比较短促,低吟短唱、微吟低徊,适于抒发内心的忧愁和苦闷。 (3)《短歌行》既有短歌微吟低唱的特色,又有曹操独特的“慷慨悲凉”风格。 2.播放《三国演义》中曹操“横槊赋诗”的视频片段。 3.教师范读,体会诗情。 4.师生齐读,读出情意。 注意引导同学们把握诗歌节奏和韵律,感受诗中的生命情怀。
环节二:品读诗歌 30min
教师预设问题,师生合作探究。 一、诗人为何写《短歌行》? 二、诗人如何写《短歌行》? 三、《短歌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探究一:诗人何为写《短歌行》?(10min) 知人论世 《孟子·万章下》:“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 1.知人—曹操是谁? 同学们畅所欲言心目中的曹操。PPT展示曹操生平及《求贤令》。 曹操生平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曹操精兵法,善诗歌,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他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史称建安风骨。 曹操身边 谋士:郭嘉、荀彧、司马懿、贾诩、荀攸、程昱等 武将:典韦、许褚、夏侯惇、夏侯渊、徐晃、庞德、张辽、曹仁、曹洪、李典、乐进、于禁等 文人: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求贤令》 自古受命及中兴之君,曷尝不得贤人君子与之共治天下者乎?及其得贤也,曾不出闾巷,岂幸相遇哉?上之人求取之耳。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贤之急时也。“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不可以为滕、薛大夫。”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其何以霸世!今天下得无有被褐怀玉而钓于渭滨者乎?又得无有盗嫂受金而未遇无知者乎?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建安十五年(210)) 提问:曹操为何能够成就伟业?是不是靠他一人之力? 明确:不是。曹操要成就伟业离不开贤才的辅助和支持。 追问:曹操此诗的目标读者是谁?大战前夕需要招揽的人才在哪里? 明确:这些人才不是曹操身边的文臣武将,也不是散落在民间的人才,而是在敌方阵营里。 2.论世——创作背景 刘大杰:“中国文人生命的危险和心灵的苦闷无有过于魏晋。” 创作时间 在苏轼《赤壁赋》中“横槊赋诗”言语的基础上,《三国演义》称曹操在赤壁大战前吟诵这首《对酒当歌》。时间在建安十三年(208)末。 求贤说。张可礼《三曹年谱》:“抒发延揽人才之激切愿望,盖与《求贤令》作于同时。”时间在建安十五年(210)。 宾主唱和说。万绳楠认为此诗作于汉建安元年(196),曹操迁汉献帝于许都之际,曹操与手下心腹荀彧等人的唱和之作。及时行乐说。沈德潜《古诗源》卷五:“《短歌行》,言当及时为乐也。” 具体时间无考证。 王青认为作于招待乌丸行单于普富卢的宴会上,时间在建安二十一年(216)五月。 探究二:诗人如何写《短歌行》?(15min) 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探究《短歌行》的艺术手法,根据提示找出诗歌中运用比兴、典故或引前人诗句的例证,并加以赏析。 (1)妙用比兴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提问:诗人用“朝露”比兴用意何在? 《赠白马王彪》:“人生处一世,去若朝露晞。” 《薤露歌》:“露晞明朝更复落,人死一去何时归?” 《西门行》:“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 明确:用晶莹剔透、很快会消失的晨露比喻人生美好时光的短暂。人生短暂,千古同忧。诗人曹操没有退却消沉、及时行乐,既抒发了诗人对人生短暂之感慨,又提醒贤才也应意识到时光易逝,要抓紧时间建功立业。巧妙地感染了广大贤才,因此要赶紧拿定主意,到曹操那里施展抱负和才华。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明确:以皎洁的明月比喻贤才,喻贤才难得。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提问:曹操的弦外之音是什么? 明确:以乌鹊喻贤才,比喻贤才还没有归宿,尚在徘徊的状态。 曹操以“乌鹊南飞”“何枝可依”来提醒贤才要善于择枝而栖,归顺自己。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明确:以高山深海比喻招纳贤才的博大胸怀,以虚心待贤的周公自比,表现诗人的求贤若渴。 小结:曹操巧妙地通过比兴有力地说服贤才来得越多越好,绝不用担心“人满为患”,我也会珍惜你们,善待你们。这些话都说进了那些被曹操赞美成“明明如月”但正在徘徊、观望的人才心里去了。可见比兴的巧妙。 (2)巧用典故 导言:用典可增强诗歌表现力,丰富诗歌内涵,含蓄委婉。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提问:诗人用《诗经·郑风·子衿》的语典有何深意?为何不把这层意思直接表达出来?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明确:语出《诗经·郑风·子衿》,原写姑娘思念情人,这里用来比喻渴望得到贤才。诗人化用诗意,古朴深层,自然妥帖。 曹操没有直接引用“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是在提醒贤才:“就算我没有去找你们,你们为什么不主动来投奔我呢?”体现了曹操的英雄风度与气概。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我有嘉宾,德音孔昭。视民不恌,君子是则是效。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 呦呦鹿鸣,食野之芩。我有嘉宾,鼓瑟鼓琴。鼓瑟鼓琴,和乐且湛。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 明确:语出《诗经·小雅·鹿鸣》,贤才若来投奔于己,必将极尽礼节招待,表现出诗人招纳贤才的热情。言外之意为要是贤才能到这里,一定待以“嘉宾”之礼,希望能够欢快融洽地相处合作。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明确:化用《管子·形势解》中的“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表示尽可能多地接纳人才。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明确:借“周公吐哺”的典故,表示自己像周公一样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 提问:诗中的四个典故是否可以互换顺序?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诗经·郑风·子衿》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诗经·小雅·鹿鸣》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管子·形势解》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韩诗外传》 明确: 这四个典故在情感上实现了从“忧”到“志”的变化提升,因此四个典故的顺序不能互换。这首诗体现了诗人与政治家的完美结合,这是政治家的诗,写出了政治,既是求贤歌,也是述志歌。(板书:忧→志) 探究三:《短歌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5min) 1.诗人之忧 提问:诗歌中最能体现诗人情感的是哪个字? 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忧从中来 明确:忧 2.所忧为何 明确: “譬如朝露”→一忧:人生苦短 “青青子衿”→二忧:贤才难得 “天下归心”→三忧:功业未就 提问:这三“忧”是怎样统一起来的?哪种情感起主导作用? 明确:诗人通过比兴和用典来写“忧”,将这三“忧”巧妙地统一于政治智慧、军事智慧和文学智慧之中。同学们可围绕“忧”与“志”,根据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各抒己见。
环节三:小结朗诵 4min
《短歌行》中并没有明确的人才标准,这是为何?倒不是诗歌体裁的限制,而是因为,当时麾下并不急缺人才。目的并不在于能够招降到什么人才,而在于人才归附本身能够瓦解敌方阵营。这里曹操用高超的语言体现了他高度的政治智慧、军事智慧和文学智慧,而忧人生短暂、贤才难得、功业未就都统一在这些智慧之中。最后根据朗读提示图再朗诵诗歌。 PPT展示:
课后作业 1min
1.背诵《短歌行》。 2.预习《归园田居》。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