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7.1 第2课时 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课件(共19张PPT)+视频)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7.1 第2课时 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课件(共19张PPT)+视频)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08-20 07:48:05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课题1 燃烧与灭火
第2课时 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学习目标
讲授新课
学会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爆炸现象。
02
认识爆炸发生的条件、防范爆炸的措施。
01
课程回顾
燃烧的条件是什么?灭火的原理是什么?
燃烧的条件
可燃物
氧气(或空气)
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灭火的原理
移除可燃物
隔绝氧气(或空气)
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
三者缺一不可
三者满足其一即可
导入新课
二战期间,希特勒的空军不断轰炸英国,炸弹从天而降,英国一家面粉厂的厂主暗自庆幸,炸弹没击中他的厂房,但几乎与炸弹落下的同时,车间自己发生了大爆炸,屋顶飞上了天,爆炸的威力超过了炸弹的破坏作用,与此同时,其他几家面粉厂也发生了爆炸。
这这使工厂损失惨重,而且厂房内没有炸药一类的爆炸品,只有面粉和机器。这种奇特的爆炸到底是为什么呢?
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地燃烧,就会在短时间内聚积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爆炸
可燃性气体等在空气中达到一定的含量时,遇到火源就会发生爆炸。这个能发生爆炸的含量范围,叫作爆炸极限。
可燃气体 爆炸极限(体积分数)
H2 4.0%~74.2%
CH4 5%~15%
CO 12.5~74.2%
实验:探究粉尘爆炸
剪去空金属罐和小塑料瓶的上部,并在金属罐和小塑料瓶的底侧各打一个比胶皮管外径略小的小孔。连接好装置,在小塑料瓶中放入干燥的面粉,点燃蜡烛,用塑料盖盖住金属罐。从橡皮管一端鼓入大量的空气,使面粉充满金属罐,观察现象。
实验步骤
剪去
打一小孔
鼓气
实验:粉尘爆炸实验
实验现象 实验分析 实验结论
剪去
打一小孔
鼓气
听到“砰”的一声响,面粉发生爆炸,金属罐的塑料盖被高高掀起。
干燥的面粉与空气混合后,被燃烧的蜡烛点燃,发生急剧燃烧,因为在一密闭的有限空间的容器内燃烧,所以发生爆炸 。
面粉在有限的空间内急速燃烧,就会发生爆炸。
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越大,燃烧就越剧烈。加油站、油库、面粉加工厂、纺织厂和煤矿的矿井内,都标有“严禁烟火”字样或图标,因为这些地方的空气中常混有可燃性气体或粉尘,他们遇到明火就有发生爆炸的危险。
加油站严禁烟火
易燃物与易爆物
易爆物
受热或受到撞击时容易发生爆炸的物质。如氯酸钾、硝酸铵等。
易燃物
容易燃烧、自燃以及一些可以引起其他物质燃烧的物质等。如硫、白磷、红磷、酒精、氢气、天然气、液化石油气、钠等物质。
一切可燃性气体(天然气、煤气、液化石油气)、可燃性蒸汽、可燃性粉尘与空气的混合物遇明火或者电火花都可能发生爆炸。
常见易燃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在生产、运输、使用和贮存易燃物和易爆物时,必须严格遵守有关规定,绝不允许违章操作。
随处可见的安全防范标志
一些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
4.房间内着火,由于空气流动,上层空气的有毒有害物浓度大,所以逃生时应弯腰低姿前进。
1.如果火势小,根据起火原因,用适当的灭火器材扑灭;火势大,立即拨打火警电话119求救。
2.着火时,要迅速判断安全出口。
5.如果房间内着火,不能随便开门,以防空气流通使火势更大甚至发生爆炸。
3.有浓烟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以减少有毒物质进入体内。
火灾自救小常识
课堂小结
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易燃物和易爆物
爆炸
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地燃烧,就会在短时间内聚积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膨胀而引起爆炸
概念
安全知识
D
1.广州市的液化石油气瓶统一加贴新标识。新标识上要含有以下选项中的( )
2.森林着火,消防队员开辟“防火隔离带”的目的在于( )
A.降低可燃物的温度 B.隔离空气
C.隔离可燃物 D.开辟运水的道路
C
随堂训练
A B C D
3.下列措施安全的是 ( )
A.进入煤矿的矿井时用火把照明
B.到溶洞里探险时用火把照明
C.启用闲置的沼气池前先进行火把实验
D.用点燃木条的方法检查液化石油气罐是否漏气
B
课后作业
参观消防知识战或消防博物馆,了解火灾时的自救方法,以及不同原因造成的火灾的灭火方法,做一个关于“火灾灭火和自救”的黑板报。